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鼠臂丛5条主支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投射。方法: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采用酸性磷酸酶法。结果:大鼠臂丛5条主支的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纵向投射,主要到脊髓C5上段至T1上段胶状质,少数动物还投射至C4下段及T1中下段。其横向投射主要位于胶状质内侧半及胶状质外侧1/3区域,部分动物C7上段至T1上段的投射占居胶状质外侧关内侧2/3范围。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根据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以酸性磷酸酶(ACP)法研究了大鼠桡神经、尺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内的定位投射。大鼠桡神经感觉纤维纵向投射主要至脊髓C6上段至T1中段胶状质;尺神经主要投射至C6中段至T1中段胶状质。其横向投射,桡神经主要位于整个胶状质的中1/3区域;尺神经均在胶状质中线以内,主要位于胶状质内侧半的外侧1/2~3/4区域。桡神经投射区居外,尺神经投射区居内。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根据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以酸性磷酸酶(ACP)法研究了大鼠桡神经、尺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内的定位投射。大鼠桡神经感觉纤维纵向投射主要至脊髓C6上段至T1中段胶状质;尺神经主要投射至C6中段至T1中段胶状质。其横向投射,桡神经主要位于整个胶状质的中1/3区域;尺神经均在胶状质中线以内,主要位于胶状质内侧半的外侧1/2~3/4区域。桡神经投射区居外,尺神经投射区居内。  相似文献   

4.
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以酸性磷酸酶法,研究了大鼠肌皮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状质的定位投射。大鼠肌皮神经感觉纤维纵向投身,主要在脊髓C6上段至C7下段胶状质。其横向投射均在胶状质中线以内,主要们于胶状质内侧半外侧2/3和内侧半中1/3区域,部分动物C7中段至C7下段占居胶状质内侧半中外1/3范围。  相似文献   

5.
猫结肠各部感觉神经支配的比较—HRP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 HRP 法研究猫结肠各部的感觉神经支配,实验结果表明:结肠三部分的感觉神经来源有二:一、双侧结状神经节;二、双侧胸、腰、骶脊神经节。各部分结肠的初级感觉神经元在脊神经节内的分布具有规律性,即升结肠来自 T_5—L_5和S_(2-3)脊神经节(共16个节段)、高峰区在 T_(12)—L_2节段。横结肠来自 T_8—L_5和 L_7—S_3脊神经节(共15个节段)。高峰区在 T_(13)—L_4节段。降结肠起源于 T_(13)—L_5和 L_7—Co_1 11个脊神经节,高峰区为 L_(3-4)和 S_(1-4)节段。各部分结肠均受双侧结状神经节和脊神经节支配,但升结肠以右侧占优势,降结肠以左侧占优势,横结肠则两侧标记细胞数无显著差异。2、脊神经节和结状神经节中的标记细胞,均以中、小型为主,细胞形态多为椭园形、园形,在节内呈弥散性分布。3、降结肠感觉神经元的中枢突经 Lissauer 束进入脊髓 S_(1-3)节段,围绕后角形成粗大的外侧束和纤细的内侧束,外侧束到达脊髓灰质Ⅴ、Ⅶ层和灰质后连合,内侧束到达后角灰质第Ⅱ、Ⅲ层。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按照跨神经节渍变的原理,以酸性磷酸酶(ACP)法研究了大鼠腋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内的定位投射。大鼠腋神经感觉纤维纵向投射,主要至脊髓C6上段至C4下段肢状质;少数动物还投射至C6下段及T1上段.其横向投射均在肢状质中线以外,且主要位于肢状质外侧半的内和中1/3区域,部分动物的投射区占居肢状质外侧半的内侧/2范围.投射柱从上至下有向外扩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健康58只,分为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直肠五个实验组,用 HRP 逆行标记法研究了大肠各部的初级传入神经来源及节段性分布,其结果如下:1.大肠各部(除直肠外)的传入神经来源有二,即双侧的迷走神经结状节(下神经节)和胸、腰、骶部脊神经节。2.支配各部大肠的初级传入神经元在脊神经节内的分布具有规律性:盲肠的位于 T_5一L_5(14个节段),高峰区在 T_12—L_1。升结肠的位于 T_5—L_5和 S_2—_3(6个节段),高峰区在 T_(12)—L_2。横结肠的位于 T_8—L_5和 L_7—S_3(15个节段),高峰区在 T_(13)—L_4。降结肠的位于 T_(12)—L_5,L_7—C_(01)(11个节段),高峰区在 L_(3-4),S_(1-2)。直肠的位于 L_(1-5),S_1—C_(01)(9个节段),高峰区在 L_2和 S_2。各部大肠均受双侧支配,但盲肠、升结肠以右侧占优势,横结肠则两侧标记细胞数无显著差异;降结肠、直肠以左侧占优势。3、脊神经节和迷走神经结状节内的标记细胞均以中、小型为主,细胞形态多为椭圆形和园形,在节内呈弥散性分布。4、支配降结肠的初级感觉神经元的中枢突经 Lissauer束进入脊髓骶1—3节段,围绕后角形成粗大的外侧束和纤细的内侧束,前者到达脊髓灰质后连合或Ⅴ、Ⅶ层,后者低后角Ⅱ、Ⅲ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尺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投射。方法: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建立模型,采用酸性磷酸酶法观测。结果:大鼠尺神经的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纵向投射,主要到脊髓C6中段至T1中段胶状质,其横向投射则均在胶状质中线以内,主要位于胶状质内侧半的外侧1/2-3/4区域。结论:尺神经投射居内,桡神经投射居外。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对大鼠坐骨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投射进行了定量分析。六鼠坐骨神经和胫神经向胶状质的纵向投射为L2-S1;腓总神经为L2-6及S1的上、中部。水平向投射,坐骨神经:L2-3主要为胶状质的最内侧和中间区的部分区域,L4-S1主要为内侧、中间和部分外侧区的全部胶状质,但未见向胶状质最外侧区投射;胫神经:L2-S1主要为内侧区,中间及部分外侧区公部分实验动物有投射;腓总神经:仅向L2-S1析中间和部分外侧区一处投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HRP逆行标记法研究猫空肠回肠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形态、大小和定位分布。猫空、回肠初级感觉纤维来自双侧T_3~L_5脊神经节和双侧迷走神经下节,脊神经节的集中分布节段是T_(10)~L_3节段。但空肠和回肠初级感觉神经元的集中分布节段有所不同,空肠是T_(10)~L_2脊神经节,回肠是T_(12)~L_2脊神经节。分布特点符合既分散又集中的分布模式。空肠和回肠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形态多呈椭圆形、圆形,少数为不规则形。细胞大小以中小型为主,又以中型为多。标记细胞在脊神经节和迷走神经下节内呈弥散性分布。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The neurogenic bladder dysfunction caused by spinal cord injury is difficult to treat clinically.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stablish an artificial bladder reflex arc in rats through abdominal reflex pathway above the level of spinal cord injury, reinnervate the neurogenic bladder and restore bladder micturition. 

Methods  The outcome was achieved by intradural microanastomosis of the right T13 ventral root to S2 ventral root with autogenous nerve grafting, leaving the right T13 dorsal root intact. Long-term function of the reflex arc was assessed from nerve electrophysiological data and intravesical pressure tests during 8 months postoperation. 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 tracing was performed to obser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rtificial reflex. 

Results  Single stimulus (3 mA, 0.3 ms pulses, 20 Hz, 5-second duration) on the right T13 dorsal root resulted in evoked action potentials, raised intravesical pressures and bladder smooth muscle,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 recorded from the right vesical plexus before and after the spinal cord transaction injury between L5 and S4 segmental in 12 Sprague-Dawley rats. There were HRP labelled cells in T13 ventral horn on the experimental side and in the intermediolateral nucleus on both sides of the L6–S4 segments after HRP injection. There was no HRP labelled cell in T13 ventral horn on the control side. 

Conclusion  Using the surviving somatic reflex above the level of spinal cord injury to reconstruct the bladder autonomous reflex arc by intradural microanastomosis of ventral root with a segment of autologous nerve grafting is practical in rats and may have clinical applications for humans.

  相似文献   

12.
大鼠坐骨神经切断模型脊髓背角内PKC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切断模型脊髓背角内PKC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切断模型,在坐骨神经切断后2、5、10、15、20、30、40、60d,取脊髓背角,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染色,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并比较脊髓背角手术侧和对照侧的免疫强度。结果从第2天开始,手术侧脊髓背角L4~L5节段PKCγ免疫阳性反应较对照侧明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t=3.12,P<0.05);在第15天时免疫阳性反应最强,是对照组的1.89倍(t=4.85,P<0.01),然后逐渐减弱,2个月后恢复到正常水平(t=0.91,P>0.05)。结论PKCγ在由神经损伤引起的脊髓背角神经元兴奋性改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家兔后肢主要神经干躯体纤维来源节段性分布规律。方法 :将 18只成年家兔分 3组 ,分别切断坐骨神经、股神经和闭孔神经 ,并以近侧断端涂抹HRP ,对躯体传入和传出纤维来源的节段性分布进行实验研究。结果 :左侧坐骨神经近侧断端涂抹HRP ,同侧脊神经节出现标记细胞L7~S2 ,同侧脊髓灰质腹角出现标记细胞L7~S2 ;股神经按上述方法处理后 ,同侧L5~L7脊神经节、同侧L4 ~L7脊髓腹角出现阳性标记细胞 ;闭孔神经则在同侧L6~L7脊神经节、同侧L5~L7脊髓灰质腹角也出现阳性标记细胞。结论 :3组动物的脊神经节和脊髓灰质中 ,HRP阳性细胞的节段性分布似有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14.
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Liu Z  Liu CJ  Hu XW  Du MX  Xiao CG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9):1315-1318
目的从电生理学角度研究躯体运动神经能否再生替代内脏运动神经及再生神经的电生理性质,探讨新反射弧支配膀胱的可能机制。方法显微吻合大鼠左侧L4L6前根建立控制排尿的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电刺激吻合口近端,记录盆神经节前、节后纤维的诱发电位和膀胱压力变化,使用特异性神经节受体阻断剂六烃季铵观察节后纤维诱发电位和膀胱压力的变化,刺激同侧坐骨神经观察的膀胱压力变化;以正常鼠为对照组。结果1.刺激吻合口近端,吻合口远端盆神经、盆神经节后神经纤维均可记录到诱发电位,并可引起膀胱收缩;2.刺激吻合神经同侧坐骨神经可记录到膀胱压的升高;3.六烃季胺可阻止盆神经节的讯号传导;4.人工反射弧再生的传出神经较对照具有更快的传导速度。结论躯体运动神经与内脏运动神经吻合后,体神经运动神经轴突可以再生替代内脏运动神经,并通过盆神经节支配膀胱逼尿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R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腰骶神经根受压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慢性腰背痛伴单侧下肢放射痛患者7例,健康志愿者8例,行常规MR检查及DTI横轴位扫描。常规MR检查包括T2WI、T1WI矢状位扫描、T2WI横轴位扫描,在DTI图像测量神经根各项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并利用专用后处理软件,采用设置感兴趣区的方法进行腰骶部神经根纤维束成像。结果 健康志愿者2侧神经根的FA值分别为0.314±0.021(左L3)、0.305±0.018(右L3)、0.343±0.055(左L4)、0.330±0.055(右L4)、0.347±0.016(左L5)、0.338±0.028(右L5)、0.338±0.027(左S1)、0.343±0.032(右S1),同一节段的左右2侧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纤维束成像可清晰显示所有受试者的神经根走行。7例患者共有9个受压神经根,受压神经根的FA值低于未受压神经根的FA值,所有患者的受压神经根侧别均与症状侧别一致,而常规MR检查与症状的相关性则较差。结论 与常规MRI相比,纤维束成像更能反映出导致患者临床症状的受压神经根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鼠股神经一级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SG)的投射定位。方法: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进行定量研究。结果:大鼠股神经向SG的纵向投射主要为L1-L3,L1-L3各节段SG水平向“眉毛状反应带”长所测均值分别为0.776、0.833、0.880mm,而股神经向L1-L3各节段SG水平向投射所测均值分别在0.165—0.375、0.208—0.474、0.273~0.489mm。结论:上述结果显示股神经投射区占SG内侧带外测部和中间带内侧部。  相似文献   

17.
用玻璃微电极在39只1.8~3.0kg的家兔上记录了64个丘脑束旁核神经元对腓总神经强电流刺激的痛敏放电。电针双侧“足三里”区域后,这些神经元的痛敏放电,有的被明显抑制(占48.4%);有的被部分抑制(占18.8%);有的则基本未受影响(占32.8%)。切割脊髓双侧背柱后,16个转经元的痛敏放电和电针抑制效应均无明显变化;切割包括双侧背外侧束在内的背半部后,则11个神经元中有7个的电针抑制效应被明显削弱,而其余4个的电针抑制效应基本无改变。实验结果表明,电针对束旁核痛敏放电的抑制效应,主要是通过背外侧束中的下行纤维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大鼠脊髓排尿反射通路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水平的排尿反射路径.方法于大鼠膀胱壁注入结合霍乱毒素B亚单位的辣根过氧化物酶(CB-HRP),研究膀胱感觉传入末梢在脊髓内的分布部位.于L1~L2 节段的中间侧细胞柱及骶副交感核分别给予辣根过氧化酶(HRP)和结合麦芽凝集素的辣根过氧化物酶(WGA-HRP),分别在L6~S1检测逆标神经元和L1~L2检测顺行示踪末梢.结果膀胱感觉末梢从脊髓后角进入脊髓后,主要分布走向至骶副交感核和后联合核.于交感中枢给予HRP后,在副交感中枢的背内侧发现有逆标的非胆碱能性神经元,且该神经元的所在部位正好位于膀胱的感觉末梢分布的部位.于骶副交感核给予WGA-HRP后,发现在L1~L2节段中间侧细胞柱区有顺行的神经末梢.结论脊髓内部除了有盆神经-副交感中枢-盆神经的反射通路以外,可能还存在有盆神经-交感中枢-腹下神经的反射路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选择性激励技术(PROSET)和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定位及定量评价腰椎间盘突出(LDH)致单侧腰骶神经根压迫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吉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临床专科检查诊断为LDH致单侧L4~S1神经支配区域神经根压迫症患者20例,行PROSET、DTI检查,取感兴趣区域(ROI)节前神经根鞘硬膜囊出行处、神经节、节后脊神经前支出椎间孔外口处3个解剖水平,测量并比较其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同时进行双侧L4~S1神经根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DTT)。结果 PROSET图像特征表现:20例患者共计25个椎间盘突出,28根单侧神经根受压,其中22个侧旁型突出椎间盘致22根神经根受压,主要向内后推移同侧下位神经根,不累及同节段神经根;3个椎间孔型突出椎间盘致6根神经根受压,同侧同节段神经根向外上推移,下位神经根稍向内侧推移。DTT图像显示患者患侧神经根神经纤维束出现节段性稀疏、变窄、截断等现象。患者患侧的节前神经根鞘硬膜囊出行处、神经节、节后脊神经前支出椎间孔外口处FA值低于健侧,ADC值高于健侧(P<0.05);患者患、健侧的节前神经根鞘硬膜囊出行处、神经节、节后脊神经前支出椎间孔外口处FA、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OSET结合DTI、DTT对诊断LDH致单侧腰骶神经根压迫症以及定位、定量评价病变神经根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脊神经结扎(SNL)大鼠痛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SNL模型组和依达拉奉(Eda)组,观察脊神经结扎大鼠术前及术后7 d机械痛反应阈值(PWMT)的变化;在术后相应时间点取各组大鼠手术侧L5和L4及对侧L5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观察pJNK在DRG和脊髓中的表达分布及依达拉奉对pJNK表达的影响。结果:依达拉奉可以减轻脊神经结扎引起的痛敏现象;SNL组术后24 h手术侧L5DRG中pJNK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增加,术后3 d免疫双荧光显示脊髓中 pJNK在星型胶质细胞中存在高表达现象;依达拉奉可以降低相应时间点DRG和脊髓中pJNK表达的含量。结论:依达拉奉能抑制脊神经结扎引起的痛敏现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脊髓和DRG中pJNK的含量而产生镇痛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