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免疫预防制剂新产品的不断问世和人民群众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正确处理预防接种副反应显得越来越突出。通过近几年预防接种副反应案例的分析发现,个别的预防接种副反应往往会影响整个防疫工作的开展,这大多数与基层临床医生错误解释或处理不当有关,如何使基层临床医生配合正确处理预防接种副反应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新课题。1现状分析1.1基层临床医生处理不当是引发预防接种副反应纠纷的重要因素。由于人民群众认识的限制,加上现在大多数儿童都参加了计免保偿,接种疫苗后出现副反应防疫机构要承担赔偿责任,接种对象监护人害怕…  相似文献   

2.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但在日常免疫接种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免疫接种副反应。免疫接种副反应是指使用合格疫苗的实施规范接种后所发生的概率很低的、对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及功能等造成损害的、与事件相关的各方均无责任的药品不良反应。免疫接种副反应是横在接种人员和儿童家长之间的屏障,处理不好,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因此,加强免疫接种副反应的防范措施,减少免疫接种副反应的发生,是每一个免疫接种人员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在十几年的预防接种工作中,就如何防范免疫接种副反应的发生,有如下体会,现介绍给大家,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国际旅行者预防接种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监测预防接种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对辽宁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2005年1月-2007年6月的预防接种基本情况和预防接种副反应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年半的时间,共有90155人次接种疫苗,预防接种后出现副反应者共有1098例,副反应发生率为1.22%。A+C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达32.31%;其次为重组(CHO细胞)乙型肝炎疫苗,为12.36%;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和口服重组B亚单位菌体霍乱菌苗的副反应发生率仅分别为0.12%和0.19%。[结论]虽然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在实施预防接种中已经严格执行免疫接种的操作规程,正确掌握接种禁忌症的有关事项,使用安全高质量的疫苗,做好疫苗的冷链运输,并加强咨询过程中的问诊和接种前的重复问诊,最大限度的降低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本结果显示,预防接种后副反应的发生率仍然是较高的,今后应对预防接种后副反应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疫苗使用的安全性,分析影响预防接种副反应发生率的因素。方法对广州市海珠区2005年的预防接种副反应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05年全区开展预防接种疫苗共16种,共接种605531人次,出现接种副反应132人次,接种副反应发生率为21.80/10万,其中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为0.50/10万,接种一般反应发生率为21.30/10万。结论海珠区2005年使用的疫苗安全性和耐受性较高,正确和规范使用安全、高质量的疫苗是减少预防接种副反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预防接种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如皋市2010年预防接种门诊登记的预防接种副反应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常规使用15种疫苗,发生预防接种副反应的有11种疫苗,副反应发生率为2.18/万,以麻疹及百白破三联疫苗副反应报告人数、发生率较高;同种疫苗的副反应发生几率随着接种针次的增加而增高.副反应主要为局部反应及发热,病例预后良好.结论 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发生原因比较复杂,应严格执行安全接种的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和提高接种技术质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预防接种已成为预防控制相应传染病最经济、最科学、最有效的手段,通过预防接种部分传染病被有效控制甚至消灭,有效的保护了儿童的身体健康。同时,在成人人群中开展的部分疫苗的接种,也使部分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由于生物制品本身的特性、接种过程、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接种对象在获得免疫保护的同时,也会发生一些免疫反应以外的其他不利于机体的反应即预防接种副反应。随着疫苗的广泛使用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预防接种副反应的正确处理将面临一系列法律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基层接种点预防接种安全注射质量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全面了解和比较评价甘肃省不同级别接种点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现状.方法 在全省范围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现场调查、问卷等方法,对抽取的20%的接种点(共7 210个接种单位、8 768名接种人员)进行了调查工作:数据用Excel、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目前甘肃省预防接种注射器使用主要以一次性注射器和自毁型注射器相结合类型为主(占70.96%),仅有2.78%的接种点使用玻璃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安全注射的比例达到97.00%,比2000年的55%上升了76.36%.焚烧和深埋已是目前一次性及自毁型注射器使用后处理的主要方式(89.52%).调查的各接种点在2006年发生预防接种副反应的比例为2.23%,远高于预防接种副反应常规监测的数据;但进行报告的仅有40.51%的接种点;发生的预防接种副反应主要以注射局部的反应为主.结论 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的主要问题已由以往共用玻璃注射器或注射器消毒不严格为主转变为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的不安全处理及接种人员不规范的接种过程.接种人员在接种前告知和健康检查、接种疫苗后观察时间等知识掌握方面较欠缺. 000年的55%上升了76.36%.焚烧和深埋已是目前一次性及自 型注射器使用后处理的主要方式(89.52%).调查的各接种点在2006年发生预防接种副反应的比例为2.23%,远高于预防接种副反应常规监测的数据;但进行报告的仅有40.51%的接种点;发生的预防接种副反应主要以注射局部的反应为主.结论 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的主要问题已由以往共用玻璃注射器或注射器消毒不严格为主转变为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的不安全处理及接种人员不规范的接种过程.接种人员在接种前告知和健康检查、接种疫苗后现察时间等知识掌握方面较欠缺. 000年的55%上升了76.36%.焚烧和深埋已是目前一次性及自 型注射器使用后处理的主要方式(89.52%).调查的各接种点在2006年发生预防接种副反应的比例为2.23%,远高于预防接种副反应常规监测的数据;但进行报告的仅有40.51%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相应传染病最经济、最科学、最有效的手段,通过预防接种使计划免疫相关传染病得到了控制,有效地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同时,由于生物制品本身、接种过程、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发生预防接种副反应。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给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处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预防接种法律、法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疫苗接种的种类增多,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受到预防接种工作者的高度关注。预防接种副反应指的是,接种生物制品后对机体可产生有益的免疫反应的同时,伴随发生的对机体无益的,甚至有害的免疫反应,而伴随的免疫反应过程中表现的临床症状即为免疫副反应[1],也叫预防接种反应。预防接种反应是计划免疫工作中较为常见的病症,尽管其发生率极低,但处理不当会影响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如果我们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操作,可以减少预防接种反应。而且预防接种工作者有必要把儿童预防接种前的注意事项和接种后的反应与处理对家长进行指导和宣教。为搞好预防接种工作,对接种反应的护理体会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南宁市2010年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宁市2010年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卫生报告。结果南宁市各预防接种门诊2010年共上报各类预防接种副反应240例,年报告发生率分别为105/10万。结论南宁市各预防接种门诊报告的副反应发生率比较高,与接种疫苗种类和数量的增加有关,同时显示副反应监测系统运转良好,敏感性较高,副反应的发生在季节分布上无明显规律。各类疫苗副反应发生率相差悬殊,与疫苗的性质、疫苗佐剂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