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对十二指肠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4例十二指肠占位病变,均行超声检查;16例行胃镜检查,14例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8例行CT检查。结果 超声显示率达85.3%(29例),依声像图表现分为三种类型:壁厚型21例,壁外型4例,腔内结节型4例。间接声像图表现为:肝内外胆管扩张,上消化道梗阻。胃镜、上消化道造影和CT显示率分别为68.8%、42.9%、37.5%。结论 超声对十二指肠占位病变的检出率较X线造影及胃镜高,为检查十二指肠占位病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儿童急性荨麻疹胃镜下形态及幽门螺杆菌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荨麻疹胃镜下形态与病理改变的特点及其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以提高对急性荨麻疹的认识。方法对36例急性荨麻疹住院患儿行胃镜及组织病理检查;以13C呼气试验和血抗Hp-IgG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36例急性荨麻疹患儿中,33例胃、十二指肠黏膜不同程度受损(占91.7%),其中21例表现为十二指肠球-降交界部黏膜斑片状充血、水肿(占63.6%)。病变部位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均为非特异性炎症表现。病例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16.67%,对照组为14.29%,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急性荨麻疹患儿大部分有胃镜下改变,且以十二指肠球-降交界部黏膜损害最多见。尽管黏膜损害表现多种多样,组织病理均为非特异性炎症表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急性荨麻疹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老年残胃病变的临床特点及胃镜表现。方法对145例老年残胃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45例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同时行病理检查。结果145例患者中,经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残胃癌14例(9.7%),吻合口及残胃溃疡检出溃疡15例(10.3%),吻合口及残胃炎116例(80.0%)。合并胃息肉13例(9.0%)。BⅡ式术后胆汁反流、残胃吻合口溃疡、残胃癌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Ⅰ式(P〈0.05或P〈0.01)。结论BⅡ式较BⅠ式术后更易发生并发症,老年残胃病变的溃疡病和癌变发生率高,应定期随防胃镜及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以腹痛、黄疸、腹胀、呕吐为主要临床症状;胃镜、十二指肠镜检查以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CT和B超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手术治疗6例,术后1a生存4例,3a生存2例;未行手术治疗4例,1a内均死亡。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症状无特异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玉生 《华西医学》2003,18(2):209-210
目的 :了解霜斑样病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方法 :比较胃镜下十二指肠溃疡、霜斑样病变、十二指肠炎、正常球粘膜的炎症、胃化生程度及其胃窦幽门螺杆菌密度 ;把接受胃镜复查的霜斑样病变随机分为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与抑酸治疗两组 ,观察治疗结果。结果 :十二指肠球部不同病变的组织学炎症程度各不相同 (P <0 0 5 ) ,以霜斑样病变最重 ;胃化生程度及胃窦Hp密度均以十二指肠溃疡与霜斑样病变为高 ,但后二者间无显著差别 (P >0 0 5 ) ;4 2例霜斑样病变患者中 4周治疗后内镜复查 2 6例 ,抗Hp治疗组 1 2例均恢复正常 ,单纯抑酸治疗组 1 4例仍有 5例霜斑样病变且 1例伴发溃疡 (P <0 0 4 2 5 )。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度活动性十二指肠炎是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基础 ,霜斑样病变可能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前驱病变  相似文献   

6.
王学群  陈海昕  陈斌  崔毅 《新医学》2010,41(8):501-502,560,F0003
目的:探讨内镜下橡皮圈套扎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适应证、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经普通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诊断为食管、胃及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的病例,均拟诊为上消化道间质瘤或平滑肌瘤,病灶≤1.2cm,呈内向型生长。所有病变均采用橡皮圈套扎术治疗,术后常规口服PPI并于术后2周复查胃镜。结果:共46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直径0.5~1.2cm,平均(0.9±0.2)cm。病变位于食管19例(41%)、胃20例(44%)、十二指肠7例(15%);位于固有肌层24例(52%)、黏膜肌层22例(48%)。45例完成套扎,1例因不能耐受手术中途放弃套扎。术后2周复查胃镜显示43例病变完全脱落,1例部分脱落,病变变小,1例胃底穿孔未复查胃镜。1例术后5d内出现一过性少量黑便,1例术后第1天出现胃底穿孔。治愈率为94%(43/46),并发症发生率为4%(2/46)。结论:内镜橡皮圈套扎术治疗符合适应证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7.
十二指肠球部隆起性病变的内镜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粘膜隆起性病变的内镜表现及病理改变。方法:通过胃镜或超声胃镜观察了324例十二指肠球部隆起性病变,经活捡或电切后行病理检查。结果:内镜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广基息肉状隆起,其中以单个无蒂隆起为多,绝大多数在1.0cm以内,大于1.0cm共5例。病理检查十二指肠球部粘膜病变有Brunner腺增生、胃上皮化生、炎性隆起、良性淋巴组织增殖、肠腺上皮异型增生、腺瘤性息内、囊肿。平滑肌瘤及异位胰腺各1例。结论:本组十二指肠息肉样隆起性病变均为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8.
胆囊十二指肠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一般人群中,胆囊十二指肠瘘发生率低,术前诊断困难.胆囊十二指肠瘘在治疗方面有一定争议,该文就胆囊十二指肠瘘的诊断和治疗作一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胆囊十二指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平均年龄55岁(25~72岁).所有患者术前分别行B超、胃镜、PTC、ERCP和CT检查,均开腹手术.结果 17例既往有胆道疾病史,10例发现胆结石,3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PTC或胃镜发现异常造影剂分流或胆汁流,术前通过PTC或胃镜分别诊断1例.18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和引流并关闭瘘口.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 B超示胆道积气时,患者术前应行胃镜、PTC、ERCP等检查.术中探查在诊断胆囊十二指肠瘘时起重要作用,可避免漏诊.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正确的处理方法,有利于提高胆囊十二指肠瘘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孤立性胃十二指肠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孤立性胃十二指肠CD临床资料。结果 2例孤立性胃十二指肠CD患者均为男性青年,表现为胃流出道梗阻症状,例1伴腹痛及呕血,起病3 d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7 d确诊胃十二指肠CD;例2伴体重下降及轻度贫血、低蛋白血症,按消化性溃疡治疗无效,起病2月余才确诊十二指肠CD。2例胃镜表现为胃和(或)十二指肠黏膜充血水肿及多发溃疡,十二指肠黏膜铺路石样增生隆起,病理组织学检查见大片增生肉芽组织和裂隙状溃疡、小脓肿形成等,消化道造影及肠镜未提示回结肠病变。确诊后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患者症状迅速缓解,短期内复查胃镜示病变明显减轻。结论孤立性胃十二指肠CD多表现为胃流出道梗阻症状,可伴出血、营养不良,应注意和消化性溃疡鉴别,糖皮质激素治疗起效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护士进修杂志》2012,(19):1756-1756
答:适应证有:(1)原因不明的急、慢性上消化道出血者;(2)X线检查不能确定病变性质者;(3)反复或持续出现上消化道疾病症状,经检查不能确诊者;(4)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上皮化生,需定期随访及早发现以防止恶化者;(5)已确诊的胃、十二指肠病变,需定期随访或手术后及药物治疗后随访者;(6)怀疑胰、胆病变,需做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者;(7)经胃镜做息肉摘除或取异物、止血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GSEL)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胃镜及超声内镜(EUS)诊断的GSEL62例,≤0.5cm GSEL给予高频电凝电切除;0.5cm2.0cm GSEL行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及内镜下尼龙绳结扎术。结扎后切除病变游离端部分组织及表层组织送病理学检查,将EUS的检查结果和病理对照。2周后胃镜EUS观察疗效及并发症,术后3、6、12和24个月胃镜和EUS复查。结果≤0.5cm GSEL内镜下均切除完全,术后未出现并发症。0.5cm2.0cm GSEL只有2例多次内镜下治疗后病变消失。余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复查胃镜及EUS均无复发。内镜和手术病理和EUS的结果完全吻合。结论经内镜治疗GSEL的疗效和病变大小有很大关系,>2.0cm GSEL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95 - 0 2~2 0 0 4 - 0 3对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灶在传统方法需要行旷置式处理十二指肠残端时,均采用开放式的十二指肠残端处理,共3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2 1例,女17例,年龄2 9~72岁。有明确上消化道出血病史17例,而其中因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伴休克入院8例,除急诊入院外,其他病例均行胃镜及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其中有不同程度的幽门梗阻2 3例,复合溃疡7例。1.2 方法 均行毕氏 式的胃大部分切除术,十二指肠残端均采用开放式处理关闭—从幽门部前壁向十二指肠球部方向纵行剪开,使其刚好超过十…  相似文献   

13.
胃镜导引下小肠插管灌肠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镜导引下小肠插管灌肠造影,诊断小肠疾病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 胃镜直视导引下将导管由活检孔插入十二指肠远端,留置行小肠双重造影检查。结果 57例小肠造影均一次插管造影成功,检查时间约30~45min。检出小肠疾病22例,阳性率38.6%。对回盲部,升结肠病变也有价值。结论 该方法插管及造影时患者痛苦小,时问短,成功率高,适应症广。内镜与造影检查结合,互为补充,方法简便易行可靠,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4.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腹腔镜修补术后随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腹腔镜对2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病人行穿孔修补术,分别于术后2、6、12月进行胃镜随访,观察溃疡修复、演变过程。结果27例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和手术并发症及死亡。术后平均(8.41±1.16)d出院。术后行胃镜随访26例溃疡完全愈合,1例因幽门梗阻行胃大部切除术。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细胃镜作为经口胆道镜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例患者超细胃镜作为经口胆道镜辅助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总管取石治疗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胆总管结石并扩张,行常规ERCP碎石、取出结石。单气囊小肠镜外套管前端气囊充气后固定于十二指肠球部,超细胃镜经小肠镜外套管沿胆管导丝进入胆总管,直视下清除胆总管残留小结石。结果采用胆管导丝引导超细胃镜成功进入胆总管2例,加用小肠镜外套管成功2例。这4例均在超细胃镜直视下成功清除胆总管残留碎石,其中1例活检证实合并胆总管下段癌。3例超细镜无法进入胆总管。发生胆漏1例,均无出血、胰腺炎、穿孔等其他并发症。结论超细胃镜作为经口胆道镜可以进入胆总管并完成活检等操作,但方法繁琐,成功率不高,仅适用于常规ERCP无法明确或治疗的胆总管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降部黏膜下层隆起性病变的临床、内镜超声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17例十二指肠降部黏膜下层隆起性病变采用Olympus GIF H260型胃镜及Olympus UM-25R型及UM-3R型微探头超声胃镜确定病变层次、范围、超声特点后,17例均行内镜下“全瘤”活检术及套扎术加部分活检术.超声频率为:20 MHz,高频电发生器为:YH300A.结果 十二指肠降部黏膜下层隆起性病变以降部外侧壁及乳头旁多见,组织病理学结果示:脂肪瘤5例,十二指肠腺腺瘤4例,慢性炎性增生3例,神经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2例,淋巴管瘤1例,错构瘤1例,囊肿1例.结论 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以脂肪瘤和腺瘤多见,其次为炎性增生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镜联合腹部彩超在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43例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所有患儿均行胃镜联合腹部彩超检查,比较患儿在不同检查方式下的阳性率、漏诊率和误诊率以及在不同检查方式下的表现情况和诊断时间。结果胃镜联合腹部彩超检查下诊断阳性率较胃镜、腹部彩超单一检查更高,误诊率和漏诊率更低(P0.05);经胃镜检查有36例患儿表现异常,患儿病变部位多为十二指肠降部、球部和胃部,胃镜检查主要表现为浅表不规则溃疡、散在糜烂、水肿、黏膜充血等,未发现有患儿出现食道黏膜、胃溃疡等病变;经腹部彩超检查有35例患儿表现异常,患儿超声表现主要为回声减弱和部分肠管壁单节段或多节段增厚,胃镜和腹部彩超检查均异常患儿早期拟诊时间为腹痛后6.37±2.01天,明确诊断时间为9.82±2.94天,早期拟诊时间较明确诊断时间提前3.45天(t=8.98,P=0.00)。结论给予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胃镜联合腹部彩超检查能够有效提高早期诊断时间和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为临床方案的选择和制定提供科学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异位胰腺内镜及内镜超声检查(EUS)所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胃镜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上消化道异位胰腺35例(其中26例同时行Eus)的临床资料.结果:胃镜显示病变位于胃窦29例,胃体1例,十二指肠球部3例,十二指肠降部2例.外形呈单纯黏膜隆起21例,隆起伴脐样开口12例,隆起伴表面溃疡2例.EUS表现为高回声2例,混杂回声13例,低回声11例,其中4例内部出现特征性管状结构样回声;24例边界清晰,2例边界不清;位于黏膜层1例,黏膜下层23例,固有肌层2例.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29例,均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异位胰腺的镜下表现缺乏特异性,EUS对异位胰腺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962-3963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148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均行行胃镜检查及胃肠道超声造影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应用胃肠道超声造影能够清晰地显示出病变的位置、层次以及周围情况,对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差异小,对于胃部肿瘤等恶性病变的诊断率对比胃镜检查结果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超声检查具有操作便捷、无创、安全等特点,对于胃镜和X线钡餐检查而言是非常有效的辅助检查方式,在临床中适合应用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筛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胃镜下的特点、病理特征、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以及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对胃病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胃镜及病理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131例,并与同时期非糖尿病患者进行比较,并对糖尿病患者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观察血糖对胃病的影响。结果糖尿病组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病变及糜烂性胃炎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糖尿病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47.3%(62/131),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33.0%(37/112)(P<0.05),糖尿病Hp阴性组中胃炎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对胃病无明显影响。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对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病变及糜烂性胃炎检出率高,存在癌前病变的组织学特征的患者应保存高度的临床警惕性,定期进行内镜随访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