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胺碘酮有效地维持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窦律,但可能有严重毒性。Dronedarone是一种与胺碘酮有药理学关系。其研制目的在减少发生副作用的危险。方法:两项完全相同的双盲、多中心、随机化临床试验:一项开展于欧洲(临床试验政府登记号为NCT00259428),另一开展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阿根廷(非欧洲试验登记号NCT002593721)。828例患者给予400 mg dronedarone日服2次,409例患者服安慰剂,第2、3、5日经电话监察心律。心律失常复发者,3、5、7日及10,12个月期间,按计划访视9次。第一终点为房颤、心房扑动首次复发的时间。结果:欧…  相似文献   

2.
Dronedarone为不含碘的苯比呋喃类衍生物,其结构和特征与胺碘酮类似,目前已经完成从基础到临床的前期工作,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心房颤动及复律后应用Dronedarone 800mg/d有效且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大量临床试验表明,在心房颤动治疗中,心室率控制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但是仍不能忽视节律控制带来的获益。将房颤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符合生理学要求,有助于改善心功能和降低卒中的发生率,在房颤治疗中仍占据重要的地位。导管消融是目前心房颤动的主要治疗方案,胺碘酮是维持窦性节律最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短期疗效较肯定,长期服用不良反应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伊布利特对胺碘酮转复失败的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患者共63例,52例(A 组)先行胺碘酮转复,失败后行伊布利特转复,11例(B 组)只接受伊布利特转复.结果 A 组45例(86.5%)患者转复成窦性心律;其中25例经胺碘酮转复,20例加用伊布利特后转复.B 组7例(63.6%)转复成窦性心律.转复成功率 A 组和 B 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心房颤动转复成功率 B 组为57.1%,显著低于 A 组胺碘酮和伊布利特合用的84.8%,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高于胺碘酮单药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1例患者伊布利特转复过程中出现7.4s 窦性停搏.结论伊布利特能提高胺碘酮对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转复的成功率,两者合用时需注意窦房结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胺碘酮和毛花甙C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及心房扑动(房扑)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取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病发阵发性房颤及房扑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和毛花甙C治疗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胺碘酮静脉滴注治疗和毛花甙C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胺碘酮组复律成功26例(72.2%),毛花甙C治疗组16例(44.4%)。两组比较胺碘酮的治疗有效率较毛花甙C明显偏高(P<0.05)。两组患者给药后心室率均出现明显下降,但两组治疗后差异不显著(P>0.05)。毛花甙C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较胺碘酮组(8.3%)明显偏高(P<0.05)。结论胺碘酮对治疗阵发性房颤及房扑的成功率高,转复律疗效高于毛花甙C,且治疗安全,副作用少。可作为阵发性房颤和房扑患者复律治疗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胺碘酮和毛花甙C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及心房扑动(房扑)的疗效。方法阵发性房颤及房扑发作1~72h,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0例)和毛花甙C组(28例),毛花甙C组静脉注射毛花甙C0.4~0.8mg;胺碘酮组静脉注射胺碘酮150或225mg后改为静脉滴注150~450mg,观察其复律情况,心室率的变化,QT间期及药物副作用。结果毛花甙C组,阵发性房颤24例,复律成功11例,阵发性房扑4例,复律成功2例。胺碘酮组,阵发性房颤25例,复律成功19例,阵发性房扑5例,复律成功3例。两组未复律者心室率均有明显控制,QT间期及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毛花甙C组复律平均时间3.5h,胺碘酮组平均复律时间6.5h。结论阵发性房颤及房扑的复律胺碘酮疗效高于毛花甙C,二者心室率的控制及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别,复律时间毛花甙C短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7.
评价胺碘酮对81例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转复后长期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胺碘酮负荷量600mg/d1~2周、400mg/d1~2周,继以维持量215±50mg/d,服药1~2周后行电转复。9例(9/76,11.84%)在胺碘酮负荷量期间转为窦性心律,72例电转复为窦性心律,平均随访14.5个月(0.5~92个月).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半年有效率71.6%(58/81),1年有效率63.0%(51/81),副反应发生率11.1%(9/81).未见严重毒副反应,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心功能分级为维持窦性心律的负性因素,胺碘酮为慢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药物,用量以较小为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44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A组(74例)给予胺碘酮注射液负荷量150mg,静推10min注射完毕,观察10min,未恢复窦性心律或心率仍较快者以0.5~1mg/min维持静脉滴注;复律成功后给予胺碘酮片口服维持窦律。B组(70例)给予普罗帕酮注射液70mg,静推10min注射完毕,观察10min,未恢复窦性心律,重复应用,最大累积量为210mg;复律成功后给予普罗帕酮片口服维持窦律。结果胺碘酮治疗组复律成功率为78.38%,普罗帕酮治疗组复律成功率为51.4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6、12个月后胺碘酮组左心房直径渐缩小,E、A及E/A渐提高,使E/A倒置得到恢复。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房颤均有较高的转复率。胺碘酮复律后窦律维持率高于普罗帕酮,胺碘酮对逆转心房心肌重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预激综台征伴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是临床急诊之一,我们应用静脉注射胺碘酮对其治疗,以观察急诊疗效。  相似文献   

10.
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筛选18~80岁,持续时间≤90d(3h~90d)、心室率≥60次/min的阵发或持续性房颤/房扑患者共31例,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和普罗帕酮组各16和15例。伊布利特组体重≥60kg者首剂1mg、体重<60kg者首剂0.01mg/kg,如无效10min后再给予1mg或0.01mg/kg;普罗帕酮组首剂70mg,如无效10min后再给予35mg。结果两组均能有效降低房颤/房扑的心室率,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复率:伊布利特组62.5%(10/16),普罗帕酮组26.7%(4/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组转复失败的病例中有6例改用伊布利特,其中2例转为窦性心律,而伊布利特组转复失败的4例改用普罗帕酮后均未转复。转复时间伊布利特组显著短于普罗帕酮组(12.70±10.27)min对(39.75±10.08)min,(P<0.01)。副作用:伊布利特组1例合并有左心室功能不良者用药后即刻出现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经直流电击后转复为窦性心律;普罗帕酮组1例出现左心衰竭,另1例出现头晕、手麻。结论伊布利特转复房颤/房扑的疗效高于普罗帕酮,转复时间短于普罗帕酮,但须在严格监控下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和心房扑动(房扑)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4.4)、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4.4)、维普数据库(1999~2014.4)、万方数据库(1990~2014.4)、Pub Med(1990~2014.4)、Cochrane Library(2014第4期)。纳入伊布利特(实验组)与胺碘酮(对照组)比较治疗房颤和房扑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两位研究员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5.1手册推荐的简单评估法进行纳入研究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489篇,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25篇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1伊布利特转复房颤/房扑的总有效率高于胺碘酮(OR=3.26,95%CI:2.60~4.08,P0.00001);2伊布利特转复房颤的有效率高于胺碘酮(OR=2.71,95%CI:2.04~3.58,P0.00001);3伊布利特转复房扑的有效率高于胺碘酮(OR=7.05,95%CI:4.13~12.04,P0.00001);4伊布利特转复房颤/房扑平均转复时间短于胺碘酮(WMD=-67.16 min,95%CI:-87.27~-47.04,P0.00001);5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OR=1.02,95%CI:0.72~1.43,P=0.93)。结论目前研究显示,伊布利特治疗房颤和房扑的有效性高于胺碘酮,且平均转复时间短于胺碘酮,在安全性方面二者无显著差异。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有限,该结论尚需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2.
宋珂  陈巧玲 《实用心电学杂志》2013,22(2):591-592,595
目的探讨对于老年房颤患者在临床上采用美托洛尔和胺碘酮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其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房颤患者50例进行临床观察,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的美托洛尔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美托洛尔+胺碘酮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房颤患者美托洛尔+胺碘酮药物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1资料与方法本院从2003年1~12月收治老年心房颤动(房颤)住院患者58例,其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68~80(65.4±6.28)岁,房颤病程6个月~15年,阵发性房颤37例,持续性房颤21例。其中冠心病28例,高血压心脏病19例,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11例。阵发性房颤每月发作3~5次,发作时间最长持续30m  相似文献   

14.
急性阵发性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 ,主张尽早、尽可能复律 ,但何种方法较为理想仍不清楚。大多数非紧急情况下药物复律仍作首选。本实验是随机对照研究静脉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复律的疗效及其安全性。1 对象与方法 :经心电图证实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 ,症状发作 1~ 72h ,2周内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共 5 8例。快慢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肌梗死、心室率<6 0次 /min等患者不入选。入选者随机分为毛花甙C组和胺碘酮组 (选用赛诺菲民生制药公司产品可达龙 )。毛花甙C组 :毛花甙C 0 4mg 5min内…  相似文献   

15.
阵发性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目前主张尽可能复律,而维持复律后窦性心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观察口服胺碘酮、普罗帕酮用于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和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1.1给药方法将75例病人分为两组,A组37人,B组38人。两组病人均经复律转为窦性心律,复律方法包括药物及电击复律。复律后A组口服胺碘酮200mgTid,5d后减量为200mgBid,5d后减量为200mgQd,口服维持。B组口服普罗帕酮150mg,Tid。1.2观察项目以上病人均进行随访观察,随访时间为服药后1、2、3、4、6个月,6个月后每隔3个月随访一次,此外,如出现不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导管消融术后早期使用决奈达隆对房颤及房扑复发的预防效果.方法:于我院行导管消融术进行肺静脉隔离术的256例阵发性房颤/房扑患者被随机均分为胺碘酮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口服200mg,1次/d)与决奈达隆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决奈达隆口服400mg,2次/d),两组出院后均治疗3个月,停药后再随访9个...  相似文献   

17.
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是肺癌切除术后常见的心律失常,术中肺静脉的结扎、开胸术后刀口疼痛、术后肺功能进行性降低等因素均可使PAF不易自行转复。PAF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导致电重构,使药物转复的成功率降低;如PAF持续时间超过48h,则易形成血栓;伴快速心室率的PAF可出现或加重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因此,早期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是治疗PAF的目标。本文总结92例静脉应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并发PAF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胺碘酮在老年房颤(Af)复律及以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与左心房内径(LA)大小之间的关系。方法67例老年慢性阵发性Af患者,经心动超声图检测后,根据左房内径分成两组。A组30例:LA〈40mm;(29.7—39.8)(37.42±2.58)mm;B组37例:LA≥40mm;(40.8±52.7)(45.89±2.87)mm。观察2年,其主要终点为Af复发。结果Af颤的转复律,A组为95.42%,B组为73.17%沪〈0.01);窦性心律维持率,A组为61.52%,B组为50.14%沪〈0.01)。结论老年人左心房内径的大小与Af复律的成功率密切相关,并能根据左心房内径的大小来估计Af复发的危险性大小,从而指导Af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例 1 男性 ,78岁。因上腹隐痛 2月、胃镜活检诊断为早期胃癌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 2级、高血压性心脏病、Ⅱ型糖尿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病史 ,长期服用降压及降糖药物 ,血压、空腹血糖和餐后 2h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动态心电图示 :窦律 ,房性早搏 (简称房早 ) 2 4h 374次 ,短阵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 ,心室率 12 0~ 140次 /分。胸片 :左室大 ,心胸比例 >0 .5。超声心动图 :左房 45mm ,左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内径分别为 5 8和 49mm ,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均为 12mm ,左室顺应性下降。入院后行胃大部切除 (毕氏Ⅱ型 ) ,术后第 2日突…  相似文献   

20.
胺碘酮对心房颤动心室反应昼夜节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胺碘酮对慢性持续性房颤患者心室反应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选择 6 8例 41~77岁的房颤患者接受小剂量胺碘酮治疗 ,胺碘酮剂量从 2 0 0 mg.d- 1 开始 ,一周后改为 10 0 mg.d- 1 继续治疗二周 ,用药前后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观察患者心室反应节律的昼夜分布特征。结果 发现房颤患者心室反应有其一定的昼夜节律 ,在凌晨 4时至 5时达谷值 ,于上午 10时至 11时达峰值。应用胺碘酮后 ,2 4小时总心室率 ,最快心率及 2 4小时平均心率均有所下降 ,但其心室反应的昼夜特征无改变。结论 胺碘酮可有效控制房颤患者的心室率 ,而对其心室反应的昼夜节律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