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求直肠癌患者采用超低位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某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84例,将其按盲抽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开腹直肠前切除手术,观察组行超低位经括约肌间切除术,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肛门功能及肛肠动力学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低,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观察组Wexner评分较对照组低,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收缩压(AMSP)及直肠最大容量(RMTV)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2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低位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可减轻患者机体创伤,对肛肠动力学影响较小,利于肛门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予以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和观察组(n=30,腹腔镜辅助TM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肛肠动力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肛管最大收缩压(MSP)、肛管静息压(ARP)、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值(AIRT)、直肠静息压(RRP)]的水平均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3/10)低于对照组33.33%(10/30)(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TME治疗可改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肛肠动力学,缩短住院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的发生较少。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412-4413
探讨腹腔镜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收集郑州市第十六人民医院肛肠科2014年6月~2015年12月8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开腹经肛门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复发率。腔镜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治疗组,但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切口感染率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腹腔镜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刘同明  朱士红 《大医生》2023,(22):19-21
目的 分析腹腔镜经肛门拖出吻合保肛手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肥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行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术的3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行腹腔镜经肛门拖出吻合保肛手术的3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随访至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肛肠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观察组肛管静息压(AS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直肠最大耐受量(MTV)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腹腔镜经肛门拖出吻合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效果明显,具有更少的术中出血量,更短的术式时间,且对患者的肛肠功能影响较小,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提升生活质量,且并发症较少,临床可推行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柴芪疏肝调脾方联合生物反馈对腹腔镜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后胃肠、肛门功能指标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将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河北省中医院接受腹腔镜直肠癌低位保肛术治疗的80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生物反馈基础上联合柴芪疏肝调脾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肛门功能、生活质量评分,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和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LARS)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较治疗前下降,而乳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B/E)值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肠道菌群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低于对照组,乳杆菌、B/E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直肠便意感觉容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均较前升高,直肠静息压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肛管静息压、直肠便意感觉容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拖出吻合术与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治疗老年低位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1月某院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62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拖出吻合术,对照组采用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45%)低于对照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直肠低位前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拖出吻合术治疗老年低位直肠癌能缩短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肛管括约肌间径路行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8—2007—08在武汉协和医院接受经肛管括约肌间径路手术治疗的3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经腹-会阴联合途径行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且临床病理资料相匹配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肛管括约肌间径路术式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ICU治疗时间缩短(均为P〈0.05),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8个月时,30例患者肛管直肠测压各项指标均趋于正常。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2/30)和10.0%(3/30),5年总体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8.6%和5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肛管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安全性高、根治效果与对照组相当、预后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对前位肛瘘患者肛门失禁及肛管直肠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前位肛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观察组采用LIFT手术,比较两组肛门失禁程度、肛管直肠压力及手术指标。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FI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肛管最大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平均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低(P0.05)。结论前位肛瘘患者采用LIFT手术,可有效避免肛门失禁的发生,无肛管直肠压力下降现象,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2月解放军第150中心医院全军肛肠外科研究所收治的145例采用低位直肠癌根治直肠前切除术的患者,其中腹腔镜手术84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61例(开腹组)。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一般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与手术相关的死亡病例。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略长于开腹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检出淋巴结枚数也明显多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56,P>0.05)。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术中出血少、淋巴检出个数多,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比开腹直肠癌手术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与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术)治疗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成办分院收治的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0,行Miles术)、观察组(n=43,接受Dixon术)。记录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排尿功能、性功能、肛门直肠功能测压、肛门直肠功能评分、生活质量[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自评量表(PAC-QOL)]、并发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短/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排尿功能分级、勃起功能评分、射精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压下降值高于对照组,肛管最大收缩时间长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10个月肛门直肠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而PAC-QOL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随访结束,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Miles术与Dixon术治疗高龄低位直肠癌均有一定疗效,尤其是Dixon术在保留患者排尿功能、性功能、肛门直肠功能方面更有优势,有利于促进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n=25)与开腹组(n=35),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延长(P 0. 05),但术中出血量及出院时间显著减少/缩短(P 0. 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 00%和28. 57%(P 0. 05);术后6个月,两组Williams分级、肛管测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腹腔镜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开腹组(P 0. 05);随访3年,两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腹腔镜下TME联合ISR治疗低位直肠癌具有微创优势,其效果与开腹手术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采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ME)联合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肛肠科2009年5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各42例;分别采用开腹TME联合内括约肌切除术及腹腔镜TME联合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开腹组明显减少(P均<0.05),但2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除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开腹组明显降低(9.5%vs31.0%,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腹腔镜TME联合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效果确切,能够减少术中创伤,缩短病程,且并发症发生风险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外翻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1例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开腹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4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直肠外翻技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术(41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复发率、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肛门排便功能(随访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173.43±7.56)d]、术中出血量[(113.73±6.58)ml]、住院时间[(9.57±0.98)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1例吻口漏;对照组出现1例吻口漏,1例吻合口出血,两组患者均无死亡,两组近期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观察无瘤局部复发情况,对照组2例(复发率5%);两组肛门均保存了控制排便功能,观察组在术后2周后每天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821,P=0.000);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每天排便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直肠外翻技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疗效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6):1318-1319
3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TME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进行治疗,开腹组选择开腹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ISR)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功能及预后。结果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优于开腹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排便频率、排便紧迫感、排便困难、Wex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TME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可取得与开腹手术相似的肿瘤治疗效果.且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剥内扎术联合切断肛门括约肌对痔疮患者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9例经病理确诊为环形混合痔患者按照术式分为对照组(n=44)与观察组(n=45),对照组仅采用外剥内扎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肛门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1 d、术后3个月肛管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肠管动力学指标(直肠感知阈值量、直肠最大耐受量及直肠最大顺应性)水平。结果 1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肛管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较术前1 d均显著降低(P0.05~0.01),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肠管动力学指标(直肠感知阈值量、直肠最大顺应性及直肠最大耐受量)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1 d(P0.05~0.01),但是两组患者术后上述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剥内扎术联合切断肛门括约肌治疗痔疮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肛肠动力学各项指标,且对肛门功能无显著性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对肛门直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100例,患者肿瘤远侧缘距肛缘距离≤5cm为低位组,肿瘤远侧缘距肛缘距离5~10 cm为中位组,低位组、中位组患者各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低位前切除术,采用Hida肛门直肠临床功能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的肛门直肠功能进行评分,观察患者排便情况,采用肛门直肠功能压力检测仪对患者进行检测。结果:术后低位组患者每日出现便失控、每周出现便失控、排气失控、排液性便失控、排固性便失控等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中位组,中位组中偶尔便失控、排便功能正常发生率高于低位组,低位组患者排便功能较中位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肛门直肠临床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时,低位组患者的肛门直肠临床功能评分较中位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位组患者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压力下降等均显著高于低位组,低位组患者肛门直肠测压较中位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后肛门直肠功能障碍较中位直肠癌患者显著,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治疗时,应全面评估患者肛门直肠功能,争取保留患者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中低位直肠癌患者67例,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取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保肛率、尿管留置时间、切口愈合时间、胃肠道功能康复时间、住院用时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淋巴结清扫个数较对照组多,尿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短,保肛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胃肠道功能康复时间、住院用时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94%,与对照组的12.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采取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能显著减少术中失血量,增加淋巴结清扫个数,提高保肛率,缩短尿管留置时间、切口愈合时间、胃肠道功能康复时间、住院用时,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直肠黏膜及括约肌折叠术治疗轻度直肠脱垂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轻度直肠脱垂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直肠黏膜注射硬化剂及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直肠黏膜及括约肌折叠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手术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术后3个月肛管最大自主收缩压、肛管最大静息压、肛门失禁Wexner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肛管最大自主收缩压、最大静息压高于对照组,肛门失禁Wexner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结论: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直肠黏膜及括约肌折叠术治疗轻度直肠脱垂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肛管静息压、自主收缩压及肛门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抽取60例三期肛裂病灶切除术后内括约肌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茅膏菜膏剂敷予创口,凡纱填塞;对照组用0.2%硝酸甘油软膏敷予创口,凡纱填塞,每日换药一次。观察两组术后用药前和用药后第3、5、7d的疼痛情况。用肛管直肠内压测量仪测量术后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30min、第3、5、7d的肛管直肠内静息压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疼痛程度减轻、治疗组的肛管静息压均比用药前有所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茅膏菜膏剂能使术后内括约肌痉挛的患者疼痛程度减轻、肛管静息压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肛瘘的效果及对肛肠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05例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与研究组(53例)。对照组给予肛瘘切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情况,治疗前、后的肛门功能、肛肠动力学指标,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束后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疼痛、水肿和创面渗出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Wexner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肛管最大收缩压明显高于治疗前,肛管最长收缩时间明显长于治疗前,直肠静息压和肛管静息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直肠静息压和肛管静息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结束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肛瘘的效果显著,且对患者肛肠动力学的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