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胃镜下有可疑病变的196例患者随机分为碘染色组和对照组各98例。用2.5%的复方碘溶液对染色组的98例进行食管粘膜染色,在不染区或淡染区病理活检,对对照组的食管可疑病变不行碘染色处理,仅据临床经验予以病理活检。结果碘染色组不染或淡染色67例,活检发现食管癌12例(12.2%),其中早期食管癌10例(10.2%);鳞状上皮异型增生16例(16.3%),其中中重度异型增生7例。而对照组发现食管癌2例(2.O%),鳞状上皮异型增生8例(8.1%)。结论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技术在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接受内镜检 查时发现食管黏膜有可疑病变者进行2 %碘染色检查; 记录碘染病灶的染色程度、 部位、 大小、 形态等; 并行多点 活检; 然后将着色结果与其对应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 5例病人碘染色淡染和不染诊断食管癌 与癌前病变的准确性为6 7 . 7 4 %。碘染色不染诊断食管癌准确性为 6 6 . 6 7%; 诊断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准确性 为2 2 . 2 2 %。结论内镜下碘染色技术可提高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胃镜下有可疑食管病变的216例患者随机分为染色组和对照组各108例。用复方碘溶液对染色组进行食管粘膜染色检查,并于不染色或淡染色区进行病理活检。对照组不行碘染色,仅根据临床经验进行病理活检。结果:染色组不染色或淡染色60例(55.6%),发现食管癌12例(11.1%),其中早期食管癌2例,鳞状上皮异型增生6例(5.6%),其中中重度异型增生3例;对照组活检21例(19.4%),发现食管癌1例(0.9%),轻中度异型增生3例(2.8%)。两组食管癌诊断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碘染色能减少食管粘膜活检误差,提高食管癌诊断率,有助于发现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技术在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门诊接受内镜检查时发现食管黏膜有可疑病变者进行碘染色检查,记录碘染不良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和边界等,并行多点活检,然后将食管鳞状上皮的着色情况与其对应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78例染色前发现食管可疑病变532个,染色后405例出现不染及淡染区586个,约1/3的患者可见2个以上不染或淡染区。中度不典型增生以上者168例,占28.7%。结论:内镜下碘染色技术可提高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诊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技术在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接受内镜检查时发现食管黏膜有可疑病变者进行2%碘染色检查;记录碘染病灶的染色程度、部位、大小、形态等;并行多点活检;然后将着色结果与其对应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5例病人碘染色淡染和不染诊断食管癌与癌前病变的准确性为67.74%。碘染色不染诊断食管癌准确性为66.67%;诊断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准确性为22.22%。结论:内镜下碘染色技术可提高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色素镜(纤维内镜下行粘膜碘染)对提高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食管癌各级癌前病变检出率的意义以及碘染对获取手术切除大体标本癌旁各级病变组织的影响。方法:常规食管纤维内镜观察后,在食管表面喷洒体积分数为2%的卢戈液染色,根据染色情况分别取活检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采取同样的卢戈溶液对手术切除的食管标本作碘染色,并根据染色结果,分别取材作进一步的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纤维内镜下碘染后,可观察到清晰的片状不染区,以及花斑状,点状和条状不染区。手术切除标本碘染后也出现相似的变化。对染色区和不染区分别取材,发现手术切除标本碘染区的各级癌前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不染区(P<0.05),特别是间变和原位癌病灶。235例无症状人群色素镜检查组(碘染组)基底细胞过度增生和间变的检出率分别为64%(114/179)和74%(14/19),均明显高于非碘染组36%(65/179)和26%(5/19)(P<0.05)。但无症状人群碘染组染色区取材仍发现4%的间变检出率。结论:色素镜(碘染色)能明显提高无症状人群食管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手术切除标本行碘染色是获取各级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利用色素镜检查将有助于减少食管粘膜活检取样误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下卢戈液染色和活检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诊断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可行性。方法:采用PCR-TRAP方法检测42例手术后食管癌组织和16例癌旁碘不染区病变组织,61例食管癌和20例癌旁碘不染区病变,内镜活检组织,30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手术后42例食管癌组织中有37例(88.1%)端粒酶阳性。癌旁碘不染区16例病变中有12例(75%)端粒酶阳性,其中,中度不典型增生1例,重度不典型增生4例,鳞状细胞癌7例。内镜活检61例食管癌组织中54例(25%)端粒酶阳性,中度不典型增生1例,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鳞状细胞癌2例。30例正常对照无1例端粒酶阳性。结论:卢戈液染色和端粒酶活性检测,不仅对食管癌的累及范围和早期食管癌诊断有帮助,而且对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内镜下食管碘染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内镜下未见明显新生物、但疑似有微小或浅表黏膜病变患者560例给予食管碘染诊治,碘染阳性者(浅染或不染)行多点活检。对另外64例内镜下肉眼诊断为进展期食管癌患者拟确定手术范围者亦行碘染。分析临床资料,探析食管碘染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560例食管碘染病例中有414例存在碘淡染和不染,进一步采取多点活检,存在食管癌25例(检出率6%)、早癌10例(2.4%)、重度不典型增生63例(15.2%)、中度不典型增生31例(7.5%)、轻度不典型增生23例(5.6%)、炎症96例(23.2%),部分患者经多次技术结合检查后确诊。另64例确诊进展期食管癌患者行碘染,明确病变区域,结合碘染结果进行外科手术,切缘均超出碘染不着色区域,发现手术后标本切缘癌变仅1例,其余63例切缘无癌变。结论内镜下食管碘染可进一步明确患者病变区域,提高活检部位的阳性率及准确性,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减少误诊、漏诊发生率,明确手术部位,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黏膜碘染色在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在胃镜下将2%复方碘液洒在食管黏膜上,根据上皮细胞着色情况判断病变部位,对不染色区活检送病理检查.结果该组106例病人中,有94例呈阳性,其中早期食管癌4例(3.8%),进展期食管癌3例(2.8%),均呈完全不染色像;轻度不典型增生17例(16.0%),中重度不典型增生25例(23.6%)均呈不同程度的淡染或不染色像,慢性食管炎45例(42.5%),呈不同程度的淡染色像.结论食管黏膜碘染色对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已设定的本地区40-69岁符合条件的普通居民1000人,用1.2%卢戈氏碘液10-15ml进行胃镜下食管粘膜喷洒染色,在阳性部位进行组织粘膜活检.结果 常规胃镜检查发现中晚期食管癌6例,早期食管癌0例,非典型增生8例.镜下经卢戈氏碘液染色后显示:食管粘膜正常着色者626例,呈深棕色染色者32例,342例表现为对碘不染或染色不良.经病理活检证实,中晚期食管癌6例,早期食管癌10例,轻度非典型增生36例,重度不典型增生4例,食管炎286例.染色后早期食管癌和非典型增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染色前P<0.05.结论 内镜筛查结合卢戈氏碘液染色可显著提高早期食管癌及非典型增生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和探讨内镜色素染色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28例食管癌可疑患者局部喷洒染剂后,观察着色情况并取材.结果 食管黏膜复方碘液染色28例,有不着色区或明显淡染区者24例,病理示单纯增生和炎症5例,不典型增生6例,Barrett食管2例,食管癌11例,原位癌1例.结论 内镜色素染色有助于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有助于内镜下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简单、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色素胃镜在食管早癌及异型增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170例胃镜检查发现可疑食管黏膜病变者,用2.0%卢戈氏碘液染色后取活检,结合病理分析,探讨内镜下病变部位碘染色改变与活检病理结果的关系。结果:170例患者中有139例呈现碘不染色,活检病理诊断食管癌36例,异型增生39例;碘淡染及碘不染色者仅有6例异型增生,余均为慢性炎症。内镜下碘不染区异型增生及食管癌共75例,检出率高于碘淡染及碘正常染色区(χ2=16.283,P<0.05)。结论:色素胃镜能鉴别食管黏膜病变,指导活检可提高食管早癌及异型增生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周海港  范雄芬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1):1202-1202
目的探讨内镜下Lugol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和不典型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在内镜下将Lugol液喷洒在286例患者的可疑食管黏膜上,在不染区及浅染区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结论286例患者中,染色后214例阳性,其中6例早期食管癌,2例进展期食管癌(病理及手术证实),不典型增生68例(重度不典型增生7例)。结论内镜下Lugol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和不典型增生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普通内镜检查发现的376例疑似病变,用2%的碘液喷洒染色,对不染色和浅染色区进行多点病理活检,并对照碘液染色前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变化。结果经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染色前内镜诊断食管早期癌为18例,碘液染色后内镜发现经病理确诊为39例,染色前内镜诊断中度~重度异型增生分别为23例,碘液染色后内镜发现病理确诊为11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检查中碘液染色可显著提高早期食管癌和异型增生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内镜下食管碘染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0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对50例经内镜检查有食管黏膜可能病变者给予碘染色检查,详细记录病灶的形态、位置以及大小等,行多处活检并把食管鳞状上皮组织具体的着色结果同相应的病理临床检查相互对比分析。结果50例患者接受碘染检查前怀疑病变点共63处,行碘染后40例出现无染色区以及淡染区共58处,约1/3病例出现≥2处无染色区以及淡染区。结论对早期食管癌以及癌前出现病变患者应用内镜下食管碘染色检查,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检出效果,临床检诊率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决定中,晚期食管癌手术根治术。方法内镜下喷洒1.5%的Lugol’s液进行食管粘膜染色,在不着色区多点活检。结果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37例内镜下碘染色者27例阳性,中,晚期食管癌128例碘染色全部阳性。  相似文献   

17.
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卢戈氏液染色对食管表浅病变的临床及病理诊断价值.方法 对普通胃镜下发现的食管可疑病变,用2%卢戈氏液染色,观察病变染色程度,并进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将病理结果与染色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普通胃镜检查发现178例食管表浅病变,其中食管鳞癌39例,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7例,食管中度不典型增生31例,食管轻度不典型增生14例,慢性食管炎57例,鳞状上皮增生30例.(2)卢戈氏液染色后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主要表现为卢戈氏液不染和淡染,其准确性为61.5%;卢戈氏液不染诊断食管癌和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准确性高达95.6%.结论 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结合活检对判断食管表浅病灶的性质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诊断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对46例食管黏膜病变者行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比较食管病变及着色范围,对黏膜不染色区多点活检,病理诊断为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者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EMR),诊断为鳞状细胞癌者经超声微探头检查证实为黏膜内癌,予以黏膜下剥离切除。结果46例患者中,15例患者存在18处黏膜不染色区,其中上皮单纯增生3处,轻度不典型增生4处,中度不典型增生6处,重度不典型增生4处,鳞状细胞癌1处。结论卢戈氏液染色法是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实用的方法,可提高食管癌前病变和早期食管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色素内镜(美蓝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7例有食管症状但内镜下肉眼观察未见食管明显黏膜改变或可见浅表病变的患者病灶进行2%美蓝染色,对呈现蓝色区域和非蓝色区域进行多点活检,送病理检查。结果107例患者均成功行2%美蓝染色。其中美蓝深染色33例(30.8%),病理确诊为食管癌4例,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19例(重度不典型增生8例),食管炎10例;美蓝浅染色42例(39.2%),病理确诊为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11例(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食管炎31例;无明显蓝色区域32例(30.0%),病理确诊为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2例,食管炎30例。对1例食管黏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行内镜下治疗,随访1年余,病情未进一步发展。结论美蓝染色内镜有助于发现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胃镜下卢戈液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40例胃镜下食管有可疑病变者行卢戈液染色,观察着色情况并取材常规送病理检查.结果 40例卢戈液染色有24例(36处)不着色区或淡染区,经病理诊断食管黏膜内癌2处,不典型增生20处,Barrett食管8处,单纯增生6处.结论 胃镜下卢戈液染色能提高早期诊断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