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盗汗多属虚证,前贤方书有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之说,如《丹溪心法·盗汗》曰:“盗汗属血虚、阴虚”。《景岳全书·汗证》云:“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验之临床,本证属虚固多,但未必概缘虚,当详辨论治,笔者在多年实践中,发现伤湿  相似文献   

2.
阳虚动风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虚动风乃虚风之范畴,而阳虚动风与阴虚动风两者合之,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虚风理论体系。虚风者,历代医家多沿袭阴虚、血虚内生之论,而阳虚生风者,虽近年文献多有理论发掘,但尚缺乏临床证治之准绳,故其证治规律值得研讨。笔者现不揣浅陋,试论如下。1 概念沿革阳虚动风一证,古代医籍尚无明确记载,但有其一定的理论依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就有关于本病证之症状及机理的简略描述。如《灵枢·经筋》谓:“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寒”谓“内  相似文献   

3.
老年失眠症中医证治规律浅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老年失眠证应首辨阴阳,治疗重在调和营卫。次辨虚实,虚者多从肾、心、脾论治。在肾者多为阴虚,阳虚较少;在心者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皆有,而以阴虚,血虚为多;在脾者为心脾两虚或脾肾两虚。对其治疗应扶正达邪,而以扶正为主。扶正以补心肾两脏之阴为主,若因病程日久而致脏腑虚寒者,亦可温补心肾之阳。因老年人具有体质多虚的特点,故应多用养心安神类药,少用重镇安神之品。  相似文献   

4.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之精髓,也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之支柱。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辨证论治之纲领,其中虚证又可分为阴虚、血虚、气虚,阳虚四种证候,亦即四个“目”。纲举目张,理应有利于辨证论治,但遗憾的是阴虚与血虚之含义,至今仍有不明之处,直接影响中医辨证论冶之效果与提高,特撰文探讨之。  相似文献   

5.
"六虚"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考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广仁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10):1781-1782
讨论了精虚、血虚、津亏、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主症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此“六虚”都是相对独立的概念,有相对独立的临床表现。阴虚、阳虚、阴阳两虚都属气虚范畴:阴虚实为阴气不足,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不足;阳虚实为阳气亏虚,而非气虚;阴阳两虚有偏于阴虚或阳虚的不同,若阴阳两虚是对等的,即是气虚;气阴两虚和气阳两虚在理论上是悖论,不可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精虚、血虚、津液不足、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主症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此"六虚"都是相对独立的概念,有相对独立的临床表现;阴虚、阳虚、阴阳两虚都属气虚范畴:阴虚实为阴气不足,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不足;阳虚实为阳气亏虚,而非气虚;阴阳两虚有偏于阴虚或阳虚的不同,若阴阳两虚是对等的,即是气虚;气阴两虚和气阳两虚在理论上是悖论,不可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  相似文献   

7.
孙广仁 《中医药学刊》2004,22(10):1781-1782
讨论了精虚、血虚、津亏、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主症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此“六虚”都是相对独立的概念,有相对独立的临床表现。阴虚、阳虚、阴阳两虚都属气虚范畴:阴虚实为阴气不足,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不足;阳虚实为阳气亏虚,而非气虚;阴阳两虚有偏于阴虚或阳虚的不同,若阴阳两虚是对等的,即是气虚;气阴两虚和气阳两虚在理论上是悖论,不可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  相似文献   

8.
肝为五脏之一,肝病当有虚实。历代医家多认为肝病实多虚少,肝虚证亦是多阴虚、血虚而少气虚、阳虚。从脏腑辨证的角度而言,肝虚有肝气虚、肝血虚、肝阴虚、肝阳虚,其治疗遵循"虚则补之";从药味的角度而言,补肝大体以酸味药补肝体,以辛味药补肝用,辅以甘味、苦味药。  相似文献   

9.
徐姗姗  徐元 《江苏中医药》2007,39(12):43-45
蜀中名医王静安教授治疗汗证,多宗《丹溪心法》"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盗汗属血虚、阴虚".王师指出临证当详辨其因,并结合汗出部位辨证施治,不可一概敛汗止汗.其临床多将辨证论治与经验用药相结合,每获良效,兹举验案5则如下: 1手足心汗(脾虚湿蕴,肝热生风) 王某某,女,7岁.2004年10月10日初诊. 患儿手足心汗出,纳差,面黄无泽,时现眨眼频频,舌质红、苔微黄腻,脉浮细.乃因脾虚湿蕴、肝热生风所致.治宜健脾利湿,疏风清肝.处方: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虚劳病治法探讨河南457001中原油田中心医院薛瑞军王书灿①主题词《金匮要略》虚劳/中医药疗法仲景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中对虚劳病的证治阐述甚精,其证型可概括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及虚中夹实等类型。治疗上,立足培补脾肾,...  相似文献   

11.
郑玉玲 《河南中医》2008,28(11):1-5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的医学专著,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一直被后人奉为圭臬,书中所载方剂被誉为"经方".其辨证论治体系、理法方药思维、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理论以及化裁变通用药等,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辨证与治疗,对中医肿瘤学的学术发展及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备急千金要方》集中体现了唐代初期以前的医学成就,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首开脏腑论治先河,脏腑卷下分列虚实,提示辨证法门,方药罗列其中,以方示法。《备急千金要方》腑实热内容,以寸口脉位定脏腑,以阳实脉象示病性,以关联经脉及脏腑病症为提纲,以热邪充斥,经腑、脏腑同病为病理特征。依据各腑实热的病理特点,结合《千金翼方》本草理论,分析其组方用药特色,随腑实热病性不同有清养、清泻、清宣、清解等功效,视其兼证而用安神、泻下、利水、行气、凉血,解毒散结等药物。其组方配伍思路既可以针对现代疾病如不寐、头痛、乳痈、口疮、便秘、癃闭等提供借鉴,也可为临床新药开发提供方源和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反复发作、长期迁延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中医药治疗UC疗效整合、确切,具有多靶点系统调控、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其药理学特征表现为抗炎、调节免疫、改善肠道菌群、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等作用。通过对大肠湿热、脾虚湿阻、脾肾阳虚、肝郁脾虚、瘀阻肠络、寒热错杂、热毒炽盛证7种临床常见证型,及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健脾温肾、温阳化湿,疏肝理气、健脾和中,活血化瘀、理肠通络,温中补虚、清热化湿,清热解毒、凉血止痢7种治法所对应的临床优效16首经典名方、8个中成药品种的药理学特征、作用机制及临床适用范围进行综述,以期建立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的优效方药治疗UC的药理学特征和临床疗效评价的科学体系,从源头促进中医药在UC临床中西医治疗领域的科学应用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眩晕病的辨证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王立忠 《河南中医》2009,29(2):105-107
眩晕一病,病因多端,虚实夹杂。临床辨证常分为6个类型:肝阳上亢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痰湿中阻证、肝郁脾虚证、痰瘀交阻证,分别施以不同的方剂。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掌握其辨证立法、选方用药的规律,有效组织,合理用药,灵活配伍,充分利用某些药物配伍后所产生的协同增效作用,使药到病除。用药配伍规律大致有:平肝潜阳,清脑熄风;健脾祛痰,利湿和胃;补气益肾,养血安神;滋阴补肾,填精补脑;活血祛瘀,化痰通络。  相似文献   

15.
中医证候模型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迅猛,近年来随着中医病证方药的研究不断加深,为了中医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中医证候模型研究更加具体和深入。气虚血瘀证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证型,在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病、癌症等疾病中多有出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因老年人多气虚,多血瘀的体质特点,气虚血瘀证的研究已成为中医学界的热点问题。综合近年来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将其造模思路概括为病理造模、病因造模、病证结合造模三方面。通过观察实验动物出现符合中医理论的宏观表征、肢体行为学表现,以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评价造模方法,为气虚血瘀证造模方法提供思路与借鉴,针对气虚血瘀证类模型的研究应遵循因-脉-证-治的思路,即病因-外在表征-病理机制-辨证论治,将中医证候模型研究同现代科学结合,令造模方法规范化发展,构建相对完善的气虚血瘀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为今后探究气虚血瘀证的发病机制及新的治疗思路提供模型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不寐是最常见的临床疾病和常见疾病的伴随症状,不寐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不寐越来越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中医药在治疗不寐方面具有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等优势。不寐的辨证分虚证和实证,多与心、肝、脾、肾等有关,虚证多见心肝血虚、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心胆气虚证等;实证多见心肝火旺、瘀血内阻证、痰热内扰、食滞胃脘证等。临证以虚实夹杂证多见。现梳理不寐临床常见的方证和药证,尤其是不寐主症之入睡困难、中间醒、早醒、梦多、眠浅、日间功能障碍对应的方证和药证,抓主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使不寐的辨病与辨证论治更为精准,结合不寐的病因病机、兼症或次症、患者体质类型、现代药理研究等进行总结辑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求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证型和临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1996年1月至2016年8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中医治疗PPD的临床研究,对文献中的证型、方剂以及药物出现频次和比例进行统计归类,对药物和症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整理分析得出21个PPD证型,其中心脾两虚、肝气郁结、气虚血瘀、脾肾两虚、痰热郁结为常见证型;证型要素分析,肝郁、血瘀、气滞、痰湿、痰瘀为常见实性证型;心脾两虚、气虚、血虚、脾肾两虚、阴虚、气血两虚、肾虚为常见虚性证型;病位主要在心、肝、脾、肾四脏;共得方剂108首,其中自拟方59首,成方49首,两者以补益剂、理气剂、理血剂为主;整理中药139味,分为9类,柴胡、当归、党参、白芍等为常用药。结论:PPD的证型、选方和用药具有不同于其他时期抑郁症的特点,强调以疏肝理气、产后补虚为法,兼以注重对血的调养,同时注重对PPD患者心身的共同调整。  相似文献   

18.
肺阳虚追溯其源为肺虚寒。历代著名方书具体论述其病因、临床表现。研究古代医家所著方书中蕴藏的效方,取其精华,借鉴前人成功的肺虚寒证治经验。同时,今人也初拟肺阳虚的诊断要点,并进行大量实验验证,以充实肺阳虚证的研究。所以,肺阳虚证非但古恒有之,且理法方药兼备,其证型建议纳入现代脏腑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血虚模型小鼠在不同方剂干预下补血作用的实验研究进行了文献整理和分析。方法:以"血虚小鼠"为主题词,从万方数据库检索了近5年发表的不同方剂对血虚模型小鼠补血的实验研究论文,并按其研究具体内容的不同进行了分类总结,共引用参考文献27篇。结果:血虚模型小鼠在中医方剂干预下的补血作用研究共分为三大类:不同方剂对血虚模型小鼠血液作用及骨髓作用的研究、血虚模型小鼠在方剂干预下的代谢组学研究。结论:通过多种中医方剂对血虚模型小鼠的干预研究,可以用客观检测指标证明或发现传统方剂对血虚证的疗效。但目前的客观指标检测多参照西医学的诊断标准,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引入小鼠血虚证的中医症状诊断标准,完善中药复方治疗血虚证的疗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头痛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内伤外感均能引起,病因复杂多变,病程长短不一,症状轻重有别,容易反复发作,甚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引发一系列身心问题,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中医对头痛病的认识可追溯到2000年前的《黄帝内经》,治疗上更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传统的辨证论治有时候在临床中证型难以明确区分,往往难以和教科书上的辨证分型对号入座。笔者近年来采用张仲景的六经辨证,先辨六经,次辨方证,灵活运用经方加减治疗各种头痛,方证对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