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正常肾脏的DTI特点,分析检查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方法 对10名健康志愿者行肾脏DTI检查,测量肾皮质及髓质的ADC值及FA值.分析同一测量者在不同时间的测量结果、不同测量者的测量结果及同组受检者不同时间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正常肾皮质的ADC值高于髓质(t=20.126,P<0.001),两侧肾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肾脏髓质的FA值高于皮质(t=42.713,P<0.001),两侧肾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同一测量者在不同时间的测量结果、不同测量者的测量结果及同组受检者不同时间的检查结果,其组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75,alpha系数均大于0.8.结论 DTI可以反映正常肾脏超微结构的特点,检查结果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采用1.5T MR仪对正常成人臂丛神经进行DTI及纤维束示踪成像(DTT)的可行性及其量化特征。方法 34名健康志愿者接受DTI及DTT,测量C5~8双侧臂丛神经FA值、ADC值,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分别测量b值为700、9001、100 s/mm2时右侧C6神经根平均纤维束长度、纤维束所占体素及图像SNR。结果 34名健康志愿者中32名DTI及DTT成功。C5~8神经根平均FA值及ADC值依次为:0.46±0.03和(1.16±0.15)×10-3mm2/s、0.45±0.04和(1.13±0.19)×10-3mm2/s、0.44±0.04和(1.18±0.19)×10-3mm2/s、0.39±0.05和(1.26±0.18)×10-3mm2/s。b=900 s/mm2时,右侧C6神经根平均纤维长度、纤维束所占体素最大。b=700 s/mm2时,SNR最大(18.28±7.38);b=900 s/mm2时,SNR是最大SNR的93%。结论采用1.5T临床型MR机b值为900 s/mm2时,能成功完成正常臂丛神经DTI及DTT,清晰显示臂丛神经纤维束的FA值和结构。  相似文献   

3.
扩散张量成像定量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定量分析是有效利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的桥梁和关键.本文分析扩散张量成像的定量计算和纤维追踪算法,对扩散张量成像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急性隐匿性颈髓损伤(CSCI)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在九江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及神经外科就诊,72 h内有明确外伤史,临床诊断为CSCI而常规磁共振(MR)序列显示脊髓无异常信号(隐匿性脊髓损伤)患者30例(损伤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接受常规MR序列、DTI序列检查。对两组的DTI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获得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分别测量损伤组和对照组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 结果损伤组的FA值(0.53±0.22)明显低于对照组FA值(0.65±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0,P<0.01)。损伤组的ADC值[(1.15±0.28)×10-3mm2/s]明显高于对照组ADC值[(1.04±0.57)×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0,P<0.01)。损伤组颈髓DTT图示受损区域的白质纤维束稀疏、扭曲及断裂。 结论DTI的FA值和ADC值可定量分析CSCI患者脊髓白质损伤的严重程度,DTT图可准确描绘脊髓白质损伤的位置及范围,是目前无创性诊断隐匿性颈髓损伤和评估预后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 TBI)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5例轻度m TBI患者(病例组)和15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分别行常规MR、DTI检查。选择双侧额叶白质、双侧内囊区、胼胝体膝部及压部中线位置各一个点(共6个)为感兴趣区,分别测定FA值、ADC值。将病例组与对照组各部位的FA值、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各部位ADC值均无显著性差异。双侧额叶白质区、双侧内囊区及胼胝体压部FA值病例组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FA值能定量测定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水分子代谢的情况,DTI可以作为一项客观指标,定量评估轻度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并为对病情发展和预后的观察带来可能。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显示正常人脑白质纤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应用DTI技术显示正常人脑白质纤维,探讨其与解剖学描述的一致性。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行颅脑MRI与颅脑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扩散张量成像扫描(b值=0,500s/mm2),在SiemensLeonardo工作站应用纤维束跟踪软件(SiemensStandar12dirs)进行后处理重建出白质纤维束。结果对主要白质纤维如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胼胝体、扣带、上纵束、下纵束、上枕额束、下枕额束、钩束进行模拟显示,不同纤维需要选择适合的感兴趣区、各向异性阈值、角度阈值、步长和体素内采样数目等参数,显示结果与解剖学描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利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可模拟显示正常人脑白质纤维,与解剖学描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是在活体中研究人脑白质纤维的一种较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MR扩散张量成像在脑脓肿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经病理及临床复查证实的脑脓肿9例.行常规MR扫描、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构建平均扩散系数(ADC)图和各向异性分数(FA)图,并测量脓肿及周围水肿区的ADC、FA值.结果在扩散张量加权像上,脓肿腔表现为高信号,水肿区呈低信号;在ADC图上,脓肿呈低信号,平均ADC值为(0.66±0.07)×10-3mm2/s,水肿区呈高信号;在FA图上,脓肿与水肿均表现为低信号.结论在DTI扩散张量加权像上,脓肿表现为较特异的高信号,ADC值较低,有助于和囊变、坏死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的扩散张量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脑梗死的扩散张量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的影像表现,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包括40例脑梗死患者.影像检查时间从卒中发病后11h至9个月.计算病灶侧与对侧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各向异性指数(AI),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急性期和亚急性早期、亚急性晚期病灶在扩散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慢性期病灶表现为低信号和/或高信号.急性期、亚急性早期病灶ADC平均值(3.2272±1.0126)低于对侧(7.8861±0.5407),P<0.001.慢性期病灶ADC平均值(11.6629±1.4251)高于对侧(7.7248±0.7164),P<0.001.亚急性晚期病灶ADC平均值与对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814.各期病灶的FA、AI平均值低于对侧,P<0.001.结论扩散加权成像可快速检出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责任病灶,但ADC图不能准确评价各期脑梗死灶水分子的扩散状态.FA和AI图像可以清楚地显示病灶各向异性扩散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头部扩散张量磁共振成像扫描方案的优选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 探索扩散张量磁共振成像应用于临床的合理扫描方案。方法 对20名成年健康志愿者行头部扩散张量成像,比较不同扫描参数(层厚/层间距、b值及扩散敏感梯度方向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在三种不同的扫描参数中,以层厚/层间距对图像信噪比的影响最大,层厚/层间距越大,图像信噪比越高。高b值扫描虽然ADC图灰白质对比明显,但FA图噪声较大。方向数越多,图像信噪比越高,但扫描时间相应延长。结论 层厚/层间距3mm/1mm、b值=1000s/mm^2、扩散敏感梯度方向25个,此方案适用于研究脑白质的细微结构,是应用于临床的合理扫描方案。  相似文献   

10.
DTI和扩散峰度成像(DKI)能早期发现并定量分析颈髓内部微细结构的改变,对指导临床和判断颈椎疾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就DTI、DKI成像原理及其在颈髓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DTI定量参数动态评价大鼠不同程度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TSCI)后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 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制备轻度、中度及重度损伤组大鼠急性TSCI模型各10只。于损伤前、损伤后即刻、6 h、24 h、3天、7天及14天分别行DTI检查及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获得并比较轻、中、重度损伤组大鼠TSCI后不同时间点DTI参数值及BBB评分的差异,分析大鼠BBB评分与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 轻、中、重度损伤组间和TSCI后不同时间点间FA、MD及R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SCI后不同时间点间A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20,P<0.001),而轻、中、重度损伤组间A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69,P=0.630)。大鼠TSCI后即刻FA、MD值减低,RD值升高,后FA值持续降低,MD和RD值持续升高至24 h (P均<0.05),24 h后趋于稳定(P均>0.05)。大鼠BBB评分损伤后即刻降至最低值,之后持续上升(P均<0.05),且BBB评分与MD相关性最高(r=0.958,P<0.01)。结论 DTI可动态定量评价大鼠TSCI后功能改变;推测TSCI后1天之内可能为治疗最佳时间窗。  相似文献   

12.
陈旧性颈髓损伤的MRI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4例陈旧性颈髓损伤患者进行MRI检查,并对其中23例采取了手术治疗。通过对颈髓损伤的MRI影像和手术治疗结果分析,探讨了陈旧性颈髓损伤的MRI改变及其意义。结果表明,MRI可显示陈旧性颈髓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其改变与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一致,对治疗方法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脊髓慢性压迫损伤的扩散张量成像(DTI)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脊髓慢性压迫损伤患者和25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和横轴面DTI,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部分各向异性(FA)值。结果32例脊髓压迫损伤患者中13例可见T2WI高信号。压迫部位ADC值增高28例,不变4例,平均ADC值明显高于正常脊髓组织。ADC值和压迫程度、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压迫部位FA值下降15例,不变11例,增高5例,平均FA值低于正常脊髓组织。FA值和压迫程度、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DTI对判断脊髓慢性压迫损伤有一定价值,ADC值敏感度最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平均扩散系数(DCavg)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对肝硬化患者脊髓病变早期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45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B和C级(组)患者各15例;选取15例正常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D组).所有受试者均行胸腰段脊髓DTI,b=500 s/mm2,扩散敏感梯度为25个方向.原始数据后处理重建出DCavg 和FA伪彩图,并测量其值.A、B、C、D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 法,对照组与肝硬化组比较采用t 检验.结果 15例正常对照组胸腰段脊髓DCavg值为(1.330±0.160) ×10-3 m  相似文献   

15.
随着功能MRI(fMRI)技术在脑部的广泛应用,脊髓fMRI研究也逐步展开。之前脊髓fMRI主要集中于颈髓,关于低位脊髓方面的文章相对较少。目前动物实验、临床基础实验等方面的初步研究已经证明fMRI在低位脊髓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且后续研究提示合理应用fMRI技术将在脊髓功能定位、疗效监测、治疗指导等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作者就近年来关于低位脊髓fMRI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今后脊髓fMRI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颈髓的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平面回波成像技术对36例健康志愿者和12例多发性硬化患者行颈髓的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并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值、第1本征值(λ1)、第2本征值(λ2)及第3本征值(λ3).结果 ADC图与FA图均能显示多发性硬化患者颈髓之异常信号区,其ADC值为(1473.7±227.8)×10-6mm2/s,FA值为(467.83±43.66)×10-3,λ1值为(2024.1±283.3)×10-6mm2/s,λ2值为(1151.8±146.1)×10-6mm2/s,λ3值为(1231.0±360.9)×10-6mm2/s,2λ1/(λ2 λ3)值为1.73±0.22.多发性硬化患者颈髓病变区的ADC、λ1 、λ2、λ3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其FA值与2λ1/(λ2 λ3)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λ1与λ2、λ3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λ1大于λ2与λ3.结论 DTI是一种显示颈髓多发性硬化的可靠检查手段,其病变区各向同性扩散明显增高,其各向异性扩散明显减低;颈髓病变区仍保持了各向异性,呈柱状扩散.  相似文献   

17.
颈髓软化扩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颈髓软化扩散张量成像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平面回波成像技术对12例颈髓软化患者和36例健康志愿者行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并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第1本征值(λ1)、第2本征值(λ2)以及第3本征值(λ3).结果 ADC图与FA图均能显示颈髓软化区之异常信号,其ADC值为(1512.44±450.16)×10-6mm2/s,FA值为(407.81±86.14)×10-3,λ1值为(2229.31±417.19)×10-6mm2/s,λ2值为(1416.01±379.05)×10-6mm2/s,λ3值为(1401.48±589.18)×10-6mm2/s,2λ1/(λ2 λ3)值为1.67±0.23.颈髓软化患者病变区的ADC、λ1、λ2、λ3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其FA值与2λ1/(λ2 λ3)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λ1与λ2、λ3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λ1大于λ2与λ3.结论 DTI是一种显示颈髓软化的可靠检查手段,软化灶的各向同性扩散明显增高,其各向异性扩散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18.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造成的后果及预后也不同,急性脊髓损伤病情发展迅速且较为严重。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的信号变化对于临床评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通过测量水分子的扩散运动,从微观上反映脊髓的损伤情况,不仅能早期及时地判断出急性脊髓损伤,而且能定量分析白质纤维束损伤的严重程度,为临床对这类患者的干预提供一定的价值信息。本文简要介绍了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情况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脊髓型颈椎病脊髓慢性损伤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脊髓型颈椎病脊髓慢性损伤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E-EPI)序列对31例临床确诊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髓常规MRI和DTI检查。测量病变处ADC值和FA值并按病变常规T2WI高信号阳性与阴性分组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常规MRI和DTI对颈髓病变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所有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能完成DTI检查,后处理图像颈髓显示清晰,无明显图像变形及伪影。9例(29%)表现为颈髓病变T2WI高信号的患者均出现颈髓受压平面ADC值升高,FA值下降,平均ADC值为(1183.44±121.96)×10-6mm2/s,相应FA值为(432.56±59.97)×10-3,与正常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22例(71%)颈髓病变T2WI高信号阴性患者中,7例(32%)病变处平均ADC值及FA较正常值无明显变化;15例(68%)颈髓受压平面ADC值升高,FA值下降,平均ADC值(1055.07±80.61)×10-6mm2/s,FA值为(501.87±41.09)×10-3,有统计学意义。检查方法的敏感度常规T2WI为29.0%,DTI为67.7%;特异度常规T2WI为71.0%,DTI为22.6%;PPV常规T2WI为27.3%,DTI为72.7%;NPV常规T2WI为75.9%,DTI为24.1%。结论 DTI较常规MRI更早期而准确地诊断脊髓型颈椎病颈髓慢性损伤,是一种显示脊髓型颈椎病颈髓病变和观察病变修复过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