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原因及高危因素。方法:抽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就诊的300例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评价,探讨患者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出血原因、出血量的差异。结果:高危因素:流产史、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分别为66.7%、70.0%、65.0%,具有高危因素产妇的出血量(784.2±264.5)mL明显高于无高危因素产妇出血量(571.2±226.6)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产后出血量(854.3±263.8)mL明显高于阴道分娩(657.2±267.6)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原因: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各占总原因比率为70.0%、18.3%、6.7%、5.0%,出血量分别为(692.6±269.8)mL、(936.4±305.9)mL、(659.2±209.8)mL、(1488.6±257.9)mL。结论:高危因素包括流产史、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等几个方面,消除高危因素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妇的出血率,采取阴道分娩方式可以降低出血量,消除出血因素可以有效降低产妇的出血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相关的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2323例作为观察对象,将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定为产后出血。观察产妇一般情况、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产程、分娩方式、心理因素等。采用容积法+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结果:2323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15例,发生率0.6%。产后出血原因排位为:胎盘因素者6例,占40%,宫缩乏力为5例,占33.33%,软产道损伤4例,占26.6%。结论:病理产科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是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并讨论相关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分娩并发产后出血的142例产妇临床资料,探讨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分析分娩方式、胎产次及流产等因素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结果:126例产后2h内发生产后出血,占88.7%.其中,宫缩乏力性出血有98例(69.0%),其后依次为胎盘因素(18.3%)、软产道裂伤(7.0%)、凝血功能障碍(5.6%).剖宫产产后出血、阴道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10%、4.39%,均显著高于阴道自娩1.96%;有流产史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4.64%,显著高于无流产史发生率;随胎产次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均救治成功,其中,5例患者保守治疗无效,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成功止血,无1例患者死亡.结论: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及时诊断、治疗是抢救产后出血的关键.同时,强化产前、产时及产后预防,加强计划生育宣教,确实降低人工流产,加强产前保健,严格剖宫产指征等措施对于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大出血的相关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并发生产后大出血的产妇128名进行回顾性分析,128名产妇中分为剖宫产组53名,阴道分娩组75名,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失血性休克及行子宫切除术比例;分析128名产妇中与产后大出血相关的其他因素.结果:128名产妇中剖宫产组产后出血量、失血性休克及行子宫切除术比例大于阴道分娩组,两组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28名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及妊高症人群,分别占总数的54%,24%,7%,软产道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结论:剖宫产手术后发生产后大出血出血量远大于经阴道分娩者,且易发生失血性休克,故应严格控制剖宫产手术适应症;子宫收缩乏力是发生产后大出血的主要原因,产妇应加强产前检查,胎盘因素及一些产科疾病也是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根据产后是否出血将540例多产产妇分为观察组(280例)与对照组(260例),分析其危险因素,探讨护理策略。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高龄、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剖宫产分娩、宫缩乏力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剖宫产分娩、宫缩乏力为引起多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多产产妇,临床需了解引起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合理的护理干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与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分娩的1220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的25例产妇进行临床总结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21例;胎盘因素3例;软组织损伤1例。手术产、发生产后出血明显高于自然分娩(P<0.01),经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稍高于初产妇。25例产后出血者发生产后出血性休克5例,输血的15例;产后出血行子宫动脉栓塞的5例。结论: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是孕产妇的身体状况、胎位、高危妊娠,选择分娩的方式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探讨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原因.方法:对我院4年来(2006年5月~2010年5月)分娩的4240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的10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57%,产后出血发生在2h内95例(87%),>2h 14例(13%).出血原因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等.其中剖宫产分娩比阴道分娩发生产后出血要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认为做好产前、产时、产后监测,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可以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分析3 614例产妇产后出血(>500 mL)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剖宫产产后出血率(8.8%)明显高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0.7%)。剖宫产产后出血率以第二胎产妇最高,其次为有人流及刮宫史,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切开裂开等均可导致剖宫产产后出血。结论产后出血以剖宫产发生率最高。应积极识别剖宫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采取及时、有效的综合措施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将分析孕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高危因素,以避免孕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症状,及防治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方法:对产妇分娩后出血量进行测量,并对胎儿、胎盘及孕产妇自身基本情况进行记录,做出统计学分析,用于判断导致产妇经过分娩后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以及对产妇经过分娩后发生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分析.结果: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产妇发生宫缩乏力是造成产妇在进行分娩后发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胎盘因素引起产妇进行分娩后发生产后出血.有分娩史的经产妇,或发生双胎妊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分娩巨大儿、瘢痕子宫以及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均可成为产妇分娩后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医护人员应采取综合措施,及时并且全面地掌握孕产妇的实际情况,充分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工作,若发生产后出血应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才能真正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产妇因产后出血造成的死亡率,保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4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2.17%,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孕产妇产次、年龄、流产次数、分娩方式、胎儿体重及妊娠合并症等因素存在相关性(P<0.05),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约占73.2%,较其他原因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筛查孕产妇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促进产妇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产后出血2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及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0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资料中200例产后出血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4%;子宫收缩乏力123例,占61.5%;胎盘因素42例,占21.0%;软产道损伤25例,占12.5%;凝血因素8例,占4.0%。初产妇113例,占56.5%,经产妇87例,占43.5%。阴道分娩82例,占41.0%;行剖宫产术118例,占59.0%;出血时间:138例出血发生在产后2h内,59例发生在产后2~24h之间,3例发生在产后24~48h之间。出血500mL以上者31例,500~1000mL者101例,1000~2000mL者46例,大于2000mL为22例。根据具体病因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抢救措施,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针对产后出血,要及早做好预防工作,加强产前保健,重视对高危孕产妇的产前检查;密切观察及正确处理产程,控制剖宫产;针对出血原因采取积极果断的抢救措施,都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成功及产妇的预后情况,对降低产后出血的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引起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方法:对60例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病例组)及300例剖宫产后未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对照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产妇高年龄、多孕产次、多流产史、低文化程度、有产科合并症及子宫肌瘤、贫血、血小板低下、产时有宫缩抑制剂使用及多胎等因素是导致剖宫产术后发生出血的单危险因素(P<0.05);②条件性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产妇年龄、文化程度、产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子宫肌瘤与多胎是导致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③术后出血原因:其中宫缩乏力占76.67%,胎盘因素出血占13.33%,子宫切口出血占5.00%,凝血功能异常占5.00%。结论:导致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术中及术后合理的急救措施能有效减少术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发生原因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等,以宫缩乏力居首位。结论:提高对产后出血原因的认识,针对产后出血原因及时处理,对于防治产后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以及两种分娩方式对母子的影响,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358例产妇(阴道分娩1327例,剖宫产1031例)剖宫产率的变化,相关因素及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等的关系。结果: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占首位,其次为胎儿窒迫,巨大儿,骨盆因素,难产等。剖宫产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组,产褥感染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亦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其并发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应当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安列克)用于临床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产科待产并且具有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116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产后出血的常规防治措施)和观察组(加用安列克宫颈或宫体注射),对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12.28%,对照组为27.12%,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在产后2h及产后24h的平均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有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的临床产妇,预见性使用安列克能明显改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对策。方法:96例产后出血产妇为观察组,2598例非产后出血产妇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分娩方式、产次、新生儿体质量、中重度贫血、妊娠高血压、脐带异常、是否使用镇痛药、宫缩乏力及临产前肝肾功能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产妇年龄、孕周、产检次数、分娩方式、产次、使用分娩镇痛药及新生儿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中重度贫血、妊高症、脐带异常、宫缩乏力及肝肾异常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二元Logistic分析表明,中重度贫血、妊高症、脐带异常、宫缩乏力及临产前肝肾功能异常是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性因素。结论:本地区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有中重度贫血、妊高症、脐带异常、宫缩乏力及肝肾功能异常,加强孕期产检、产妇围产期保护工作,积极防治中重度贫血、妊高症是减少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探讨产后出血发生原因与相关因素,积极落实母婴安全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我进修科室近5年来收治30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总结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2%,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73%;胎盘因素占13%;软组织损伤占10%;手术产发生产后出血明显高于自然分娩(P〈0.01),经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稍高于初产妇。结论:产后出血主要因素是孕产妇身体状况、胎位、高危妊娠、分娩方式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观察,分析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2002 年1 月至2011 年12 月期间我院诊治的剖宫产术后发生产后出血的39 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是:胎盘因素20 例(51%),子宫收缩乏力16 例(41%),切口及血管撕伤3 例(7.7%).结论 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的机率高,治疗更加棘手,应严格控制剖宫产率,以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产后出血产妇的原因、产后出血时间、出血量、应对措施等。结果:产后3小时内出血25例,占71.43%;产后出血300~900mL者24例,占68.57%;产后出血因子宫收缩乏力引起15例,占42.86%。结论:阴道分娩后出血主要由子宫收缩乏力引起,早发现、早治疗是保证产妇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选择2008至2011年期间来我院分娩的产妇总共2103例,其中40例产后出血患者,年龄跨度为22至36岁,平均年龄为26.8岁。其中28例发生于剖宫产,12例发生于经阴道分娩。结果产后原因主要是子宫乏力、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粘连/残留、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此外,进行剖宫产方式进行分娩的产妇总共780例,28例出现产后出血,占3.58%。而进行阴道分娩方式的产妇总共有1323例,12例出现产后出血,占0.91%。结论及早诊断出产后出血的原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