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BACKGROUND: Cardiac troponin T (cTnT) is a highly sensitive and specific marker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erum cTnT is also slightly elevated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rt failure and is associated with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haemodialysis. In this study serum cTnT concentrations and echocardiographic findings were investigated in heart failure patients without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cTnT was also compared with other cardiac markers and plasma levels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METHODS: Twenty-six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heart failure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Echocardiographic measurements and blood sampling were carried out 12-36 h after admission. Serum cTnT (3rd generation assay), cardiac troponin I (cTnI), creatine kinase MB (CKMB) and CK were measured. Plasma BNP was analysed using the Shionoria assay. LVH was defined as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LVMI) > 125 g/m for males and > 110 g/m for females.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was estimated from the mitral annulus motion (AV-mean LV). RESULTS: Median cTnT was 0.012 (< 0.010-0.032) microg/L. Sixty-two percent of the patients (16 of 26) had elevated serum cTnT >or= 0.010 micro/L. cTn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KMB (rho = 0.40, p = 0.04) and BNP (rho = 0.43, p = 0.03), but not with cTnI and CK.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cTnT and AV-mean LV (rho = -0.58, p = 0.007), and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TnT and LVMI (rho = 0.44, p = 0.03). No other analyte was correlated to LVMI. CONCLUSIONS: Serum cTnT but not cTnI was associated with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nd LVH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heart failure. This explains why cTnT tends to be slightly elevated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without symptoms of acute myocardial ischaemia.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心脏交感神经传出纤维的近端-胸段硬膜外腔内阻滞心区交感神经,以观察心区交感神经阻滞(TEB)对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40名有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分为TEB组(n=24)和对照组(n=16)。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不给予β受体阻滞剂。TEB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同时用0.5%利多卡因每2小时经胸段硬膜外导管推注一次(夜间睡眠除外),阻滞心区交感神经(胸1—5)。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测量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采用成组设计和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结果TEB组心功能分级改善程度(1.74±0.54)级明显好于对照组(1.06±0.63)级(P〈0.05)。与对照组相比,TEB组中Lad(38.16±5.28)mm、LVEDd(67.26±7.42)mm显著缩小(P〈0.05),EF(41.18±9.95)%和FS(17.77±4.06)%明显增加(P〈0.05)。结论TEB不仅能显著改善严重心力衰竭的症状,还能显著改善心脏功能,表明即使是在心力衰竭的严重失代偿期,心脏交感神经阻滞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血浆脑利钠肽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脑利钠肽的水平(BNP)以及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32例高血压患者无左室肥厚(NLVH组)、30例高血压患者伴左室肥厚(LVH组)、3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成人(健康对照组)血浆BNP浓度。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观察BNP水平与LVMI的相关性。结果LVH组BNP水平明显高于NLVH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NLVH组也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BNP水平与LVMI呈正相关(r=0.64,P〈0.01)。结论BNP水平可以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与分析心脏超声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诊断中的效果及准确性.方法:研究对象抽取我院40例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收诊的罹患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病患作为实验组,并抽取同期收诊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纳入病例均行心脏超声诊断,总结评价两组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纳入病例的左...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组织多普勒提示有左心室非同步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例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前和起搏后1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Tei指数,同时测量二尖瓣血流E、A峰,E/A,左室舒张充盈时间占心动周期的比例,E峰减速时间,肺静脉血流S波、D波,二尖瓣环Em/Am。根据以上参数将舒张功能减退分为3期,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心室机械不同步,比较起搏前后各参数的变化。结果起搏前,11例患者E峰和A峰融合,形似单峰,无法测量E、A峰值及E峰减速时间,所有患者左室舒张充盈时间缩短。起搏后1周,所有患者E峰和A峰分离,5例患者为第2期的舒张功能降低,7例患者为第1期的舒张功能降低。左室舒张充盈时间占整个心动周期的比例由起搏前的(34.5±2.9)%提高到(46.4±5.7)%(P<0.01)。左室射血分数由起搏前的(26.8±7.6)%提高到(37.7±10.1)%。左房内径在起搏后1周明显缩小(P<0.05),左室收缩非同步指数由起搏前的179.2±48.3下降到103.4±58.2(P<0.05)。结论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由于心脏收缩的不同步,二尖瓣血流E、A峰融合较为常见。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左室舒张充盈改善,体现了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比较心功能严重损害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与正常人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差异,分析左心室收缩同步性与收缩功能的关系。 方法 研究对象为CHF患者20例(病例组)和正常人22名(对照组)。采集所有入选者的全容积三维图像。用QLab软件获取左心室时间-容积曲线,测量左心室各个节段自心电图Q波起点至收缩期最小容积时间(Tmsv),推算左心室3个短轴水平(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12节段和16节段同步性参数:达收缩期最小容积时间标准差(Tmsv-SD)和最大时间差(Tmsv-Dif)。系统自动计算出12节段和16节段以心率标化的参数(Tmsv-SD%、Tmsv-Dif%)。比较两组各同步性参数,并分析病例组由RT-3DE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各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左心室3个短轴水平、12节段及16节段同步性参数均显著增大(P均<0.01)。病例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左心室3个短轴水平、12节段、16节段同步性参数均呈显著线性负相关(r=-0.511~-0.839,P均<0.01),16节段参数相关性最高,标化的同步性参数相关性均高于非标化参数(r=-0.730~-0.839 vs r=-0.626~-0.683)。 结论 RT-3DE能定量评价室壁机械运动同步性。心功能严重损害的CHF患者左心室内存在机械运动不同步,将进一步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舒张性心力衰竭 (DHF)患者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DHF患者 30例、收缩性心力衰竭(SHF)患者 32例和正常人 34例,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 (TDI)测定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SM)、位移(DS)和心电图QRS波起始至收缩波起始间期。结果 SM 在正常人、DHF和SHF分别为(7. 32±0. 65 )cm/s、( 5. 09±0. 93 )cm/s和 ( 3. 58±0. 72 )cm/s,呈现正常人 >DHF>SHF的变化 (P<0. 001),DS呈现同样逐渐减小的变化 (P<0. 001 )。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障碍发生率在DHF和SHF分别为81. 6% 和 95. 8% (P<0. 001)。结论 多数DHF患者存在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异常,TDI估测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在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评价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扭转不同步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运动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部确诊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35例(心衰组),依据患者心电图QRS时限,可将其分为A组(QRS时限≥120 ms)与B组(<120 ms) 两亚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为正常组.应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对心衰组和正常组左室心肌扭转运动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扭转达峰时间(T-Peaktw)、6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Rot-SD)、6节段达峰最大时间差(Rot-diff)及两亚组间的Rot-SD、Rot-diff及左室旋转达峰时间.结果 正常组与心衰组心尖部Rot-diff分别为(28±52)ms、(133±86)ms,基底部Rot-diff分别为(51±70)ms、(144±101)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心衰组心尖部和基底部Rot-SD均明显大于正常组[ 心尖部:(58±39)ms vs.(14±27)ms,基底部:(60±40)ms vs.(22±29)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心衰组中A组与B组Rot-SD、Rot-diff及左室旋转达峰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尖部与基底部心肌旋转方向多变,各节段旋转不同步,扭转效率下降;心室扭转不同步参数,即Rot-diff与Rot-SD可反映左室心肌运动同步性,有望用于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电图QRS时限不能作为评价左室不同步运动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在小动物实验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传统的超声心动图方法和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检测不同方法处理大鼠的心脏(对照组12只,阿霉素组20只,阿霉素+丙酸睾酮组20只),测量常用心功能参数,获得心尖四腔观的组织速度图像,脱机分析后室间隔和左室侧壁二尖瓣环处的速度曲线,记录收缩期峰值速度(Vs).结果 阿霉素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室内径和左室舒张末容积增加,FS和二尖瓣环平均峰值速度减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阿霉素+丙酸睾酮组与阿霉素组比较:室间隔增厚,左室短轴缩短率和二尖瓣环平均峰值速度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左室内径和左室舒张末容积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在大鼠心功能的评价中具有可行性.雄激素可改善阿霉素诱导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心功能;雄激素能引起左室肥厚,不能抑制左室扩大等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同步化治疗对重度心衰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 18例左室非同步的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行心脏同步化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6个月、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血流E、A峰值,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测量二尖瓣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结果 起搏后第1周LVEF明显高于起搏前(P<0.001).二尖瓣环间隔部Am术后6个月[(11.3±2.9)cm/s]、1年[(12.5±3.6)cm/s]明显高于起搏前[(9.2±1.7) cm/s](P<0.05).二尖瓣环侧壁Am术后6个月[(12.1±3.2)cm/s]和术后1年[(13.5±3.2)cm/s]高于起搏前[(11.8±2.9)cm/s](P<0.05).二尖瓣环间隔部Em起搏前后未见显著性变化.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评价心脏同步化治疗左室运动不同步的心衰患者舒张功能明显改善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检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收缩期左室心腔血液流场变化,初步探讨VFM技术评价CHF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明确诊断为CHF 患者40例作为病例组,4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在VFM成像模式下测量两组取样线上收缩期负向总流量(systole Q,SQ-)在涡流模式下测量涡流的最大流量(Qmax)、半值面积(S)、涡流半径(r)以及涡流强度(Qmax/S),并比较两组差异.应用Simpson双平面法获取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SQ、Qmax/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SQ-均呈逐渐递减变化趋势,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病例组收缩期Qmax及Qmax/S测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收缩期S、r均大于对照组(P <0.01).Qmax/S与LVEF呈正相关(r =0.67,P<0.01).结论 VFM技术可以定量分析CHF患者左室心腔内血流流场的变化情况,有望为临床提供一种较为准确的检测CHF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左心室扭转及其与左心室收缩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获取1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的标准短轴基底部、心尖部的图像,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心底部旋转角度(Rot—B)及心尖部旋转角度(Rot—A),比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术后3个月与术前左心室心底部旋转角度差值(ARot—B)、心尖部旋转角度差值(ARot—A)、扭转差值(ALVtor)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值(△EF)之间的关系。结果CRT术后3个月左心室心尖部旋转角度较术前明显增加,左心室扭转角度明显增加。△LVtor、△Rot—A与△EF(r=0.619,r=0.592)呈正相关。结论左心室扭转为评价CRT后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临床价值。 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心衰组(41例)和正常对照组(30名),并行TDI和RT-3DE检查,应用QLab软件分析TDI及三维全容积数据,对两种检查方法所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和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及QRS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评价方法的收缩非同步性指数(S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评价方法的SDI呈中度正相关,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结论 RT-3DE可定量分析左心室收缩同步性,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前筛选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一种简单、快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缺血性心脏病与扩张型心肌病两类病因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并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步性指数(SDI)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 43例心衰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17例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衰患者;B组为26例扩张型心肌病引起的心衰患者.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一3DE)的全容积显像模式采集左室三维数据库,并用Qlab定量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分析,获得左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17节段"牛眼"图,16节段(除外心尖帽)收缩达最小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并以心率校正后(Tmsv 16-SD/R-R)的百分数作为左室SDI.结果 A、B两组人选患者的年龄、心率、LVEF和ED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SDI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节段"牛眼"图显示两组患者左室收缩延迟节段的位置分布各有不同;对数回归分析显示A、B两组的SDI与LVEF均呈良好的负相关(r=-0.83,r=-0.71,P< 0.01).结论 缺血性心脏病与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左室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收缩不同步,SDI与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存在负相关,随收缩功能的减低而增加,两组收缩延迟节段的位置分布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组织多普勒及左心房容积对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评价这两种超声诊断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 按照中国心力衰竭协会舒张性心力衰竭简化标准,选择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EF≥50%)且血清B型尿钠肽(BNP)≥200 pg/ml的心力衰竭患者30例(HFNEF组),正常对照组病例(排除心肺疾病)32例,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峰)、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峰);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运动舒张早期速度峰值(E'峰)、舒张晚期速度峰值(A'峰),分别计算E/A比值、E'/A'及E/E'比值;分别测量左心房长轴的直径、左心房的上下径、左右径,计算左心房容积(LAV).结果 HFNEF组E/A比值1.12±0.58、E'/A'比值0.63±0.31,对照组E/A比值1.01 ±0.41、E'/A'比值0.63±0.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比值HFNEF组为16.05 ±5.19、对照组为10.78±2.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AV在HFNEF组为(55.83±13.67) cm3、对照组为(38.11±10.68)cm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E'比值、LAV两者的诊断准确度均为中等偏高;E/E'在截断点为12.93时,灵敏度为0.65,特异度为0.91,LAV在截断点39.12 cm3水平时,灵敏度为0.95,特异度为0.73.结论 E/E'比值、LAV超声诊断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生化学指标对于诊断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超声心动图探讨左心室重构逆转参数是否可以成为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短期疗效的重要指标.方法 对26例心衰伴有室壁运动不协调患者进行CRT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舒张末期左房内径(LADD)、左室内径(LVD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起搏治疗前后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LADD、LVDD、LVEDV、LVESV均较术前显著减小,LVEF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这些参数的改善与患者活动度成正比,与夜间心率成反比,其中左房、左室内径及容积变化较LVEF提高与患者心功能改善的相关性更为显著.结论 左室重构逆转参数可以成为评价CRT术后短期疗效的重要指标,其中部分患者左房、左室大小和容积指标较LVEF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跟踪显像技术评价房室顺序起搏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用超声斑点跟踪显像技术分别检测房室顺序起搏心房起搏心房感知抑制型(AAI)模式患者10例(A组)、房室顺序起搏双心腔起搏双心腔感知触发和抑制型(DDD)模式患者10例(B组)及正常对照10例(C组)的左心室16个节段的径向位移、速度及应变指标,并与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所得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进行相关分析和比较。结果三组间左心室EF值、收缩期16节段径向位移峰值均数、径向速度峰值均数与径向应变峰值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径向位移峰值在左心室下壁基底段、间隔基底段及心尖段降低,径向应变峰值在下壁及间隔心尖段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比,左心室各个节段的径向位移、径向速度与径向应变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室顺序起搏DDD模式时,左心室下壁及间隔的基底段和心尖段收缩功能降低,AAI模式时左心室节段性收缩功能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机械运动同步性.方法 3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两组:A组,LVEF≤35%;B组,35%<LVEF<50%.35例正常人为对照组(C组).采集受试者心尖两腔观、三腔观、四腔观及胸骨旁左室短轴观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的清晰图像,用Qlab软件测量各切面二尖瓣水平和乳头肌水平各节段自QRS起点至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的时间,推算左室12节段纵向、径向及圆周应变、应变率不同步参数:达收缩期峰值时间标准差(Tsb12SD、Ts1r-12SD、Tsr-12SD、Tsrr-12SD、Tsc-12SD、Tscr-12SD)和最大时间差(Ts1-12Dif、Ts1r-12 Dif、Tsr-12Dif、Tsrr-12Dif、Tsc-12 Dif、Tscr-12 Dif),比较三组参数.分析LVEF与各参数的相关关系.根据统计学原理,推算C组各参数的不同步界限,计算A、B组各参数的不同步检出率,组内比较各个率值.结果 与C组比较,A组各项不同步参数均显著增大(P<0.05),B组TsI-12SD、Ts1-12Dif、Ts1r-12SD、Ts1r-12 Dif及Tsr-12SD显著增大(P<0.05).病例组各项不同步参数均与LVEF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A、B两组内各项参数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以TsI-12SD的检出率最高.结论 2D-STI技术能定量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纵向参数较径向、圆周参数检出不同步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测左室心肌肥厚(LVH)对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76例LVH患者分为肥厚型心肌病组(HCM组,34例)和高血压性心脏病组(HHD组,42例),RT3DE测量心率校正的16节段达收缩末最小容积的差值和标准差(Tmsv 16-Dif和Tmsv 16-SD)作为收缩同步性参数,并与对照组(Con组,40例)比较。结果HCM组的Tmsv 16-Dif和Tmsv 16-SD均显著高于HHD组和Con组,但HHD组和Con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LVH并不总是合并左室收缩不同步,HCM左室收缩同步性下降,而HHD左室同步收缩。RT3DE可同时检测左室16个节段的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分析并评价ORS时限对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选取34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35%的心衰患者,其中QRS时限正常者(A组)20例,QRS延长者(B组)14例,分别行二维及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二维LVEF、左室舒张未内径(LVIDd),三维所测收缩末容积(LVESV)及舒张末容积(LVEDV)、LVEF及校正的16节段不同步指数(Tmsvl6-sd/RR),各组问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A组二维参数LVIDd、LVEF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参数中LVESV、LVEDV、LVEF及Tmsv16-sd/RR.B组略高于A组,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定量评价整体左室收缩的同步性,QRS时限的长短对左室各节段机械收缩的同步性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