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卫气的循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气是人体阳气的一种 ,其功能一是卫护肌表 ,防御外邪入侵 ;二是营养脏腑、肌肉、皮毛 ;三是控制调节腠理的开合 ,排泄汗液及维持体温的恒定。笔者根据《灵枢·卫气行》、《灵枢·脉度》、《灵枢·经别》、《灵枢·营卫生会》将卫气的循行路线论述如下。1 卫气的白昼循行黎明之时 ,卫气浮出于目 ,上行于头 ,沿颈部下行足太阳膀胱经 ,循背部向下到足小趾之端的至阴穴 ,再入足心 ,出内踝入足少阴肾经 ,自足少阴肾经照海穴入阴跷脉。从阴跷脉返回到目内眦。另外 ,卫气白昼循行还有五条侧支循行。一是卫气从目外眦别出 ,向下沿足少阳胆经到足…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挖掘卫气循行规律,丰富营卫理论体系,补充卫气循行具体细节点,弥补目前关于卫气循行的认识不足。方法系统总结《黄帝内经》中关于卫气循行的原文,参阅后世文献并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概括出卫气循行的具体规律。结果循行部位:皮肤、分肉、四肢之间,经脉之外。循行时间:一日一夜五十周,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具体循行顺序:昼行于阳经,却又行于阴分,夜行于阴脏。结论卫气循行有特定规律,比营气复杂很多,与天地昼夜变化相应,有明显的时间节律性,与人体目之开合、睡眠节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论卫气的循行出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营卫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内经》中以营卫为名立论者六篇,论及营卫者四十余篇,论述甚详。历代医家多有阐发。为进一步探讨营卫理论,仅就管见所及,试将卫气的循行出入略述如下,请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4.
卫气循行的昼夜节律在《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行》中呈现出疑似前后不一致的现象,文章对此问题进行分析。通过《黄帝内经》原文对比互证的方法,结合总结分析诸家观点,讨论比较《黄帝内经》中水下刻数、营卫气速度、经络分肉等相关经文,对矛盾处提出反向假设,并对其他疑问点进一步梳理分析等。结果发现,水下刻数有时间点和时间段2种含义,水下刻数表示时间段时卫气运行的时间难以自圆其说,并且昼日气行速度不规律不均匀,然后气行之六阳代表六阳分肉,现有气行路线外还有隐藏的路径。最终得出结论,昼夜各25圈是卫气主要的循行方式,日行于六阳分肉和阴分分肉为主要路径,主路径之外还有四末、骨节、络脉、筋部等部位也有卫气分布;夜行五脏为主兼及六腑,而水下某刻对应气所在应是指昼日内卫气在某时间点出现在某经对应的分肉,失常时则按照日出人醒为始,四刻为间隔,太阳、少阳、阳明、阴分4部分循环计时,候气而针刺对应的分肉,按照虚实迎随补泻进行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5.
卫气作为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它不同于营气行于脉中“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由于卫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中,而“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育膜,散于胸腹”具有“熏肤、充身、泽毛”的作用。卫气的循行周不同于营气。营气的运行由肺经始,一经传一经,至肝经而终,肝经又注肺,周而复始,循环无端,此即大家熟悉的经脉流注。卫气的循环也为一日五十周  相似文献   

6.
卫气运行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气运行是基础理论中争议性很大的一个问题,目前随着中医免疫学和时间中医学等边缘学科的兴起,人们意图通过各种方式对卫气的有无、部位、循行路线进行研究。《内经》最早提到了卫气,但头绪繁多,难于系统,故后世在研究卫气的过程中出现了多方面的争议。本文就笔者学习《内经》的一点体会,对卫气的运行再进行一次探讨性的整理,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学说,以期对基础理论的研究有所俾益。一、卫气所在部位就人体某一部位而言脉内脉外皆有卫气,  相似文献   

7.
问题解答     
一、《内经》中的营、卫,气、血与(?)病学中的卫、气、营、血,在概念上有什么不同? 答:《内经》中所述的营、卫、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它们都来源于水谷之精微。卫气在胃中形成以后,由上焦出来,散布胸中,然后循阳经周流体表,循环25周后入于内脏,也循环25周,再出自体表。它的功能主要是温润肌肤,管理腠理,抵御外邪,如《灵枢·本藏篇》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合者也。……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营气也在胃中形成,从中焦出来,变成血液,入手  相似文献   

8.
笔者对营卫的生成、分布与循行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⑴明确了营气与卫气的生成源头及组成。即营气之源头在中焦脾胃,其组成包括:水谷之精气和自然之清气;卫气之源头在下焦肾,其组成包括:水谷之精气、自然之清气和肾中之精气。⑵明确提出营气循行有两条路线,分别为经络路线与血脉路线。⑶以取象比类的方法对卫气循行的3种方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卫气有2种运行状态,其一为全身散布,由内而外的运行状态;其二为循经运行,昼行于阳,夜行于阴,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的运行模式。⑷以太极阴阳消长变化模型对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进行了重新解读。⑸对于卫气昼行于阳的路线提出主干与分支说,其循行主干是:起于目,沿太阳膀胱经之主干下行至足小趾,然后由小趾入足心,上内踝,走跷脉上行复归于目。主要涉及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一部分)与跷脉。其他循行的阳经均是分支。⑹提出卫气的循行方向存在多向性。另外,除了理论上的认识外,本文还对"避""脉""随"等相关文字对内经原文中的含义进行了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9.
通过针刺治疗筋脉肉皮骨五痹的疗效观察,思考气至而有效的原因;从卫气概念、卫气循行、营卫关系、营卫功用等方面深入研究《内经》卫气学说,从而阐释气至而有效的效应机制。认为气至乃卫气先至以扩充脉道,继而营血再至,气血共同濡养筋肉、脉道、皮肤及骨干,并提出养卫气、调卫气理念。  相似文献   

10.
正在流传至今的《黄帝内经》版本中,关于督脉循行的记载或有矛盾、或有不连贯之处。经查阅、对比《灵枢》《素问》《难经》《针灸甲乙经》等古籍中对督脉的记载,推论督脉的循行,有不妥之处,敬请斧正。《灵枢》的成书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基本形成~([1])。《灵枢·营气》关于营气流注的描述中涉及到督脉的循行部位:"营气之道……故气从手太阴出……究于畜门;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