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MDR1基因产物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MDR1基因表达产物P-糖蛋白(P-gp)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链亲和素-生物素法检测126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P-gp的表达。结果(1)P-gp总的阳性表达率为56.3%(71/126);(2)腺癌与鳞癌之间,鳞癌与腺鳞癌之间P-gp的表达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腺鳞癌P-gp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腺癌(P<0.05);(3)P-gp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病理分期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P-gp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且与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提示在非小细胞肺癌尤其是P-gp高度表达类型肺癌的化疗中,应重视P-gp介导的多药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表达产物的表达水平与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nm23-H1基因表达产物的表达水平。结果nm23-H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54.03%)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73.48%,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癌nm23-H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癌(P<0.01);转移癌组织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原发癌组织(P<0.01);低分化肺癌明显低于中-高分化肺癌(P<0.01)。结论nm23-H1基因可能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的调控,nm23-H1基因表达水平降低,预示肺癌的转移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癌性肺组织 P糖蛋白的表达情况及肺癌原发灶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灶中 P糖蛋白表达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链亲和素生物素法检测16 例非癌性肺组织、41 例肺癌原发灶及肺癌淋巴结转移灶中 P糖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16 例非癌性肺组织中, P糖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12.5% (2/16)。肺癌原发灶 P糖蛋白阳性表达27 例中,其淋巴结转移灶 P糖蛋白阳性表达21 例(77.8% ),阴性表达6 例;原发灶 P糖蛋白阴性表达14 例中,其淋巴结转移灶均无阳性表达。肺癌淋巴结转移灶 R糖蛋白的表达与肺癌原发灶 P糖蛋白的表达有关( P< 0.01)。 结论  P糖蛋白在非癌性肺组织中也有表达,但阳性表达率较低。肺癌原发灶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灶中 P糖蛋白的表达有关,原发灶阳性表达者,其转移性淋巴结多数亦呈阳性表达;原发灶阴性表达者,其转移性淋巴结均呈阴性表达。  相似文献   

4.
人非小细胞肺癌中p16基因产物表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p16基因表达产物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70例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16基因产物的表达水平,并以20例正常肺组织标本作对照。结果 肺癌组织p16基因产物阳性表达率为61.38%,癌旁肺组织为89.14%,正常肺组织为88.24%。肺癌中P16表达水平降低的程度与肺癌细胞分化、原发肿瘤大小和肺癌转移有密切关系(P〈0.01或P〈0.05),而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选择估价肾细胞癌预后的指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4例肾细胞癌中bc1-2、P53蛋白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bc1-2阳性38例(70.4%),Ⅰ、Ⅱ级肿瘤阳性33例,Ⅲ、Ⅳ级肿瘤阳性5例(P<0.05);P53蛋白阳性10例(18.3%),对照组无一例阳性(P<0.05);ER、PR阳性分别为29例(57.7%)、39例(73.7%)。bc1-2蛋白表达与ER、PR呈正相关(P<0.01,r=0.452),与P5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1,r=-0.421)。结果提示:bc1-2蛋白的表达有助于肾细胞癌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手术切除小细胞肺癌(SCLC)P53蛋白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取根治术后>5年,术前未放疗、化疗标本32例;石蜡切片,ABC染色。结果P53蛋白表达总阳性率81.3%(26/32);P53蛋白表达与性别、吸烟、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原发病灶大小相关不显著(P>0.05)。术后2年内死亡组P53阳性率100%(14/14),>5年死亡组42.9%(3/7)(P<0.01)。前者死亡风险比后者高2倍。脑转移者P53阳性率85.7%(6/7)。结论P53蛋白在SCLC中有高表达,它与SCLC术后的近期死亡及脑转移有关,对判断预后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产物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产物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3例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蛋白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水平与肺癌的病期、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以及肺癌转移有密切关系。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水平在腺癌明显高于鳞癌和腺鳞癌,低分化癌明显低于中-高分化癌,Ⅲ、Ⅳ期癌明显低于Ⅰ、Ⅱ期癌,转移癌明显低于原发癌,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癌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癌(P<0.01或P<0.05)。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参与调控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型肺癌组织中CUG结合蛋白1(CUGBP1)mRNA及蛋白的表达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4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57例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男32例,女25例;年龄43~74(60.6±8.9)岁。通过半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癌组织及周围正常组织CUGBP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所有患者术后每2个月电话随访1次,采用肿瘤进展时间(TTP)作为观察评估指标,分析CUGBP1 mRNA及临床病理各指标与预后的关系。采用χ^2检验对CUGB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进行统计分析,采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CUGBP1 mRNA对于肺癌预后的意义。结果CUGBP1 mRNA及CUGBP1蛋白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TNM分期及分化密切相关。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CUGBP1 mRNA[P=0.0074,HR=3.701,95%CI(1.420,9.648)]、TNM分期[P〈0.0001,HR=4.043,95%CI(2.098,7.794)]及年龄(P=0.0018,HR=3.207,95%CI(1.544,6.664)]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CUGBP1 mRNA及蛋白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CUGBP1 mRNA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抑癌基因P16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p16基因产物在人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兔抗人p16多克隆抗体,以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癌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结果p16在肺癌中表达阳性率为58.5%(62/106),在腺癌中的表达较鳞癌和小细胞癌高(P<0.05)。在鳞癌和腺癌中p16表达阳性率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而下降,高分化和低分化鳞癌之间p16阳性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鳞癌和腺癌中p16阳性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与肺癌病理分期无明显关系。结论p16基因在不同类型肺癌的发生过程中作用不同,且与肺癌分化不良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474例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总结手术切除474例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将综合治疗226例与单纯手术248例行对比分析;初步评价手术前、后行综合治疗对预后的影响。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94%、34.63%、22.38%。综合治疗组5年生存率34.5%,单纯手术组5年生存率11.54%。分析结果显示:小细胞肺癌预后与TNM分期关系密切;综合治疗优于单纯手术(P<0.01);术前治疗较术后治疗病例预后差(P<0.01);手术适应证为Ⅰ期、Ⅱ期及部分Ⅲa期病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