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multiple—level noncontinuous spinal,MNSF)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2月24例MNSF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治疗20例,非手术治疗4例。结果术后随访8~30个月。除4例神经功能无改善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无继发性后凸畸形加重及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早期诊断MNSF,对不稳定性骨折应积极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情况、骨折类型选择恰当的固定融合节段,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报告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23例,平均年龄31.2岁,占同期脊柱损伤的6.9%。交通事故伤10例(43.5%),高处坠落13例(56.5%)。并提出一种骨折分类方法。该病具有损伤暴力大、致伤机制复杂、常合并其它损伤,易于漏诊或延迟诊断等特点,强调早期正确诊断的重要性,对多发伤患者应常规摄脊柱(尤其两端)X线平片,必要时行全脊柱摄片。  相似文献   

3.
非相邻多节段脊柱骨折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非相邻多节段脊柱骨折(multi-levelnoncontiguousspinalfractures,MNSF)的受伤机制、诊断与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对我院1991年1月至2002年1月手术治疗并得到随访的36例非相邻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ASIA分级、感觉运动评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例36MNSF患者共累及椎体78个节段,关键损伤部位骨折类型以爆裂骨折和骨折脱位为主。脊髓不完全性损伤病例(B、C级),术后ASIA分级分别提高1 ̄2,级感觉运动评分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脊髓完全性损伤病例(级)AASIA分级无改善,感觉运动评分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分别平均提高9.3分和11.3分。结论:MNSF具有损伤暴力大、致伤机制复杂、脊髓损伤严重、合并损伤多、易于漏诊或延误诊断等特点,治疗上应明确多节段骨折的关键部位及骨折的性质,并根据多节段脊柱骨折的类型选择相应的固定融合节段。  相似文献   

4.
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MNSF)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MNSF患者30例,男26例,女4例,年龄16~64岁。均有外伤史,受伤至入院时间为2h~3d。均急诊行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和CT平扫+冠矢状位重建,1例患者合并脑疝于入院当日死亡,其余患者在入院后4d内行全脊柱MRI检查。骨折节段:2个节段14例,3个节段11例,4个节段3例,5个节段2例,共83个节段。有6例7个节段出现延迟诊断,延迟诊断时间为2~4d,均在入院后通过全脊柱MRI检查发现。脊髓功能按ASIA分级:A级5例,B级2例,C级7例,D级4例,E级11例。合并脑外伤8例,肋骨骨折4例,血气胸3例,肺挫伤4例,脾破裂2例,肾挫伤1例,四肢骨折10例,骨盆骨折2例。14例有神经症状和有中柱损伤的爆裂骨折者行手术治疗,手术部位为引起神经受压症状的节段和有中柱损伤的爆裂骨折节段,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9d,平均6.2d;10例椎体高度丢失小于1/3且无神经症状的单纯压缩骨折患者行保守治疗;5例放弃治疗。结果:1例保守治疗患者入院后6d因肺栓塞死亡,其余23例接受治疗者随访10~44个月,平均28个月。14例手术治疗者,手术节段矢状面Cobb角从术前平均20.8°(16.6°~22.3°)恢复到术后平均6.1°(4.7°~7.4°),末次随访平均6.7°(4.6°~7.7°),末次随访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伤椎愈合良好;其中12例有神经症状者末次随访8例ASIA分级改善1~2级,4例无变化(A级3例,B级1例);无内固定失败、植骨不融合、神经症状加重。9例保守治疗者,末次随访骨折愈合,伤椎高度无明显丢失,未出现迟发性神经损伤。结论:MNSF易漏诊,对多发伤患者应常规行全脊柱X线片和CT三维重建,必要时应行MRI检查。对不稳定骨折和脊髓有损伤者尽早手术,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multiple-level noncontiguous spinal fractures,MNSF)又称跳跃型脊柱骨折,是指受伤后脊柱骨折多于一个节段,且至少被一个正常节段所分隔.此类骨折的特点是损伤暴力大,致伤机制复杂,常合并其他损伤,易漏诊或延迟诊断等.笔者就该类型骨折近年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多节段非相邻性胸腰椎骨折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1例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损伤Frankle分级:A级2例,B级2例,D级8例,E级9例。15例行手术治疗,5例行非手术治疗,1例放弃治疗。结果经3个月~5年的随访,有神经症状的11例Frankle分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8例D级恢复至E级,1例A级恢复至B级,1例A级、1例B级恢复至C级。1例双AF系统固定的患者因过早负重于术后7个月出现断钉,遗留了腰痛及后凸畸形。7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症状,其中非手术治疗者5例,手术治疗者2例。结论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脊柱骨折的类型、稳定程度及脊髓神经损伤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的致伤机制及伤情特点,以提高脊柱骨折的预防及诊断水平.[方法]总结2001年5月~ 2011年5月收治的167例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89例,女78例,年龄16~89岁,平均51.0岁,并进行致伤机制及伤情特点分析.[结果]167例患者中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40~49岁,占22.8% (38/167).≤49岁各年龄组段男性人数均较女性多,≥49岁各年龄组段男性人数均较女性少.高坠伤是主要致伤原因,占32.9% (55/167).167例病例中胸椎+腰椎骨折,胸椎+胸椎骨折,腰椎+腰椎骨折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2.9% (55/167)、22.2% (37/167)、19.2% (32/167).高坠伤最易导致腰椎节段的跳跃性骨折,摔伤和无明显诱因组最易导致胸椎和腰椎节段的跳跃性骨折,车祸伤和重物砸伤最易导致颈椎和胸椎的跳跃性骨折,生活伤最易导致胸椎节段的跳跃性骨折.按唐三元法,跳跃性骨折分型为A型49例,B型80例,C型38例.高坠伤、车祸伤和重物砸伤导致的神经损伤和合并伤发生率较高.按ASIA脊髓损伤分级,A级、B级、C级、D级分别占13.8% (23/167)、4.8% (8/167)、6.0% (10/167)和17.4% (29/167).[结论]脊柱跳跃性骨折中,高坠伤是主要致伤因素,胸椎和腰椎是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的好发部位,应根据其致伤机制及伤情特点来进行预防及诊断.  相似文献   

8.
多节段脊柱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柱骨折临床常见,其中单节段的脊柱骨折多见,而多节段脊柱骨折(multiple-level spinal fracture,MSF)则相对少见。由于MSF易漏诊或延迟诊断,以致于影响疗效,甚至导致死亡。治疗上也相对困难,有其特殊性,故对此病应予重视。自Kosven(1965年)首先报告第1例以来,国内外报道渐多,但对该病的定义、分类等仍不完全一致,致所报道的发病率、漏诊及延迟诊断率等差异较大,亦不易统一标准评价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非相邻性多节段脊柱骨折的诊疗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非相邻性多节段脊柱骨折的致伤机制、伤情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992年8月~2003年8月共38例非相邻性多节段不稳定脊柱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5.7岁,40岁以下占78.9%,致伤原因中交通事故和高空坠落伤占81.5%,94.7%的病例合并有神经损伤。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经平均36.7个月随访骨折部位全部获骨性融合,84.2%的病例神经功能有1~2级的恢复。结论非相邻性多节段脊柱骨折伤情重,合并伤多,多数伴有脊髓损伤,以青壮年男性多发,交通事故和高空坠落伤是最常见伤因,早期积极的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伯华  周秉文 《中华外科杂志》1993,31(9):545-547,T066
  相似文献   

11.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multiple level spinal fracture,MSF)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2002年3月-2006年3月,收治17例MSF患者。男13例,女4例;年龄21~52岁,平均36.4岁。交通伤10例,高处坠落伤7例。伤后至入院时间3h~12d。骨折椎体:T2、T3、T10各1个,T114个,T126个,L15个,L23个,L37个,L45个,L52个,共35个节段受累,其中不稳定型骨折26个节段,稳定压缩型骨折9个节段。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B级各1例,C级2例,D级5例,E级8例。术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为(20.8±3.8)mm,后凸角为(16.2±3.4)°。所有不稳定型骨折采用短节段固定(8个),长节段固定(16个)及前路固定(2个);稳定压缩型骨折未处理(5个)或进行植钉固定(4个)。结果患者手术时间1.8~4.2h,术中失血量300~900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41个月,平均18个月。未见螺钉松动或断钉等。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术前A级1例恢复至B级,B级1例恢复至C级,C级2例恢复至D级及E级各1例,D级5例均恢复至E级,E级8例术后无变化。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为(31.9±3.2)mm,后凸角为(6.8±3.7)°,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SF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以达到彻底减压和稳定固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特点,探讨如何降低本病误诊和漏诊率及提高外科疗效。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A 。所有病人术前均接受CT及B超检查,部分病人还行彩色多普勒、MRI及血管造影。术前3全为原发性肝癌,1例为肝脂肪肉瘤,2例为AML,3例为血管瘤。所有病人均行肝切除并随访至今。结果 剖腹探查发现肿瘤大多(6/9)位于右肝,界限清晰,部分肿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介绍甲状旁腺腺瘤早期诊断的新技术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通过对1986年11月~2000年8月9例经手术治疗的甲状旁腺腺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诊治经验总结。其中男3例,女6例,年龄12~55岁,平均32岁。平均病程4年9个月。患者均有普遍性骨皮质密度降低,骨膜下骨质吸收。3例有多部位骨囊性病变;5例有陈旧性骨折,提示有骨性并发症,其中2例同时有泌尿系结石。术前1例儿童跛行,8例丧失劳动力。检测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5例,均显著升高(633.87~1017.40pmol/L,正常值:28.50~90.50pmol/L),甲状旁腺核素扫描3例腺瘤均显像。结果 7例经颈部完成甲状旁腺腺瘤手术切除;2例甲状旁腺腺瘤位于胸内,经胸骨切开完成肿瘤切除手术。9例均经病理学诊断证实为甲状旁腺腺瘤,均获2~16年随访,无复发。患者骨痛缓解,行动自如,PTH正常,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骨病损明显减轻。结论 ①血清PTH检测作为此病较新诊断技术具有特殊意义,可鉴别诊断高钙血症的病因,多普勒彩超及核素甲状旁腺腺瘤显像可以作出定位诊断;②术中肉眼直视下识别甲状旁腺及其是否正常为重要的一环,术中冰冻切片检查不可缺少;③切除肿瘤的同时须确保留下正常甲状旁腺组织,以维持正常甲状旁腺功能;④外科治疗中不能忽略异位甲状旁腺,并应认识到甲状旁腺数目可少于或多于4个的这种数量改变;⑤甲状旁腺腺瘤手术治疗近期和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胰腺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前清  潘华  胡俊川 《肝胆外科杂志》2001,9(6):457-458,460
目的:进一步提高胰腺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收治的胰腺损伤4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胰腺损伤3例(7%),40例(93%)为多发伤或多脏器伤,39例(90.7%)入院时已有明显的腹腔内大出血休克或空腔脏器穿孔的腹膜炎体征。术前确诊仅4例(9.3%),术中漏诊2例;术后死亡4例(9.3%),非胰腺损伤死亡3例,因漏诊再次手术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胰瘘5例中漏诊所致2例。结论:病史和查体是诊断胰腺损伤的基础,剖腹探查是诊断胰腺损伤的首要可靠方法;早期诊断,避免漏诊,合理的术式,是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造口旁疝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造口旁疝的诊断方法及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地分析1990-1997年行结肠造口术病例429例,随访时间5-12年。结果:11例发生造口旁疝,肠造口手术至出现造口旁疝时间中位数为30个月。7例行造口带治疗,4例行造口旁疝修补术。结论:造口旁疝的主要表现为造口旁肿物,如扪及造口旁缺损即可诊断。B超或CT检查有助于诊断。早期或症状轻微者经造口带治疗多可缓解症状。原位筋膜修补术加体网补片修补术是最佳手术方法,该术式成功的关键在于手术前严格 的肠道准备,术中注意无菌操作,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造口周围伤口感染。  相似文献   

16.
慢性胰腺炎外科诊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胰腺炎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46例慢性胰腺炎(CP)临床资料。结果 病因:胆源性18例(39.1%),酒精性7例(17.4%),创伤性3例(6.5%),急性胰腺炎5例(10.8%),原因不明12例(26.1%)。主要临床表现:疼痛43例,脂肪泻1例,体重下降10例,包块6块,黄疸11例,糖尿病2例。除2例经ERCP十二指肠乳头的肌切开术外,44例行外科手术,42例症状缓解,2例无效,2例死亡。结论 慢性胰腺炎外科治疗应根据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选择个体化术式,着重于解除疼痛、处理原发病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43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Mirizzi综合征占同期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病例的1.87%,20.9%(9/43)的病例经术前B超、PTC、ERCP确诊,术中确诊79.1%(34/43)。术中发现胆囊颈或胆囊管有结石嵌顿者占83.7%(36/43),Ⅰ型28例、Ⅱ型11例、Ⅲ型3例、Ⅳ型2例,全部病例经手术治疗愈,其中胆囊切除或部分切除28例、胆囊瓣补片加T型管引流4例、肝圆韧带补片T型管引流1例、胆道瘘口楔形切除胆道吻合修补3例、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随访2-7年,健康。结论 Mirizzi综合征是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并发症,B超能为诊断提供线索,PTC、ERCP是术前具确诊价值的检查;手术是确诊的另一手段。Mirizzi综合征手术治疗原则为切除胆囊,解除梗阻、防止胆道损伤,修复胆道、通畅引流胆汁,根据不同的类型分别选择胆囊切除或部分切除,各类胆道修补T型管引流、胆肠Roux-en-y吻合术,Mrizzi综合征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胰腺外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总结胰腺外伤的诊治经验。方法 分析在最近5年收治的21例胰腺外伤病例资料。结果 21例患者中18例合并其它器官损伤,9例在剖腹探查术中才发现胰腺损伤。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十二指肠憩室化3例、胰体尾脾切除6例、胰腺清创与外引流8例、未处理胰腺损伤2例。并发胰外瘘和胰腺假性囊肿5例。治愈16例,死亡5例。结论 胰腺外伤的合并伤多,早期诊断率低。保持对胰腺外伤的警惕,并在剖腹探查术中常规探查胰腺是早期发现和避免漏诊胰腺外伤的关键。术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胰腺损伤的程度、部位、有无主胰管损伤、以及合并伤的伤情。并发症主要是胰外瘘和胰腺假性囊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骶骨包虫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7月-2010年8月收治的14例骶骨包虫病患者临床资料。男6例,女8例;年龄16~58岁,平均28.7岁。病程6个月~11年,中位病程5.7年。其中12例来自畜牧区或有明显犬、羊密切接触史;12例有肺包虫或肝包虫病病史。主要临床症状为腰骶部及双下肢疼痛,一侧或双侧下肢及会阴部感觉减退,逐渐出现双下肢活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排尿无力等神经损害表现。影像学检查示多囊性骨质破坏。10例行包虫囊液皮内Casoni试验,其中8例呈阳性,2例呈阴性;4例行包虫病8项免疫血清学检查均为阳性。所有患者彻底清除病灶后,采用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人工骨或骨水泥修复缺损。术后常规使用阿苯达唑,持续3个月预防复发。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1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1年,中位时间5.7年,患者术前临床症状均缓解。8例于术后6个月~3年复发,其中5例行3次清创手术,1例行5次清创手术,2例行病灶边缘切除联合高速磨钻清理;术后未见复发,症状均不同程度缓解。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包虫病局部种植或远处播散。结论骶骨包虫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漏诊,结合MRI检查有助于骶骨包虫病的诊断,血清学检查是诊断骶骨包虫病的主要方法,手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非牧区肝包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非牧区肝包虫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我院1983年5月至1999年5月期间收治的16例肝包虫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只有8例有临床症 状 笔挺讴生活接触史,所测10例2的Casoni试验及间接血凝集试验的敏感性均与90%,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B超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手术治疗15便,效果良好,无手术死亡、过敏性休克及播散种植发生。结论 对肝包虫伯充分认识及警惕是早期诊断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