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率与手术方式、面神经解剖方式、病变性质、肿瘤位置以及手术次数等关系。方法:对本院2001年3月~2007年7月手术治疗的264例腮腺区病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4例患者中有127例(占48%)术后出现面神经功能损伤。行浅叶及肿瘤切除手术比行全叶及肿瘤切除手术损伤面神经的概率低。良性肿瘤术后面神经损伤的机会较恶性肿瘤低,多次手术较首次手术发生损伤面神经的概率低,耳前、下颌骨后侧较耳后及耳下发生损伤面神经的概率高,良性病损术后多为暂时性面神经损伤;恶性病损,由于采用切除受累神经分支术式,术后面神经损伤多为永久性的。结论:面神经受损的危险性与手术切除范围、面神经解剖方式、病理性质、肿瘤位置及手术的次数等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腮腺肿瘤的切除与术后发生面瘫的原因及关系,以指导临床减少面瘫的发生.方法:2009年1月~2011年4月60例腮腺肿瘤切除术后发生面瘫患者26例,根据肿瘤大小行全腮腺切除术、区域性切除或浅叶切除术.结果:60例行面神经解剖加腮腺全切除术51例,其中有9例行面神经颊支切除术,发生面瘫26例.其原因是患者肿瘤侵及面神经颊支,术后出现永久性面瘫;肿瘤切除术及面神经解剖加腮腺浅叶切除术者51例,发生暂时性面瘫25例,进行对症治疗,给予肌肉注射维生素B1、B12及其他治疗,3个月后恢复,经过1个月~2年的随访,1例腮腺鳞癌患者复发死亡.60例发生面瘫26例,面瘫发生率43.3%,其中永久性面瘫1例(总面瘫的3.85%),发生暂时性面瘫25例,发生暂时性面瘫占总面瘫的96.15%.结论:手术的切除范围、肿瘤大小、面神经的解剖方法是影响面神经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7,(4):453-455
目的:探讨腮腺浅叶切除术中沿面神经总干顺行解剖面神经方法的手术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腮腺包块患者行腮腺包块及浅叶切除术,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经面神经总干顺行解剖的方法解剖面神经,游离腮腺浅叶并切除,分析手术效果。结果:50例患者术中均经主干游离面神经,3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面瘫症状,3月内均完全恢复,1例患者出现腮腺瘘,3周后恢复,无耳垂麻木、面部畸形等并发症,无肿瘤复发病例。结论:沿面神经总干顺行解剖面神经分支的方法解剖标志清晰、解剖路径顺畅、切除腮腺包块彻底,是一种较好的减少面神经损伤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及其与腮腺切除的范围,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对62例腮腺混合瘤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患者手术治疗,神经损伤22例,占35.48%,其中腮腺区域性切除32例,术后即刻出现面神经颧支及颊支暂时性麻痹2例(6.3%),下颌缘支暂时性麻痹3例(9.4%),1个月后自行恢复。腮腺浅叶摘除20例中,术后即刻出现面神经颧支及颊支暂时性麻痹2例(10%),下颌缘支暂时性麻痹5例(25%)。腮腺全切解剖面神经的10例,术后全部即刻出现面神经暂时性面瘫(100%),所有麻痹平均在1.5个月恢复。结论:面瘫的发生率与手术术式、瘤体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以及面神经的解剖形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面神经解剖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5年我科施行腮腺肿瘤切除术101例。面神经解剖86例(85.1%,86/101)。面神经总干解剖15例,面神经下颌缘支解剖71例。3例恶性肿瘤和12例小腺瘤未行面神经解剖。腮腺局部切除12例,腮腺浅叶切除74例,腮腺全切除15例。结果:全组术后随访9~33个月,无肿瘤复发病例。4例术后腮腺瘘,7~10d痊愈。1例永久性面瘫。无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面神经解剖有助于完整切除腮腺肿瘤和防止面神经医原性损伤。美蓝染色可在术中有效识别面神经。  相似文献   

6.
吴厚刚  何广  孙玮  欧乐豹 《吉林医学》2012,33(17):3694-3695
目的:探讨腮腺区肿瘤发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情况、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腮腺区肿瘤手术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解剖面神经下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27例,术后并发涎漏1例,暂时性面瘫3例;解剖面神经下腮腺全叶及肿瘤切除术5例,并发颊支永久性面瘫1例,味觉出汗综合征1例,术后2年复发1例。结论:腮腺区肿瘤切除加面神经解剖术效果好,术后辅以放疗,同时应注重快速冷冻切片病检在手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腮腺混合瘤个体化手术治疗对面神经功能影响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造成腮腺混合瘤手术切除后面神经损伤的原因。方法对76例腮腺混合瘤的患者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式,观察其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76例患者中有26例手术后出现面瘫,占34%。其中腮腺区域性切除者面瘫发生率为22.2%,为暂时性面瘫;行腮腺浅叶和瘤体切除者面瘫的发生率为37.9%,均为暂时性面瘫;全叶切除者发生率为46%,1例为永久性面瘫。结论手术方式、手术范围、面神经的解剖方法是影响面神经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面瘫的发生率与手术术式、肿瘤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以及面神经的解剖形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造成腮腺混合瘤手术切除后面神经损伤的原因。方法对76例腮腺混合瘤的患者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式,观察其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76例患者中有26例手术后出现面瘫,占34%。其中腮腺区域性切除者面瘫发生率为22.2%,为暂时性面瘫;行腮腺浅叶和瘤体切除者面瘫的发生率为37.9%,均为暂时性面瘫;全叶切除者发生率为46%,1例为永久性面瘫。结论手术方式、手术范围、面神经的解剖方法是影响面神经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面瘫的发生率与手术术式、肿瘤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以及面神经的解剖形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真华  周晓红  葛家华 《重庆医学》2006,35(12):1149-1150
涎腺肿瘤在临床上较常见,特别是腮腺肿瘤的发生率占大涎腺肿瘤的80%~90%。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及肿瘤切除术是治疗腮腺肿瘤的常用手术方法。由于腮腺解剖与面神经的特殊关系,疾病性质、手术方式及操作水平不同,部分患者术后出现了暂时性或永久性的面神经损伤,造成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创伤,影响其生活质量。现对我科2003年1月-2005年10月收治并行腮腺切除术后的74例患者分析总结如下。旨在找出腮腺手术中面神经损伤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发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情况、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对腮腺肿瘤手术3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解剖面神经下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28例,术后并发涎漏2例,暂时性面瘫3例;解剖面神经下腮腺全叶及肿瘤切除术6例,并发颊支永久性面瘫1例,术后2年复发2例。结论腮腺肿瘤以良性肿瘤为主,良性肿瘤的治疗行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切除术或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次全切除术;腮腺恶性肿瘤在未侵及面神经时行保留面神经的全腮腺切除术,术后辅以放疗,同时应注重快速冷冻切片病检在手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腮腺肿瘤的治疗的标准术式是面神经的解剖加腺体及肿瘤切除术.在手术过程中对面神经的过度解剖极易导致面神经的损伤,对腺体的整体切除不仅增加临床的难度、耗时,而且术后会造成患者面部的不对称性.本组42例病例通过对肿瘤在腮腺的部位进行分区,采用腮腺区域性的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经过临床近一年的观察,效果良好,故区域性的面神经的解剖加腮腺及肿瘤的切除为腮腺良性肿瘤的好的治疗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发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情况、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科1999年至2006年间进行的腮腺肿瘤手术3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解剖面神经下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28例,术后并发涎漏2例,暂时性面瘫3例;解剖面神经下腮腺全叶及肿瘤切除术6例,并发颊支永久性面瘫1例,术后2a复发2例。结论:腮腺肿瘤以良性肿瘤为主,良性肿瘤的治疗行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切除术或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次全切除术;腮腺恶性肿瘤在未侵及面神经时行保留面神经的全腮腺切除术,术后辅以放疗,同时应注重快速冰冻病理在手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德裕  余海 《海南医学》2009,20(5):122-124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的标准术式是解剖面神经并行腮腺腺叶及肿瘤切除。由于腮腺肿瘤80%发生于腮腺浅叶,且其中80%为良性肿瘤,因此大部分学者认为作浅层腺叶切除术已能满足治疗的需要。但是传统的腮腺切除术存在以下缺陷:①“S”形切口通常会在耳前和颌下区留下明显的疤痕,影响美观;②由面神经周围支向总干的解剖方法容易造成面神经周围支的损伤;③术后容易发生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④腮腺浅叶切除后会在腮腺区遗留明显的凹陷区,影响美观。针对上述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改进方式,旨在减轻创伤和畸形,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作者即对此作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14.
腮腺混合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手术切除是惟一的治疗方法,既控制肿瘤的复发又尽量避免并发症是手术的要点。本文就腮腺浅叶切除术、腮腺全切除术与肿瘤简单摘除术3种手术方法进行比较,发现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浅叶或深叶切除比简单摘除肿瘤手术效果好,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术后面神经及其主要分支功能损伤与腮腺切除手术方式及病理类型等的关系。方法 :对 99例经病理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的病例术后面神经及其主要分支功能情况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 ,以House-Backmann分级方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分级。结果 :术后面神经暂时性损伤的机率为 36 4%。永久性损伤为3 % ;腮腺全切术后面神经重要分支功能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浅叶摘除术和节段切除术 ;下颌缘支功能损伤的机率较其他分支高。结论 :面神经主要分支功能损伤与手术方式密切相关 ,适当选择手术方式可减少其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16.
阎学军 《当代医学》2009,15(32):87-88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尤以腮腺多形性腺瘤为多,且多位于面神经浅面和腮腺后下极,治疗颇为繁复。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治疗为手术切除,以往的手术方式经历了二个阶段,单纯肿瘤剜除术和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术。单纯肿瘤剜除术有较高的术后复发率,高达40%以上。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的标准术式,同时结扎并切除腮腺导管,虽然术后复发率下降(低为3%~5%),但手术范围大,术后并发症多。80年代后期以来,区域性切除术被采用到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治疗中来,取得了与浅叶切除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并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面神经损伤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腮腺良性肿瘤术后复发及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方式与肿瘤复发的关系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我科1998年至2002年手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48例的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术后肿瘤复发1例,出现暂时性不完全性面神经瘫痪5例,腮腺漏5例,Frey’s综合征4例。结论:腮腺良性肿瘤应施行腮腺区域切除术或浅叶切除术或全腮腺切除术,术中解剖和保护面神经可保证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减少肿瘤复发和避免永久性面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腮腺肿瘤手术的合理方法.方法 根据CT、术前病史及面神经电图(ENoG)评估,以首先识辨二腹肌支神经的离心法面神经解剖+多种方式的腮腺及肿瘤切除,必要时扩大切除并颈廓清术等4种方案治疗腮腺肿瘤患者41例43侧.结果 术后失访1例,6个月内死于远隔转移1例,死于其他疾病1例.38例(40侧)经6个月~6年随访,暂时性面瘫发生率为7.5%(3侧),永久性面神经功能H-B Ⅲ级发生率为5.0%(2侧),H-B Ⅳ级发生率为2.5%(1侧).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率为2.5%(1侧).术后无涎漏、出血、Frey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离心法腮腺肿瘤切除以首先识辨二腹肌支神经的离心法面神经解剖为关键,经4个方案切除腮腺及其肿瘤,适合于绝大部分腮腺肿瘤,在保全面神经功能、减少肿瘤复发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腮腺导管精确法切除腮腺良性肿瘤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刚  王军  赵军海  李茜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413-1414
腮腺区的良性肿瘤以多形性腺瘤及淋巴瘤最为常见,经典的腮腺切除手术是将腮腺浅叶、腮腺包膜连同肿瘤切除+面神经解剖术。临床上常以面神经主干和分支平面为界,将腮腺分为浅深两叶。临床医师常以面神经下颌缘支来解剖面神经。本文研究以腮腺导管为标志解剖面神经。  相似文献   

20.
周博  瞿智祥  杨宝和  宝福洲  邓修平  王娟 《吉林医学》2010,31(17):2586-2587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面神经的保护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60例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暂时性面瘫、永久性面瘫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颞支、面颊支、颧支、下颌缘支均较对照组损伤率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面神经损伤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