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腮腺上皮性肿瘤患者的发病年龄、各肿瘤所占比例及相关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腮腺肿瘤的认识。方法对74例腮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4例病例中,40岁以上中老年人共56例,占75.68%;74例病例中,良性肿瘤60例,占81.08%,恶性肿瘤14例,占18.92%。其中良性以多形性腺瘤多见,占53.33%,其次为腺淋巴瘤,占40.00%。恶性肿瘤以腺泡细胞癌多见,占35.71%。结论74例腮腺上皮性肿瘤中以良性肿瘤多见,良性肿瘤中以多形性腺瘤居多,腺淋巴瘤次之。恶性肿瘤以腺泡细胞癌多见,其次为腺样囊性癌。腮腺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良性多于恶性。  相似文献   

2.
二腹肌后腹及其移位对鉴别腮腺间隙和咽旁间隙肿瘤的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CT或MR轴面影像上二腹肌后腹及其移位对区别腮腺间隙与咽旁间隙肿瘤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和影像资料完整的腮腺或咽旁间隙肿瘤45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根据肿瘤与二腹肌后腹及其移位的关系确认肿瘤的起源间隙,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27例腮腺间隙肿瘤皆位于二腹肌后腹浅面,二腹肌后腹内移;18例咽旁间隙肿瘤都位于二腹肌后腹深面,二腹肌后腹外推。结论 根据肿瘤病灶与二腹肌后腹及其移位的关系可区别腮腺间隙与咽旁间隙肿瘤的起源间隙。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腮腺少见肿瘤的增强CT表现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20例腮腺少见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患者增强CT扫描影像分析患者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病变密度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结果基底细胞癌:5例患者肿瘤均位于腮腺浅叶,且边缘清晰,病变组织中呈囊性病变,增强CT扫描表现出不均匀中度-明显增强趋势,肿块组织边缘或内部均有结节状强化影存在,3例患者伴淋巴结增大的特征;肌细胞上皮瘤:3例患者肿瘤位于腮腺浅叶,多伴随小囊变,仅1例患者病灶中出现小点状钙化影,实性组织增强CT扫描表现出中度-明显增强,多伴动脉期强化结节及肿瘤边缘显著强化等特征;脉管瘤:主要结构为软组织肿瘤,肿瘤体积较大,密度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可在腮腺表面观察到静脉石突出,增强CT扫描后呈现轻度-明显增强;淋巴上皮囊肿:囊肿中存在粘稠囊液,呈高密度表现;腮腺脂肪瘤:主要为脂肪密度肿块,边界清晰,无增强表现,病变组织内部可观察到纤维分隔的现象;软骨肉瘤:主要以囊性肿瘤为主,且伴随边缘钙化、骨化成分的肿块。结论少见腮腺肿瘤具有一定的增强CT影像学特征,且与肿瘤的发生机制有一定的相关性,增强CT在诊断腮腺少见肿瘤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85%的涎腺肿瘤发生在腮腺,腮腺肿瘤的处理取决于组织学类型,可靠的术前评估对预后的影响至关重要。超声具有简便、经济、无创、实时等优点,且随着弹性成像、超声造影的发展,其在腮腺肿瘤的诊断中应用广泛。本文就超声技术在腮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大部分腮腺肿瘤起病隐匿,易被漏诊或误诊。笔者通过对本中心近4年内意外发现的腮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探讨18F-脱氧葡糖(fluorodeoxyglucose,FDG)PET/CT全身显像对于意外检出腮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超声弹性成像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无创影像技术,能获得组织软硬度信息,弥补了传统成像的一些不足之处,日渐成为超声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将其与常规的超声检查结合,在腮腺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手术方案制定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本文就几种主要弹性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其对腮腺肿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 16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全部为男性吸烟者,16例患者共发现18个肿瘤(其中单侧单发14例,单侧多发1例2个病灶,双侧多发1例2个病灶)。肿瘤居腮腺后下象限13例15个病灶,非后下象限3例3个病灶。肿瘤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囊实性或实性,边缘光整;增强后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强化,CT值>100Hu,平均增加约64Hu,静脉期密度减低。14个肿瘤边缘可见贴边血管影。结论腮腺腺淋巴瘤有一定的影像特点,测量肿瘤动脉期强化后的CT值>100Hu和肿瘤边缘贴边血管影显示对于诊断腮腺腺淋巴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腮腺肿瘤诊断进行分析,讨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腮腺肿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7例患者进行分析,47例患者均进行了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二维超声检查,对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二维超声两种检查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对腮腺肿瘤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腮腺良恶性肿瘤的二维超声声像图无明显特异性,而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腮腺瘤内多普血流信号丰富,良恶性肿瘤的血流检测参数有明显表现,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腮腺良恶肿瘤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特点及CT、MRI影像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MRI影像特点,37例术前均行CT和MR平扫+增强扫描,对患者性别、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发病部位,以及肿块大小、数目、CT密度、MRI信号强度及强化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 中老年女性多见,多表现为腮腺无痛性肿块.37例病变均位于腮腺浅叶.CT和MRI平扫示肿瘤呈类圆形,无分叶,边缘光滑肿瘤.病变较小,直径为7~30mm;密度、信号欠均匀,21例(56.8%)发生囊变.CT和MRI增强扫描示37例有较显著强化.结论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具有体积小、易囊变、强化显著等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特点对于肿瘤的定性诊断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MRI在评价腮腺肿瘤的定位、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0例腮腺原发性肿瘤的CT、MRI表现,其中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4例。结果:10例均表现为腮腺内或腮腺区肿块,良性肿瘤形惠规则,密度(信号)较均匀,边界清楚;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密度(信号)欠均匀,边界模糊不清:结论:CT、MRI扫描对腮腺肿瘤定位敏感,对其良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腮腺肿瘤的CT及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CT及MRI表现,旨在提高对腮腺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0例腮腺肿瘤的CT及MRI的表现。结果:90例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74例(82.2%),恶性肿瘤16例(17.8%)。在CT/MRI上,良性肿瘤大部分表现为位于腮腺浅叶的圆形、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密度/信号均匀;而恶性肿瘤,大部分位于腮腺深叶或跨叶,表现为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边缘不清,密度/信号不均匀,侵犯周围组织并伴淋巴结转移。结论:CT和MRI检查均能对腮腺肿瘤进行有效定位,并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朱娟  李葆青  张宁   《放射学实践》2012,27(10):1073-1078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CT增强特点及其病理基础,提高对不同病理类型腮腺肿瘤的影像特征认识。方法:搜集本院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的CT检查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64排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分析肿瘤的CT增强特征,测量平扫和双期增强的CT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类型腮腺肿瘤平扫均为等或稍低密度结节,其中腺淋巴瘤平扫密度最高,腺淋巴瘤和基底细胞瘤可见明显的囊变。增强特点:多形性腺瘤表现为缓慢持续强化,腺淋巴瘤表现为早期显著强化及快速流出,基底细胞瘤表现为早期显著持续强化,恶性肿瘤表现为延迟显著持续强化;腺淋巴瘤的动脉期CT值明显高于较其他类型的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型肿瘤静脉期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基底细胞瘤及恶性肿瘤各有其不同的强化特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动态增强特点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蒋瑾  羊辅湘 《临床放射学杂志》1992,11(2):84-85,T015
本文分析了6例发生于副腮腺的肿瘤与1例正常副腮腺的腮腺造影表现。指出正常副腮腺的形态和解削部位。副腮腺肿瘤的X 线特征:(1)发生在鼻翼至耳屏底部联线中1/3处;(2)腺泡内充盈缺损;(3)副腮腺肿瘤对分支导管拉直、移位、分支导管远端呈残根样改变;(4)肿块大于1cm.作者认为腮腺造影对诊断副腮腺肿瘤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对腮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活检病理证实的80例腮腺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腮腺区良性病变70例,恶性病变10例。CT扫描良性病变常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以混合瘤(20/70)居多,其次为腺淋巴瘤(16/70);恶性肿瘤中以黏液表皮样癌多见(4/10),表现为边界不清晰肿块影,3例腺泡细胞癌均表现为边界清晰肿块。结论:CT扫描对腮腺常见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CT增强检查对于肿瘤的定性有更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腮腺区肿块性病变的高频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腮腺区肿块性病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手术证实的腮腺区 肿块。结果术前B超诊断正确32例,其准确率为86.5%,误诊5例,误诊率为13.5%。结论高频超声诊断腺腺区肿 块,准确率高,操作简便且能显示肿瘤良、恶性,并可进行腮腺内、外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MRI具有良好的组织对比分辨力,能清晰的显示腮腺肿瘤本身及其周围的软组织,对于腮腺肿瘤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目前检查、诊断腮腺肿瘤理想的手段。随着MRI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的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包括弥散加权成像、MR波谱分析、MR腮腺导管成像、三维高分辨力成像等对腮腺肿瘤的诊断、术前评估、鉴别诊断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MRI新的成像技术在腮腺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CA)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腮腺BCA的CT和MRI表现。10例中男3例,女7例;右侧腮腺4例,左侧6例。结果:10例肿瘤均为单发,肿瘤最长径平均为2.4cm。10例肿瘤中不规则形或深分叶状2例,圆形或类圆形8例;边缘均光滑清楚。MRI检查2例,表现为长T1、短T2信号实性肿块,伴稍低信号包膜,增强扫描后病灶呈均匀明显强化。CT检查8例:6例呈实性,2例呈囊实性、内有大片液化囊变,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结论:腮腺BCA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3.0T磁共振腮腺肿瘤平扫序列影像、扩散加权序列影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影像的特征,提高对腮腺肿瘤的磁共振影像诊断率,为临床对腮腺肿瘤定性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6年-2022年的40例腮腺肿瘤患者的3.0T磁共振相关影像表现,并结合肿瘤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结果 40例腮腺肿瘤患者病例的年龄范围为21~75岁,平均年龄为52岁。40例腮腺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占37例,其中包括多形性腺瘤24例,腺淋巴管瘤13例;恶性肿瘤3例,包括恶性粘液表皮样癌2例,腺泡细胞癌1例。良恶性腮腺肿瘤在3.0T磁共振影像表现具有明显差异,腮腺肿瘤在DWI序列及动态增强序列上表现也有各自特点。结论 3.0T磁共振作为腮腺肿瘤诊断重要的影像学手段,可以清晰、准确的显示腮腺肿瘤病变形态及病变范围,并能显示腮腺肿瘤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从而判断腮腺肿瘤多周围是否伴有侵犯。常规平扫序列结合动态增强序列及DWI序列,对腮腺肿瘤诊断具有明显意义,且对腮腺肿瘤定性诊断提供充足影像依据,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熟练学习掌握腮腺肿瘤疾病的相关磁共振影像诊断,提高腮腺肿瘤的认知率及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腮腺是涎腺中最大的一对,腮腺肿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笔者回顾性分析了65例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腮腺肿瘤的声像图特征,并全部经手术病理对照,以探讨彩色多普勒在腮腺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腮腺原发恶性肿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分析腮腺各类型原发恶性肿瘤的CT表现,了解其影像学特点,资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原发恶性肿瘤19例,包括粘液表皮样癌8例,腺泡细胞癌及腺癌各3例,鳞状细胞癌及恶性混合瘤各2例,腺样囊性癌1例。结果:临床有面神经受累症状者7例,其中6例肿瘤侵及深,浅二叶。19例中,5例肿物呈圆形或椭圆形,14例呈不规则形;6例边缘清楚,13例边缘不清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结构受侵。17例行增强扫描,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其中10例明显强化。肿瘤密度均匀2例,不均匀15例,内部有不同形态的低密度区,其中4例中央有大片低密度坏死,9例合并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论:面神经受累症状为腮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如肿瘤侵及深,浅二叶时诊断更为可靠;肿物边缘不规则,边界不清楚,明显强化,内部密度不均匀以及颈部淋巴结肿大为腮腺原发恶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