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收集胃肠道间质瘤(GIST)48例,探讨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观察48例GIST的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采用波形蛋白(Vimentin)、原始造血细胞(CD34)、内皮细胞(CD31)、平滑肌肌动蛋白(SMA)、总肌动蛋白(Actin)、结蛋白(Desmin)、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增殖细胞抗原(PCNA)10种单克隆抗体,对每例肿瘤组织进行DAKO(EnVisionTM Syatems)方法的免疫组化染色,并作术后随访。结果:细胞形态以梭形细胞为主,排列方式多样化。免疫组化显示:CD34在平滑肌分化型、神经分化型、双向分化型、未分化型中阳性率分别为75.0%,66.6%、70.5%和100%。PCNA阳性率与细胞密度、细胞异型程度、核分裂象及肿瘤出血坏死有显著相关性。随访13例现均存活,仅1例复发。结论:GIST为动态未定的肿瘤,应视为潜在恶性、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的肿瘤。CD34是诊断GIST的主要标志物,PCNA阳性率可作为判断GIST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表达及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4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石蜡包埋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CD117、CD34、DOG-1、vimentin、α-SMA、Desmin、S-100、NSE的表达,分析其免疫组化特点.结果 CD117、CD34、DOG-1、viment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1%、76.5%、97.1%、100%,多为弥漫强阳性,α-SMA、S-100、NSE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5%、2.9%、20.6%,为局灶阳性或弱阳性,Desmin全部阴性.结论 CD117、CD34、DOG-1可作为诊断GIST的一线抗体,联合应用vimentin、α-SMA、Desmin、S-100、NSE,可提高GIS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36例GIST的病例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CD34、CD117、Vimenti、Desmin、Aetin、S-100共6种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肿瘤的发生部位:胃15例(54%),小肠11例(39.6%),其他部位10例(36%)。肿瘤直径0.5~20cm(平均6.5cm)。肿瘤最大直径≥5cm,核分裂相数≥5/50HPF及有溃疡形成3项在良性与恶性之间有显著意义。免疫组化的阳性表达结果为:11例恶性及潜在恶性GIST中CD34、CD117、Vimenti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9例(81.8%)、10例(90.9%)、11例(100%),Desmin(-)、Actin(-)、S-100(+)表达分别为10例(90.9%)、11例(100%)、9例(81.8%)。结论肿瘤的大小是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重要指标,GIST具有独特的免疫组化表型,是何别于平滑肌肿瘤的一类成分复杂的间叶性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免疫组化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胃肠道间质瘤中CD117、CD34、SMA、Desmin、S-100、NSE、P53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本组40例中良性17例,交界性15例,恶性8例,以胃(60%)和小肠(20%)为多发,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117阳性率为87.5%,CD34阳性率为72.5%,Desmin阳性率为(12.5%),SMA阳性率为(27.5%),S-100阳性率为(40%),NSE阳性率为(32.5%);P53和bcl-2阳性率分别为65%和85%.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光镜下形态有时与神经源性肿瘤和平滑肌源性肿瘤相似,难以确诊,需借助免疫组化来辅助诊断,而CD117和CD34的联合应用对于GIST的诊断具有辅助作用;P53在良性、交界性和恶性GIST中有显著的差异,而bcl-2则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及危险度参考指标,分析其在临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观察39例GIST的病理形态特征,完成肿瘤性质初步判定,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分析CD117、CD34、SMA及S-100的表达水平,最终确定GIST的临床病理诊断性质特征,组织来源以及良恶性.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D117呈弥漫强阳性,CD34多呈弥漫强阳性,SMA及S-100偶呈局灶或散在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00%,81%,20%和16%.确诊该组39例GIST,其中可能良性5例,潜在恶性10例,恶性24例.结论 免疫组化测定是GIST的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CD117是诊断GIST的敏感而特异性的标记物.肿瘤病理判定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免疫组化结果。方法:收集我院1995-2005年手术切除的胃肠道非上皮性肿瘤存档的36份病例进行研究。结果:典型的平滑肌和神经来源的肿瘤CD117和CD34阴性,间质瘤是Desmin和Actin阳性反应以外CD117、CD34均为阳性表达,神经来源的肿瘤NSE和S-100均阳性表达。结论: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间质瘤的生物学特点与胃肠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不同,免疫组化常表达CD117、CD34。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CD117、CD34、SMA及S-100的表达以及四个免疫组化标志 物的相关性.方法 对24例手术切除的GIST复习其临床特点及病理形态,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GIST中CD117、CD34、SMA及S-100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率79.14%,CD34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收集70例GISTs的临床相关资料,观察病理组织学特征,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70例GIST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均类似于其他胃肠道肿瘤,病理形态学特点类似平滑肌肌源性肿瘤及神经源性肿瘤。免疫组化染色CD117阳性率为100%(70/70),CD34阳性率为75.7%(53/70),S-100阳性率为40%(40/70),Desmin,Aetin,MBP,CK均为阴性。结论 GISTs是消化道较少见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与平滑肌肿瘤及神经源性肿瘤类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17,CD34标记阳性是确诊GIST最具有诊断价值的依据。其预后治疗不同于其他类型胃肠道间叶性肿瘤。  相似文献   

9.
26例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诊断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峰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1):93-94,F000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及危险度参考指标,分析其在临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观察26例GIST的病理形态特征,完成肿瘤性质初步判定,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分析CD117、CD34、SMA及S-100的表达水平,最终确定GIST的临床病理诊断性质特征、组织来源及良恶性。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D117、CD34呈弥漫性强阳性,SMA及S-100偶呈局灶或散在阳性,阳性率为:CD117 95%,CD34 75%,SMA20%,S-10012%。确诊该组26例GIST,其中危险度分级:极低2例,低级3例,中级6例,高级15例。结论免疫组化测定是GIST的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CD117是诊断GIST的敏感而特异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胃间质瘤CD34,SMA,S-100蛋白表达与细胞增殖和预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中CD34,SMA,S-100蛋白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对71例GST组织进行CD34,SMA,S-100蛋白和PCNA检测,并将PCN的不同表达进行细胞增殖指数(PI)分级。结果 71例GST中CD34,SMA,S-100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在:恶性100%,57%,87%;交界性91%,82%,73%;良性85%,92%,50%。CD34,SMA,S-100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和生存率以及PCNA的PI分级有明显相关(P<0.05)。结论 CD34,SMA,S-100蛋白阳性表达和PCNA的PI分级有助于判断GST恶性程度和预测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肠道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达,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并行S-P法免疫组化Vimentin、CD34、SMA、Desmin、NF、S-100、EMA等标记物标记26例GIST。结果:26例GIST中,良性7例,恶性10例,低度恶性9例;发生于胃14例,小肠5例,回盲部2例,大肠和直肠5例;免疫组化Vimentin、CD34在瘤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2%和84.6%),肌源性和神经源性标记物SMA、S-100呈散在细胞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9%和15.4%),而NF、EMA、Desmin均呈阴性表达。结论:GIST是一种源于原始间充质细胞的非定向分化的肿瘤,可伴有神经源性或/和肌源性分化,组织学上常以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为主,具有类似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的形态;临床手术切除前不易诊断,病理组织形态上易误诊为其它类型梭形细胞肿瘤;CD34和Vimentin对本瘤病理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秀荣  郭效忠等 《实用新医学》2002,4(2):103-105,193,194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s)的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光镜观察42例GISTs的形态特征,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kit,CD34SMA和S-100蛋白在GISTs中的表达情况。结果:GISTs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大部分GISTsc-kit和CD34阳性,小部分病例可表现灶性或个别细胞SMA和/或S-100蛋白阳性。结论:GISTs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缺乏定向分化,联合检测c-kit,CD344,SMA和S-100蛋白可协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1998-2004年山西省肿瘤医院的106例消化道间叶组织肿瘤病例,所有标本重新进行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法),通过组织学形态观察及免疫组化结果来进一步确诊。51例GIST有随访资料,统计其肿瘤体积、核分裂数。结果①106例消化道间叶组织肿瘤确诊GIST的91例;其他病例中11例SMA阳性,而CD117和CD34均无表达,诊断为平滑肌肿瘤;4例S-100蛋白阳性,CD117和CD34均无表达,诊断为神经鞘瘤。②不同肿瘤体积、核分裂数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GIST预后与核分裂相、肿瘤体积相关性明显。结论核分裂相、肿瘤体积是影响GIST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临床病理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 用CD117、CD34、Nestin、p53、p21,通过免疫组化S-P法对胃肠道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本组GISTs共33例,发病年龄为28~65岁,中位年龄45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及发现腹部包块等.免疫组化显示33例GISTs中CD117、CD34阳性表达率一致为87.8%(29/33);Nestin在GISTs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0.6%(20/33);p53、p21在GISTs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4.5%(18/33)、51.5%(17/33).结论 GISTs免疫组化CD117和CD34阳性表达是确诊间质瘤最有诊断价值的依据,Nestin在GISTs中的高表达进一步支持GIST具有向神经方向分化的特点,p53、p21在GISTs中均有表达,随着肿瘤核分裂像的逐渐增加,p53和p63蛋白阳性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5.
胃肠间质瘤2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组织学特点以及免疫组化标记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25例GIST进行光镜观察,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117(c-kit)、CD34、SMA、S-100抗原标记物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GIST的良恶性判断标准。结果 25例中良性15例,潜在恶性6例,恶性4例;GIST由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构成;CD117和CD34在GIST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92%、80%,个别病例SMA和(或)S-100呈点灶状阳性。结论 CD117、CD34、SMA以及S-100有助于GIST的诊断,GIS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需结合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结果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间质瘤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用CD117、CD34、SMA、 Desmin、 S-100蛋白质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22例原发性GIST患者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GIST基本组织形态为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可以伴有囊性变、黏液变、出血及坏死。核分裂像大于5/50HPF的5例中肿瘤直径均大于或等于5 cm,其中4例伴有囊性变、出血或坏死,1例伴有黏液样变。2例核分裂像在2~5/50HPF者均为上皮样细胞型,其中1例伴有黏液样变,肿瘤直径均2~4 cm。免疫组化染色117和CD34多为弥漫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95.5%和68.2%,Desmin不表达,S-100蛋白质和SMA不表达或者呈灶状阳性。结论:GIST肿瘤细胞形态多变和排列方式多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为CD117、CD34阳性,Desmin阴性,S-100蛋白和SMA不表达或者呈灶状阳性;肿瘤细胞直径大于或等于5 cm、核分裂像大于5/50HPF、有出血或坏死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病理学形态特征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对18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CD117、CD34、Vimentin、Desmin、SMA、S-100和NSE染色。结果胃肠道间质瘤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其中良性3例,潜在恶性9例,恶性6例,绝大多数病例肿瘤细胞CD117和CD34标记阳性。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缺乏定向分化。肿瘤细胞CD117和CD34标记阳性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杨继华  景丽  郭凤英  秦璟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6,28(5):381-382,385,F000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问质瘤(GIST)的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CD117、CD34、desmin、S-100、vimentin等蛋白在26例GISTs中的表达。结果肿瘤细胞形态多变和排列方式多样,基本细胞类型为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免疫组化染色CD117和CD34多为弥漫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76.9%和73.1%,两者表达呈正相关;Desmin、S-100及vimentin阳性率分别是26.9%、11、5%和69.2%。结论CD117、CD34在GIS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较高,可作为确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回顾性观察57例胃肠道间质瘤HE染色切片,并复习临床病理资料,采用vimentin、SMA、S-100、CD34四种单克隆抗体,对每例肿瘤组织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57例胃肠道间质瘤中,发生于胃26例,小肠28例,结肠3例,其中良性28例,恶性26例,境界性3例;免疫组化标记,vimentin阳性率100%,CD34阳性率86%,SMA阳性率45.6%,S-100阳性率31.6%,除S-100蛋白外,vimentin、SMA、CD34在不同部位的GIST或良恶性GIST之间并无明显差异,正常胃肠肌层及对照组的CD34标记均为阴性。结论:胃肠道的梭形细胞肿瘤大多为间质瘤,免疫组化特征为CD34阳性,并可同时部分表达肌源性及神经源性标记物,而良、恶性的鉴别主要根据肿瘤的大小、生长方式及核分裂的多少而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病理组织形态、免疫组化特点和良恶性的参考指标。方法应用光镜观察20例胃间质瘤的形态特征和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117、CD34、SMA和S-100表达的情况,确诊并分析20例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D117、CD34、SMA、S-100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00%、70%、35%、10%。结论GIST是胃肠道常见的间质性肿瘤,手术前诊断困难,CD117是诊断GIST的敏感而特异的标记物。肿瘤性坏死、肿瘤细胞密集是判断恶性GIST的指标,男性是GIST潜在的恶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