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注意偏向及心理弹性与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295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注意偏向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创伤后成长量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并做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乳腺癌患者注意偏向总分为(68.25±11.9 2)分,心理弹性总分为(26.49±8.20)分,PTG总分为(65.50±12.28)分。新的可能性得分最高(5.71±1.46)分,个人力量得分最低(0.82±0.54)分。正性注意偏向与PTG及其各维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负性注意偏向与PTG均存在负相关(均P0.05),心理弹性及各维度与PTG存在正相关(均P0.05)。不同文化程度、宗教、疾病分期、费用来源、家庭关系乳腺癌患者的PTG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费用来源、家庭关系、宗教、积极注意偏向、乐观是乳腺癌患者PTG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PTG处于中等稍偏上水平,其注意偏向及心理弹性与创伤后成长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希望水平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患者创伤后成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运用Herth希望量表(HHI)、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对辽宁省锦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调查,SPSS21. 0与AMOS22. 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希望水平得分为(29. 31±8. 35)分、心理弹性得分为(65. 06±14. 25)分、创伤后成长得分为(60. 59±13. 66)分,希望水平得分与心理弹性得分、创伤后成长得分均呈正相关(r=0. 556,P 0. 001; r=0. 542,P 0. 001),心理弹性得分与创伤后成长得分呈正相关(r=0. 496,P 0. 001),心理弹性在希望水平与创伤后成长间有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8. 9%。结论心理弹性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希望水平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变量,希望水平主要通过心理弹性间接作用于患者的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情绪痛苦、创伤后成长和心理弹性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心理弹性量表简化版(CD-RISC)、事件影响程度量表(IES-R)对泰安市3所综合医院400名乳腺癌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乳腺癌患者PTGI得分与CD-RISC得分呈正相关,与IES-R得分呈负相关(0.491,-0.101,P0.05)。通径分析发现,情绪痛苦既可以直接预测创伤后成长和心理弹性(β=-0.077,-0.18),又可以通过心理弹性间接预测创伤后成长(β=0.56)。结论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弹性、情绪痛苦均存在密切联系,心理弹性可能在创伤后成长和情绪痛苦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特困地区中学教师的心理资本对其总体幸福感的影响,为教育深度扶贫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抽取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川东北中学的教师共330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资本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测评。结果高中教师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得分与初中教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教师的心理资本量表总分及自我效能感、希望、韧性、乐观维度得分分别为(106.47±13.62)分、(28.41±4.55)分、(27.22±4.85)分、(25.47±3.62)分及(25.38±4.12)分,分别高于初中教师的(100.85±11.45)分、(26.65±4.32)分、(25.97±4.15)分、(24.18±3.02)分及(24.06±3.12)分(P0.05)。男性教师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得分为(94.48±5.81)分,低于女性教师的(96.17±6.19)分(P0.05)。男性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及乐观维度得分分别为(28.17±4.10)分及(24.24±3.75)分,女性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及乐观维度得分分别为(26.33±4.96)分及(25.50±3.47)分,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总体幸福感、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以总体幸福感为因变量,以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资本及其自我效能感、希望维度均为总体幸福感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心理资本(Beta=0.376)、自我效能感(Beta=0.157)和希望(Beta=0.173)对总体幸福感的影响较为明显。结论应继续加大对特困地区教育的扶贫力度,要特别重视该地区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尤其要重视男性教师职业发展期望的实现和工作家庭冲突的及时化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咸阳市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主观幸福感和工作稳定性现状,为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及优化医院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离职倾向量表,于2017年6月对咸阳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1 434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咸阳市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主观幸福感和工作稳定性得分分别为70.68±8.580和15.35±3.327,不同年龄、职称医务人员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工龄、职称医务人员工作稳定性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主观幸福感及其各维度与工作稳定性呈显著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工作稳定性受年龄、主观幸福感、对生活的兴趣和满足、忧郁或愉快、松弛或紧张的影响最大(Beta=0.118、0.265、-0.142、0.252、0.067,均P0.05)。结论咸阳市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主观幸福感较低,主观幸福感与工作稳定性相关,年龄、主观幸福感以及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松弛或紧张维度对工作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一致感在冠脉支架置入术后病人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之间的中介效应,为提高冠脉支架置入术后病人创伤后成长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4月在辽宁省两家三甲医院的心内科就诊的244例行冠脉支架置入术后病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社会支持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冠脉支架置入术后病人觉心理一致感得分为(66. 31±9. 61)分;社会支持得分为(39. 06±7. 91)分;创伤后成长得分为(56. 63±12. 33)分,社会支持总分与创伤后成长总分呈正相关(r=0. 434,P 0. 05),心理一致感总分与创伤后成长总分呈正相关(r=0. 556,P 0. 05),心理一致感在冠脉支架置入术后病人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为0. 316,占总效应的46. 74%。结论冠脉支架置入术后病人社会支持主要通过心理一致感的中介作用对冠脉支架置入术后病人创伤后成长产生间接效应,且心理一致感在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之间起到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综合性三甲医院护士社会比较与主观幸福感现状。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457名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爱荷华·荷兰比较倾向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护士主观幸福感总分为(71. 6±11. 5)分,社会比较倾向总分为(33. 8±6. 3)分,护士主观幸福感得分与能力维度、观念维度、下行社会比较和社会比较倾向得分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 282、-0. 268、-0. 138、-0. 251,P 0. 01],与上行社会比较得分呈正相关(r=0. 219,P 0. 01)。层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工作目的、个人月收入、文化程度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护士社会比较倾向的能力和观念维度均可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P 0. 01),上行社会比较可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P 0. 01),可解释护士主观幸福感变异的31. 0%。结论社会比较倾向和方向对护士主观幸福感均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咸阳市医务人员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及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于2017年6月对咸阳市8所二级以上医院2 600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咸阳市医务人员总体幸福感得分为70.96±9.278,不同性别、年龄、工龄、婚姻状况、职称医务人员总体幸福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医务人员在情感控制、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3个维度方面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工龄、职称、婚姻状况医务人员在健康担心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职称医务人员在情感控制和忧郁与愉快2个维度方面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对健康担心维度受性别、婚姻状况影响最大(β=0.052、-0.056),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受年龄、职称的影响最大(β=-0.154、0.069)。结论咸阳市医务人员主观幸福感较低,不同个体特征医务人员主观幸福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大学生基本心理需求在自主支持感与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改善大学教育环境、营造自主性氛围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主支持感问卷、基本心理需求量表和牛津幸福感问卷(简版)对5所高校的71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的自主支持感得分为(54.44±8.86)分,幸福感得分为(30.95±5.87)分;归属需求得分为[(29.77±6.82)]分,高于胜任需求[(23.88±5.57)分]和自主需求[(23.68±6.19)分]得分;大学生基本心理需求与自主支持感和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基本心理需求在自主支持感与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19。结论大学生基本心理需求在自主支持感与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并分析学校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2013年1月—2013年4月,整群抽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某高校327名大学生,使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和学校归属感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为(3.75±0.57)分,生活满意度为(4.34±1.36)分,积极情绪为(4.47±1.00)分,消极情绪为(2.84±0.70)分;其中生活满意度在性别、成绩排名和家庭经济情况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情绪在不同成绩排名的大学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属感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正相关(r=0.514、0.474,P0.05),与消极情绪存在负相关(r=-0.177,P0.05);抵触感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存在负相关(r=-0.352、-0.292,P0.05),与消极情绪存在正相关(r=0.327,P0.05);学校归属感各维度对主观幸福感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能够解释生活满意度27.7%的变异量、积极情绪22.8%的变异量、消极情绪10.7%的变异量。结论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