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5年5月因急性脑梗死入院接受治疗的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征及其临床相关因素。结果 2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147例(70.00%),单纯颅内动脉狭窄65例(30.95%),单纯颅外动脉狭窄44例(20.95%)。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血管共415支,颅外动脉203支(48.92%),颅内动脉212支(51.08%);轻度狭窄68支(16.39%),中度狭窄91支(21.93%),重度狭窄160支(38.55%),闭塞96支(23.1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同型半胱氨酸(Hcy)≥15.1μmol/L均为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主要分布在颅内动脉,其中重度狭窄和闭塞发生率较高,应对脑动脉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减少急性脑梗死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
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利用脑保护伞为1例完全无名动脉(IA)闭塞患者成功实施了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患者因发作性黑曚1年、右上肢麻木6个月入院。既往有高脂血症病史1年,吸烟30年。结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CT血管成像(CTA)检查,该患者被诊断为无名动脉闭塞。经术前充分评估,采取右股动脉及右肱动脉双入路,在右颈内动脉(ICA)脑保护伞保护下,成功实施了无名动脉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本例诊疗过程提示介入治疗是开通无名动脉闭塞性病变的首选方法,成功率高,安全,有效。脑保护伞的正确选择与应用在预防脑梗死方面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应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病人18例(MCA闭塞9例,ICA闭塞2例,BA闭塞6例,ICA合并MCA闭塞1例)。分析即时取栓效果、术后24 h出血情况及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 17例血管再通,其中有5例再通后存在明显狭窄,予支架植入及球囊扩张;1例未开通;1例术后24 h颅内出血;2例死亡,死亡病例为颈内动脉闭塞取栓后出血及大脑中动脉合并颈内动脉闭塞取栓未成功;出院90 d后MRS评分2分的10例。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治疗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相对安全、有效,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脑动脉原位狭窄合并急性闭塞血管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 对我院2016年10月-2019年10月间进行治疗的35例脑动脉原位狭窄合并急性闭塞血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3)和实验组(n=22),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复流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次数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动脉原位狭窄合并急性闭塞血管患者采用支架植入方式的手术措施能够明显的降低病症的影响,且手术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6h内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8例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后,将溶栓微导管送入急性闭塞颈内动脉血栓部位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术后立即头颅CT判断有无颅内出血。随访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8例患者闭塞处均位于颈内动脉起始部,6例患者有意识障碍,7例溶栓后血管再通,1例未通,1例溶栓中发生基底节区出血,1例溶栓后第7天猝死。结论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选择性动脉溶栓是一项有意义的治疗手段,意识障碍并非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并溶栓治疗急性外周动脉闭塞症的可行性。方法:经血管造影证实为外周动脉闭塞症患者13例,住院后行外周血管PTA或支架植入术,开通血管后,继以尿激酶动脉内灌注溶栓治疗。结果:闭塞血管开通率100%,死亡率7.7%,临床疗效好,近期(3个月)内未见复发者。结论:PTA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外周动脉闭塞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内溶栓和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急诊行血管内治疗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资料,其中17例单纯采用局部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4例同时采用支架置入术.结果:溶栓后大脑中动脉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分级(TIMI)3级13例(包括4例同时行支架置入术的重度狭窄患者),TIMI2级7例,TIMI 1级1例.住院期间因心肌梗死死亡1例,其余患者3个月随访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8例,1分6例,2分3例,3、4和5分各1例.结论:血管内治疗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支架置入术结合超选择性局部动脉内溶栓可有效减少开通血管的再次闭塞.  相似文献   

8.
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脑急性缺血性卒中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内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1997年7月至2002年7月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65例,男97例,女68例。年龄32~74岁,平均为58岁。采用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方法,起病距溶栓的时间为2~24h。尿激酶以1~1.2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万-130万U,平均85万U。结果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10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27例,脑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30例。闭塞血管再通者,颈内动脉14例,大脑中动脉27例,大脑中动脉分支2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19例。10例因明显的血管狭窄,溶栓后给予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神经系统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105例,并发脑出血6例,消化道出血13例。结论超选择动脉内溶栓可使血栓局部迅速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用药总量小,疗效好,见效快,是治疗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机械再通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基底动脉急性闭塞并接受支架辅助血管内再通治疗的患者资料。对8例患者使用Apollo或Wingspan支架,4例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按照脑梗死溶栓等级系统(TICI)分级评定血管再通情况。评估3个月后的临床结局。结果①基底动脉远段闭塞3例,近段闭塞4例,椎动脉颅内段延伸至基底动脉近段闭塞3例,基底动脉全程闭塞2例。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中位数为20(15~24)分。②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100%,10例达到充分再通标准。2例患者术中发生血管痉挛,无临床症状。1例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③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中位数为10(4~22)分,同最初NIHSS评分相比,7例患者NIHSS评分改善≥5分。④4例术后3个月的功能转归良好,死亡3例。结论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具有较高的再通率,可改善3个月时的临床结局。针对基底动脉闭塞不同病因需要个性化的血管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塞早期诊断及动脉溶栓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股动脉插管行脑血管造影后,将导管送至脑血管闭塞部位,用高压注射泵注射尿激酶行溶栓治疗。观察血管再通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6例患者脑动脉溶栓血管再通率为59%,有效率为81%。结论动脉溶栓疗法是治愈急性脑梗塞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症状性非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症状性非急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再通患者9例,收集患者的一般及临床资料,包括血管内治疗方法、血管再通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术后6个月时的临床、头部CT血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0例脑动脉夹层(CAD)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收集西安高新医院神经内科2006年6月—2013年1月收治10例CAD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10例患者中男6例,女4例;年龄15~62岁;有高血压病史者3例,吸烟史者5例,均无糖尿病家族史;自发性脑动脉夹层6例,创伤性脑动脉夹层4例(2例为脑血管介入治疗引起的并发症,2例为运动后创伤);6例为颈动脉夹层,2例为大脑中动脉夹层,1例为椎动脉夹层,1例为大脑后动脉夹层。首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显示:血管闭塞6例,其中左颈内动脉(LICA)C1段闭塞3例,左大脑中动脉(LMCA)M1段闭塞1例,右颈内动脉(RICA)C6段闭塞1例,右椎动脉(RVA)V1段闭塞1例;重度线样狭窄2例,其中右大脑中动脉(RMCA)M1远端狭窄1例,左大脑后动脉(LPCA)P2段狭窄1例;局部血管分层狭窄2例,其中LICA C1段分层狭窄1例,LICA C2段内膜分层狭窄1例。经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支架植入等治疗后,所有患者病变血管全部再通,血管形态均恢复正常。随访2年,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示所有患者血管形态稳定,未出现再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结论 DSA检查结果显示双腔征和内瓣膜是CAD的特征性表现。目前对于抗凝治疗或是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仍存在争议,抗栓治疗仍是CAD确诊后的首选方案,治疗后需动态随访并及时复查DSA,血管内支架治疗可作为药物治疗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动脉溶栓组31例,静脉溶栓组12例.动脉溶栓组患者在发病6 h内经DSA证实为颅内血管闭塞,并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尿激酶总量<75万U);静脉溶栓组患者于发病3 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2月至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接受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的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发病6 h)11例的病例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梗死溶栓试验(TICI)分级、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24 h NIHSS评分,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通过SPSS软件对治疗前后相关数据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11例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中,男7例,女4例,年龄44~78岁,平均(66±11)岁;术前及术后NIHSS评分分别为(18±3)、(8±4)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7,P0.01);均成功实现闭塞大脑中动脉的再通。术后90 d随访,患者预后良好(mRS 0~2分)7例。无严重的M1段内导管操作的相关并发症。结论初步经验显示,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内机械取栓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Enterprise支架治疗老年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火箭军总医院神经介入医学科接受Enterprise支架治疗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且年龄≥60岁的患者55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60~81(66.4±8.0)岁。术前及术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强化调脂治疗,采取多模态影像指导下的支架成形术,术后6个月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支架再狭窄情况,观察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及靶血管供血区脑卒中复发率。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100.0%,术前及术后即刻残留狭窄率(86.6±10.0)%、(29.9±13.2)%。围术期发生1例(1.8%)穿支脑梗死事件,术后随访期有1例脑出血,2例支架内急性闭塞,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事件,术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3.6%。有36例(65.5%)患者接受了DSA复查,血管狭窄率为(34.3±22.8)%,8例(22.2%)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Enterprise支架治疗老年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是安全的,且能有效预防供血区脑卒中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下肢动脉闭塞病变患者腔内血管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接受IVUS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指导下腔内技术治疗的24例下肢动脉闭塞病变患者术前、术中情况和术后随访数据,比较IVUS和DSA对血管准备后残余狭窄和夹层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行血管内再通与血管内再通结合短时间极低温生理盐水颈动脉灌注2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选择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20例,根据入选标准及患者家属意愿分为常规治疗组4例、常温组8例(单纯血管内再通治疗)和低温组8例(血管内再通结合短时间极低温生理盐水颈动脉灌注治疗)。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手术前后各项指标(体温、心率、血压、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计数)和术前、术后1、7、15d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动态变化及发病24h梗死体积。结果 3组不同时间点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临床上未有不良反应发生。低温组术后1、7、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常规治疗组和常温组明显降低,低温组发病24h梗死体积[(6.41±3.28)cm3 vs(13.65±5.27)cm3,(9.15±4.12)cm3]较常规治疗组和常温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再通结合短时间极低温生理盐水颈动脉灌注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手段,比单纯血管内再通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在术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死体积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1例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的患者行血管内自膨式支架成形术,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31例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患者中,均用自膨式支架成功完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锁骨下动脉狭窄率明显改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和上肢缺血症状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出现。结论采用自膨式支架治疗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联合介入方法治疗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97例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均采用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和(或)Solitaire支架联合动脉注射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46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的患者有35例达到完全再通、11例达到部分再通,再通率为100%;22例颈内动脉末端分叉处闭塞的患者有9例达到完全再通、6例达到部分再通,再通率为68.18%;11例大脑前动脉闭塞的患者有11例达到完全再通,再通率为100%;18例椎基底动脉主干闭塞的患者有4例达到完全再通、7例达到部分再通,再通率为61.11%;97例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的再通率为85.57%。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及大脑前动脉闭塞患者的再通率显著高于颈内动脉末端分叉处闭塞和椎基底动脉主干闭塞的患者(P0.05)。97例急性脑血管闭塞的患者在术后1 w、2 w及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平均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平均评分较治疗前显著的提高(P0.05)。结论动脉溶栓联合介入方法治疗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安全有效,尤其对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及大脑前动脉闭塞患者具有较好的再通效果。  相似文献   

20.
动脉内纤维蛋白溶解主要用于治疗脑动脉的血栓栓塞 ,效果良好。早期在眼科领域中应用使视网膜中央动脉闭塞 (CRAO)的再通率明显优于保守治疗。对CRAO的治疗旨在尽快恢复视网膜动脉的血流。有文献报道 ,在血管闭塞后 1小时内开始溶栓效果明显。作者采用超选择性动脉内纤维蛋白溶解治疗 3例CRAO病人 ,溶栓剂均为重组组织纤维蛋白溶酶激活剂 (rtPA)。CRAO的诊断主要基于突发的单眼视力障碍 ,视网膜水肿并出现典型的樱桃红色斑点 ,视网膜灌注减少或缺失 ,荧光素造影显示视网膜血管充盈明显延迟。入院后均采用超选择性动脉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