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AMI)已成为现今社会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AMI病人的首选治疗措施,可显著改善AMI病人的心脏功能及预后。PCI术后左室功能变化指标是判断病人预后及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超声心动图(UCG)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影像学检查之一,四维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左心室功能上有显著优势。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PCI术后评价左心室功能的临床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时机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92例新发老年STEMI患者施行PCI治疗,根据发病距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时间分为两组,12 h内为急诊PCI组(56例),12 h后为择期PCI组(36例).比较两组TIMI血流情况,术后Killip心功能分级及术前后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超声心动图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急诊PCI组TIMI 3级血流患者比例高于择期PCI组(P<0.05),两组术后1、3个月时左心功能均较术前改善(P<0.05),急诊PCI组术后1、3个月超声心动图指标明显优于择期PCI组(P<0.05).结论 急诊PCI及择期PCI均能改善老年STEMI患者左心功能,而急诊PCI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PCI)对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52例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行PCI术,手术前、后分别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功能指标.结果 PCI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每搏输出量(SV)、每分钟心脏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和峰值速度比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TE)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伴中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二尖瓣构型变化,预测PCI术后患者二尖瓣返流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AMI伴中度二尖瓣反流患者行PCI术治疗患者90例,均接受RT3D-TTE检查.根据术后3个月患者的二尖...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接受急诊、易化、延迟介入治疗(PCI)的急诊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及心肌组织血液灌注进行评价。探讨AMI患者行PCI最佳时机和方法。方法69例AMI患者分急诊PCI(A)、易化PCI(B)、延迟PCI(C)三组。术后7d、30d行超声心动图及99 mTc-甲氧基异丁基异晴(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评价近期心功能及心肌组织灌注,观察1年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三组患者扩张后即刻造影结果管腔残余狭窄率<10%,手术成功率100%。(2)超声心动图30d时A、B两组左心室收缩、舒张末容积指数(LVESVI、LVED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优于C组(。3)SPECT显像放射性缺损面积(MIA),A、B两组低于C组,A、B两组心肌组织血流灌注均优于C组。结论(1)直接PCI、易化PCI可显著提高AMI患者的近期心肌组织血流灌注,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2)延迟PCI宜早期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和延迟PCI近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行PCI治疗,根据手术时间分组,各31例。对照组行延迟PCI治疗,观察组行急诊PCI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左房、左室内径及左心功能变化情况。 结果两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心功能指标均高于术后1周,且左室内径均小于术后1周(P<0.05)。 结论急诊PCI及延迟PCI术后1个月和3个月心功能均显著提高,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直接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及静脉尿激酶(UK)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费用效果比. 方法采用观察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93例AMI患者采用UK溶栓,59例AMI患者采用直接PCI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期及随访期的超声心动图(UCG)、临床结果及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病人280例为PCI组,未行PCI治疗的120例病人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均接受常规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调脂、降压、扩张冠状动脉等药物治疗。采用三维超声心动图分析冠心病病人PCI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和左心室收缩同步性指标变化。结果 PCI组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LVESV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1个月和6个月LVEF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相应心肌节段达最小收缩容积时间(Tmsv),包括Tmsv-16SD、Tmsv-16Dif、Tmsv-12SD、Tmsv-12Dif、Tmsv-6SD、Tmsv-6Dif,各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病人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Tmsv-16SD、Tmsv-16Dif、Tmsv-12SD、Tmsv-12Dif、Tmsv-6SD、Tmsv-6Di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可有效改善冠心病病人左心室功能及收缩同步性;三维超声心动图的应用在PCI术后预后评估方面有可能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伴有QRS波终末变形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 (PCI)及梗死相关冠脉再通时间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 2 38例初发AMI患者按是否行PCI治疗分为PCI组及非PCI组 ;两组中根据心电图QRS波终末变形分为QRS +(qR型导联的J点抬高 >5 0 % ,R波或Rs型导联的s波消失 )及QRS - ;PCI组中又分为急诊PCI(起病后 12h内行PCI)及择期PCI两亚组。比较QRS +急诊PCI亚组与其他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及随访期间 [平均 (12 .6 5± 1.4 6 )个月 ]死亡率、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 (LVEF)、LVEF <4 0 %的例数、左室舒张期内径 (LVD)等。结果 :急诊PCI的QRS +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低于非PCI的QRS+患者 (P <0 .0 5 ) ;前者随访期死亡率明显低于、LVEF明显大于择期PCI及非PCI的QRS +患者 ;且LVEF <4 0 %的例数及LVD值明显低于择期PCI及非PCI的QRS +患者 (均P <0 .0 5 )。结论 :QRS波终末变形的AMI患者的预后与相关冠脉是否及时再通有关 ,如能及早再通仍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早期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272例STEMI在我院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根据发病到开始PCI的时问分为两组,6 h内为早期介入组(n=152),6~12 h为延迟介入组(n=1 20).于入院72 h内及PCI后6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术后TIMI血流、LVEF及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判断心肌再灌注及心功能的状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本临床情况无显著意义.早期介入组达TIMI 3级率显著高于延期介入组(90.8%对78.3%,P<0.05).两组在出院前LVEF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个月早期介入组LVEF明显高于延期介入组(59%对53%6,P<0.05). 结论:STEMl在发病6 h内行PCI较发病6~12 h内行PCI,更能改善心肌再灌注及远期心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溶栓失败后即刻补救性介入治疗术(PCI)——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或支架置入术(STENT)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将59例AMI患者分为直接PCI组(A组)、补救性PCI组(B组)2组。A组31例,直接行PCI;B组28例,静脉溶栓后120min时,依冠状动脉开通临床标准进行判定,若溶栓失败立即行PCI。2组患者均于PCI前及PCI后即刻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再通率。治疗后3周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再发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出血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结果:2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住院期间死亡率、支架置入成功率、住院期间再梗死率、平均住院天数、出血并发症及心功能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救性PCI成功率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并未增加出血并发症,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和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并发急性心包填塞(ACT)的原因、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46例冠状动脉患者PCI中ACT的发生率、原因和诊断处理方法。结果:在1546例行PCI的患者中,根据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有5例因冠状动脉穿孔并发ACT,发生率为0.32%。5例全部行心包急诊穿刺引流,无一例死亡。结论:PCI中应尽早期发现ACT,并及时心包穿刺及持续引流,可以避免外科开胸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和分析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恢复期短期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8例就诊时超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间窗的急性STEMI患者,根据有无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全部患者经保守治疗后,于7~10 d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心肌灌注水平、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两组患者基础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梗死相关血管内血栓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帧数少于对照组(P<0.01),择期PCI术后TIMI血流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两组均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论 在急性STEMI恢复期短期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单纯药物治疗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探讨PCI影响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患者预后的可能机制.方法共593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存在慢性完全闭塞的患者,325例对闭塞病变行PCI术成功(手术组),268例因未行PCI或手术不成功而予单纯药物治疗(药物组),临床随访6~102月,部分行超声心动图和冠脉造影复查,比较两组随访病例临床终点事件、左室功能和造影结果的差异.结果(1)基线资料手术组与药物组各对283例(87%)和229例(85%)进行了临床随访,两组在临床资料及造影特征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2)临床终点事件手术组总死亡率显著低于药物组(5.65%与10.48%,P<0.05),因不稳定性心绞痛再次住院者手术组显著少于药物组(11.31%与17.47%,P<0.05),总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手术组显著低于药物组(26.15%与42.36%,P<0.001).(3)超声心动图基线室壁运动指数和左室射血分数两组相似,但复查时手术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4)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病例,两组均可见新的严重狭窄或闭塞病变,但手术组有23例可见来自开放的原闭塞血管的侧支循环.结论成功PCI手术可改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的远期预后,其机制不仅在于挽救可能存在的存活心肌,而且恢复为其他血管提供侧支循环的潜在可能,以预防或减轻其他冠状动脉病变时发生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technique,3D-STI)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中的定量评估价值。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ST段抬高型AMI并行PCI术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我院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12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及3D-STI,记录左心房大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整体纵向应变等情况。结果 (1)常规超声心动图:观察组左心房大小、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测值较高,而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P0.01)。(2)3D-STI:观察组整体纵向应变、整体圆周应变、整体径向应变、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D-STI能较好的定量评估ST段抬高型AMI行PCI术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左心室应变情况的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9月~2018年5月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超声科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为CTO并成功施行PCI的患者43例为CTO组(n=43),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n=30)。CTO组患者分别于PCI前1 d、后1月及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照组于体检当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超声测量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A)比值(E/A)、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采集胸骨旁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动态图像,以及心尖部四腔观、两腔观及三腔观动态图像,应用2D-STI技术分析左心室分层纵向应变参数及左心室整体纵向、径向及圆周应变参数(GLS、GRS及GCS)。结果术前,CTO组E/e’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PCI前及后1月比较,CTO组术后3个月E/e’值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CTO组术前左心室整体应变(GLS、GCS、GRS)均显著降低,PCI后1个月GLS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3个月GLS、GCS及GRS较术前均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CTO组术前左心室各层心肌纵向应变均显著降低(P0.05),PCI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左室各层应变参数逐渐增高,PCI后3个月时增高更加显著(P0. 05)。结论 CTO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较正常人减低,PCI可明显改善CTO患者心室收缩功能,2D-STI技术能有效评价CTO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脏核磁共振(CMR)特征追踪(FTI)、首过灌注成像(PFI)、延迟钆强化技术(LGE)获得的参数对于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血运重建后心功能改善的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初次诊断STEMI患者58例,术后即刻超声心动图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左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首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老年患者104例,均采取PCI,PCI术后进行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12个月,分析患者左心室重构发生情况,分析患者左心室发生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指标对左心室重构预测价值。结果在104例患者中,发生左心室重构患者49例(47.12%)。对可能影响患者左心室重构发生的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坏死心肌百分比、左心室整体环周应变(GCS)、整体经向应变(GRS)、整体纵向应变(GLS)、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及E/e′进入回归模型(P0.05),为影响患者左心室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患者左心室重构预测价值,心肌坏死百分比、GCS、MWSI、GLS、GRS及E/e′比值对左心室重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2、0.793、0.754、0.738、0.702、0.695。结论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可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左心室重构,在应变参数中,GCS是预测患者左心室重构较为理想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功能、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 入选2005年9月至2008年3月,发病后12 h内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直接PCI前及直接PCI后第7天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浆BNP水平,并按治疗后第7天血浆BNP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A组低于100 pg/ml,B组100~400 pg/ml,C组高于400 pg/ml,PCI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PCI治疗后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3组患者PCI治疗后6个月的超声心动图比较,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C组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直接PCI后BNP水平有显著下降趋势,且BNP水平可能可以作为患者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功能和收缩同步性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择期行PCI术的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EDV)、左心室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16心肌节段从QRS波起点达到最小收缩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值校正值(Tmsvl6-SD%)和最大差值校正值(Tmsvl6-Dif%),并对患者左心室17节段时间-位移参数图进行分析。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患者ESV、EDV、Tmsv 16-SD%、Tmsv 16-Dif%明显降低,SV、CO、LVEF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与术后1个月比较,术后3个月患者ESV、EDV、Tmsv 16-SD%、Tmsv 16-Dif%明显降低,SV、CO、LVEF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末次随访时,患者左心室收缩延迟节段为(1. 82±0. 34)个,收缩活动减弱节段为(2. 30±0. 83)个,明显少于术前的(4. 71±1. 42)个和(5. 14±1. 83)个。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评估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功能和收缩同步性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