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达到传播控制(传控)和传播阻断(传阻)后疫情回升地区的疫情变化情况,为修订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巩固达标地区防治成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全国7个血吸虫病流行省中的12个疫情回升县(市、区),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收集各县达传控前10年和以后各年(至2008年或2009)的疫情数据及相关资料,分析其疫情变化情况及达标后疫情回升因素。结果达传控后疫情回升县的疫情巩固时间平均为5±3年。山丘型和湖沼型流行区钉螺面积分别在达标后第7年和第12年回升至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的10%以上,水网型流行区钉螺面积相对稳定在较低水平;感染性钉螺密度的回升时间与活螺密度的回升高峰基本一致;湖沼型流行区在达传控后2年居民感染率即回升至〉10%。达传阻后疫情回升县的疫情巩固时间平均为7±4年。达传阻后湖沼型、水网型和山丘型流行区的人群感染率均稳定在较低水平,但钉螺面积在达传阻后的3~6年先后回升至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的2%以上,而活螺密度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则在钉螺面积回升的当年或随后2~3年相继出现回升。结论受生物、自然、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传控和传阻达标地区疫情回升主要表现为螺情回升。建议修订我国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时,应综合考虑不同类型流行区的螺情变化规律、钉螺面积或感染性钉螺密度等因素对疫情的影响。传控和传阻地区应建立敏感而有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达标后的疫情监测和巩固工作。  相似文献   

2.
仪征市地处长江北岸,沿江6个乡(镇)为血吸虫病流行区,历史有螺面积1680.39万m2,流行区总人口11.80万余人,历史查出血吸虫病患者21209人。经过多年的积极防治,于1974年基本消灭血吸虫病。但1980年后,由于长江大水,灭螺工程大都被冲毁,江滩有螺面积不断增加,至1993年已达170多万m2,急性感染时有发生,血吸虫病疫情回升[1],如继续采取以灭螺为主的防治对策,将会直接影响长江的蓄洪、防洪和生态平衡[2]。因此,为了寻找适合现阶段江滩地区防治血吸虫病的对策和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的流行,从1993年起,按分类指导原则,因地制宜,先后对4个有螺江滩实施…  相似文献   

3.
仪征市江滩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仪征市地处长江北岸,沿江6个乡(镇)为血吸虫病流行区,历史有螺面积1 680.39万m^2,流行区总人口11.80万余人,历史查出血吸虫病患者21 209人.经过多年的积极防治,于1974年基本消灭血吸虫病.但1980年后,由于长江大水,灭螺工程大都被冲毁,江滩有螺面积不断增加,至1993年已达170多万m^2,急性感染时有发生,血吸虫病疫情回升,如继续采取以灭螺为主的防治对策,将会直接影响长江的蓄洪、防洪和生态平衡.因此,为了寻找适合现阶段江滩地区防治血吸虫病的对策和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的流行,从1993年起,按分类指导原则,因地制宜,先后对4个有螺江滩实施了综合治理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石台县原是皖南山区血吸虫病重流行区之一 ,1 994年达到了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自 1 997年起 ,发现螺情回升 ,并相继出现阳性螺螺点。 1 998年全县发生 1 0例急性血吸虫病人 (其中 7例为临床诊断 ,简称急血 )。为查清内陆山区血吸虫病疫情 ,我们于 1 999年 4月选择了该县黄盆河源头象石村为现场 ,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概况象石村位于张田水库下游 ,属黄盆河水系的源头。从 1 953年开始防治血吸虫病 ,历史累计有螺面积 35741 8m2 ,病人 32 3例 ,到 1 986年尚有钉螺面积 59969m2。经过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3年试…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1996~2003年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当前血吸虫病流行状况,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以流行村为单位,统计全省疫区1996-2003年各项疫情指标,结合各年度疫情专题调查材料,分析全省血吸虫病流行态势和流行特点,提出防治对策。结果 1996-2003年,全省人群与耕牛感染率下降53.9%和59.6%;疫区人群年均急感发病率呈波动状态,波幅1.8/10万~5.0/10万;全省螺情仍呈上升态势,钉螺面积净增8.10km^2。结论 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主要表现为:以青少年成批急性感染为主的突发疫情,钉螺面积扩大与螺密度增加,未控制流行区人畜重复感染严重,内陆流行乡村疫情回升等。因此,做好区域性防治规划,控制人群的感染与发病,加强钉螺的监测与控制措施,是当前全省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当前血吸虫病流行状况 ,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以流行村为单位 ,统计全省疫区1996~ 2 0 0 3年各项疫情指标 ,结合各年度疫情专题调查材料 ,分析全省血吸虫病流行态势和流行特点 ,提出防治对策。结果  1996~ 2 0 0 3年 ,全省人群与耕牛感染率下降 5 3 .9%和 5 9.6% ;疫区人群年均急感发病率呈波动状态 ,波幅 1.8/ 10万~ 5 .0 / 10万 ;全省螺情仍呈上升态势 ,钉螺面积净增 8.10km2 。 结论 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主要表现为 :以青少年成批急性感染为主的突发疫情 ,钉螺面积扩大与螺密度增加 ,未控制流行区人畜重复感染严重 ,内陆流行乡村疫情回升等。因此 ,做好区域性防治规划 ,控制人群的感染与发病 ,加强钉螺的监测与控制措施 ,是当前全省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一、概况 我区位于长江下游,下辖5乡4镇1个农场,人口13万人,是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解放后30多年来,累计消灭钉螺面积0.5亿m~2,查病418 111人次,治疗54 100余人,到 1976年已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1980年以来,疫情开始有所回升,有螺面积每年以42.0%的速度增长,1990年调查有螺面积400万m~2(其中:江滩398万m~2,内陆、山区2万m~2),查出病人320人,部分地区发现了阳性耕牛和羊。  相似文献   

8.
金湖县是江苏省最晚发现的血吸虫病流行县 ,1 969年首次发现钉螺 ,历史累计有螺面积 3 392 .80万 m2 ,其中湖滩有螺面积 3 2 76.0 7万 m2 ,占历史有螺面积的96.5 6% ,内陆有螺面积 1 1 6.73万 m2 ,占 3.4 4% ,属湖沼型疫区。 1 990年以来 ,该县坚持以查、灭螺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 ,每年对全部 9个流行乡 (镇、场 )和 4个毗邻高邮湖的非流行乡 (镇 )开展钉螺调查 ,基本摸清了1 990 -1 999年的螺情。1 螺情特点1 .1 历史螺区复现近 1 0年累计发现的 82 .0 0万 m2 的有螺环境 ,均为历史螺区 ,未发现新螺区。在 7个有螺条块中 ,复现时…  相似文献   

9.
铜陵县是安徽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县之一,属湖沼型疫区,至2006年底,全县尚有8个乡(镇)80个村流行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19.8万人,累计有螺面积5575.14hm^2,累计血吸虫病人3.5万人,有10个村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66个村达传播控制标准,3个村达到疫情控制标准,1个村未控制血吸虫病流行。为掌握疫情动态,探索更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措施,对全县2004~2006年血吸虫病疫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刊通讯     
1990年度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分析会于1901年4月26~30日在厦门市召开,各省(市)及试点区代表共43人参加,大会听取了17位同志对各省疫情分析和观测点的疫情报告。代表们对当前的疫情和1991年血防工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建议。通过分析认为:一、已消灭血吸虫病的4个省(市区),疫情稳定,防治成果巩固,但少数地区螺情有回升,监测任务还很艰巨。二、尚在流行的地区,部分湖区和大山区疫情虽然有所下降,急性血吸虫病人数较1989年有大幅度减少,垸内与内陆螺情比较稳定,但垸外江湖洲滩地区钉螺面积还在扩大。从全国看血吸虫病流行势态仍然严重,未控制地区的疫情回升势头仍待进一步遏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 掌握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在达到传播控制 (传控)、 传播阻断 (传阻) 前后螺情和病情的动态变化规律, 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选择湖南省武陵区、 西湖管理区和临澧县为调查县 (区)。采取回顾性调查 方法, 搜集、 记录3个县达到传控前10年至2008年的血吸虫病疫情资料, 建立调查资料数据库, 分析各县螺情、 病情变化 趁势及规律。结果 结果 武陵区疫情逐年下降, 于1974年降至查不到钉螺、 病人、 病畜, 并保持至2008年; 西湖区首次达传控 后疫情出现大幅度回升, 于1997年再次达传控, 此后疫情保持稳定, 感染性钉螺面积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呈正相关 (r= 0.584, P<0.05); 临澧县在2次达到查不到钉螺、 病人、 病畜的疫情水平下, 2次疫情回升过程中, 均有螺情回升。武陵区 和临澧县1960年至首次查不到钉螺期间, 钉螺密度与人群、 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呈正相关 (r武陵区人群=0.965, P<0.05, r武陵区家畜 =0.970, P<0.05; r临澧县人群=0.923, P<0.05, r临澧县家畜=0.908, P<0.05)。 结论 结论 螺情为血吸虫病疫情回升预警的重要指标之 一; 钉螺控制是血吸虫病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江阴市血吸虫病非流行村发现钉螺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阴市自 1978年最后一次发现钉螺至今已连续 2 0多年 ,无大的螺情反复 ,已进入远期监测 ,本着防外地输入、防内部残存钉螺复现 ,我们开展了长期的螺情监测工作。1 基本情况江阴市历史上系水网型血吸虫病流行区 ,全市有 16个乡 (镇 ) 10 5个村流行血吸虫病 ,累计有螺面积 2 0 3.4万 m2 ,病人 1.1万人。通过多年的积极防治 ,于 1976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 ,1981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 ,1982年进入监测阶段。2 方法2 .1 时间  2 0 0 0年 4月 10~ 2 0日 ,各村抽调查螺人员 ,组织自查 ;4月 2 1~ 30日 ,由市组织专业队伍对各流行镇进…  相似文献   

13.
<正> 仪征市地处长江北岸,辖区内沿江6个乡(镇)为血吸虫病流行区,流行区人口11.80万余。全市现有江滩面积3 000 hm~2,其中芦滩1 000 hm~2,大都沿江岸呈狭长型分布。上世纪80年代后,由于长江洪水不断,导致江滩有螺面积不断增加,至1993年已达170 hm~2,急性感染时有发生,血吸虫病疫情回升,如继续采取以灭螺为主的防治对  相似文献   

14.
绵竹市是四川省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之一。全市有24个镇、233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疫区人口40万,历史累计有螺面积1242.75万m2,历史累计血吸虫病人10.29万人,人群最高感染率达26.1%。经过长期不懈的防治斗争,于1984年全市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但自1985年以后,全市钉螺面积逐渐上升,至1995年螺情反弹严重。为了确切掌握疫情,制订防治对策,我们于1996年9~10月对齐福、九龙、清道、西南4镇21个村进行一次性钉螺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调查内容与方法1.l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选择4镇ZI村,其中齐福镇11个,九龙镇8个以…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报了2018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45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18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继续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四川省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云南、江苏、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等6个省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全国共有450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总人口2.60亿人;共有28 456个流行村,总人口7 005.97万人。全国450个流行县(市、区)中,263个(58.44%)达到消除标准,124个(27.56%)达到传播阻断标准,63个(14.00%)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18年全国尚存晚期血吸虫病病人29 214例。2018年全国共开展询检查病1 112.76万人,阳性206.29万人;开展血检查病719.14万人,阳性13.85万人;开展病原学检查53.22万人,阳性8人。2018年全国共有19 821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7 321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的36.94%,新查出 3个有螺村;共查螺590 241.01 hm2,查出有螺面积168 319.41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61.28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18年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646 823头,血检查病225 258头,阳性2 638头;开展粪检查病164 803头,阳性2头。2018年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患者90 388例,扩大化疗1 490 594人·次;治疗病牛2头,扩大化疗耕牛352 577头·次;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141 660.87 hm2,实际药物灭螺75 308.26 hm2,环境改造灭螺4 738.37 hm2。2018年全国45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中,居民和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001 5%和0,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总体保持持续下降态势,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部分地区距离实现《“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确定的2020年目标仍存在挑战。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
2016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报了2016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454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16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直辖市、自治区)完成并通过了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的复核,四川、云南、江苏、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等7省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全国共有451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总人口2.57亿人;共有29 692个流行村,总人口6 938.54万人。全国451个流行县(市、区)中,有159个(占35.25%)达到了血吸虫病消除标准,191个(占42.35%)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01个(占22.39%)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16年,全国推算血吸虫病病人数为54 454例,较2015年的77 194例减少了29.46%;全年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尚存晚期血吸虫病病人30 573例。2016年,全国共完成人群血吸虫病查病8 500 710人,共发现粪检阳性600例,较2015年的3 606例减少了83.36%。2016年,全国共有22 140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有7 106个村查出了钉螺、占调查总数的32.10%, 其中有20个村为新查出有螺村;共开展查螺813 963.91 hm2,查出有钉螺分布面积235 096.04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1 346.48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2016年,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881 050头,共检查耕牛510 468头,粪检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耕牛8头。2016年,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人147 642例,扩大化疗2 303 555人次;治疗病牛9头,扩大化疗耕牛439 857头次。2016年,全国共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为139 483.84 hm2、其中实际药物灭螺73 941.75 hm2;开展环境改造灭螺面积为3 101.52 hm2。2016年,全国454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居民和耕牛血吸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02%和0.007 8%,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疫情数据分析显示,2016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较2015年进一步下降。但全国流行区钉螺分布面积仍较大,部分流行区仍存在一定数量的血吸虫病传染源,血吸虫病流行与传播的客观因素、以及疫情反复与回升的风险因素依然存在。因此,全国仍需加大血吸虫病防治与监测工作力度,进一步实施精准防控,推进全国消除血吸虫病进程。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状况—2001年抽样调查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为了准确掌握全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策略。方法 建立流行村疫情管理系统,为全省流行村建立耕牛登记卡、钉螺登记卡和晚期血吸虫病登记卡,为传播未控制区和控制区的794万人建立了血防户口册。随机抽样调查居民653569人,查牛15600头,查螺70106598m^2。结果全省流行县(市、区)62个,流行乡810个,流行村6212个,流行县总人口3092万人,流行村总人口945万人,流行村耕牛存栏222567头,历史累计钉螺面积27617万m^2,现有钉螺面积6716万m^2,活螺密度0.43只/0.11m^2,钉螺感染率0.0697%,感染螺密度0.003只/0.11m^2。全省现有晚期血吸虫病1568人,2001年发生急性血吸虫病53例,全省血吸虫病感染79391人,病牛14427头。结论传播未控制区应加大人、畜查治病力度,降低感染率和感染度。传播控制区各级政府应加大血防经费投入,尽快控制疫情迅速回升势头。“十五”期间计划达标的县(市、区)应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达标时就建立完善的监测巩固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掌握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态势,为制定防控对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全省18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中各选择1个疫情较重的村作为监测点,开展本地人群、流动人群和家畜病情监测,野粪和螺情调查。 结果 云南省本地人群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8.78%,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2.26%;人群粪检均未发现血吸虫卵阳性。查出有螺面积80.054 6 hm2,较2015年上升45.47%;活螺平均密度0.031 7只/0.1 m2;已连续4年没有查出血吸虫感染性钉螺,连续3年未发现新的钉螺环境。家畜和野粪检测血吸虫均为阴性。 结论 2016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平稳,但螺情有所回升,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仍然存在。应继续加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报了2018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45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18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继续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四川省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云南、江苏、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等6个省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全国共有450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总人口2.60亿人;共有28 456个流行村,总人口7 005.97万人。全国450个流行县(市、区)中,263个(58.44%)达到消除标准,124个(27.56%)达到传播阻断标准,63个(14.00%)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18年全国尚存晚期血吸虫病病人29 214例。2018年全国共开展询检查病1 112.76万人,阳性206.29万人;开展血检查病719.14万人,阳性13.85万人;开展病原学检查53.22万人,阳性8人。2018年全国共有19 821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7 321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的36.94%,新查出 3个有螺村;共查螺590 241.01 hm2,查出有螺面积168 319.41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61.28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18年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646 823头,血检查病225 258头,阳性2 638头;开展粪检查病164 803头,阳性2头。2018年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患者90 388例,扩大化疗1 490 594人·次;治疗病牛2头,扩大化疗耕牛352 577头·次;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141 660.87 hm2,实际药物灭螺75 308.26 hm2,环境改造灭螺4 738.37 hm2。2018年全国45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中,居民和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001 5%和0,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总体保持持续下降态势,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部分地区距离实现《“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确定的2020年目标仍存在挑战。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目的 分析安徽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 (传控) 和传播阻断 (传阻) 地区达标前、 后的疫情演变规律, 为控制血吸虫 病及巩固防治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选择安徽省已达血吸虫病传阻的天长市、 达传阻后疫情回升的太湖县和达传 控疫情回升的广德县,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以达到血吸虫病传控年为基点, 收集各县传控前10年至2008年的血吸虫病 疫情资料, 分析比较血吸虫病流行区达标前、 后病情与螺情变化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结果 天长市钉螺分布于局部湖 滩, 传控年有螺面积3.54 hm2 , 2008年消灭钉螺; 除1993年发生58例急性感染外, 其他年份无粪检阳性者, 人群血检阳性 率维持在0~1.55%的低水平。太湖县达传控的1971年钉螺面积为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的0.06%, 1983年达传阻前连续3 年无螺, 传阻12年后疫情回升, 发生血吸虫集体感染73例; 有螺面积回升至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的2.91%, 之后钉螺面积 持续上升; 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0~5.65%, 耕牛粪检阳性率多>1%。广德县达传控年的有螺面积为历史累计钉螺面积 的1.90%, 之后呈逐年上升趋势, 达传控后5年曾发生血吸虫急性感染病例, 疫情出现回升。天长市人群血检阳性率、 太 湖县人群和耕牛粪检阳性率, 与当地有螺面积均呈正相关 (r=0.582, 0.401, 0.596, P均<0.05)。结论 结论 控制钉螺是实现 血吸虫病传播达标和巩固防治成果的关键因素, 应加快研究建立有效的螺情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