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胆管囊肿影像学诊断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娅宁 《放射学实践》2000,15(6):408-408
目的:评价X线、CT检查在先天性胆管囊肿中的作用。以便为临床选用提供依据。方法:36例胆管囊肿患和,男10例,女26例,年龄3个月~11岁,肝外胆管囊肿34 ,肝内胆管囊肿2例,36例均行B超和CT检查,30例行X线钡餐检查。结果:B超正确诊断27例(75%),误诊9例;CT正确诊断33例(91.6%),误诊3例;30例X线钡餐检查。正确诊断25例(83.3%)。误诊5例。结论:X线、B超和CT检  相似文献   

2.
小儿贲门失弛缓(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究小儿贲门失弛缓的X线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其中12例手术证实)贲门失弛缓的临床,X线表现。结果:食管钡餐检查显示:(1)食管下端鸟嘴样改变和不能松弛的狭窄;(2)食管轻~重度扩张,其内可见分泌液和钡剂潴留;(3)食管蠕动减弱或消失,通常可见3级蠕动波。结论:食管钡餐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肠原发性肿瘤的X线诊断(附40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提高对小肠原发性肿瘤X线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肠原发性肿瘤40例的临床资料和X线所见。结果:小肠原发性肿瘤的主要X线表现包括:(1)充盈缺损;(2)肠腔狭窄;(3)粘膜破坏、管壁僵硬;(4)龛影;(5)小肠肠管移位;(6)肠梗阻或肠套叠。结论:依照上述小肠肿瘤的X线表现术前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14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患者均经胆囊造影和B超检查,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根据病理改变和X线表现可分为3型:(1)弥漫型;(2)节段段:(3)局限型或基底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磁共振成像(MRI)对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的显示能力。材料与方法 21例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患者行磁共振平扫、电影检查,其中8例接受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DCE-MRA),影像资料与B超、X线血管造影检查(CAG)对比,部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15例经手术证实者对照手术所见。结果 共发现心脏及大血管畸形55处,磁共振成像、B超和CAG均能很好显示心脏、心肝与大血管连接部分畸形;心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诊断儿童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13年2月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病例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16~52d,中位年龄23d。所有患儿术前均进行了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总结其上消化道造影的影像学表现。结果43例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可见幽门管变细,幽门管直径为(1.90±0.20)mm,幽门管变长为(15.7±0.3)mm;可见典型的线样征、双轨征、鸟嘴征、肩样征及菌伞征,胃腔扩张,蠕动增强,钡剂排空延迟。结论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在诊断儿童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食管Behcet病的X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Behcet病的X线表现。方法:9 例食管Behcet病病人,男性7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4岁。口腔溃疡9例,生殖器溃疡6例,眼部疾患2例。主诉胸骨后疼痛6例,吞咽困难4 例。9例均进行食管双对比造影,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结果:病变位于食管中下段(8例),单发(4例)或多发(5例),龛影类圆形或椭圆形(6例),周边有环状透亮晕(6 例),4例伴有食管狭窄,1例伴有食管穿孔。龛影大小为0.3~5 cm ,其中8 例有1cm 以上龛影。结论:食管较大的类圆形或椭圆形龛影,周边有环状透亮晕,无管壁破坏,或伴有无明确界限的食管狭窄,这些可能是食管Behcet病的X线征象。  相似文献   

8.
婴儿先天性巨结肠X线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特征及其检查方法。材料和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7例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表现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婴儿先天性巨结肠好发于直肠及乙状结肠的交界处。最典型的X线表现为狭窄、移行、扩张段并24小时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钡潴留。婴儿期先天性巨结肠的检查方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结论:X线检查是诊断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重要方法,绝大多数病例具有典型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食管腺样囊性癌(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食管腺样囊性癌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分析4例(男3例女1例,年龄42~46岁)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食管腺样囊性癌的X线表现。结果:(1)圆形或椭圆形腔内隆起,表面光滑;(2)向腔内突出的蕈伞样或息肉样肿物,分叶状,表面不光滑;(3)食管粘膜紊乱、破坏、龛影,管腔轻度狭窄;(4)管壁局限或环形僵硬,管腔狭窄,粘膜尚光滑,呈梗阻状。结论:上述X线表现对诊断食管腺样囊性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气管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X线与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X线和CT检查对原发性气管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2例气管原发性病变均经病理证实。10例良性,12例恶性。组织学诊断包括:鳞癌6例,未分化癌3例,腺样囊性癌2例,浆细胞瘤1例,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乳头状瘤1例,良性混合瘤1例,软骨瘤1例,类癌2例,气管内迷走甲状腺1例,结核1例,淀粉样变性1例。结果:X线和CT所见分为五种类型:(1)管壁增厚伴腔内高低不平隆起;(2)管腔内局限性不光滑结节;(3)环形狭窄;(4)腔内光滑结节;(5)隆突病变。结论:X线检查对确定气管病变的部位、范围非常有用。CT可提供病变的详细特点。气管病变的定性诊断中许多因素需要考虑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X线与超声诊断(附1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X线与超声对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例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静脉肾盂造影(IVP)、尿路逆行造影及超声影像资料。19例先天性巨输尿管症均进行了尿路造影和超声检查。其中3例术前做了CT检查,本组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巨输尿管症以其下端管腔无机械性梗阻的相对狭窄和狭窄段以上显著性扩张为特征。成人的扩张多不延及肾盂肾盏,小儿多数病例有肾盂肾盏扩张积水表现。早期扩张的下段可呈“纺锤状”或“杵状”。尿路造影透视和超声实时观察时,可见扩张输尿管蠕动频率减慢、幅度增大、向下传递间断。结论:超声因其具有诸多优点,可作为诊断巨输尿管症的首选的筛查方法。尿路造影检查,正确诊断率高,为本症术前的必查项目。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的X线诊断(附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振良 《放射学实践》2005,20(11):1007-1009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搜集整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新生儿消化道穿孔15例,男12例,女3例。其中胃穿孔12例,小肠穿孔2例,结肠穿孔1例。分析不同部位、不同原因的穿孔特点及其X线表现。结果:15例消化道穿孔X线诊断14例。X线表现:胃穿孔气腹量较多,腹脂肪线均消失,腹部气液平面较大,胃泡明显消失或变小;小肠及结肠穿孔表现气腹量少;先天性胃壁肌缺如引起的消化道穿孔发病早,穿孔大且气腹量多;胃溃疡引起的穿孔一般较小,常继发于严重缺氧或严重感染,气腹量较前者少。结论:不同部位、不同原因的穿孔各有特点,不同体位的X线平片检查是新生儿消化道穿孔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对各种类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断价值及检查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48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患儿的产前超声、腹部立位X线平片、上胃肠道造影以及术前超声和CT的影像资料,观察胃肠道管径、充盈程度、运动和排空情况、梗阻端形态、邻近结构的解剖等,并计算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结果 48例患儿均行产前超声检查及X线平片,检出率分别为58.3%(28/48)、83.3%(40/48);31例患儿行上胃肠道造影,检出率为100%(31/31);31例患儿行术前超声检查,检出率为67.7/%(21/31);8例患儿行CT检查,检出率为87.5/%(7/8)。其中,上胃肠道造影对各类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检出率最高(均为100%)。X线平片可呈真性“双泡征”、“单泡征”或“双泡征”伴肠管生理性充气减少。上胃肠道造影主要表现为胃和近端十二指肠扩张,对比剂通过十二指肠完全或部分受阻和频繁逆蠕动。可见梗阻端呈“风兜状”,十二指肠空肠交界点和近段空肠位置异常及十二指肠腔内光滑充盈缺损影。术前超声检查主要表现为胃泡、十二指肠近端扩张,远端肠管充盈差,排空延迟和逆蠕动,还可见“隔膜样”强回声带,肠系膜上动脉与肠系膜上静脉倒置等。CT表现为胃泡、十二指肠近端的扩张,部分可见“漩涡征”。结论 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对各种类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检出率不同,上胃肠道造影的检出率最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产前超声和腹部立位X线平片的影像表现,适当选择上胃肠道造影、术前超声或CT检查。  相似文献   

14.
隐蔽型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定位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腹部不能触及肿块的小儿神经母细胞瘤(隐蔽型)于手术前进行超声、CT与磁共振检查,以确定原发肿瘤的部位。材料与方法:本组共71例,均来自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小儿内、外科与眼科,5岁以下者57例。均做过超声检查,22例曾做CT检查,25例曾做磁共振检查。结果:71例中52例超声于肾上腺或后腹壁显示实质性肿块,检出率73%;CT检查22例,12例检出肿瘤,检出率545%;磁共振检查25例,19例检出肿瘤,检出率76%。39例行手术治疗,与手术对照,超声38例符合,诊断符合率97%;其中12例曾做CT检查,仅6例符合,诊断符合率仅50%;其中16例曾做磁共振检查,全部与手术一致(16/16)。结论:影像学难以对本病作出定性诊断,而手术前影像学定位诊断,应以超声检查为主,必要时再对部分病例进行磁共振检查,即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胃癌术前饮水B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术前饮水B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胃癌进行了对比研究,将所有病历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胃饮水B超检查及常规检查,然后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胃饮水B超方法的手术符合率为90.9%,对照组为70%。结论:胃饮水B超方法可作为判断胃癌能否被切除的首选检查。它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动态观察胃璧及判定有无周围器官的转移、淋巴结肿大与否。  相似文献   

16.
本文观察了980例直立胃正位充盈片的胃角形态变化,剔除已显示龛影而确诊的病例,发现异常胃角132例。其中经纤镜和/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胃部凹陷性病变的有59例(占受检总数的6.02%)。异常胃角可分五种类型:1、胃角消失;2、胃角U字形;3、胃角直角化;4、胃角球拍状;5、胃角直线化。证明胃角变形是胃角及其邻近区域凹陷性病变存在的重要信息,是很有价值的间接X线征象。同时,强调对可疑病例早日施行纤维胃镜活检以明确诊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16层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组对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弯的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运用16层螺旋CT三维(3D)和多平面重组技术对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进行评估,探讨此技术的优势和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搜集2004年4至10月司27例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的影像学资料,男13例,女14例,中位年龄3岁。27例均进行了X线片、16层螺旋CT容积3D、标准和曲面多平面重组技术。结果 10例患者有分节异常,6例患者有形成异常,11例患者有复杂的、无法分类的畸形。15例肋骨畸形中,肋骨畸形的主要部分和脊柱旋转在同水平的有7例。8例合并脊髓纵裂,其中6例有完全或不完全的骨性隔。27例中的19例患者,多平面重组和3D图像显示出在常规X线片和常规轴面图像中未发现和认知的畸形并且全面评估了脊柱侧弯的程度,包括11例复杂畸形中7例归类为无法分类的脊柱畸形,4例为单侧未分节的骨桥合并同侧半椎体畸形;4例清晰显示出单侧未分节的骨桥(3例)和双侧骨桥融合(1例);2例发现了掩蔽的半椎体畸形;2例重新评估了半椎体的类型和数目;27例曲面多平面重组图像更好的显示了椎管形态和脊髓弯曲情况,6例清晰显示椎管内骨性隔的生长方式和形态;4例患者标准多平面重组更好的显示了颅底-C1-C2的解剖和畸形,尤其是颅颈联合部畸形。结论 16层螺旋CT3D和标准或曲面多平面重组图像是诊断先天性脊柱侧弯、分析复杂多发或隐蔽脊柱和肋骨畸形的首选方法,在评价儿童脊柱侧弯的进展、修订手术方案较常规平片和(或)常规CT更具优势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超声对胃肠道穿孔及穿孔部位声像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胃肠道穿孔超声直接声像图特征,探讨胃肠道穿孔的超声诊断及其定位的新方法。方法:对64例临床拟诊消化道穿孔病例先行放射影像学常规检查和常规超声检查,再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行胃肠道超声检查,观察胃肠穿孔超声间接声像图和直接声像图,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临床确诊的64例胃肠道穿孔,其中57例超声检测到直接征象,显示率89%(57/64),57例中检测到穿孔起源部位声像图46例,显示率71%(46/64)。且有37例X线平片常规检查发现直接声像,显示率58%(37/64)。结论:超声检查胃肠道穿孔能显示穿孔的直接声像图及起源部位声像图,从而明确穿孔及穿孔部位,其敏感性高于X线,超声胃肠检查应作为临床诊断胃肠道穿孔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的X线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的X线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搜集30例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患儿的骨骼X线片和临床资料,分析其X线表现。结果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的X线表现主要包括:(1)四肢长骨对称性的干骺端炎、骨膜炎和骨干炎。干骺端炎主要表现为临时钙化带增浓、模糊或增宽,骨质破坏和骨质缺损;骨膜炎主要表现为骨膜增厚;骨干炎表现为虫蚀状骨质破坏。30例中干骺端炎29例,骨膜炎12例,骨干炎3例。(2)其他如髂骨、锁骨、椎骨、肩胛骨和手足小骨均有干骺炎或骨皮质下透亮带和皮质虫蚀样破坏,以髂骨(10/23)和手足小骨(17/27)改变最为常见。(3)6例有四肢软组织肿胀,为对称性,其程度与骨破坏不一致。结论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X线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可作为先天性梅毒的诊断手段之一,对诊断为先天性骨梅毒的患儿,应常规行四肢长骨及骨盆和手足等X线摄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肠道平滑肌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特征。方法:对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平滑肌肉瘤的起源,大小、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检查:22例胃平滑肌肉瘤;23例小肠平滑肌肉瘤;1例结肠平滑肌肉瘤。胃平滑肌肉瘤14/22例病变位于腔内,2/22例病变位于腔外,6/22例病变位于腔内外;小肠平滑肌肉瘤19/23例病变位于腔外,2例位于腔内,2例位于腔内外,其大小多在6~10cm;16例边缘有分叶征象,有溃疡者22例;1例结肠平滑肌肉瘤位于腔内外,B超表现为腹腔内实性肿块;CT平扫多呈不规则分叶状,内部密度多不均匀,增强扫描呈肿瘤实质部明显强化,坏死区无强化。结论:胃肠道平滑肌肉瘤好发于胃及空肠,胃平滑肌肉瘤以腔内型居多;小肠平滑肌肉瘤以腔外型居多,综合应用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CT、B超检查及血管造影检查能提高胃肠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