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 ,38岁。因低热伴左上腹胀痛就诊。体检一般情况良好 ,心肺X片无异常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上消化道造影无异常发现。肝未触及 ,脾肋缘下 2cm ,表面欠光滑 ,质中 ,叩痛。患者自述以往身体健康 ,无结核病史及肝病史。图 1 脾结核B超发现 :肝、胆、胰、双肾均正常。腋窝、腹股沟及腹腔内未探及肿大淋巴结 ,胸腹腔未见积液。侧卧位见脾长 14 5cm ,厚 4 6cm ,包膜完整 ,脾内回声不均质 ,见散在的大小不等的强回声光斑及光点 ,无声影 ,并见 1 2× 1 0 (cm )、 0 6× 0 4(cm)及 0 5× 0 3 (cm)的暗区 (见图 1) ,形态…  相似文献   

2.
正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osteoclaserc giant cells,OGC)的上皮性肿瘤,其共同特征为间质内含OGC及数量不等的单核细胞。可见于人体的多个部位,如骨和软组织、乳腺、胰腺等,称为巨细胞肿瘤或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肿瘤(osteoclastic giant cell tumor,  相似文献   

3.
<正>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是一种器官样的胸腺上皮性肿瘤,以丰富的淋巴细胞间质分隔多发性小而分散的或融合性的上皮结节为特征,淋巴细胞间质常含生发中心。该肿瘤十分罕见,占所有胸腺瘤5%,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们诊断的2例MNT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性复习2011-06—2014-09间  相似文献   

4.
许斌  张可  梦媛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13(5):394-394,I0013
患者女性,45岁。因右乳肿物1年入院。查体:右乳外上象限可扪及一肿物,10cm×7cm×6·5cm大小,界不清,质硬。右腋下可扪及2枚肿大淋巴结,约1~2cm大小。临床诊断: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病理检查巨检:乳腺癌根治标本,乳腺组织带乳头,18cm×12cm×9cm大小,切开见肿物9cm×7cm×6cm大小,界限不清,多彩色,有出血、坏死,质脆。腋下淋巴结10余枚,直径0·5~2cm大小不等,质硬,有坏死。镜检:肿物中见结节样病灶,结节中心见干酪样坏死,周围见类上皮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图1)。结节周围瘤细胞呈实体片团状、巢状排列,细胞边界模糊不清,呈合体状,胞质丰富,…  相似文献   

5.
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osteoclaserc giantcells,OGC)的上皮性肿瘤,其共同特征为间质内含OGC及数量不等的单核细胞。可见于人体的多个部位,如骨和软组织、乳腺、胰腺等,称为巨细胞肿瘤或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肿瘤(osteoclastic giant cell tumor,OGCT)。  相似文献   

6.
<正>伴破骨细胞样间质巨细胞的癌(Carcinoma with osteoclast-like stroma giant cells)是一种罕见的乳腺癌类型,《2012版乳腺肿瘤WHO分类》将其归入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中[1]。此病例罕见,对破骨细胞样间质巨细胞的来源与作用目前尚有争议,笔者收集3例此病例(其中一例癌为化生性癌),对其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讨论,旨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2岁,因"发热10d伴上腹部疼痛4d"之主诉于2010年10月9日第1次入院。患者发热,体温最高达39℃,伴上腹痛,以右上腹为著,呈间断性发作,部位固定,门诊查血沉47mm/h,抗"O"200U,类风湿因子试验阴性。肝功示:AST53.4U/L,GGT150.6U/L,余项正常。腹部彩超示:(1)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9岁.患者于2003年5月因出现解黑便在本院行胃镜检查发现胃部占位,即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胃间质瘤.免疫组化:CD117(++),CD34(+++),ACT(-),S-100(+-)(图1、2).术后未行其他辅助治疗.2004年3月再次出现黑便,在上海某医院检查发现肝转移,并于2005年5月行残胃切除及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胃肠间质瘤.并行4次介入治疗,病情稳定.2005年11月复查CT示腹腔局部复发,肝脏多发性转移.介入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始用格列卫治疗.2011年5月起患者开始服用舒尼替尼抗肿瘤治疗.人院诊断体检:中上腹部明显隆起,中上腹壁可见手术瘢痕,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脏肋下约20 cm,表面光滑,无压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鼻咽癌误诊的原因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鼻咽癌误诊病例。结果:7例颌下区肿物和1例颏下区肿物、4例腮腺区误诊为良性肿瘤;2例颌下区肿物误诊为恶性肿瘤。结论:鼻咽癌误诊的原因是以颌面部症状为主诉遮盖了鼻咽癌的症状,病例主要症状不典型。收集病史要全面仔细,必要的检查可帮助确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测量鼻咽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放疗前后ADC值,观察扩散加权成像对放疗疗效的评价能力。方法 选取24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鼻咽癌伴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肿大患者,分别于放疗前、放疗中第7、14天及放疗结束后第4周行常规MR及扩散成像检查。根据治疗前后淋巴结的体积变化,将其分为有效组及无效组。测量各时间点ADC值。比较组内各时间点及组间相同时间点ADC值的变化。结果 放疗第7及14天,有效组淋巴结ADC值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第7及14天,有效组淋巴结ADC值较放疗前升高,放疗第14天淋巴结ADC值较第7天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扩散加权成像可用于评价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头孢菌素致戒酒硫样反应2例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张宁新  王黎敏  高燕 《新医学》1998,29(1):33-33
头孢菌素致戒酒硫样反应2例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518067)张宁新王黎敏高燕病例报告例1男,56岁。因反复心悸、气促6年,加重伴咳嗽3天于1995年7月19日入院。体检:体温36.8℃,脉搏96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2/6kPa,两肺中等量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结节性胸腺瘤伴淋巴样间质(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3例MNT,研究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瘤有纤维性假包膜,肿块内见多发性散在或局部融合的上皮性结节,由丰富淋巴细胞间质分隔,其中可见淋巴滤泡形成。上皮性结节由温和的细长形或卵圆形细胞组成,核仁不明显,结节内淋巴细胞稀少。免疫组织化学:上皮性结节内上皮细胞CKpan,CK5/6,CK19,CK8/18均阳性,Ki67约2%阳性,CD20,EMA阴性;间隔内淋巴细胞CD20,CD3,CD5,CD99,TdT均灶区阳性,p53,CD1α均散在阳性;淋巴细胞背景内CK5/6,C8/18,EMA均阴性。结论:MNT是一种罕见的胸腺肿瘤,目前WHO归于交界性,有特殊的发病部位和形态学表现,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例1:女,11岁,学生。因上腹阵发性疼痛伴呕吐3天就诊。体检时突然昏倒,呼之不应,全身僵直,呈角弓反张姿势,但可见眼睑颤动,无大小便失禁,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腰穿脑脊液压力不高,化验结果正常。考虑为癔症发作,予静注葡萄糖酸钙及心理治疗,上述症状迅速缓解。入院第3天发现皮肤巩膜黄  相似文献   

14.
陆一兵  张运利  谭钟 《新医学》2001,32(1):37-38
1病例报告例1女,26岁。1995年5月6日以“全身皮肤多处出现水肿样风团后自感胸闷、呼吸困难2小时”来院急诊。患者6小时前在整理家务时,全身皮肤多处瘙痒,随即出现水肿样风团,10分钟后,自觉胸闷、心悸、气短、呼吸困难,即来院就医。体格检查:体温37℃,心率9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6kPa/11kPa。神智清晰,急性病容,双眼结膜充血,口唇浮肿,双肺未闻干、湿啰音,心脏听诊正常,面、颈、躯干、四肢泛发大小不等的淡红色风团、斑块,部分风团融合成片,皮肤有多处抓痕,无脱屑渗出。辅助检查:心…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39岁。1996年7月出现背部疼痛,并进行性加重,伴有轻度咳嗽,夜间气喘。胸片、胸部CT及同位素骨扫描见胸椎、肋骨有转移灶。双肾及全腹部B超均未见占位性病变。同年11月发现右乳房外缘区一占位病灶,约2cm×2cm大小,质地硬,边缘较完整。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颈部淋巴结结核(CTBL)与鼻咽癌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造影(CEUS)增强模式表现,评价CEUS在两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8月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行颈部淋巴结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61例CTBL患者和48例鼻咽癌转移性淋巴结患者的超声资料,观察淋巴结的分区,长径(L)/短径(S)值、淋巴门、钙化、内部坏死、血流、阻力指数(RI)及CEUS的增强模式,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间的统计学差异。 结果CTBL常规超声表现的钙化多呈粗钙化(≥0.5 mm),鼻咽癌转移性淋巴结的钙化多呈微钙化(<0.5 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的L/S、淋巴门、内部坏死、血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61例CTBL分区以Ⅲ、Ⅳ、Ⅱ区常见(39.3%、31.1%、14.8%),48例鼻咽癌转移性淋巴结分区以Ⅱ、Ⅴ、Ⅲ区常见(45.8%、29.2%、12.5%),两组间不同分区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25,P<0.05);根据CEUS环形增强的厚度分为厚环、薄环及无环形增强。其中CTBL以厚环多见(39/54,72.2%),鼻咽癌转移性淋巴结以薄环多见(26/38,68.4%),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71,P<0.05)。 结论结合常规超声,CEUS能够在淋巴结增强特征上进一步提供信息,有助于鉴别CTBL及鼻咽癌转移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7.
18.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3岁,因乏力、腹痛、持续发热20 d就诊.化验检查:结核菌素试验(+),胸部透视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正常.超声所见:肝右叶近膈面可见3.5 cm×4.7cm低回声区,边界欠清,其内回声不均匀,周边无声晕.脾脏大小形态正常,厚约4.5 cm,长径约11.5 cm,脾实质内可见散在的低回声结节,最大者约1.9 cm×2.3 cm,边界清,内部为均匀低回声.  相似文献   

19.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戒酒硫样反应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疗效高 ,副作用少 ,随着临床广泛应用 ,对其产生的“戒酒硫样反应”已日益引起临床的关注 ,现将本人所见 2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例 1 男性 ,70岁 ,因急性支气管炎静滴头孢哌酮钠 2g ,每日两次 ,共用药 3d ,午后饮葡萄酒约 2两 ,饮酒后约 1h自觉胸闷 ,呼吸困难 ,面色潮红 ,心率加快 ,12 0次 /min。血压 90 /6 0mmHg。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平素血压维持在 16 0 /90mmHg左右 ,心电图 :窦性心动过速。立即给予吸氧 ,4h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例 2 男性 ,80岁 ,因上呼吸道感染口服头孢克洛胶囊 0 5g ,每日…  相似文献   

20.
血管形成和间质反应对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用粘液组化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鼻咽癌(NPC)组织中血管形成和间质反应对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癌中与炎症粘膜中血管在质和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且癌中血管密度增加与血管壁发育不成熟呈平行关系。癌细胞间变程度与血管密度的增加呈正相关,而巢内淋巴细胞(LC)的浸润量与血管密度呈反相关。在明显纤维组织增生中,血管密度增加为主,但也可见到缺乏血管形成的硬化性间质,转移病例原发灶中血管形成增多。上述结果提示间变的癌细胞诱导血管形成的能力增加,相反当癌巢内LC浸润增多时,间质血管形成密度减少,提示LC浸润可能在抑制癌细胞释放TAF过程中起作用。间质纤维化,血管化提供癌生长条件,而缺乏血管的硬化性间质有限制癌生长的作用,癌中血管形成为其转移提供了阻力量小的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