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偏头痛发作与焦虑抑郁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伴随焦虑抑郁的情绪。方法本组58例患者均进行焦虑、抑郁量表的测试,用平均焦虑分值。平均抑郁分值与界限分值作μ检验。进行评估。同时所有的患者均进行EEG检查。结果偏头痛患者伴随焦虑抑郁情绪总发生率55%。与年龄、病程、发作频率成正相关。EEG异常亦与焦虑抑郁情绪有一定的关系。结论治疗偏头痛除控制症状外,应注意治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这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偏头痛患者中,EEG慢波灶可见于偏头痛发作时及刚发作后.过去认为,儿童偏头痛发作间歇期EEG异常可高达29~73%;但本组研究结果表明,此数字偏高.作者对100例3~15岁偏头痛儿童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偏头痛患者伴随焦虑抑郁的情绪。方法 本组 5 8例患者均进行焦虑、抑郁量表的测试 ,用平均焦虑分值 ,平均抑郁分值与界限分值作 μ检验 ,进行评估。同时所有的患者均进行EEG检查。 结果 偏头痛患者伴随焦虑抑郁情绪总发生率 5 5 %,与年龄、病程、发作频率成正相关。EEG异常亦与焦虑抑郁情绪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治疗偏头痛除控制症状外 ,应注意治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这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氟西汀治疗伴有抑郁和/或焦虑症状的偏头痛临床疗效。方法将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偏头痛患者127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应用氟西汀的为治疗组,应用硫必利的为对照组,进行随机单盲对照研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对其抑郁焦虑状态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评估。结果治疗组不仅可以明显减轻偏头痛患者所伴有的抑郁焦虑症状,还可以显著减轻偏头痛发作次数,缩短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氟西汀治疗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偏头痛患者有较好疗效,且有一定的防复发作用。  相似文献   

5.
彩色经颅多普勒对儿童偏头痛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偏头痛与血管舒缩功能异常的关系及偏头痛各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使用德国 Medilink生产 D 3000型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414例偏头痛患儿进行发作期,发作间歇期检测。结果:正常52例(12.6%),异常362例(87.4%),发作期异常96.6%,间歇期异常83.9%,两组相比P<0.001。结论:ICD可以敏感而准确地反映偏头痛患儿在各个不同时期的脑血管舒缩功能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偏头痛发作期检查优于间歇期,间歇期ThD特点平均血流速度(MIV)显著增快,脉动指数(PI)值显著减低。  相似文献   

6.
帕罗西汀联合西比灵预防更年期偏头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联合西比灵对更年期偏头痛发作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80例更年期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帕罗西汀联合西比灵为治疗组,单用西比灵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同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结果 上述两项头痛指标在2组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偏头痛发作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尚能明显减轻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结论 帕罗西汀联合西比灵对预防更年期偏头痛发作优于单用西比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西比灵对更年期偏头痛发作的预防作用。方法将80例更年期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帕罗西汀联合西比灵为治疗组,单用西比灵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同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NIN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结果上述两项头痛指标在2组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偏头痛发作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尚能明显减轻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结论帕罗西汀联合西比灵对预防更年期偏头痛发作优于单用西比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128例VM患者,采用自制头痛调查问卷、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分析可能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因素。结果 128例VM患者中,92例伴有焦虑,97例伴有抑郁,焦虑抑郁共病53例;VM患者伴有焦虑、抑郁与病程、学历、医疗费用来源、发作次数、听力受损因素相关;其中病程、偏头痛发作次数、学历、听力受损、医疗费用来源均是VM患者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VM患者伴有焦虑、抑郁情绪比例较高,焦虑、抑郁与病程、偏头痛发作次数、学历、听力受损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9.
皮肤痛觉超敏( cutaneous allodynia,CA)是指非伤害性刺激(如冷、热、机械刺激)作用于正常皮肤引起的疼痛[1].高达53.5% ~ 73.0%的成年偏头痛患者可在头痛发作过程中或头痛后24 h ~ 48 h内出现CA[2-5],在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患者中发生率为14.5%~ 37.3%[6-7].CA与偏头痛发作有着密切关系,其发生机制不明,可能涉及中枢致敏[1,8].本文对CA的临床特点及相关的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枕叶皮质兴奋性及脑组织代谢角度探求发作性偏头痛慢性转化机制。方法对发作性偏头痛患者、慢性偏头痛患者及对照组分别进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区1H-MRS检测及VEP检查,测定3组NAA/Cr及Cho/Cr及VEP异常率。结果发作性偏头痛组NAA/Cr较慢性偏头痛组及对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3组受试者Cho/Cr及VEP异常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发作性偏头痛患者PAG区存在神经元代谢活化可能,提示发作性偏头痛慢性化过程中可能存在PAG区神经元代谢从活化至失代偿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据统计,在发达国家偏头痛发病率为13%,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且60%~80%具有家族遗传性,其发作多在20~64岁之间。由于偏头痛多发生在生产力最旺盛的年龄段,因此,其对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无论有无先兆,偏头痛都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偏头痛并发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0-03—2013-05收治的18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伴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患者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偏头痛伴随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42.2%、6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长期慢性发作、头痛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发作频率高、睡眠质量差、生活满意度差等均为偏头痛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且伴焦、抑郁、睡眠障碍患者的MIDAS分值均明显高于无精神心理症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多伴较高的焦虑、抑郁以及睡眠障碍等,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对其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临床医生应考虑患者伴随的相关精神心理状况,及时予以心理疏导,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帕罗西汀与硫必利治疗伴情绪障碍的偏头痛68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治疗伴有情绪障碍的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偏头痛患者127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应用帕罗西汀为治疗组,应用硫必利为对照组.进行随机单盲对照研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其抑郁焦虑状态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评估。结果 治疗组不仅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还可以显著减轻偏头痛发作次数,缩短头痛发作时间。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帕罗西汀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疗效,且有一定的防复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5-羟色胺1D(5-HT1D)受体基因表达与5-HT在偏头痛发作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32例偏头痛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5-HT1D受体基因表达、血浆5-HT含量的变化。结果偏头痛患者发作期5-HT1D受体基因表达阳性率为93.8%,对照组表达为5.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间歇期受体表达为53.3%,与发作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发作期血浆5-HT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间歇期。结论5-HT含量异常可能是偏头痛的发病基础,5-HT1D受体可能是偏头痛发作的参与者,5-HT1D受体基因表达对偏头痛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黛力新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90例伴抑郁和焦虑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黛力新与西比灵口服,对照组单用西比灵,均以6周为1个疗程。根据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头痛严重程度的变化进行疗效评定,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分,自制副反应量表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显著减少偏头痛发作次数,缩短头痛发作时间,减轻头痛程度(P〈0.05);治疗组还可明显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治疗后2、4、6周HAMD和HAMA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头痛持续时间缩短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西比灵治疗伴情绪障碍的偏头痛疗效较好,不良反应不需作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16.
前庭性偏头痛是一种以发作性前庭症状为主,伴偏头痛特征的顽固性头晕,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复发性头晕病因之一,近年来研究热度较高。目前前庭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国内外尚未达成共识,正确诊断率不高,难治性前庭症状、头痛的反复发生易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了解前庭性偏头痛与焦虑、抑郁之间的相关性可为临床诊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部分参考。本文主要对前庭性偏头痛与焦虑、抑郁发病机制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尼莫地平防治偏头痛6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偏头痛是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异常性疾病,近年发现偏头痛发作可能为脑血管痉挛所致局部脑缺血有关。目前临床上研究钙离子拮抗剂防治偏头痛发作有诸多报告,并取得较好疗效。本文采用国产尼莫地平防治偏头痛64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负性情绪刺激对发作间期偏头痛患者Gamma频带振荡的影响。方法应用脑磁图仪记录30例发作间期偏头痛患者和3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在正性、中性、负性面部表情图片刺激诱导的Gamma频段的脑磁信号。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偏头痛患者进行评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偏头痛组负性情绪刺激后M100成份时间窗低频和高频Gamma振荡频谱平均功率值均显著降低(t=-2.319,P=0.024;t=-2.610,P=0.012);M170成份时间窗低频和高频Gamma振荡频谱平均功率值也显著降低(t=-2.233,P=0.029;t=-2.299,P=0.025)。偏头痛组发作间期在负性表情刺激后M100成份时间窗低频和高频Gamma振荡频谱平均功率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0.480,P=0.007;r=-0.407,P=0.025);M170成份时间窗低频和高频Gamma振荡频谱平均功率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0.593,P=0.001;r=-0.398,P=0.029)。结论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处理负性情绪刺激存在脑功能异常,这种脑功能异常可能是偏头痛和情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年患病率女性为3.3%~32.6%,男性为0.7%~16.1%。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01年世界卫生报告将常见疾病按健康寿命损失年进行排列,偏头痛位列前20位。本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相似文献   

20.
阿斯匹林是治疗偏头痛最常用的药物,阿斯匹林合用胃复安可加速吸收,提高疗效,减少恶心呕吐。已有报导赖氨匹林1620mg加胃复安10mg口服(LAS+MTC),可对56%偏头痛发作有效。舒马曲帕坦琥珀酸盐(sumatriptan)治疗偏头痛有效率50%~67%,作者对二种治疗方法的效做了进一步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