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半导体激光照射配合通络脉合剂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脱疽)阴虚毒热证的疗效.方法 9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2例,采用半导体激光照射配合通络脉合剂治疗;对照组32例,单用通络脉合剂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痊愈24例;显效29例;有效6例;无效3例;对照组临床痊愈11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无效3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0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导体激光照射配合通络脉合剂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优于单用通络脉合剂治疗,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脉复生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完整临床资料,分别对其治疗效果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及MSCTA疗效检测评估,并分析两种疗效评价方法有无关联,从而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评价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8例运用脉复生治疗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资料,分别进行临床及影像疗效的观察,采用随机对照t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得出临床及影像疗效的评价结果;最后对两组疗效评价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经过t检验统计分析后,得出临床疗效评价(临床显效15例,临床有效27例,临床无效6例)及影像疗效评价(影像显效13例,影像有效29例,影像无效6例)两组数据;将两组疗效评价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表明临床疗效评价与影像疗效评价有关联,两者无统计学差异(χ2=0.211,P>0.75)。结论脉复生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评价与影像疗效评价无统计学差异,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影像疗效评价更客观、准确,对临床治疗、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疗效 ,寻求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中医药疗法。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住院患者 ,依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 ,分为气虚血瘀与阴虚毒热两型 ,分别采用益气活血 ,化瘀通络与滋阴清热 ,化瘀通络两法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2 0 0例 ,经 2个月治疗后 ,总结疗效。结果 本组病例痊愈者 88例 ,占 44 0 % ;好转者 98例 ,占 49 0 % ;无效者 14例 ,占 7 0 % ;总有效率为 93 0 % ,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 中医药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软坚清脉颗粒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软坚清脉颗粒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20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软坚清脉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通脉颗粒口服治疗,疗程均为28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踝肱指数。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81.6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皮肤发凉、肢体酸胀、烧灼感、溃疡、肢体麻木、皮温降低、肤色均显著改善(P0.01,P0.05);对照组患者的皮肤发凉、肢体酸胀、烧灼感、皮温降低、肤色、溃疡亦显著改善(P0.01,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皮肤发凉、烧灼感、肢体酸胀、肤色、溃疡表现较对照组亦明显减轻(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踝肱指数组内及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坚清脉颗粒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中医学“脉痹”“脱疽”范畴。脉痹病因病机为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侵袭血脉,血液凝涩,脉道不通,临床表现为肢体疼痛、麻木不仁,或见冷、热、燥、湿及水肿,治疗原则为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治法包括针刺、汤液及药酒治疗,其预后与正邪盛衰有关。脱疽病因病机为寒冷刺激、房事不节、过食膏粱厚味、情志不遂或外伤,致气血凝滞,经脉阻塞,肢节失养,临床表现为肢体末端发凉、苍白、疼痛、坏死脱落,早期采用中药内服,晚期手术,配合各种外治法局部治疗,其预后与气血是否衰败及毒邪是否传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脱疽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与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证治异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与动脉硬化闭塞症都属于祖国医学的“脱疽”范畴。本研究结合临床体会,从鉴别诊断、病因病机及治疗大法等方面对两者进行探讨,认为脉管炎属于“虚瘀证”,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于“痰瘀证”,故应综合脉管炎和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不同病机及临床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ASO)是周围血管外科中较常见的疾病 ,属祖国医学“脉痹”、“瘀血流注”、“脱疽”等范畴。近两年来 ,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 30例 ,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0例中 ,男性 2 6例 ,女性 4例 ;年龄 30岁~ 78岁 ,平均 53 5岁 ;病程 6个月~ 10年 ,平均病程 4 5年。主要临床表现为 :病变早期肢体麻木、发凉、怕冷、轻度间歇性跛行 ,皮肤色泽苍白。病情进一步发展 ,则肢体麻木加重 ,间歇性跛行加剧 ,皮肤可呈紫绀或潮红 ,出现持续性静息痛。病变晚期 ,趾(指 )节黑腐溃烂 ,疮口经久不愈 ,最终…  相似文献   

8.
商广芸  王宏宇  刘金波  付晓葆 《中外医疗》2013,32(7):123-123,125
目的探讨脉血康胶囊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60例患者给予脉血康胶囊治疗后2个疗程末对自觉症状、疼痛程度、超声测足背动脉血流量和踝肱指数进行测评,观察治疗前后变化。结果自觉症状明显好转、疼痛程度减轻、足背动脉血流量增加、踝肱指数升高。结论脉血康胶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200例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疗效,寻求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中医药疗法。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住症患,依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分为气虚血瘀与阴虚毒热两型,分别采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与滋阴清热,化瘀通络两法两法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200例,经2个月治疗后,总结疗效。结果 本组病例愈88例,占44.0%;好转98例,占49.0%;无效14例,占7.0%;总有效率为93.0%,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 中医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脉复生对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控制基础疾病等基础治疗.对照组29例,治疗组31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以脉复生口服,每日2次,每次50 ml,疗程为30天.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对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进行检测,比较自身前后变化及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经脉复生治疗后,治疗组内度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ID)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EDD和EI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复生能明显改善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1.
从动脉粥样硬化热毒的形成、致病特点及临床与科研实践反证等方面阐述了瘀热蕴毒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关键和主导因素,瘀热蕴毒损脉为害的共同病理基础,并进一步探讨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现代医学内涵,以期开拓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疾病的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从动脉粥样硬化热毒的形成、致病特点及临床与科研实践反证等方面阐述了瘀热蕴毒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关键和主导因素,瘀热蕴毒损脉为害的共同病理基础,并进一步探讨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现代医学内涵,以期开拓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疾病的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解毒通络法治疗失代偿期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解毒通络法治疗失代偿期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符合西医肝炎后肝硬化诊断标准同时符合湿热内蕴证、瘀血阻络证中医证候标准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以西医对症治疗为主,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软肝缩脾汤(以解毒通络法拟定)加减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肝纤4项等变化.结果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肝功Child分级、肝纤4项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解毒通络法治疗失代偿期肝炎后肝硬化,在中医证候、肝功Child分级、抗肝纤维化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作用机制可能是保护肝细胞、抑制肝内炎症反应、抗肝纤维化、降低门静脉压力等,对肝炎后肝硬化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热炎宁合剂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感冒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144例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研究中剔除4例患儿,最终试验组、对照组纳入分析的病例数分别为71例、69例。试验组给予热炎宁合剂与双黄连颗粒模拟剂,对照组给予双黄连颗粒与热炎宁合剂模拟剂。疗程5 d。观察两组主要症状(发热、咽红肿痛)消失时间、完全退热时间、中医证候疗效等。[结果]热炎宁合剂在主要症状(发热、咽红肿痛)消失时间、完全退热时间、中医证候及中医单项症状改善方面,与双黄连颗粒疗效相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数据显示,在中医证候愈显率,以及中医单项症状咽喉肿痛、流浊涕、喷嚏、小便赤黄、大便干结总有效率方面,热炎宁合剂高于双黄连颗粒。[结论]热炎宁合剂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治疗方法研究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25  
目的 分析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的病因病机 ,提出开肺化痰解毒治法 ,研制成清肺口服液。方法 以利巴韦林为对照 ,进行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盲法、分层区组随机、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 试验组痊愈率 5 1.5 2 % ,痊愈显效率 89.6 2 % ;对照组痊愈率 2 8.7% ,痊愈显效率 73.92 %。清肺口服液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开肺化痰解毒法是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现代检验技术研究筋疽(糖尿病足非缺血性坏疽)湿热毒盛证的糖脂代谢指标。[方法] 收集136例筋疽(糖尿病足非缺血性坏疽)患者进行不同证型间指标的比较。[结果] 湿热毒盛证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PBG)、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其他证型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湿热毒盛证患者C-反应蛋白(CRP)、人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与其他证型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筋疽(糖尿病足非缺血性坏疽)湿热毒盛证形成的原因与低营养状态下糖脂代谢紊乱引起的高血糖及持续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综合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19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以口服加减纤维肌痛合剂并配合针灸按摩等方法综合治疗经德国各地医院统一诊断的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197例,观察疼痛指数、症状与体征,以及止痛药物用量的变化.结果显效42例,有效91例,总有效率为67.5%.治疗后疼痛指数均值降低(P<0.05);症状与体征显著改善;103例停用止痛药物或减量.结论中医药综合治疗对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紫黄解毒片治疗肝郁内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平行对照方法,与口炎清冲剂对照,进行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治疗观察.结果共观察病例100例,治疗组50例,显效36例(占72%),总有效44例(占88%);对照组50例,显效19例(占38%),总有效32例(占64%).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观察过程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紫黄解毒片为一种疗效显著的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成药.  相似文献   

19.
贞芪益肾颗粒治疗慢性肾炎气阴两虚兼湿热证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贞芪益肾颗粒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气阴两虚兼湿热证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方法 ,治疗组 2 8例患者服用贞芪益肾颗粒加空白模拟片 ,对照组 2 6例患者服用肾炎康复片加空白模拟颗粒。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值、尿蛋白及尿红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82 .1% ,尿蛋白总有效率为 85 .7% ;对照组均为 6 5 .4 %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尿红细胞总有效率为 6 8.8% ,对照组为 6 1.5 % ,两组疗效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值治疗后均明显下降 (P <0 .0 1) ,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 (P <0 .0 5 )。结论 :贞芪益肾颗粒能明显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气阴两虚兼湿热证的临床表现 ,降低尿中蛋白和红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成功率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0例,其中Fontain分期Ⅱ期患者11例,Ⅲ期患者7例,Ⅳ期患者12例,观察所有患者术中血管再通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30例患者45支血管行PTA,成功开通42支血管,手术成功率为93.3%。开通血管中行超声斑块消融术血管10支,超声斑块消融+球囊成形术血管20支,超声斑块消融+球囊成形术+支架植入术血管12支。27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其中FontainⅡ期患者11例(11/11),Ⅲ期患者7例(7/7),Ⅳ期患者9例(9/12)。FontainⅡ、Ⅲ期患者术后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期患者术后临床有效率高于Ⅳ期患者(P<0.05)。30例患者中仅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无死亡患者。结论:多种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成功率;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