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视标准通道联合可视超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精准穿刺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10月,采取可视标准通道超声气压弹道碎石联合可视超细通道PCNL精准穿刺钬激光碎石对48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进行多通道碎石取石术。包括鹿角形结石10例,肾多发结石38例。结果 48例患者共建立110个通道。其中4例术前肾功能不全合并感染者穿刺中发现积脓且结石负荷较大,术中改行肾造瘘术加PCNL简单处理梗阻部位结石;44例完成一期手术:单通道5例,双通道24例,三通道15例;二期手术8例,新建通道12个。两期中单侧首次手术完成时间平均75(35~125)min。一期清除率79.2%(38/48),二期术后结石总清除率87.5%(42/48)。6例残石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及药物排石,术后随访3个月,6例结石排净,总清石率100.0%(48/48)。两期术后无脓毒血症、大出血和输尿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可视标准通道联合可视超细通道PCNL精准穿刺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安全有效、清石率高,且并发症低,可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与输尿管镜碎石术(URL)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应用PCNL(38例)和URL联合ESWL(40例)治疗的7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PCNL组结石清除率(94.5%)明显高于URL联合ESWL组(72.5%,x2=0.723),而URL联合ESWL组手术时间[(40.8±19.3)、(65.4±32.5)min,t=12.745]、出血量[(8.4±2.4)、(178.4±24.8)mll,t=13.738]、住院时间[(2.3±1.9)、(8.9±3.8).d,t=14.898]及并发症的发生率[5.0%(2/40)、22.1%(8/38),x2 =0.037]明显低于PCNL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URL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但结石清除率低.PCNL术虽然结石清除率高,但创伤较大,并发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可视标准通道联合F4.8可视穿刺超微经皮肾镜治疗肾多发结石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9月该院46例肾多发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8例,女18例,年龄25~65岁,平均42.6岁。结石直径3.0~5.2 cm,平均(4.3±0.8)cm。应用F4.8可视穿刺辅助球囊扩张建立标准通道,肾镜联合超声碎石处理视野内可见结石后,再应用F4.8可视穿刺超微经皮肾镜联合钬激光处理其他部位结石,总结通道建立总时间、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下降值、一期结石清除率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所有病例在F4.8可视穿刺辅助下成功建立单标准通道,其中24例联合单超微通道,16例联合双超微通道,6例联合3个超微通道。术后均留置单个肾造瘘管,超微通道未留置造瘘管,术后均留置F5双J管。F4.8可视穿刺建立标准通道建立时间(6.8±1.8)min、单个F4.8可视穿刺超微通道建立时间(4.5±0.9)min、手术时间(92.0±15.0)min。一期结石清除率91.3%(42/46)、血红蛋白下降值(12.2±2.5)g/L,术后发热8例,给予抗炎治疗好转,4例肾下盏可见0.5~0.8 cm结石残留,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联合应用体位排石,术后1个月复查结石均排出,未出现石街、迟发出血、周围脏器损伤、输尿管损伤病例。结论可视标准通道联合F4.8可视穿刺超微经皮肾镜治疗肾多发结石具有减少大通道数量、清石率高、安全可靠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应用F4.8可视穿刺通道的建立更加安全精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一期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multi-MPCNL组)与单通道MPCNL结合ESWL(single-MPCNL组)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方法 2005年9月~2007年9月对48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multi-MPCNL组治疗27例、single-MPCNL组治疗21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输血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随访并评价结石清除率和治疗费用.结果 与single-MPCNL组相比,muld-MPCNL组手术时间短[(123±26)min vs(167±31)min,t=5.35,P=0.0001.术后住院时间短[(4.62±1.42)d vs(5.90±1.81)d,t=2.74,P=0.009],总治疗费用低[(79.11±9.87)vs(98.81±10.34)x 100元,t=6.71,P=0.000];但手术前后血红蛋白下降、输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均无显著性.术后3个月,multi-MPCNL组结石清除率稍高于single-MPCNL组[88.89%(24/27)vs 76.19%(16/21),χ 2=0.610,P=0.435].结论 一期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鹿角形肾结石取石速度快,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结石清除率较高,并发症低,经济方便,可作为较大鹿角形肾结石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径路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在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差异。方法对392例肾结石以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行PCNL术,分成肾上盏结石或肾盂结石组、肾下盏结石组、鹿角形结石组和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或不合并肾结石)组,并从一期结石完全清除率、手术时间、穿刺成功率三方面评估不同径路的疗效差异。结果肾上盏结石或肾盂结石组:一期结石完全清除率分别为89.4%和95.1%(P=0.226),手术时间分别为(77.76±5.04)和(81.09±4.14)min(P=0.263),肾下盏结石组:一期结石完全清除率分别为90.9%和80%(P=0.646),手术时间分别为(75.32±9.23)和(84.5±15.27)min(P=0.204),鹿角形结石组:一期结石完全清除率分别为88.2%和72.3%(P=0.012),手术时间分别为(118.69±3.28)和(141.08±4.78)min(P<0.001),输尿管上段结石组:一期结石完全清除率分别为89.7%和64%(P=0.021),手术时间分别为(98.98±6.12)和(115.56±6.98)min(P<0.001)。穿刺成功率为100%。结论对于鹿角形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经上盏径路的手术结石清除率更高,手术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与输尿管镜下碎石术(URL)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收治的159例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根据治疗手段分为PCNL组和URL组,分析比较两种取石方法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 PCNL组与URL组的总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7.4%(76/78)和87.7%(7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结石长径≥1.5 cm时,PCNL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URL组(100%vs.81.8%,P=0.002),但住院时间比URL组延长[(8.3±3.2)d vs.(5.1±2.7)d,P=0.034],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大于URL组[(9.7±2.4)g/L vs.(4.1±2.2)g/L,P=0.000],而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结石长径<1.5 cm时,PCNL组的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和血红蛋白下降值均大于URL组(P<0.05),而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时,URL具有微创、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尤其适用于结石较小(长径<1.5 cm)者,而对于较大的结石(长径≥1.5 cm),PCNL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12年12月在我科行PCNL治疗的孤立肾合并肾结石患者138例,其中解剖性孤立肾16例,功能性孤立肾122例(对侧肾GFR10 m L/min)。肾功能异常35例。鹿角状结石41例,多发结石85例,单发结石12例,其中有同侧开放手术史者11例。采用实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建立F18微创通道或F24标准通道,使用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清石系统或钬激光清除结石。结果:138例均一期建立通道。采用单通道125例(90.6%),双通道13例(9.4%)。平均通道建立时间(4.7±0.9)min,平均手术时间(49.5±12.6)min。术后血常规Hb平均下降5.8 g/L。6例患者接受输血,其中3例行超选择性肾动脉介入栓塞控制出血。35例肾功能异常者中,术后第1天SCr增高者32例(91.4%),平均增高(19.8±7.4)μmol/L;术后第7天降至正常水平者26例(74.3%)。一期PCNL结石清除117例(84.8%),术后1月复查结石总清除率91.3%(127例)。12例有残石者行体外震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治疗或保守观察。15例(10.9%)患者术后出现发热(体温38.5℃),本组无脏器损伤和感染性休克病例。结论:超声引导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功能性或解剖性孤立肾合并肾结石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60例复杂肾结石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均拟行PCNL。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3D打印组(30例)与常规影像检查组(对照组30例),两组术前均采用泌尿系统造影(CT urography,CTU)检查,3D打印组提取CT的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文件进行3D图形后处理,采用热塑性材料打印获得3D模型,根据3D肾脏模型的综合规划,为每位患者建立一个虚拟的安全可靠的经皮肾通路后执行PCNL。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进行比较。术前: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肌酐、结石大小及结石CT值。术中:(1)目标肾盏定位时间;(2)术前规划穿刺盏与术中实际穿刺盏的符合度;(3)手术完成时间。术后:(1)清石率;(2)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水平;(3)术后恢复情况。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0例患者成功打印出3D模型,能准确地表示结石与邻近解剖结构、肾内动脉和集合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3D打印组在目标肾盏定位时间[(2.9±1.5)min与(5.8±1.7)min,P=0.023]、模拟穿刺盏与实际穿刺盏的符合[(89.5±3.5)%与(60.2±5.7)%,P=0.005)、术后清石率[(89.9±4.5)%与(75.9±5.2)%,P=0.009]及血红蛋白下降水平[(1.4±0.5)g/L与(2.9±1.4)g/L,P=0.032]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在手术完成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3D打印的肾脏模型真实还原了肾脏及结石周围的解剖结构,为医师提供了立体直观的方式进行手术,对于经皮肾镜取石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大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肾结石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MPCNL)组及大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PCNL)组,每组60例,分别以MPCNL及PCNL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结石大小、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情况、结石取石率,手术中有无腹腔脏器、肾蒂血管损伤等不良反应。结果手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PCNL组为(14.28±3.91)g/L,MPCNL组为(11.48±1.9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L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12.49±22.14)min,MPCNL组为(128.52±28.15)min,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PCNL组为(116.98±32.76)ml,MPCNL组为(54.18±15.2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L组一期结石取尽率为75.34%,MPCNL组为90.15%,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穿刺失败患者,且均无胸膜、腹腔脏器及肾蒂血管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 MPCNL组患者具有较低的手术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较高的一期结石清除率,但手术时间延长。两组患者均无手术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国内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有关PCNL术后发生SIRS的相关研究,时间截止至2016年10月,采用Rev 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个研究,5 32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单因素分析结果 :肾功能不全[OR=2.78,95%CI(1.96,3.95),P=0.000]、术前尿培养细菌阳性[OR=3.41,95%CI(1.89,6.15),P=0.000]、术前尿常规白细胞异常[OR=3.78,95%CI(3.02,4.72),P=0.000]、糖尿病[OR=2.14,95%CI(1.33,3.45),P=0.002]、结石细菌培养阳性[OR=5.14,95%CI(2.46,10.73),P=0.000]和手术时间≥120 min[OR=2.31,95%CI(1.40,3.82),P=0.001]是PCNL术后发生SIRS的危险因素;(2)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尿培养细菌阳性[OR=6.83,95%CI(2.82,16.57),P=0.000]、术前尿常规白细胞异常[OR=5.43,95%CI(3.51,8.41),P=0.000]、糖尿病[OR=2.85,95%CI(1.45,5.58),P=0.002]、结石细菌培养阳性[OR=4.30,95%CI(1.30,14.21),P=0.020]和手术时间≥120 min[OR=2.72,95%CI(1.62,4.59),P=0.000]是PCNL术后发生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术前尿培养细菌阳性、术前尿常规白细胞异常、结石细菌培养阳性和手术时间是PCNL术后发生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影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证实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1.
静脉输液逆向穿刺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手背远端指掌关节附近静脉输液逆向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200例患者指掌关节附近血管先后采用逆向、顺向静脉穿刺方法,观察2种方法1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率、固定后返修率及重新穿刺率。结果 2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有差异(P〈0.05);穿刺疼痛率、固定后返修率、重新穿刺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逆向静脉穿刺穿刺成功率高;穿刺疼痛程度轻;返修率和重新穿刺率低,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2.
自动快速穿刺针在盆腔囊肿穿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动快速穿刺在盆腔囊肿穿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83例采用自动快速穿刺针进行盆腔囊肿穿刺的结果与77例采用经皮手动穿刺针者作对照研究。结果:采用自动快速穿刺针进行盆腔囊肿穿刺一次成功率达100%。无并发症。与经皮手动穿刺针相比,其穿刺的一次成功率优于经皮手动穿刺且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在盆腔囊肿穿刺中,自动快速穿刺针可望取代手动穿刺针,自动快速穿刺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静脉穿刺不同进针法对血管组织损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对皮肤血管损伤的影响。方法操作者分别用针尖斜面向上和针尖斜面向左两种直刺法,对130例病人和12只新西兰大白兔进行静脉穿刺,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受试对象的疼痛反应、针孔堵塞及血管组织的损伤等指标,经统计学处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病人组及动物组的疼痛反应、管周瘀血、针头堵塞及对血管壁损伤的程度等,经χ2检验,P<0.01或P<0.05,差异均有显著意义,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对局部组织、血管损伤小,病理改变轻,疼痛反应小。结论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对皮肤血管的机械性切割损伤小,可以达到减轻病人疼痛及对组织血管损伤的目的,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Bussone G, Tullo V, d'Onofrio F, Petretta V, Curone M, Frediani F, Tonini C & Omboni S. Frovatriptan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stdural puncture headache. Cephalalgia 2007; 27:809–813. London. ISSN 0333-1024
Efficacy of 5-day treatment with oral frovatriptan 2.5 mg/die for the prophylaxis of post-dural puncture headache (PDPH) was tested in 50 in-patients. A mild headache occurred in 7 (14%) patients for a total of 9 days (p < 0.01 vs. no-PDPH). Most episodes of PDPH occurred in the first days of treatment (only 1 patient had headache at dismissal): 5 patients had only 1 episode, while 2 had headache for 2 consecutive days. No other symptoms were recorded. Occurrence of PDPH in a subgroup of 6 (12%) patients previously submitted to a diagnostic lumbar puncture was also examined: 4 of them reported a PDPH on the previous lumbar puncture in absence of triptans. In only 1 of these 4 patients PDPH recurred under treatment with frovatriptan. In conclusion, our non-randomized open-label study suggests efficacy of oral frovatriptan for PDPH prevention. These results need to be confirmed 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double-blind study.  相似文献   

15.
向绪林  郭桂香 《新医学》1999,30(7):391-392
目的:探讨治疗全到出血的方法。方法:采用到持续体外引流配合腰穿脑脊液转换治疗32例全脑室出血,选择积血较多一侧侧脑室锥颅穿刺置管引流,并间断注入尿激酶,每1 ̄2日行腰穿转换脑脊液,引流期间严格控制感染。结果:本组引流后症状明显改善,28例复查CT显示积血于4 ̄14日消失。除4例死亡外,28例随访复查CT示脑室系统正常,仅2例未能独立行走,余均恢复良好。结论:本方法可清除导水管以上及以下的积血,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超声引导侧方穿刺和头端穿刺的技术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就诊的肾中组后盏无积水完全或部分鹿角型肾结石行经皮肾镜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侧方穿刺和头端穿刺技术穿刺肾中组后盏的患者各15例。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在寻找穿刺盏拟定穿刺路径时间、穿刺成功时间、穿刺成功所需次数的差异,并观察2组患者有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果在寻找穿刺盏拟定穿刺路径的时间方面,侧方穿刺组所需的时间比头端穿刺组短[(37.82±8.94)s vs(51.83±13.16)s];而在穿刺成功的时间方面,侧方穿刺组所需的时间比头端穿刺组长[(51.36±24.10)s vs(29.20±12.35)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712、4.122,P=0.019、0.001)。在穿刺成功所需次数方面,侧方穿刺组和头端穿刺组分别为(2.13±0.74)次和(1.73±0.70)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2,P=0.189)。2组患者均未出现重要脏器损伤和术后大出血。 结论在经皮肾镜超声定位穿刺操作中,侧方穿刺和头端穿刺技术各有优缺点;无论掌握哪一种穿刺技术,都可以做到精准穿刺。  相似文献   

17.
桡 尺动脉远侧段的解剖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经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体视显微镜测量37具尸体共64侧桡动脉远侧段的内径、外径;尺动脉远侧段的内径、外径。结果 (1)桡动脉平桡骨茎突上5cm处断面:外径、内径和管壁厚度分别是(2.33±0.49)、(1.31±0.45)、(0.51±0.13)mm;(2)桡动脉平桡骨茎突处断面:外径、内径和管壁厚度分别是(2.71±0.45)、(1.52±0.54)、(0.59±0.16)mm,3者均大于桡动脉平桡骨茎突上5 cm处断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桡动脉的内径、外径及管壁厚度存在性别和年龄的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尺动脉平尺骨茎突上5 cm处断面:内径、外径和管壁厚度分别是(4.30±0.27)、(3.30±0.22)、(0.67±0.31)mm;(5)桡动脉和尺动脉在内、外径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也就是说,从解剖学上考虑,尺动脉完全可以用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结论本文结果对桡动脉穿刺失败时采用经尺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等提供了解剖学依据,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沈娴  苏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2):68-69,73
目的寻找能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穿刺疼痛并减少对动静脉内瘘管损伤的穿刺方法。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某军医大学附属医院血透室100例使用前臂动静脉内瘘管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第1次采用常规法(针尖斜面朝上,进针角度为15°~25°)穿刺,第2次使用改良法(针尖斜面向右旋转45°,进针角度为35°~45°)穿刺,观察两种穿刺方法患者的疼痛程度、压迫止血时间、穿刺点渗血发生情况及每分钟血流量。结果患者改良穿刺法痛觉评分为(2.30±0.27)分,常规穿刺法痛觉评分为(3.92±0.3)分,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动静脉内瘘管使用时间越短的患者对于使用改良穿刺法减少穿刺疼痛的效果越明显(P<0.05);穿刺点渗血次数、压迫止血时间改良法明显少于常规法(P<0.01),每分钟血流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穿刺法能明显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穿刺疼痛及对动静脉内瘘管的损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留置针双止血带错位穿刺法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 将驱血带自无充盈静脉肢体近心端加压缠绕至已扎止血带的远心端,人为使其充盈,将2支静脉留置针错开位置穿刺留置.结果 院前急救经双带扎紧后在两条充盈静脉各给予留置针穿刺,一次穿刺成功92.13%,院中急救一次穿刺成功97.83%,平均93.64%;院前急救经双带扎紧后在一条充盈静脉错开位置给予2支留置针穿刺,一次穿刺成功92.86%,院中急救一次穿刺成功100%,平均93.94%.结论 双针双带错位穿刺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建立2条有效静脉通路,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双留置针双止血带错位穿刺法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 将驱血带自无充盈静脉肢体近心端加压缠绕至已扎止血带的远心端,人为使其充盈,将2支静脉留置针错开位置穿刺留置.结果 院前急救经双带扎紧后在两条充盈静脉各给予留置针穿刺,一次穿刺成功92.13%,院中急救一次穿刺成功97.83%,平均93.64%;院前急救经双带扎紧后在一条充盈静脉错开位置给予2支留置针穿刺,一次穿刺成功92.86%,院中急救一次穿刺成功100%,平均93.94%.结论 双针双带错位穿刺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建立2条有效静脉通路,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