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在头部作自然转动时,通过前庭视反射(VOR)和视动后反射的联合作用能获得良好的稳定凝视。VOR通过双突触的神经径路而产生与头动方向相反的眼球运动。只要这些补偿的眼球运动与头运动相等而方向相反,凝视即可保持稳定。视动系统(0KS)的作用是通过网膜映像的运动信号以稳定凝视。实验证明VOR主要在高频(>0.1Hz)转动时起作用,而OKS  相似文献   

2.
对12名正常人、2名迷路功能丧失者用日常很少经历的大幅度、高频率摆动行凝视功能检查。旋转传感器记录头动、ENG记录眼动。受试者在暗室熟悉前面红灯15分钟后凝视定标、头动、眼动和凝视20°时相当记录纸8mm。开始低频大幅度(0.5~1.0Hz,±20~25°),后加速度。使患者连续大幅度头摆动15~20秒,休息30~60秒后重复几次,直到取得稳定的记录。随转动频率加大头转动平均总幅度下降,正常人高频大幅度摆动时,眼动幅度大于头幅,故两者比值升高。高频时受试者视觉模糊,感红灯左右摆动,凝视记录的波动系头部  相似文献   

3.
自发性或诱发性眼球运动可大致分为三种:非凝视条件下出现的眼震;凝视条件下出现的眼震;主要在凝视条件下观察到的异常眼球运动。非凝视条件下出现的眼震见于前庭末梢性或中枢性病变。像Romberg氏征一样,睁眼固视外界时眼震受抑制,故检查时可给病人戴Frenzel眼镜。狭义的自发性眼震是指在正常头位已然出现的眼震。位置性眼震是指当左右前庭系有潜在的轻微不平衡时,头向某一侧倾斜,使耳石器承担不同的紧张性而出现的眼震。变位眼震是使头与身体一起快速运动给半规管或耳石器以动的刺激而出现的眼震。相反,在凝视条件下易于  相似文献   

4.
视动性眼震与视跟踪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庭性眼震为前庭系统受到生理或病理性刺激时通过前庭-眼反射引起的振荡性眼球运动,而前庭-眼反射弧与网膜-眼反射弧有密切的连系,因此网膜-眼反射的检查亦应作为平衡功能检查的一个部分。视动性眼震  相似文献   

5.
眼震是估价前庭功能最可靠的方法之一。许多前庭功能试验均利用前庭动眼反射之眼震,如冷热试验及旋转试验。而视觉固定在维持平衡中占有主要地位。临床视觉固定障碍时可出现凝视眼震及急扫追踪性眼震(Saccadie Pursuit eye movements)。Demanez及Hart在闭眼、睁眼时应用冷热试验比较眼震振幅及频率来检查视觉固定,并称之为“眼球固定指数”。Alpert谓视觉固定减退与后颅窝病变关系密切。本文目的旨在证明冷热试验之视觉抑制,从而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扫视眼动(Saccade)或称眼急动,是眼球运动形式了一,它和眼震快相(包括前庭眼震和视动眼震)均属快眼动(rapid eye movement)。一般认为扫视为自主性而眼震快相为继发于慢相的反射作用。Saccade一词源于法文“saccader”,意为被缰绳牵系的马头的不断跳动。Javal(1879)首先用以描述阅读时的快眼动或自主性凝视改变。Dodge(1903)则明确地把扫视与其他类型眼运动分开。扫视的意义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周边视靶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家族性显性遗传之视动特征。32岁的母亲和9、8、4岁三个孩子中,母亲及其两个幼女早年发病,为非进行性向上跳眼震和轻度共济失调,长子为向上顿挫凝视眼震。核磁共振发现母亲及二女小脑蚓部萎缩,而子则正常。眼震电图检查:4人中3人有向上的自发性眼震。慢相速度为8°/sec,向上看速度加大,向下看降低;2例慢相呈线性,光线和头  相似文献   

8.
视动性眼震的分析是检查前庭-动眼系统功能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在日本已用来分析脑干功能。视动性眼震的慢相由物象的运动引起,故它们的方向一致。快相则为动眼系统的反射,故与物象运动的方向相反。异常的视动性眼震为:(1)外周性前庭病变的视动性眼震可增强自发性眼震方向,抑制其相反方向,功能单侧性减退者显示病例减弱、健侧增强,视动性眼震的优势偏向健侧。(2)小脑或脑干病变的优势偏向健侧。(3)先天性眼震者的视动性眼震无反应或出现逆向。(4)病变涉及大脑皮层或皮层下区的视动性眼震的优势偏向患侧。本文报导了经过CT扫描排除了外周性功能病变、亦无自发性眼震的单侧大脑半球病变30例。  相似文献   

9.
正常情况下前庭系统和视系统的合作使视靶成像于中央凹。病理情况时反射性眼动和视系统可能互相冲突。视-前庭间缺乏联系影响暗处和亮处之间前庭性眼震强度的减弱,其程度随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部位而改变。通常以视固定指数的百分率表示。视抑制失败提示颅后窝病变,可能是苔状纤维至绒球的输入有缺陷,造成前庭动眼反射对视刺激不敏感。本文测定10例小脑疾患视觉抑制温度性眼震的能力并与跟踪增益和叠加扫视数联系起来,分析前庭增益——椅速除眼速的商,进而描述一种眼-动模型以助理解这些问题。结果:(1)温度性眼震,10例中6例视抑制减弱,有的得负值。(2)平滑跟踪,10例中4例增益明显减低,叠加扫视数增加。(3)前庭性眼震,6例前庭增益增高但与平滑跟踪增益无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的目的是弄清楚大脑控制眼球运动的机制和测定大脑的哪一部位对眼球运动最为重要。作者们收集了单侧大脑病变87例,其中额叶32例,顶叶22例,颞叶6例,枕叶6例,大脑出血16例和单侧大脑肿大症5例。观察了自发性眼震和凝视性眼震,并用Frenzel眼镜检查位置性眼震。水平性和垂直性眼球运动用眼震电图仪记录之。诱发眼震用5℃水20ml法。检查包括睁眼、闭眼及在暗室睁眼的自发性眼震、视动性眼震、视跟踪试验和视觉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在大脑  相似文献   

11.
用飞行员进行试验,受试者固定在平衡架上,在前后面360°范围内每30°一挡地改变头位(直立、俯卧、倒立、仰卧等),在每一头位作44℃、30℃水灌注40秒,在全黑暗室做ENG检查,寻找不引起半规管内对流的“中立位”,在中立位出现之眼震完全是温度对感觉上皮直接刺激的结果,转动头位(热25°、冷20°)使对流之限震抵消温度性眼震,故实际上不引起眼震的头位与理论上的中立位热相差25°、冷20°。在空间实验室两名受试者双耳空气变温,一耳热另耳冷刺激,开始未引起眼震,后诱发出活跃眼震,其方向、强度和飞行前一致,几乎否定了对流理论,而用温度刺激改变了半规管内容积来解释。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系列眼震电图检查研究视跟踪系统损害的眼震电图表现。总结出在枕中脑径路上的任何部位病变都会出现跟踪试验异常和视动反应明显不对称。而病变部位和范围不同,定标试验自发性及位置性眼震检查、凝视试验,冷热水试验均有不同的结果。讨论了与眼球运动异常有关的中枢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3.
<正>2眼震眼球震颤简称眼震,是一种不自主的、有节律性的、往返摆动的眼球运动,可分急跳型和摆动型两型。急跳型主要是固视不能维持,眼球出现缓慢漂移即慢相,随后出现中枢纠正这种缓慢漂移的快速眼动即快相;虽然眼震的方向常以中枢纠正的快相来描述,但反应眼震本质的却是缓慢漂移的慢相,慢相的机制主要是两侧前庭张力失衡、凝视维持障碍、视觉障碍等。急跳型是最常见的眼震,前庭、视动和末位性眼震均为急跳型眼震。摆动性眼震为眼球来回运动的速度与幅度相等,不分快慢相,先天性眼震及视觉障碍产生的眼震常为摆动性眼震。眼球震颤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根据眼震的特点,可区分前庭中枢性与外周性眩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过载导致的前庭功能紊乱(G—VD)的发生机理。方法观察11名飞行员于静止头直位高过载暴露前后的自发性眼震(SN)、变位性眼震(PN)、前庭眼动反射(VOR)、视动性眼震(OKN)、视前庭相互作用反射(VVOR)和主观视觉垂直线(SVV)变化情况,以及6名地面人员于左转抬头的动头模式下4.5G过载暴露前后的SN和PN变化情况。结果11名飞行员过载暴露前后各指标未见明显变化,6名地面人员于动头模式下暴露后有2名出现SN和PN。结论地面模拟飞行中过载作用条件下,如头位静止不会诱发G—VD;G—VD的发生可能与受试者在过载环境下是否动头有关,过载环境下动头更易诱发G—VD。  相似文献   

15.
以前的报告指出视动后服震(OKAN)在发生单侧周围性前庭损害后不对称,有人提议OKAN可用于损害测别的定位,这些研究未考虑到自发性限震。该作者将切除听神经撤后第见顿神经前庭支切除,单侧前庭功能丧失的12个受试者与30个正常受试者的OKAN进行了比较,受试者直坐于直径1.5240m的视动筒里,视线上下延伸0.9144m,头部用额托固定,转筒以60”/S的速度旋转诱视动性服震,将小型银一氯化银电极置于右眼外侧和内侧,通过DC限电记录装置记录水平眼动。将电极置于右眼上下记录装置记录水平眼动。将电极置于右眼上下记录垂直眼动和眨眼…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们用电眼震描记术检查469例病人,用的是NY40型眼震记录器,病人位于黑暗处睁眼进行检查,头位采取仰卧位、左右侧卧位及垂头位,各记录40~50秒。发现62例(占13.2%)有方向变换性上向性头位眼震,即左侧卧时眼震向右,右侧卧时眼震向左,14例为方向变换性下向性头位眼震。大多数病例检查了注视眼震、视动性眼震(OKP)、视标跟踪试验(ETT)、衰减性摆动旋转试验(damped pendular rotation test)及30℃和40℃的20ml 10秒灌水的湿度性试验,每个皆记录了眼球运动的水平成分和垂直成分,时间常数为1.0秒及0.03秒。结果:眼震图上出现方向变换性头位眼震时,仅仅依靠这种眼震的振幅、频率、慢相速度、方向、持续时间,以及在仰卧位时有无眼震及其形状等是难以区别出中枢性或未稍性病变的,因此不能根据电眼震图上的方向变换性头位  相似文献   

17.
为阐明冷热后眼震(Postcaloricnystagmus,PCN)的生理机制和由位置改变而被扩大了的PCN病根部位,研究20例脊髓小脑变性(SCD)与1例Arnold-chair畸形患者的伴随PCN的视动眼震、垂直凝视(VN)和反跳性限震。受试者仰卧,头抬高30”,用4C冷水sml灌入耳道内刺激20秒。持冷热性眼震的原始相(Prima-ryphase)停止后,嘱患者变换成垂直坐位,头前俯30o,同时观察并用ENG记录PCN。分析冷热性眼震原始相和PCN的最大慢相角速度VI和VZ。每一患者V;和V。是刺激其左、右耳所得V;和V。的均值。获取每位患者的左、右视动刺激的眼…  相似文献   

18.
对80例患桥脑小脑角肿瘤(CPAT)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探讨CPAT的早期诊断,便于能早期手术根治,减少危险性和并发症。前庭功能检查:肿瘤直径在30mm以上者,病理性前庭脊髓反射占74%。临床发现或经ENG发现有自发性眼震大约为50%,位置性眼震为74%。后者与肿瘤大小无相关性。视跟踪(ETT)异常约占40%,与肿瘤大小有统计学意义。病理性视动性反射(0KR)占72%,其低反应与肿瘤大小有明显意义。温度试验显示患侧兴奋性低下占75%。其低下程度与肿瘤大小有意义。另有25%患者的反应绝对对称和正常,与肿瘤大小无任何关系。角加减速度诱发的前庭眼动反射(AAVOR)出现时间常数的病理性异常具有最确实的特征性。在以20°S~(-2)刺激时  相似文献   

19.
内耳疾患的视动性眼震多表现正常,但在眩晕发作有自发眼震时,视动性眼震出现左右差。作者对①正常人、②破坏一侧内耳患者、③切断前庭神经患者及④破坏两侧内耳患者用视动图和微型电子计算机作视动性眼震反应定量分析,计算慢相速度和快相速度,结论如下:①正常人在转速达80~90度/秒以前,随着转鼓的加速,慢相速度亦上升,但不论转鼓转  相似文献   

2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在发病期间的诱发性眼震,最早由Barany描述,向下凝视主要为旋转性眼震,而取相反方向注视时出现以斜形(朝额部)方向为主的眼震。几年来作者整理了被确诊为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1000例以上,绝大多数病例的眼震呈旋转-直线型,如头部置于侧位时,眼向下注视,观察到的眼震为旋转型,快相朝下;若向对侧凝视。查见快相向上的直线-斜形眼震,持续时间短于25~30秒,然而,在全部患者中,估计有1%病人其眼震类型、发作持续时间或二者均与上述记述不同,因此作者特将这部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