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析叶天士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不寐提供思路。方法:基于数据挖掘,对《临证指南医案》治疗不寐的51则医案中的药物进行频数、药效和性味、归经的描述性分析,并对其中25味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总结叶天士治疗不寐的临床经验。结果:处方共51首,共涉及中药115味,高频药物共25味,包括生地黄、大枣、茯苓、炙甘草等,常用的药物组合包括“大枣-炙甘草”、“大枣-茯神”、“生地黄-玄参”、“茯神-远志”、“炙甘草-茯神”;药物功效种类补虚药最多;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甘、苦、辛多见;归肺、心、脾经最多;聚类药物组合7组。结论:叶天士治疗不寐时重视情志,首辨虚实,次分寒热,从五脏论治,尤重心脾,善于调整阴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心系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心系疾病的处方共161个,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分析《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心系疾病的用药规律。结果通过处方分析筛选,得到用药频次≥10的药物30味,关联系数>0.02的药对23对,新方9个。结论叶氏治疗心系疾病多从辛甘温通、滋阴养血、化痰除饮、补肝益肾四法治疗,治心不单专于补心,而是辨证求机,注重心与胃、脾、肝、肾相关性,辨证求因,审因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关联规则算法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挖掘叶天士治疗痰饮病的临证用药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新思路.方法 搜集整理叶天士所著《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痰饮病全部医案,采用IBM SPSS 23.0软件对其处方用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算法和聚类分析.结果 纳入69个医案,涉及75味药物...  相似文献   

4.
叶天士是我国清代著名医家,在胃痛治疗方面重视通阳化浊,注重调理气机,强调脾胃分治,同时对于久痛入络者重视活血化瘀通络。深入探讨叶天士治疗胃痛的用药规律,对于现代临床脾胃疾病的防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脾胃辨治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天士(1667~1746),名桂,号香岩,是清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家。他一生博采各家之长,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从而成为治温病第一家。他对内伤杂病的辨治也颇有成就,其特色在于对脾胃学说的发挥和从脾胃论治全身疾病。《临证指南医案》(以下简称医案)是叶氏医案中内容最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国医大师治疗消渴病验案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国医大师治疗消渴病验案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39首,涉及中药141种。利用Excel2007软件建立方药数据库,并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频数分析显示国医大师治疗消渴病用药以补益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为主,辅以利水渗湿、收涩、活血化瘀等药,性味以甘、寒为主;药物多归肝脾肺经。通过聚类分析归纳出六味地黄丸和玉液汤为主的核心药物群,具体药物包括:黄芪、山药、知母、牡丹皮、泽泻、熟地黄、山茱萸、丹参、五味子、葛根、天花粉等。结论国医大师治疗消渴病的用药方面具有补虚为主、祛邪实为辅、注重行肝药的使用、注重阴阳平衡、动静结合等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张聿青治疗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 以《张聿青医案》第六卷中吐血、衄血、蓄血、便血、溲血篇中所有病案作为研究资料,提取病案中的处方分频次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0中,在程序中完成中药名的规范并按照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所要求的格式进行编辑、校正,再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中“数据分析”“方剂分析”等模块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 张聿青治疗血证用药在归经上以肝肺两经居多,脾经次之,药味以甘味居多,苦味次之。功效上以补虚类居多,清热类、止血类次之。结论 张聿青治疗血证多重视气火之逆,以平肝降肺,降火与降气为治疗大法,同时在药物使用上多使用炙、炒或炭用增加收血之功,并多次在初期及急性期使用鲜药以救血证之急。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分析肖和印教授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的用药特点,探讨其用药规律,以期为儿童UACS的治疗提供临床思路。 [方法] 以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儿科肖和印教授门诊诊治的UACS病案为数据来源,将病案资料录入Excel 2018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规范术语,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数据挖掘,探讨其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病案245则,纳入处方245首,涉及中药149味,排名前10的中药频次从高到低分别为桔梗、炙百部、蜜紫菀、甘草、玄参、射干、板蓝根、浙贝母、陈皮、蝉蜕,药性以寒性、微寒、平和温为主,五味偏苦、甘、辛和酸,主要归肺经、胃经和肝经。关联规则分析获得蜜紫菀-炙百部、炙百部-桔梗等多组核心中药组合。肖和印教授的核心处方为:蜜紫菀、炙百部、桔梗、甘草、玄参、射干、板蓝根、陈皮、蝉蜕、钩藤、浙贝母、荆芥、瓜蒌。[结论] 肖和印教授治疗儿童UACS,以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利咽通窍为主,兼顾解表散邪、祛风解痉,具有寒温并用、宣降共施、肺胃同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李延萍主任中医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31日-2020年12月31日李延萍主任中医师在重庆市中医院门诊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处方涉及药物的使用频次,使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得到中药常用药对、药物组合及新方.结果 ...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的汗证医案进行分析,从明辨汗出热象、灵活运用经方、重视养心安神、选择汁鲜育阴、分清标本论治等5个方面探讨了叶天士治汗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当代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为冠心病的临床辨治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收集、整理《国家级名老中医冠心病验案良方》《国家级名老中医验案——冠心痛》中的冠心痛医案,提取医案中的中药处方数据,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1系统集成的频次统计、中药属性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等...  相似文献   

14.
探讨叶天士治疗胃脘痛的用药规律及核心药物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整理《临证指南医案·卷八》“胃脘痛”门所载医案,使用SPSS 22.0、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分析用药规律,挖掘核心药物;通过BATMAN-TCM在线分析工具对核心药物进行靶点预测及KEGG通路分析,揭示核心药物治疗胃脘痛的分子机制。结果 《临证指南医案·卷八》“胃脘痛”门所载44则医案共包含48首方剂,涉及75味中药,以半夏、茯苓使用频次最高,药物多为辛温之品,归于脾、胃、肺经,形成7组公因子及4对药物配伍关系;其中半夏与茯苓作为核心药对包含8个与胃脘痛相关的潜在作用靶点,7条相关的信号通路。结论 叶氏治疗胃脘痛重在调整全身气机,恢复脾胃运化枢机,用药以辛温为主,旨在理气、化痰、散寒、祛瘀。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钙信号通路、cGMP - PKG 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15.
妇人之病多起郁、经、带、胎、产、杂病中,从郁论治者尤多。首先根据临床用药体会,归纳出郁证常用的六类药物及方剂,次举郁证病案壹例,以示用药大法及其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古今医案云台(V2.3.5)”探讨盛丽先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用药规律。方法 筛选并收集2018年01月01日至2021年06月01日就诊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盛丽先教授门诊有明显疗效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儿信息,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数据挖掘模块中的统计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探究盛丽先治疗小儿FD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处方250首,使用频率为前十的药物依次是茯苓、白术、姜半夏、陈皮、炙甘草、太子参、白芍、麦芽、枳壳、柴胡。药物四气以平、温、微寒居多,五味以甘、苦、辛味居多,药物归脾、肺、胃三经居多。关联分析得到核心组合有“白术-茯苓”、“陈皮-茯苓”、“姜半夏-茯苓”“陈皮-白术”等。 结论 盛丽先教授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从脾胃论治,处方以六君子汤、疏肝理脾汤加减为主。  相似文献   

17.
<正>王晖主任中医师是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拥有宁波市首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临床经验丰富,对肺癌的治疗有独到见解。笔者通过收集、整理王老师治疗的肺癌病例,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关联规则,摸索处方规律及用药经验,提炼经验为临床诊治打下前期基础。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及诊断标准按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和SPSS Modeler软件探析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2018年10月31日-2021年10月31日中国知网(CNKI)关于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文献,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和SPSS Modeler软件,对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及功效进行统计,运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探析用药规律。结果 筛选出132首中药灌肠方,153味中药,使用频次≥25次的中药有13味,以黄连(77次)、白及(75次)、地榆(62次)为多,药性多寒,药味以苦、甘、涩为主,主归肝、胃、大肠经,主要功效为清热燥湿、清热解毒。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共现度前三的药对为地榆—白及、黄柏—白及、白头翁—黄连;聚类分析显示有4组聚类方;复杂网络分析显示有白及、地榆、黄柏、黄连、白头翁等24味核心药物。结论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注重祛肠腑湿热,解火热之毒,兼顾理气调血,补脾柔肝,顾护脾胃,攻邪与扶正并行,处方灵活。常用清热药配伍止血药,善于辨期选药,气、血、湿、瘀同治,组方严谨,切中肯綮,为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通过“古今医案云台(V2.2.3)”探讨中医药治疗化疗相关性呕吐(chemotherapy 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的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搜索建库至2020年9月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Pubmed外文数据库收录的中医药治疗CINV的相关文献,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利用古今医案云台软件进行频次分析、中药属性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CINV的用药规律。结果 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文献89篇,录入中药处方89首。使用频次前10位的处方为:旋覆代赭汤、半夏泻心汤、香砂六君子汤、小半夏加茯苓汤、温胆汤、参苓白术散、小半夏汤、橘皮竹茹汤、补脾益肾汤及附子理中汤。使用频次前10位的中药为茯苓、生姜、大枣、炙甘草、党参、半夏、陈皮、白术、甘草及赭石。药物四气多以温、平、微温,五味多以甘、辛、苦,归经多归属脾、胃、肺三经,功效多以功效为补中益气、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为主。演化得出“陈皮-茯苓”、“白术-茯苓”、“旋覆花-赭石”、“砂仁-茯苓”、“白术-党参”等核心组合6个。结论 中药治疗CINV多从脾胃肺论治,药物多味甘性温,多以健脾益气、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为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