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及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细菌鉴定采用美国Mir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结果按CLSI/NCCLS标准判读。结果:在肺部感染标本中共检出139株鲍曼不动杆菌,其3年间所占比例分别为4.56%、4.60%和8.73%;对13种抗菌药物耐药结果显示,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15.1%),对其它12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在58%~83%之间,并对某些菌株呈现多重耐药,总体耐药率呈现上升趋势。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和耐药率逐年上升,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感染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特征及耐药趋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为临床使用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统计分析273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状况。结果273株鲍曼不动杆菌中,252株来自痰及支气管吸出物(占92.3%),其次为伤口分泌物12株(占4.4%)。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科室ICU病房检出率最高,占40.7%,其次为呼吸内科,占16.1%。273株鲍曼不动杆菌中,48株鲍曼不动杆菌呈多重耐药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10.0%),氨苄青霉素(97.0%)耐药率最高。慢性肺部疾病和脑血管疾患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的主要基础疾病。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多来自于痰及支气管吸出物标本,感染率最高为ICU病房,并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监控并防治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3.
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是1954年由Brisou等人提出菌属概念,1968年Baumann等人确认Acinetobacter的表型特征,其最重要的代表就是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在过去的30年中,由于其具有的显著的获得性耐药能力,使其成为威胁当前抗生素的病原微生物之一,也是所有国家的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出现对所有已知抗生素有抗性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该菌通常针对最脆弱的住院患者和严重呼吸道疾病患者。根据回顾性的研究报告,医院获得性肺炎仍是由该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最常见的感染。最近,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软组织和骨的感染已经出现,这将对医疗机构造成严重威胁。目前有研究认为广谱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可诱导细菌基因发生改变形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其耐药机制为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抗生素作用靶位变异、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和外排泵基因的影响。面对MDRAB院内快速传播的严峻医疗形势,加强医院感控管理、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和细菌疫苗的研究,为临床上防治MDRAB的产生提供治疗方向。作者主要对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和应对措施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下呼吸道感染情况,以加强预防相关感染的发生。方法 回顾2009~2010年我院呼吸道感染患者送检的痰标本,选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根据送检病区和患者年龄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72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送检样本中28例发现鲍曼不动杆菌。ICU感染率20.9%,普通病区感染率1.6%(P〈0.05);以80岁为界分组对比,累计检出率80岁以下组1.8%,80岁以上组5.5%(P〈0.05);药敏试验敏感度亚胺培南71.4%,头孢哌酮/舒巴坦64.3%。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1.4%、头孢吡肟17.9%、氧氟沙星17.9%、哌拉西林10.7%、头孢噻吩和头孢他定均为7.1%。其余均100%耐药。结论年龄超过80岁和入住ICU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概率明显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  相似文献   

6.
黄真强 《西南军医》2010,12(6):1112-1112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方法 对我院2004~2008年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进行统计,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株数与构成比.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株数从2004年的2%逐年递增到2008年的21%,上升幅度明显.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除对亚胺培南仍保持着较好的敏感性外,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都超过了70%,对头孢他啶+舒巴坦的耐药率2008年也达到了52%.结论 广谱抗生素特别是加酶抑制剂类抗生素的使用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水平影响较大,临床使用应慎重.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选择。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从临床患者标本中分离的338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并用WHONET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135株(39.94%),其次是呼吸内科65株(19.23%);痰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最多,为236株(68.82%)。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多黏菌素敏感,其次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较敏感。对临床常用的头孢三代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45.0%。结论我院临床医师应掌握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敏感抗生素,控制多重耐药株的流行,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9.
赵雅  朱海梅  岳虹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9):1654-1655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和K-B纸片扩散法进行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的298株鲍曼不动杆菌占检出细菌总数的10.1%,连续3年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院内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临床医师应重视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加强细菌耐药性检测,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防止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株(PDPA)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化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为探讨导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变化的抗菌药物因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251医院2009--2012年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复合制剂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同期鲍曼不动杆菌对其耐药率,用SPSS软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4年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亚胺培南一西司他丁钠、美洛培南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呈正相关,头孢哌酮钠舒巴坦.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无相关性。结论合理控制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亚胺培南一西司他丁钠、美洛培南的用药强度可使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减缓或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持续腰大池引流装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自制的穿刺针、硅胶引流管及颅脑外引流器(威海村松)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18例。结果引流6~14d,平均8.7d。临床治愈16例,死亡2例。结论改良持续腰大池引流装置具有引流通畅、并发症少、价格低廉的特点,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老年病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携带多重耐药相关基因的情况,为耐药性监测及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筛选解放军总医院2008-2010年自临床分离的120株不重复鲍曼不动杆菌,患者平均年龄85(65~95)岁.使用Whonet 5.6软件分析其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测序方法检测10种耐药相关基因(blaOXA-51-like、blaOXA-23-like、blaOXA--24-like、blaOXA-58-like、blaTEM、blaampC、armA、ISAba1、intI1和intI2),依据耐药基因的检出情况,分析并命名相应的耐药基因谱(RGP).结果 上述120株鲍曼不动杆菌除了对多黏菌素B的敏感率超过90%以外,对其他15种抗生素均具有较高的耐药率(70.8%~97.5%);耐药相关基因blaOXA-51-like、blaOXA-23-like、blaOXA-58-like、blaTEM、blaampC、armA、ISAba1和intI1的阳性率分别为100%、81.7%、0.8%、10.8%、91.7%、81.7%、86.7%和83.3%,未检出blaOXA-24-like和intI2;共发现18种耐药基因谱,其中多重耐药谱RGP1(blaOXA-23-like+blaampC+armA+ISAba1+intI1)所占的比例高达60.8%.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相关基因携带率较高,多重耐药现象非常严重;应积极、有效、合理地防控和治疗老年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与临床医师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2007—2011年鲍曼不动杆菌在本院内分布特征和耐药状况的分析,为医院各临床科室预防院内感染及对本菌感染的细菌学诊断和 治疗提供系统的、准确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11年住院和门诊患者送检的标本中分离到的774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 结果标本来源以呼吸道为主,占864%;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率最多,占32.4%。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从2009年的46 4%下降至2011年的132%,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从2008年的684%下降至2011年的112%,对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从2009年的60%下降至2011 年的32%。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引起感染和医院感染的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的非发酵菌之一,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应引起临床各科室高度重 视。严格规范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抗菌治疗,减少因治疗而诱导耐药酶产生导致的耐药菌,防止耐药种类和耐药菌株的逐年攀升。  相似文献   

15.
J. L. Frank 《Neuroradiology》1986,28(5-6):440-451
Summary Congenital and acquired infection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pose a significant threat to the developing brain, even in the face of appropriate medical treatment. During the past five years, a number of reports have described the ultrasound features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including echogenic sulci, extra-axial fluid collections, ventricular enlargement, calcifications, abnormal parenchymal echogenicity, abscess formation, cystic degeneration of the brain parenchyma, intraventricular echogenicity, ventricular septations and irregularity and prominence of the ventricular walls. These features permit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nd help to guide decisions affecting patient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6.
地震伤患者创面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定植与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地震伤患者创面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定植和感染的临床特点,探索其诊治对策. 方法 选择"5.12"汶川地震后收治的376例开放性损伤患者中42例创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培养阳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12~96岁,平均37岁.开放性损伤部位:上臂1例,前臂4例,大腿12例,小腿23例,躯干2例.伤后到就诊入院时间3~7 d.了解其临床特点并做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对比分析其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结果 本组地震伤患者中创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定植31例,发生率为8.2%;创面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感染11例,发生率为2.9%.经清创、早期预防性抗生素使用、营养支持,15例细菌定植患者均行Ⅱ期缝合或创面植皮,16例创面培养阴性后转外省治疗;经扩创引流、全身敏感抗生素使用、全身营养支持,11例感染患者中有6例创面感染控制,Ⅱ期消火创面,4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患者出现败血症.创面检出的42株鲍曼/溶血小动杆菌药敏结果 中,对亚胺硫霉素最为敏感,敏感率为59.5%;对丁胺卡那、左氧氟沙星、替卡西林/棒酸、妥布霉素较为敏感,敏感率分别为21.4%、21.4%、19.5%、19.0%. 结论 地震伤患者创丽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有:组织创伤重、伤口污染重、伤后到获得初次救治间隔时间长、机体抵抗力弱.在诊疗上应注意区分细菌定植和细菌感染的不同临床特点,重视创面正确处理、抗生素合理使用和增加机体抵抗力,可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颅内压检测及脑脊液乳酸水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4年5月—2018年1月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并进行手术患者68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40~78岁,平均61.28岁;受伤至入院时间(4.61±1.34)h;致伤原因:高血压脑出血60例,道路交通伤4例,高处坠落伤4例。患者均在术后采用无创颅内压检测仪连续监测并记录颅内压同时设定预警值,并根据变化情况给予适当的干预。同时对患者行腰椎穿刺收集脑脊液检测乳酸水平。将患者颅内压变化情况与GCS评分及CT复查结果进行比对,采用格拉斯评价量表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比较预后不同组别间患者脑脊液乳酸水平的差异,并分析颅内压预警结果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后2h后颅内压轻度增高患者21例(30.88%),GCS评分降低0~1分,CT复查结果显示未发现挫裂伤与迟发性血肿;中度增高患者32例(47.09%),GCS评分下降2~3分,CT复查结果显示颅内挫伤与迟发性水肿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大;重度增高患者15例(22.06%),GCS评分降低>3分,CT复查结果显示颅内挫伤与迟发性水肿均明显增大;随着颅内压增高程度上升,患者的恢复良好率、轻度缺陷残疾率越低,而重度残疾率、植物生存率与病死率越高(P<0.05);随着脑脊液乳酸水平增加,患者的恢复良好率、轻度缺陷残疾率越低,而重度残疾率、植物生存率与病死率越高(P<0.05)。结论随着颅内压和脑脊液乳酸水平的增加,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越差,可见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对上述两种指标的观察和控制,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发展迅速.新型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TM栓塞装置(PED)以重建载瘤动脉血流分布为创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然而由于其金属覆盖率高,流量转移治疗后出现动脉瘤破裂、自发脑实质出血、分支动脉闭塞等并发症并不少见,且致残致死率较高,临床上须引起足够重视.该文就PED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初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2年期间采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9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49个动脉瘤,其中41例患者41个动脉瘤(26个破裂出血,15个未破裂)术后随访12~48个月,根据改良Rankin评分、DSA、CTA或MRA检查评价颅内动脉瘤影像学及临床结果。结果栓塞术后有2例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3例脑梗死,1例载瘤动脉闭塞,死亡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2%。栓塞术后12个月DSA、MRA或CTA检查显示,32个动脉瘤(32/41,78.0%)完全栓塞,明显高于术后即刻(21个,42.9%)(P=0.02);瘤颈残留7个(17.1%),部分栓塞2个(4.9%),均较术后即刻有改善。24个动脉瘤(58.5%)稳定而无变化,复发4个(9.7%)。末次随访时改良Rankin评分显示0分18例(43.9%),1分10例(24.4%),2分5例(12.2%),3分4例(9.8%),4分2例(4.85%),5分2例(4.85%)。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自理率为80.5%,预后良好。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完全栓塞率,降低操作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