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染性休克,特别是败血症所致者,目前病死率仍高达30~80%。我科1960~1987年5月共收治感染性休克211例,其中129例发生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占61.1%。MSOF的病死率69~74%,甚至100%,本文主要对休克与MSOF的关系、预后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清醒与麻醉大鼠失血性休克后内源性感染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阐明麻醉是否会影响休克后内源性感染的发生,对比观察了清醒与麻醉状态下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菌血症、内毒素血症以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休克90分钟,清醒组菌血症、内毒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50.0%和75.0%,麻醉组分别为37.0%和50.0%,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复苏后即刻,两组菌血症、内毒素血症发生率均分别达50.0%和62.0%,两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均较休克前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血浆TNF水平在休克90分钟开始升高,并在复苏后即刻较休克前显著升高,但两组间血浆TNF水平也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提示:麻醉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后早期内源性感染的发生以及细胞因子反应可能无显著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探讨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目的:探讨液体复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1989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急诊科256例严重创伤患者来院1h内液体复苏与创伤性休克预后的量效关系。结果:25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中复苏成功率为73.05%(187例),创伤病死率为26.95%(69例)。创伤后1h内复苏液体量≤1L者存活率为52.27%,1.5~2.0L者存活率为75.90%,≥2.0L者存活率为78.29%。轻度休克者存活率为86.79%,中度休克者存活率为80.34%,重度休克者存活率为54.65%。结论:严重创伤、重度休克、长时间低血压非正确休克复苏是影响休克救治效果的主要因素;早期合理地扩容,把握创伤后第1h黄金时刻,是复苏成功的关键;而稳定血流动力学、纠正氧债是休克复苏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我院1983~1984年收住院的胆道感染病人197例,其中休克57例占35.2%。现就下列问题谈谈体会。一、全面、细致地观察和分析病情是配合抢救工作的重要环节 1.早期发现休克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习惯认为:血压下降是休克的唯一依据。文献报道感染性休克收缩压3/4病程中高于基础值,只有到晚期才下降。又根据一组113例感染性休克的分析,外周温度低于30℃者占84%,呼吸快及呼吸性碱中毒占74%,意识障碍占64%,尿量少于600ml/天占60%,收缩压低于80mmHg占69%。故正确的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观察休克,不应依血压为唯一的观察内容,更要对上述征象全面细致地进行  相似文献   

5.
颅脑损伤合并休克27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性颅脑损伤合并休克临床上较为少见,文献报道休克发生率仅1%~2%,但颅脑损伤合并其他部位损伤,尤其存在内脏破裂、骨盆骨折及血气胸时,休克极易发生,休克率高达26~60%,致死致残率极高,故应引起神经外科医师的高度重视。我院自1993年至1997年共收治颅脑损伤合并休克病人27例,本文就该组病人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M)的变化特点及其机制。方法 造反例合并创伤性休克的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休克早期(EP)和晚期(LP)分别用放免法测定血浆AM浓度。结果 EP和LP时血浆AM分别增加了320%和170%(P〈0.05)。结论 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浆AM在休克早、晚期均显著性升高,提示AM在创伤性休克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伤、工伤等意外伤害日益增多。创伤性休克是创伤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因其严重度和部位而异:严重胸外伤伴血气胸的休克发生率为70%,伴有肝脾破裂的严重腹部伤休克率为80%,严重骨盆骨折为35%,严重四肢伤为35%,严重多发伤为50%-70%.  相似文献   

8.
低血容量休克输液时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输液原则1.1早期 开始输液的时间、输液速度和补充的液体容量比补充液体的类型更重要,在不可逆休克状态下,即使恢复正常血容量,大多数的代谢损害仍将持续下去,1h内给予治疗,休克病死率仅10%,如延误到8h治疗,则病死率增至75%。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均证明在休克早期而非休克晚期补充液体,有利于低血容量休克的复苏。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尤其是小婴儿较易发生感染性休克,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治疗难以达满意效果。小儿感染性休克病死率可高达10%~50%,重度感染性休克病死率高达65%~80%。本文应用纳络酮治疗感染性休克病儿20例,旨在观察纳络酮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心源性休克是指充分纠正前负荷不足等情况下,因心输出量明显减少而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顽固的低血压状态及组织灌注明显减低。心源性休克的主要病因是急性心肌梗死,约占心源性休克病因的80%。其他病因包括:心肌病、心肌炎、心脏瓣膜病、主动脉夹层及心脏肿瘤等[1]。早期心源性休克主要针对病因治疗,后来休克和脏器功能衰竭的关系逐渐被认识,循环功能支持成为休克治疗的核心问题,器官功能的保护也得以被重视。近年来,尽管经血管活性药物和正性肌力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及心室辅助装置等新技术应用改善大循环血流动力学,心源性休克的病死率仍高达40%~50%[2],因此,微循环在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作用日渐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失血性休克的病人由于机体的应激反应使儿茶酚胺等激素大量释放,引起血糖升高。6%羟乙基淀粉(贺斯)能迅速的提高血容量、血浆容量、增加心排血量、有效改善循环和微循环,临床上常用于失血性休克的容量补充。本研究拟通过检测失血性休克病人血糖及其相关激素的变化,了解6%羟乙基淀粉对失血性休克所引起的应激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扩容疗法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休克的一种重要方法。我院于1981年元月~1982年12月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165例,其中入院时已发生休克者42例,经使用高渗液(低分子右旋糖酐、5%碳酸氢钠、20%甘露醇)和平衡盐液联合治疗后,42例休克患者均获逆转,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65例,全部为农民,年龄15~72岁,主要是青壮年。入院时已发生休克者42例,占25.5%(诊断标  相似文献   

13.
革兰阴性菌感染性休克病死率较高,合并DIC时高达40%~70%,这是医学界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简介实验研究的某些进展供临床科研参考。 休克的本质与分期 休克的本质 长期以来将休克与动脉压显著降低等同起来。六十年代以后认识到休克是微循环灌流不足所致,这是一大进步。但休克许多现象不能单纯以  相似文献   

14.
创伤性休克100例治疗分析解震河1995年5月~1997年5月共收治创伤性休克316例,本文对其资料较完整的100例的诊治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按黎鳌、黄志强氏休克分度法,计重度休克38例,占38%;中度34例,占34%,轻度28例,占28%。伤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休克型异位妊娠的早期预测方法。方法将我院333例出院诊断及病理诊断为异位妊娠的病例按临床特征、手术所见及病理结果分为四组:破裂休克组(23例),流产休克组(7例),破裂组(52例)和流产组(251例)。比较各组间无阴道流血、有下腹痛及腹痛≤1d三项指标的差异情况。结果本研究中各种类型异位妊娠的构成比依次为流产型75.4%(251/333)、破裂型15.6%(52/333)、破裂休克型6.9%(23/333)、流产休克型2.1%(7/333)。在四组病例中,破裂休克型患者无阴道流血的发生率最高,为65.2%,流产型患者无阴道流血的发生率最低,为1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痛症状仍是破裂休克型者中居多,P=0.048,以≤1d的腹痛为比较项目,则破裂休克型病例中发生最多,为68.2%(15/23),破裂型中发生最少,为33.3%(1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有停经史、无阴道流血、有近期的短时腹痛(≤1d)及尿HCG阳性可被看作是破裂休克型异位妊娠的预兆。  相似文献   

16.
吴定 《临床医学》2000,20(12):9-10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溶栓治疗的可行性、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5例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积极抗休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UK)150万IU溶栓治疗,观察再通率、急性期死亡率(35天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溶栓组溶栓再通率40.0%。急性期死亡率40.0%。脑出血4.0%,不溶栓组溶栓再通率13.0%,急性期死亡率68.2%,脑出血0%。结论:对于尿激酶治疗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纠正休克的基础上,溶栓治疗有效,急性期死亡率下降,但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心源性休克是严重危及生命的征候群。主要表现是低心排出量,低血压和组织灌流不定的临床症状,如皮肤湿冷,低尿排出量,神志障碍等。心源性休克是病理生理术语.发生在突然性心脏收缩或排出功能障碍如心肌急性梗塞,心包填塞以后。急性前壁广泛心肌梗塞范围超过左室壁40%几乎无例外会发生心源性休克。一旦休克发生,虽经多方抢救和努力,死亡率仍高达75%-95%,也有提出死亡率100%。  相似文献   

18.
急救护理学     
急救护理学255033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王君,刘鹏心源性休克一、心源性休克的概念心源性休克是以左心室功能障碍和全身微循环衰竭为特征、进而发生进展迅速的一系列代谢障碍的综合症。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者占心肌梗塞住院患者的10/~15%,其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9.
失血性休克(4kpa)8小时,大鼠多个主要生命器官ATP含量下降,cAMP代谢紊乱,存活率56.5%。异搏停能延长休克动物心血管代偿期,存活率提高至89.5%,多个主要器官ATP和cAMP维持在对照水平。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异搏停稳定细胞内钙环境,从而维持细胞能量代谢和环核苷酸代谢有关。实验结果表明,失血性休克早期使用钙通道阻滞剂有助于休克复苏和保护各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20.
王欣然  耿笑微  岳鹏  韩斌如 《护理研究》2008,22(8):2085-2086
[目的]了解ICU护士对“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的认知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护理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对105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对“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的知晓率仅有53.33%;对其相关知识4个维度掌握程度均不足60%,86.67%的护士对“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指南”掌握在中等水平;护士对“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的掌握程度与工作年限、ICU工作年限、年龄、职称呈正相关,且外科ICU护士较内科ICU护士相关知识掌握更好。[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通过加强培训提高护士对“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鼓励护士主动参与对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护理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