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住院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促进患者身心康复提供依据。方法癌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实施为期6周的以健康信念模式教育、自我效能教育以及家庭治疗等形式的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照组则不实施该干预措施,仅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6周后,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F-36和SCL-90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癌症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对患者的身心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唐山市人民医院肿瘤专科医院收治的92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接受系统心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和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干预前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V3.0)中文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癌症患者的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等功能领域以及总体健康状况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482,2.320,2.153,4.084;P<0.05或<0.01)。结论系统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癌症患者的情绪、认知和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住院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按心内科一般护理常规和系统化整体护理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调查患者的社会情况、对医院和健康问题的感知、近2个月生活事件的频度及应对能力、人格、焦虑、抑郁等,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测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绞痛发作的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疾病的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心理状态与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叫生存质量 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生存质量定义为:个体根据其所处的文化背景和价值系统对自身生活的主观感受,它受个体的目标、期望值标准和个体关注点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社会干预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病人被随机分配到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干预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接受系统的心理社会干预,如健康教育、放松训练及集体心理干预,对照组只有药物治疗.采用中国癌症化疗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CC)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乳腺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状况的测查指标.结果 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以化疗中最差,而治疗结束后,干预组患者的SCL-90总分(131.9士13.7)与对照组(192.5士15.4)相比,P<0.01;而躯体、心理、社会、总体方面评分分别为:26.7士2.6 分、13.7士1.5 分、8.5士0.8 分、46.9士3.5 分,P<0.05或0.01,表明干预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明显改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合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实施系统的心理社会干预,是改善不良情绪,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上海市静安区在册管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共126例,按所在街道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入组63例,实际完成研究例数分别为61例和6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研究组在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基础上联合心理社会综合干预.分别在入组前和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SPBS-CP)的影响.方法:电子检索万方数据医学信息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BSCO建库至今心理干预SPBS-CP的文献,予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SPBS-CP评分进行M...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癌症晚期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86例癌症晚期患者家属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干预组进行团体心理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其情绪状况,观察比较家属在综合心理干预8周前后SAS和SDS评分结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家属焦虑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225,P<0.001);干预组患者家属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345,P<0.001).结论 综合心理干预可以改善癌症晚期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包括技能训练在内的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实施综合式干预,经过12个月的观察,每3个月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现有能力及康复效果评估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至第6个月时,两组间的康复状态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2.915,P0.01);第9及12个月时有极显著差异(t=-3.589,-4.034;P均0.001)。生存质量方面,干预至第9个月时生理领域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t=2.333,P0.05),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及总评有非常显著差异(t=3.208,3.017,2.888;P0.01);第12个月时生理领域仍有显著性差异(t=2.367,P0.05),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及总评有非常显著差异(t=3.296,3.329,3.207;P0.01)。结论:包括技能训练在内的综合干预的康复形式,有利于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观察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 乳腺癌患者普遍存在睡眠质量问题,经过心理疏导,患者睡眠质量得到了提高.结论 心理干预能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住院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的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临床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进行常规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运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SAQ各因子之间没有差异(P0.05)。干预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SAQ各因子前后测差值进行比较,干预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程度以及西雅图总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4.015,8.774,6.771,9.972;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现状。方法采用查阅文献的方法对国内外近年来有关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结果呈现出近年来国内外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研究现状。结论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癌症患者的心理干预对于改善其生存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早期心理干预对玉树地震受伤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玉树地震受伤住院患者的心理康复影响。方法采用SCL-90为主要调查工具,对玉树地震受伤住院患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前及干预3次以上的患者进行2次评估,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心理干预前,受伤住院患者SCL-90阳性项目检出率的排列顺序依次为躯体化(32.5%)、敌对(20.0%)、抑郁(18.8%)、焦虑(17.5%)、恐怖(8.8%)、强迫(7.5%)、偏执(5.0%)、人际关系敏感(5.0%)、精神病性(1.3%);对地震中受伤住院患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后SCL-90各因子分及总均分较干预前均有下降:躯体化(t=2.54,P=0.012)、敌对(t=4.96,P=0.000)、抑郁(t=2.66,P=0.009)、焦虑(t=3.12,P=0.002)、恐怖(t=2.42,P=0.017)、强迫(t=5.45,P=0.000)、偏执(t=3.89,P=0.000)、人际关系敏感(t=3.80,P=0.000)、精神病性(t=5.62,P=0.000),总分(t=3.45,P=0.001)。结论早期心理干预可以提高重大自然灾害中因伤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职业康复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病情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9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实施职业康复干预,经过6个月的观察,每3个月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间PANSS中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有显著性差异(t=-3.593,-2.216;P0.05);SDSS第6个月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2,P0.05);生存质量简表中生理领域在第3个月有显著差异(t=2.608,P0.05),第6个月时生理及社会关系领域有显著差异(t=2.563,2.502;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行职业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及阴性症状的改善,及社会功能的恢复,对生存质量中的生理及社会关系领域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音乐放松训练对癌症患者在放射治疗期间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61名接受放射线治疗的癌症住院患者按照接受放射治疗的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其中一组30名患者在放疗过程中接受音乐放松训练的心理干预(干预组),另一组31名患者不予干预(对照组).且在放疗的不同时期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结果 HAMA、HAMD评分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放疗开始第0周焦虑、抑郁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HAMA分(t=0.026,P=0.979);HAMD分(t=0.906,P=0.369)];放疗开始后第4周的焦虑、抑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AMA分(t=2.763,P=0.008);HAMD分(t=2.134,P=0.037)];放疗开始后第8周的焦虑、抑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AMA分(t=2.468,P=0.016);HAMD分(t=2.578,P=0.012)].结论 在临床上对于癌症放疗患者给予音乐放松训练进行心理干预,对缓解或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有一定的帮助,从而增加其癌症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抑郁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入组90例陪护家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家属进行测评和对照研究。结果①两组家属干预前GQOLI-74因子评分比较均无差异;②干预后干预组GQOLI-74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以躯体和社会功能差异显著(t=2.38,2.26;P均0.05),心理功能差异尤为显著(t=2.93;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抑郁症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心理卫生状况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76例处于恢复期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封其中的38例追行心理谩理干预(干预组),并与对照组(未干预组)退行比较。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于干预前和干预后4周末造行量表抨定。枯果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主要心理闪题为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强迫、敌对、偏执等。干预组在干预后4周末SLC-90的焦虑、抑郁、人际关系3个因子分与干预前相比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强迫、敌对、偏执3个因子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他各项因子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而对照组各因子分干预前后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在SCL-90的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强迫、敌对、偏执等6个因子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心理卫生状况,促进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 52例AD患者由护士以定期家访和电话访问的形式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包括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综合能力训练、家居安全护理等,每周1次,每次30~60min,持续时间9个月.干预前后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AD患者的MMSE、ADL、SF~36、HAMA、HAMD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综合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62例)和对照组(64例),在利培酮治疗的同时,对干预组予以综合干预措施,观察时间为8周,出院后随访一年。用阴性、阳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和复发率进行评估。结果:一年末随访时两组对精神分裂症阴性、阳性症状及PANSS总分均有改善,但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人的生活质量两组均有改善,但干预组在生活质量总评、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的改善显著好于对照组;干预组的复发率、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院内综合干预措施,更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有利于患者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