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对136例经头颅CT、腰椎穿刺和临床诊断为SAH的患者,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首次造影阴性结果的患者均进行2次DSA检查,对所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DSA检查正常者38例(27.9%),阳性者98例(72.1%),阳性患者中颅内动脉瘤72例(73.5%)、颅内血管畸形23例(23.5%)、动脉炎3例;颅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为自发性SAH的主要病因。结论DSA检查是SAH病因诊断最有效的方法,并能为治疗提供可靠解剖形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DSA检查的SAH患者276例,根据发病时间分为<24 h组(A组)32例,1~3 d组(B组)111例,4~14 d组(C组)93例,>14 d组(D组)40例。又按年龄分为≤60岁患者248例,>60岁患者28例。对其病因、造影时间、并发症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76例SAH患者DSA病因诊断阳性率为71.4%。所有患者动脉瘤为主要病因,而动静脉畸形、烟雾病在年龄≤60岁患者中则更为常见。B组、C组、D组不同时间DSA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再出血、脑积水、消化道出血、低钠血症、癫痢发作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组。结论 DSA对SAH病因诊断阳性率高,SAH患者病因诊断应常规行DSA检查,时间以发病1~3 d为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40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患者的MSCTA影像资料,以DSA检查为诊断标准,评价MSCTA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40例患者中MSCTA发现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39例,其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2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12例,其中5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MSCTA诊断结果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对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病因诊断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年发病率为6/10万。再出血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要杜绝再出血,关键是早期明确SAH的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随着CT技术的不断成熟,CT血管造影(CTA)在SAH早期病因诊断上逐渐体现出其准确率高、安全性好的优势。2007年-2009年我院对32例早期SAH患者进行了CTA检查,同时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作为对比。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别探讨踝/肱指数(ABI)、下肢血管彩色超声、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怀疑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分别进行各项无创性检查,并与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得到的患肢分级及各段相应血管的分级结果相比较。结果(1)将各无创检查按有无病变分级,并与DSA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各无创检查与DSA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其中ABI的准确度85.00%,敏感度85.29%,特异度83.33%;下肢彩色超声检查的准确度80.34%,敏感度82.56%,特异度74.19%;MRA的准确度92.38%,敏感度93.33%,特异度88.89%。(2)将ABI、彩色超声、MRA检查结果精确分级后,与DSA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62.50%、70.09%和83.33%。结论通过ABI、彩色超声、MRA检查,可基本确定病变性质、部位及严重程度,是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重要手段,ABI与彩色超声结果结合可减低误诊率,但ABI无法显示病变的具体部位,彩色超声存在低估病变的缺陷,MRA有高估病变的不足,均不能完全取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6.
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其与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延髓内侧梗死(MMI)的临床特征,初步探讨其与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有临床症状并经MRI证实的单纯MMI患者18例,其中10例接受头部CT血管成像检查,4例接受全脑DSA检查。观察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以及MMI与脑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①18例中,病变单纯累及延髓内侧的腹侧6例(主要引起对侧肢体运动障碍)、中部2例(主要引起感觉障碍)、背侧4例(主要引起眼球震颤及眩晕);其余6例损害整个延髓内侧。②有15例在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及弥散加权成像上均发现病灶;有2例只在T2WI上发现病灶;1例患者的T1WI、T2WI呈等信号,1周后复查MRI,在T2WI发现病灶。③18例MMI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者8例,其中6例接受CT血管成缈DSA检查,均未见椎动脉病变。不合并糖尿病者10例(均合并高血压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其中8例接受CT血管成像/DSA检查,7例发现有椎动脉病变。结论MMI主要损害延髓腹侧。MRI是目前诊断延髓梗死的首选方法;在糖尿病基础上引起的小血管及椎动脉病变可能参与了MMI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dual-source CT angiography,DSCTA)在检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动脉瘤性SAH患者行D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对比分析二者对CVS的检测能力.结果 DSCTA在23例低危患者中检出轻度CVS7例,DSA复查发现假阳性2例;7例高危患者在不同时间段行DSCTA检查均提示中重度CVS.以DSA为金标准,DSCTA检测CVS的总体特异性为88.9%,敏感性为100%,准确性为93.1%.结论 DSCTA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无创性检测技术,可用于SAH患者CVS的早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患者的临床特点、放射学特点、诊断标准和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476例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97例患者的DSA检查为阴性,患者在SAH后3 d内作头颅CT平扫,根据CT平扫检出了17例患者出血仅限于中脑周围脑池。 结果 17例患者SAH发作时均无意识丧失,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所有患者的Hunt-Hess分级均为Ⅰ级或Ⅱ级。17例PNSH患者的随访期为10~70个月,平均随访44个月。无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一般对症治疗,远期生活质量很高。 结论 PNSH临床表现平稳,影像学检查独特,恢复期短,预后良好,无再出血及脑缺血。正确认识、诊断PNSH,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重复脑血管造影及开颅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9.
背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是临床的一大难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具有独到的优势。目的:探讨DSA和介入治疗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2008年9月~2010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8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DSA.发现可疑病变行动脉栓塞或药物灌注等介入治疗。结果:DSA阳性者64例,诊断率78.0%,其中小肠出血58例,术后吻合口出血6例。22例患者表现为造影剂外溢的出血直接征象,42例表现为间接征象;26例(40.6%)患者的出血原因为小肠肿瘤,18例为憩室(28.1%)。17例患者(16例动脉栓塞、1例药物灌注)接受介入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结论:DSA能明确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和病因。并能对部分患者行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0.
姜剩勇  李光勤 《山东医药》2009,49(28):89-90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分析价值。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全脑血管DSA检查,有高血压的患者加做肾动脉造影,分析相关结果。结果61%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存在血管病变,其中脑梗死、后循环缺血、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血管狭窄发生率分别为58%、35%、35%,血管狭窄主要见于颈动脉系统,部位多在颅外;3.4%患者DSA术后有轻微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结论DSA能够准确、安全地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状况。  相似文献   

11.
2D—DSA、3D—DSA和CTA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别行2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3D.DSA[分别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表面阴影显示法(SSD)和容积再现法(VR)三种显示法]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诊断颅内动脉瘤46例,检出动脉瘤55个。动脉瘤的确诊率3D-DSA为100%,2D—DSA为89.1%,CTA为87.3%。3D-DSA与CTA比较,P〈0.05;对于瘤颈及与载瘤血管的关系的显示,2D-DSA与CTA比较,P〈0.01。3D-DSA的SSD、VR显示法与CTA比较,P均〈0.01。认为对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诊断3D—DSA明显优于CTA,CTA较2D-DSA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张小鹏  崔书安 《山东医药》2009,49(29):59-60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47例临床诊断或可疑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采用DSCT连续容积扫描,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主动脉全程重建并分析病变。结果47例患者中DSCT诊断Ⅰ型主动脉夹层9例,Ⅱ型主动脉夹层4例,Ⅲ型主动脉夹层34例。其中21例Ⅲ型主动脉夹层与DSA主动脉造影对照,双源CT共显示破口52个,DSA显示破口44个。结论DSCT检查在对主动脉夹层的确诊、分型、治疗方案的选择、术后评价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观察CT血管造影(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2例AD患者行双排螺旋CTA检查,15例行DSA检查。结果CTA检查发现Debakey分型Ⅰ型9例、Ⅱ型1例、Ⅲ型22例,结合后处理图像能清晰显示动脉内真、假双腔,发现动脉瘤破口30个。DSA检查发现动脉瘤破口17个,真、假腔及内膜瓣影与CTA扫描所示一致。结论DSA在夹层动脉瘤破口的检出上有优势;CTA检查适用于夹层动脉瘤的快速筛查、分型及复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与颅内外血管狭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68例老年后循环TIA患者进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部位以及受累血管数目。结果在所有患者中,DSA发现颅内外血管病变60例,在没有明确血管病变的8例中,椎动脉发育不良3例,单纯胚胎型大脑后动脉5例。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明显高于颅内动脉。结论脑供血动脉的形态异常是老年后循环TIA患者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dual-source CT angiography,D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9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的D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aphy,DSA)资料,回顾性分析二者检出颅内动脉瘤并描述相关形态特征的效能.结果 DSCTA在88例SAH患者中检出动脉瘤117个.2例疑有动脉瘤,5例未检出动脉瘤,对这些病例行DSA复查,4例确诊动脉瘤,3例未检出动脉瘤.以DSA结果为金标准,DSCTA检诊颅内动脉瘤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6.7%,准确性为96.8%.颅内动脉瘤体积越大,DSCTA诊断的敏感性越高.即便对于微小动脉瘤,DSCTA诊断的敏感性亦可达90%以上.此外,DSCTA对动脉瘤最大径和瘤颈宽度的测量结果与DSA基本一致.结论 DSCTA是一种无创、快速、可靠、有效的方法,能准确提供手术所需的影像学资料.DSCTA诊断动脉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DSA基本相同,在颅内动脉瘤的急诊手术时较DSA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首次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阴性的原因分析及诊疗对策。方法对45例SAH首次DSA检查阴性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5例病人中,DSA复查15例,发现3例动脉瘤。CTA复查15例,无阳性者。MRI及MRA复查8例,发现隐匿性脑血管畸形1例。结论 SAH首次DSA检查阴性的病人需行二次复查,尤其是非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病人,配合MRI可提高SAH少见病因的检出率,同时规范和提高脑血管造影技术可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血管内支架的疗效、安全性和并发症。方法 分析我院2005年4月~2006年6月6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并对其中7例血管内支架术进行综合评价。支架植入术病例2例为颈动脉起始部狭窄,2例为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另3例为优势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结果 彩超、TCD、MRA资料显示: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3例,存在严重血管狭窄(狭窄率〉50%)5例;DSA资料显示:存在动脉粥样斑块的53例,存在严重血管狭窄的13例,Moyamoya病1例,基底动脉梭型动脉瘤1例。行支架植入的患者除1例手术径路差而中止手术,其余6例手术均获得技术上的成功,取得良好的效果,随访3个月症状无复发。结论 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行DSA检查可以明确有无血管狭窄、明确病因,并有利于对血管内支架植入术进行风险一效益评估。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可能会改善患者的预后,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动脉造影对骨盆骨折动脉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脉成像对骨盆骨折动脉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骨盆骨折患者行多层螺旋CT动脉造影(MSCTA)检查,将图像在工作站上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图像重建(MPR)进行后处理,分析骨折周围的血管走行和损伤情况.结果扫描图像双侧髂总动脉,双侧髂内髂外动脉及其分支均显示清晰,轴位及多种方法重建后见32处骨折周围血肿内中小动脉旁造影剂漏出影,1例髂内动脉截断影,均经手术证实.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较好显示骨盆骨折后骨盆血管的损伤情况,对骨折造成的动脉损伤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缺点是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ngiography,64-MS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及不足。方法对56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行MSCTA检查,并以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DSA)为金标准,比较64-MSCTA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64-MSCTA检查,所有显影血管完整清晰,全组总计307个动脉节段。64-MSCTA诊断血管狭窄Ⅰ级的准确度为97.7%,Ⅱ级的准确度为98.4%,Ⅲ级的准确度为98.0%。与DSA比较,64-M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96)。结论 MSCTA是一种安全、可靠和无创的影像学技术,可作为诊断冠心病及介入治疗前预案制订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脑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对45例患者进行CTA检查,扫描后进行相应后处理成像,并与手术或数字减影造影术(DSA)颅内动脉瘤结果对照。结果脑动脉瘤多发生于脑基底动脉环,CTA的准确性为95.34%,DSA的准确性为97.67%。两种检查方法对动脉瘤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是无创伤、安全、快速、简便的脑动脉瘤检查方法,对脑动脉瘤有肯定的诊断作用,以其诊断结果为依据选择治疗方案效果好,可作为颅内动脉瘤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