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索脑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可能的原因。方法分析297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可能的原因分组分析。结果年龄、饮水试验、意识状态、气管插管、慢性肺病、留置胃管组间差异显著,均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饮水呛咳、意识障碍、气管插管、慢性肺病与肺部感染的发生显著相关。结论意识障碍、饮水呛咳、高龄、气管插管、慢性肺病是脑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50名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其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治疗对策。结果应用抗生素、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昏迷时间及使用呼吸机是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采取的治疗策略为:无菌操作、提高患者的免疫力等。结论防止下呼吸道感染单独危险因素的出现,提高临床操作的质量,提高患者免疫力,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本院2004年1月~2005年7月确诊医院获得性肺炎的120例作观察组,与同期未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120例作对照组,作单因素和logisiti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基础疾病、年龄>60岁,入住ICU、留置导尿>3d、留置胃管>2d、插管机械通气、联合应用2种以上抗生素情况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联合应用2种以上抗生素、入住ICU、留置胃管>2d、插管机械通气,基础疾病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针对重点人群、高危因素及相关环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常因呼吸道感染、呼吸肌疲劳而发生失代偿性呼吸衰竭。若经氧疗、呼吸兴奋剂、抗生素或面罩加压通气等治疗无效时,应及时建立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与机械呼吸机连接成密闭气路进行间歇正压通气(IPPV),以纠正缺氧,改善CO_2潴留。患者经鼻气管插管可避免损伤性气管切开,且比口腔插管较易耐受,又便于口腔护理,导管留置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高龄患者舒适度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评高龄患者的舒适度,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分析影响高龄患者舒适度的相关因素。结果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高龄患者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8,P0.05)。经口气管插管高龄患者在生理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的不舒适感明显高于经鼻气管插管高龄患者,而经鼻气管插管高龄患者在社会需要方面比经口气管插管高龄患者的不舒适程度高。结论根据影响机械通气清醒高龄患者舒适度的相关因素,实施按需服务、个性化护嘱,采取不同的舒适护理,可提高机械通气高龄患者舒适度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人工机械通气并发院内感染性肺炎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我院行气管插管人工机械通气的9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98例气管插管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性肺炎67例,发生率为68.37%,机械通气>20天、年龄>60岁是院内感染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留置胃管者并发院内感染性肺炎的机率高(100%),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占多,首位是克雷伯氏菌,次为大肠埃希菌。结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易并发院内感染性肺炎,危险因素主要是机械通气时间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需有创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多耐药菌(MDR)感染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观察了142例需有创通气的AECOPD患者气道分泌物致病菌谱、MDR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及MDR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入选患者114例,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传统致病菌39株,占34.2%;MDR 39株,占34.2%.患者年龄、既往气管插管、AECOPD住院频数、COPD严重程度、插管前抗生素治疗不当是MDR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糖尿病、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ICS)门诊治疗并非MDR的危险因素.与非MDR组比较,MDR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延长(P=0.009)、病死率显著增高(P=0.001).结论 严重AECOPD患者MDR感染发生率增高,与患者年龄、COPD严重程度、既往气管插管、插管前抗生素治疗不当有关,MDR导致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病死率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产儿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后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后导致VAP的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对筛选出独立性较好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导致早产儿VAP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与无VAP患儿比较,VAP患儿胎龄较低、出生体质量较低、机械通气时间较长、留置胃管时间较长、气管插管次数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6.93,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出生体质量越重,VAP发生率越低,机械通气时间越长,气管插管次数越多,VAP发生率越高(x2=8.49,P值均<0.05).结论 胎龄、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时间、气管插管次数是早产儿VA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周俊荣 《山东医药》2010,50(35):76-77
目的 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防治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126例在本院RICU接受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和NVAP组,对与VAP发病可能相关的12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Ⅲ(APACHEⅢ)、机械通气前48 h应用抗生素、非感染慢性肺部疾病、留置胃管肠饲营养和重复气管插管与VAP发病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Ⅲ评分和机械通气前48 h应用抗生素为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ICU中VAP发病与多种临床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与重点监控,以预防和减少VAP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在该院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28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其临床资料.结果 128例进行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发生VAP 58例,发生率45.31%.VAP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体重指数与非VAP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VAP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次数、留置气管导管天数、留置胃管天数、吸痰次数以及既往吸烟史和呼吸道疾病史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非VAP组(P<0.05).VAP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非VAP组(P<0.05).经单因素分析,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次数、留置气管导管天数、留置胃管天数、吸痰次数、血清白蛋白、既往吸烟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等9个指标与VAP发生存在相关性(OR=8.72、4.62、11.63、23.41、5.26、2.68、2.82、2.15、2.53,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次数、留置气管导管天数、吸痰次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等6个指标与VAP发生存在相关性(OR=1.98、5.37、23.52、25.34、2.78、2.47,P<0.05).其中作用最强的因素是气管插管次数和气管插管天数.VAP组患者死亡率36.21%,高于非VAP组患者的11.43% (x2 =11.11,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次数、留置气管导管天数、吸痰次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等6个指标与VAP发生存在相关性,其中作用最强的因素是气管插管次数和气管插管天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ICU中下呼吸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福建省立医院ICU 2007-2010年收治的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SMA感染的患者进行1:4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35例下呼吸道SMA感染患者作为病例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34~89岁,平均(76±12)岁,均伴有基础疾病,其中呼吸系统疾病22例,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疾病各4例,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慢性肾脏病、子宫颈癌及阿尔茨海默病各1例.140例无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男96例,女44例,年龄30~92岁,平均(76±12)岁,均伴有基础疾病,其中心血管疾病44例,呼吸系统疾病30例,脑血管病14例,恶性肿瘤2例,其他疾病50例.分别调查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入住ICU的基本情况、药物使用、诊疗操作及医院感染情况等5个方面.所得数据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础疾病>4种以上(OR=4.63)、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20分(OR=10.29)、住ICU前住院时间>1周(OR=4.34)、使用3种以上抗生素(OR=8.03)或使用碳青霉烯类(OR =3.62)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OR =4.94)、气管插管(OR =4.10)或气管切开(OR=50.29)、使用机械通气(OR=7.95)为下呼吸道SMA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OR=8.39)、应用抗生素种类(OR=5.96)、气管切开(OR=28.92)为下呼吸道SM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 在ICU中下呼吸道SMA感染的形势严峻,基础疾病、病情、气管造口、机械通气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可能是SMA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并防治有助于降低SMA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28 d生存的影响因素及预后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成都三六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00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28 d生存情况分为预后良好(存活,n=45)、预后不良组(死亡,n=55)。收集2组患者基础资料信息;对比2组基础资料信息差异;将有差异信息纳入logistic模型,行量化赋值,以预后为因变量(Y,不良=1),以年龄、是否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是否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发病至受治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氧合指数(OI)、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为自变量(X),明确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最后通过一致性分析探讨各项危险因素预测ARDS患者预后的准确率。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65岁、合并下呼吸道感染、使用免疫抑制药物、SVV<15%患者占比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发病至受治时间显著长于预后良好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预后良好组,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OI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证实,年龄≥65岁、下呼吸道感染、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发病至受治时间>7 d、有创机械通气时间<100 h、APACHEⅡ评分≥20分、OI<130 mmHg(1 mmHg=0.133 kPa)、SVV<15%为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经一致性分析,年龄、下呼吸道感染、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发病至受治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OI、SVV均可用于ARDS患者预后的预测(Kappa=0.543、0.544、0.607、0.548、0.545、0.606、0.661、0.573)。结论重症监护病房ARDS患者28 d死亡的影响因素较多,如年龄、是否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是否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发病至受治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OI、SVV,临床医师应当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下呼吸道感染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MDR-KPN)耐药情况、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ICU内住院的肺部感染患者164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颅脑创伤术后继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颅脑创伤术的27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89例)与非肺部感染组(183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颅脑创伤术后继发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本院确诊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患者148例作观察组,与同期未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148例患者作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年龄〉65岁,入住ICU、留置导尿〉3d、留置胃管〉2d、插管机械通气、联合应用2种以上抗生素、应用抑酸药物、存在基础疾病,这些情况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年龄〉65岁、联合应用2种以上抗生素、入住ICU、留置胃管〉2d、插管机械通气、应用抑酸药物、存在基础疾病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针对重点人群、高危因素及相关环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6.
肺部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危险因素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部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对近5年我院176例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6例患者感染白色念珠菌120株(60.3%),非白色念珠菌79株(39.7%)。除神经系统疾病分布倾向于非白色念珠菌组外,其他各系统疾病两组间分布比较无明显差异。年龄≥65岁患者趋向于感染白色念珠菌,年龄〈65岁,入住ICU,接受各种医源性操作(气管插管/切开,机械通气,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则趋向于感染非白色念珠菌。年龄≥65岁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留置导尿管。结论肺部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危险因素的不同,有助于预防性抗真菌治疗药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征以及感染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术后感染的措施。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36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统计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总结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结果本组术后感染32例,感染率8.84%,感染病原菌以细菌(59.38%)为主,65.63%为多重病原菌感染。G-菌株和G+菌株分别以肺炎克雷伯菌(20.0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4.55%)检出率最高。单因素分析,年龄、自发性气胸、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创机械通气、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管个数、引流瓶液体、引流口敷料更换时间、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时间、联合应用抗生素与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65岁(OR=1.857,95%CI 1.032~5.172)、合并糖尿病(OR=2.232,95%CI 1.354~6.275)、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2.036,95%CI 1.245~6.029)、有创机械通气(OR=2.547,95%CI 1.524~8.569)、引流管留置时间≥72h(OR=3.028,95%CI 1.842~12.347)是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率较高,高龄、合并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创机械通气以及长时间留置引流管,是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加强对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感染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引流管护理,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心源性休克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55例接受IABP治疗的AMI心源性休克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期间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评估感染对预后的影响.结果:43.6% IABP治疗的AMI心源性休克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有创机械通气、输血(血液制品)、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深静脉置管者发生感染的机会比较大(P<0.05).感染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非感染者(75.0% vs 38.7%,P=0.007);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是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主要的死因.结论:下呼吸道感染与有创通气、深静脉置管、输血或血液制品有关;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减少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分析,为临床初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的慢阻肺患者487例,痰液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分析。结果 487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334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43株,占72.8%,革兰氏阳性菌58株,占17.3%,真菌33株,占9.9%;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药敏结果显示对碳青酶烯类、氨基糖甙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高,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性高。患者住院次数2/年、住院时间2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留置胃管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注重多重耐药菌的危险因素,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