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与北京地区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白细胞介素 (IL) 1β 31、IL 1β 5 11和IL 1受体拮抗因子基因 (IL 1RN)多态性在北京地区胃癌患者及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分布情况 ,探讨IL 1基因多态性与北京地区胃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北京地区 5 7例胃癌患者和 12 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外周血标本 ,提取DNA ,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 (PCR RFLP)检测入选患者的IL 1基因多态性情况 ,并比较这些基因多态性在胃癌组和慢性胃炎组的分布差异。结果 IL 1β 31C等位基因在慢性胃炎组和胃癌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 4 9.2 %和 6 1.4 % ,胃癌组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 (P <0 .0 5 ) ,携带IL 1β 31C等位基因增加胃癌的风险性 ,IL 1β 31C/C纯合子型的胃癌风险OR值为 2 .4 (95 %CI =1.0~ 5 .9)。IL 1β 5 11T等位基因在慢性胃炎组和胃癌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 4 7.9%和 6 5 .8% ,胃癌组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 (P <0 .0 1) ,携带IL 1β 5 11T等位基因增加胃癌的风险性 ,IL 1β 5 11T/T纯合子型的胃癌风险OR值为 3.8(95 %CI =1.5~ 9.7)。IL 1RN 2等位基因在慢性胃炎组和胃癌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 3.8%和 11.4 % ,胃癌组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 (P <0 .0 1) ,携带IL 1RN 2等位基因增加胃癌的风险性 ,L/ 2杂合子型的胃癌风险OR值为 3.5 (95 %CI =1.4~ 8.9  相似文献   

2.
背景:随着胃癌病因研究的深入,目前发现许多宿主因素与胃癌的形成密切相关,白细胞介素(IL)-1B基因多态性成为重要的候选因素。目的:综合评价IL-1B-511等位基因及其基因型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以期较深入地揭示IL-1B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关系。方法:共有7篇发表于1994年1月-2003年10月期间的有关IL-1B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关系的国内外病例对照研究纳入荟萃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 4.2统计软件对其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以IL-1B-511位点的C/C基因型为对照,C/T、T/T、和*/T基因型均为胃癌的危险因素,其OR值(95%CI)分别为1.78(1.51—2.10)、1.92(1.07—3.44)和1.79(1.54~2.07),但T/T基因型经敏感性分析后结果逆转。结论:IL-1B-511位点的C/T和*/T基因型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但T/T基因型与胃癌的关系尚未明确。  相似文献   

3.
<正>研究表明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慢性心力衰竭(CHF)与炎症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IL-1是一种重要的炎症反应调节因子,与慢性炎症的活跃性有着密切的关系〔2〕。IL-1基因簇定位于2q13,包括IL-1α、IL-1β、IL-1受体拮抗物,IL-1的基因多态性与许多炎症反应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白细胞介素(IL)-17F A7488G(p.His161Arg)多态性与广东地区胃癌遗传易感性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跟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分析927例胃癌患者及777名健康对照者的IL-17F A7488G多态性,采用Logistic回归法和Cox比例风险法研究其对不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胃癌发病风险的影响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IL-17F A7488G基因型频率在胃癌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55,P<0.01).与AA纯合子相比,IL-17F A7488G杂合变异基因型(GA)及纯合变异基因型(GG)显著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OR值分别为1.51和1.61(95%CI分别为1.22~1.87和1.03~2.51,P值均<0.01).与AA携带者相比,携带G(GA或GG)等位基因者发生胃癌的风险显著增加(OR=1.53,95%CI:1.25~1.87,P<0.01).按临床病理特征行分层分析显示,IL-17F A7488GGA基因型与肠型、低中分化、非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等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IL-17F A7488G不同基因型患者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4).结论 广东地区IL-17F A7488G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有关,IL-17F A7488G变异基因型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但不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高发的西安地区宿主IL-1β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70例胃癌和70例慢性胃炎胃黏膜组织,均取自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镜活检标本和手术切除标本,提取组织DNA,采用PCR-RFLP方法进行IL-1β基因-31位点、-511位点多态性的检测。结果IL-1β-31位点上有三种基因型即C/C、T/T和C/T。胃癌组与慢性胃炎组IL-1β-31位点上基因型比较,胃癌组携带-31C/-31T基因型的几率是慢性胃炎组的2.940倍,有显著性差异(P0.05);-31T/-31T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携带IL-1β-31T等位基因者患胃癌的风险性增加3.000倍。IL-1β-511位点上也有三种基因型即C/C、T/T和C/T。胃癌组与慢性胃炎组IL-1β-511位点上基因型比较,胃癌组携带-511C/-511T和-511T/-511T基因型的几率是慢性胃炎组的3.068倍和4.500倍,有显著性差异(P0.05)。携带IL-1β-511T等位基因者患胃癌的风险性增加3.574倍。结论西安地区胃癌患者IL-1β-31T和IL-1β-511T基因携带频率高,且-511T/-511T患胃癌的风险性高,表明携带IL-1β-511T等位基因,尤其是-511T/-511T纯合子,可能是胃癌发生中的宿主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国胃癌高、低发区白细胞介素(IL)-1B-511单核苷酸多态性、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芙系。方法胃癌高发区(陕西省)胃癌患者、健康志愿者各102例,胃癌低发区(广东省)胃癌患者、健康志愿者各104例,两组人群在性别比及年龄上均匹配。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IL-1B-511单核苷酸多态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抗Hp—IgG抗体。结果在胃癌低发区,胃癌患者IL-1B-511T/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人群(26.9%比13.4%,X^2=5.85,P〈0.05;OR=2.37,95%CI为1.16~4.82)。在胃癌高发区,胃癌患者IL-1B-511 T/T基因型频率与对照人群尢明显差异(27.5%比24.5%,X^2=0.41,P〉0.05);高发区对照人群的IL-1B-511 T/T基因型频牢明显高于低发区相应人群(24.5%比13.4%,X^2=4.1,P〈0.05)。Hp感染轻度增加低发区人群发生胃癌的危险性(OR=3.03,95%CI为1.61~5.71),而IL-1B-511 T/T基因型增加Hp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OR=8.0,95%CI为1.39~35.7)。结论IL-1B-511 T/T基因型与中国人胃癌发生有关,IL-1B-511 T/T基因型增加HP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IL-8基因251 A/T位点的多态性与亚洲人群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日期均从各数据库开始建库至2018年1月。全面检索IL-8基因251 A/T位点的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采用STATA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篇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共计3738例胃癌患者、4497例健康对照者。分析结果显示,IL-8基因251 A/T位点在等位基因模型(A vs T:OR=1.12;95%CI为1.04~1.21;P=0.002)、共显性模型(AA vs AT:OR=1.15;95%CI为1.00~1.32;P=0.050)、相加模型(AA vs TT:OR=1.36;95%CI为1.18~1.57;P=0.000)、相加模型(AT vs TT:OR=1.23;95%CI为1.11~1.36;P=0.000)、显性模型(AA vs AT+TT:OR=1.23;95%CI为1.08~1.40;P=0.002)、隐性模型(TT vs AA+AT:OR=1.26;95%CI为1.15~1.39)下均与亚洲人群胃癌易感性有关。[结论]IL-8基因251 A/T位点多态性与亚洲人群胃癌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肿瘤坏死因子-β、白细胞介素-4基因多态性与胃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疾病,胃癌的发病机制已受到广泛关注。胃癌是多因素疾病,慢性炎症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我们选择致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β及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4,分析其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相关性。一、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2003至2005年在福建省立医院胃镜检查或住院者。①胃癌组:贲门癌45例,男41例,女4例,平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福建省胃癌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白细胞介素1(IL-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并进行比较。方法病理确诊的144例胃癌及排除非甾体类抗炎药服用史的102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采用PCR—RFLP分析检测IL-1基因多态性。结果(1)胃癌患者中,IL-1B-511基因型CC、CT、rlT分别占18.1%、48.6%和33,3%,IL-1RN等位基因检测到A1、A2、A4三种,基因型A1/A1、A1/A4、A1/A2、A2/A2分别占88.9%、1.4%、9.0%、0,7%;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IL-1B-511基因型CC、CT、TT分别占19.6%、59,8%和20.6%,IL-1RN等位基因检测到A1、A2两种,基因型A1/A1、A1/A2分别占90,2%、9,8%。(2)IL.1B-511 TT基因型在胃癌患者中的比例与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的比例差异显著(x^2=4.806,P=0.028);不同IL-1 RN基因型在胃癌的比例与在十二指肠溃疡中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福建省胃癌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IL-1基因型均以IL-1B-511基因CT型、IL-1RN基因型以A1/A1为主。IL-1 B-511 TT基因型可能与福建省胃癌的高发有关。  相似文献   

10.
取35例胃癌(胃癌组)及37例慢性胃炎(对照组)患者全血标本,使用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结合PCR 体外扩增方法,检测人IL1B-31和-511位点基因多态性,并用13C尿素呼气试验、免疫印迹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胃癌组H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IL-1B-31位点T携带子的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C/C型比较,T携带子基因型者发生胃癌的风险增加,OR=4.237(95%CI:1.563~10.000);IL-1B-511位点的各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IL-1B-31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增加Hp感染后中国人发生胃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B(IL-IB)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间的相关性,建立本地区IL-1B基因多态性正常分布。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测定了54例济南地区正常人群中IL-1B基因启动子区域内-31(T-C转换)和-511(C-T转换)位点多态性。结果 本组-31CC、-31CT、-31TT和-31C携带者出现的频率分别为27%、70%、3%和97%;-511CC、-511CT、-511TT和-511T携带者出现的频率分别为39%、35%、26%和60%;-31CC/-511TT基因频率(14.5%)高于-31TT/-511CC基因频率(5%)。结论 不同地区和不同种族间IL-1B-31和-511位点多态性分布存在差别,这种差别与不同地区和种族间胃癌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1基因族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α及IL-1β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110例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11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IL-1α-889C/T、IL-1β+3953C/T及IL-1β-511C/T的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梗死组IL-1α-889C/T和IL-1β+3953C/T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35,P=0.023);梗死组IL-1α-889T、IL-1β+3953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3.2%和5.9%,与对照组的5.9%、1.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9,P=0.026);IL-1β-511C/T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891,P=0.634)。结论脑梗死患者IL-1α-889T及IL-1β+3953T等位基因频率增高,IL-1α-889C/T、IL-1β+3953C/T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分析了中国山东地区汉族人群Grayes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白细胞介素-1α、4、6基因多态性。结果表明Graves病患者白细胞介素4(-590)c/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IL-1β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及手工检索1980年1月至2013年1月发表的关于IL-1β基因多态性和COPD易感性关系的文献资料。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Meta分析采用RevMan5.0.25和Stata11.0软件进行。合并效应采用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进行评价。发表偏倚通过漏斗图直观判断和Egger回归法、Begg秩相关法定量检测。敏感性分析为剔除不符合H—W平衡的文献后重新进行Meta分析。5篇文献(6项研究)被纳入Meta分析,共有749例COPD患者及923例对照纳入研究。结果Meta分析结果表明,IL-1β-511C/T基因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无关联(TvsC:OR=0.97,95%CI=0.76~1.24:TTvsCC:OR:0.93,95%CI=0.55—1.59;CT+TYvsCC:OR=1.25,95%CI=0.98~1.58;TTvsCT+CC:OR=0.82,95%CI:0.64—1.05),IL-1β-31T/C基因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亦无明显联系(CUST:OR=0.99,95%CI=0.86~1.15;CCvsTF:OR=0.99,95%CI=0.72~1.35;CT+TTvsCC:OR=1.21.95%CI=0.94—1.55;TTvsCT+CC:OR=0.80,95%CI=0.63~1.03)。结论IL-1β-511C/T、-31T/C基因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α(IL1α)基因启动子889C/T多态性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第2内含子可变数目串联重复(VNTR)多态性及血清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55例脑梗死患者和170例健康对照者的IL1α(889C/T)和IL1Ra(VNTR)基因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脑梗死患者和对照者的血清IL1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清IL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L1α基因889C/T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脑梗死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2029倍(OR=2029,95%CI1207~3410);IL1Ra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不携带IL1RaⅡ的基因型患脑梗死的相对风险度增加1853倍(OR=1853,95%CI1010~3398),携带IL1RaⅡ的基因型的脑梗死患者血清IL1Ra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142532±32392)pg/ml,(129634±29236)pg/ml,P<001〕。结论IL1α(889C/T)和IL1Ra(VNTR)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T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IL1RaⅡ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IL1Ra的高度表达而对脑梗死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8(IL-8)+781基因多态性与卵巢癌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筛选卵巢癌患者为疖例组和年龄匹配的健康人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IL-8+781基因多态性结果携带基因型TT发生卵巢癌的风险显著高于携带基因型CC(OR=3.385,95%CI:1.361~8.418;P=0.009),携带等位基因T发生卵巢癌风险显著高于等位基因C(OR=1.704,95%CI:1.122~2.590;P=0.013)。结论 IL-8+781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卵巢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多态性如-174G/C、-572G/C、-634C/G等对多种肿瘤的发生都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可以调节基因的表达水平。在消化道肿瘤患者的血清与癌组织中IL-6水平较正常人增高,但是由于种族差异的存在,各多态性位点基因型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和患者预后及存活等存在不同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背景:大量临床流行病学证据表明消化性溃疡发病率的地域差异与宿主免疫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目前宿主炎症因子基因多态性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正受到广泛关注。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B-511、IL-1RN基因多态性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09年5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57例十二指肠溃疡(DU)、38例胃溃疡(GU)以及40例非萎缩性胃炎(NAG)患者。以快速尿素酶试验和Giemsa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采用PCR-RFLP检测IL-1B-511、IL-1RN基因多态性。分析IL-1基因多态性、H.pylori感染、年龄与不同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NAG、DU和GU组之间H.pylori感染率、IL-1B-511、IL-1RN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AG和DU相比,年龄≥60岁是GU的危险因素(OR=5.650,95%CI:1.811~17.624;OR=3.159,95%CI:1.254~7.955)。IL-1B-511、IL-1RN基因型和H.pylori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类型无关(P〉0.05)。结论:在昆明市,年龄≥60岁是GU的危险因素,IL-1基因多态性与消化性溃疡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启动子-3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甲型H1N1流感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TaqMan探针技术,对167例H1N1流感患者和192例健康对照人群IL-1β基因-31位点进行等位基因分型,比较两组人群基因型分布及频率差异.结果 IL-1β基因-31位点具有T和C两种等位基因,其中H1N1流感组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8.3%和61.7%,对照组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4.4%和45.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OR=1.922,95% CI 1.426-2.590).结论 IL-1β基因启动子-31多态性位点与甲型H1N1流感易感性相关,C等位基因是甲型H1N1流感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20.
Peng Z  Hu P  Cui Y  Li C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4):248-251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病人的白细胞介素(IL)-1β、IL-1受体拮抗剂(IL-1RA)、IL-4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其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及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和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方法分别对81例UC病人和114例健康者进行IL-1β和IL-1RA、IL-4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UC组IL-4 的RP2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9.0% 对11.8%,P=0.000 02),而对照组RP1基因频率明显高于UC组(88.2% 对71.0%,P=0.000 02),UC组RP1.2、RP2.2基因型的优势比值分别为2.71 (95%CI, 1.39~5.31),9.04 (95%CI, 1.05~203.29);2组IL-1β、IL-1RA各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ANCA(+)组和ANCA(-)组UC病人IL-4的 RP1、RP2基因频率显著不同,差异有显著性 (P值均<0.05).结论中国汉族UC病人与IL-4内含子3的基因多态性相关联,UC病人IL-4 RP1基因频率明显降低,而RP2基因频率明显增加,与正常人的差异发生在 ANCA(+) UC病人;中国汉族UC病人与IL-1β、IL-1RA基因多态性无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