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药消异方对子宫腺肌症患者疼痛症状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以期寻找缓解子宫腺肌症患者痛苦、提高妊娠率的更有效方法。方法将6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随机分为消异方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消异方组给予中药消异方口服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仅给予生活指导3个月经周期。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内膜胞饮突发育情况。结果治疗后消异方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子宫内膜胞饮突丰富的患者比例和胞饮突成熟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子宫内膜胞饮突丰富的患者比例和胞饮突成熟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中药消异方可以缓解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其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中药周期疗法对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将84例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腹针联合中药组(针药组,27例)、腹针组(27例)和克罗米芬联合绒促组(西药组,30例)。针药组采用腹针联合中药周期治疗,腹针组采用单纯腹针治疗,西药组采用克罗米芬(CC)及注射用绒促性素(HCG)治疗,每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妊娠除外。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卵泡发育情况和子宫内膜厚度、形态,以及月经情况、中医症候评分,统计妊娠率,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均不同程度恢复排卵,针药组排卵率59.3%(16/27),腹针组排卵率55.6%(15/27),西药组排卵率53.3%(16/30),3组间排卵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及腹针组治疗后围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加(均P0.05),针药组治疗后围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高于西药组(P0.05);针药组及腹针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形态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形态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及腹针组治疗后月经情况、中医症候评分较治疗前增加(均P0.05),针药组治疗后月经情况评分高于西药组(P0.05),针药组、腹针组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高于西药组(均P0.05);针药组总有效率为88.9%(24/27),腹针组为92.6%(25/27),均高于西药组的56.7%(17/30,均P0.01)。针药组及腹针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腹针联合中药周期疗法能改善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月经情况及临床症状,疗效优于CC联合HCG,并能提高排卵率、改善围排卵期子宫内膜容受性以提高受孕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宫瘤消胶囊联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病对患者月经量及痛经的影响。方法将7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予散结镇痛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宫瘤消胶囊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月经量、痛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子宫体积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76.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1、3、6个月后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3、6个月同时间段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BAC评分降低更为明显。2组治疗后月经量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少,痛经VAS评分降低,子宫体积缩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瘤消胶囊联合镇痛胶囊能有效减少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月经量,缓解痛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味助阳化瘀消癥汤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症对痛经评级及月经量变化的影响。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助阳化瘀消癥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PBA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助阳化瘀消癥汤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症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痛经程度,减少月经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活血消异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单纯及合并腺肌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39例,根据是否合并腺肌症分为单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简称单纯组)29例和合并腺肌症组(简称合并组)10例,均给予活血消异方加减治疗。除6例治疗期间妊娠外,单纯组25例、合并组8例完成6个月经周期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囊肿体积、痛经程度、月经及慢性盆腔痛情况,统计妊娠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服药3个和6个月经周期,右侧囊肿及单纯组囊肿体积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均0.05),左侧囊肿及合并组囊肿体积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纯组服药1个周期后痛经程度评分、慢性盆腔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合并组服药2个周期后痛经程度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随治疗时间延长,2组痛经程度评分逐渐降低;2组痛经持续时间、合并组慢性盆腔痛评分均于服药4个周期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单纯组服药2个周期后月经量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服药5~6个周期后月经量积分降低至正常范围内;合并组服药4个周期后月经量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2组患者均于服药5个周期后经色经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有妊娠要求的12例患者中妊娠6例。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活血消异方能缩减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体积,可改善临床症状,有利于受孕。  相似文献   

6.
张娜  翟凤霞 《新中医》2021,53(16):112-115
目的:观察温经活血汤加减联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子宫腺肌病(AM)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AM慢性疼痛患者,给予温经活血汤加减联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痛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评分、排卵痛VAS评分、排卵痛持续时间、慢性盆腔痛评分、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血清糖类抗原(CA) 125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患者痛经VAS评分、CMSS痛经程度评分、CMSS痛经时间评分、排卵痛VAS评分、慢性盆腔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排卵痛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患者月经失血图评分法(PBAC)评分、血清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减小(P0.05);患者子宫体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下腹疼痛、腰骶酸胀、肛门坠胀、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睡眠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患者焦虑、社交及心理压力承受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活血汤加减联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AM慢性疼痛疗效肯定,可明显缓解痛经症状,缩短痛经及排卵痛持续时间,减少月经量,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李莉  张丽美  黄洁明  史云  李安  曾丽  罗颂平 《新中医》2014,46(8):182-184
目的:探讨罗氏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在位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将SPF级SD大鼠40只分成内异方组15只、模型组15只、空白组10只,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均采用自体移植法行子宫内膜异位症造模,3周成模后,分别予罗氏内异方、灭菌注射用水灌胃8周。停药后,于妊娠第4天取各组大鼠右侧子宫电镜下观察内膜胞饮突、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的成熟期胞饮突构成比较空白组及内异方组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内异方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胞饮突的发育情况与血清孕激素水平有显著相关性(γ=0.646,P0.01),呈正相关。胞饮突的发育与血清雌孕激素比值有相关性(γ=-0.336,P=0.048),呈负相关。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在位内膜容受性降低,罗氏内异方可能通过提高大鼠血清中孕激素水平及调节E2/P比值来促进内膜胞饮突发育,以提高着床窗口期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川夏宁坤汤治疗痰湿瘀结证子宫腺肌病(AM)的疗效。方法将60例痰湿瘀结证AM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予川夏宁坤汤治疗,对照组27例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3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CA125、痛经、月经血量变化情况,其中以中文版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价痛经改善情况,采用月经失血图(PBAC)评估月经血量,并统计2组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84%,对照组62.9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清CA125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RS评分、PBAC评分及CMSS评分中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NRS评分、CMSS评分中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川夏宁坤汤对痰湿瘀结证AM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改善痛经症状,减少月经量,但在降低血清CA125、减小子宫体积方面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宫瘤消胶囊联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月经量、痛经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散结镇痛胶囊口服治疗,4粒/次,3次/d;治疗组则在口服散结镇痛胶囊的基础上给予宫瘤消胶囊4粒/次,口服3次/d,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后月经量的变化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子宫体积的变化、治疗的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患者经治疗1,3,6个月后月经量均有所减少,同一时间段组间比较治疗组月经量减少更为明显(P均0.05);患者经治疗后痛经有所缓解,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痛经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子宫大小均明显缩小(P均0.05),且治疗组子宫缩小更为明显(P0.05)。结论宫瘤消胶囊联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显著,能改善月经量,缓解痛经,凸显出中成药论治子宫腺肌病的优势与特色,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曼月乐联合散结镇痛胶囊对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体积、痛经及月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2月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医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于宫腔处放置曼月乐,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散结镇痛胶囊,2组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统计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子宫体积、痛经及月经情况;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18%、66.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3、6个月后2组患者子宫体积均显著缩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月经量评分(PBAC)评分及血清癌抗原125(CA125)水平VAS、PBAC评分及血清CA125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患者子宫体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VAS、PBAC评分及血清CA125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5.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77%)(P0.05)。结论:曼月乐联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腺肌可显著缩小患者子宫体积、改善痛经及月经量,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