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应用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与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72例慢阻肺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四项指标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及S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4%,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无心律失常、抽搐等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观察组为1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在治疗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中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解除呼吸抑制,促进通气,改善机体缺氧与CO2潴留,且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7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100例经临床病理学诊断为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平喘、祛痰以及纠正水电之平衡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纳洛酮0.18 mg+0.9%生理盐水10 mL静脉注射,2次/d,连续使用4d.比较两组治疗疗效与治疗前后CI、肺动脉压力以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不良反应等.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00%,明显小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00%),两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CI、肺动脉压力以及血气分析指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恶心、呕吐、无明显抽搐、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显著,治疗前后CI、肺动脉压力以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65例胃肠道肿瘤且伴有营养不良的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后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34例,肠内营养(EN)组31例,PN组给予静脉营养,EN予静脉营养的基础上,术后24 h内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9天抽取外周血,测定营养状况及免疫指标。结果 术后EN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较PN组恢复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EN组患者的IgA、IgM和淋巴细胞计数较PN组上升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肠内营养可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医学综述》2016,(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内皮素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都江堰市中医医院就诊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88例),分别给予肠内营养和自由饮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及内皮素1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预测值、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1.48±0.61)L比(1.22±0.53)L、(3.09±1.38)L比(2.75±1.30)L、(51.24±21.41)%比(45.24±16.52)%、(57.25±15.39)%比(50.93±17.68)%],治疗后治疗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内皮素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6.1±1.9)k Pa比(61.3±2.8)k Pa,(46.4±4.7)ng/L比(72.1±4.4)ng/L]、动脉血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70.6±5.1)k Pa比(61.3±5.6)k 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5±0.02)比(7.31±0.36),P>0.05]。结论肠内营养在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氧疗持续时间与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氧疗持续时间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阻肺 )Ⅱ型呼吸衰竭 (Ⅱ型呼衰 )患者动脉血氧分压 (PaO2 )的关系。方法 :选择慢阻肺Ⅱ型呼哀患者 30例 ,每组 10例分别给予鼻导管吸氧 3天、一周、两周 ,并在氧疗前及氧疗后 2 4小时分别测动脉血气。结果 :三天组氧疗后PaO2 与氧疗前无显著差异 ;一周组氧疗后PaO2 较氧疗前提高 ;二周组氧疗后PaO2 较氧疗前明显提高。结论 :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以持续二周以上吸氧为宜 ,至少不应少于一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胃肠道恶性肿瘤限期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的试验组和使用常规型肠内营养制剂的对照组,两组均于术后第一天起自营养管给予等热量、等氮量的肠内营养制剂,共7天.干术前、术后1、9天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血清免疫球蛋白A、G、M(IgA、IgM、IgG)的浓度,并观察肠内营养副反应及疾病预后.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第1天所有指标均下降,术后第9天又明显回升,两组比较(除IgM和CD8以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早期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患者免疫功能恢复,有效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早期免疫性肠内营养对颅脑损伤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自2015年1月~2016年10月纳入笔者医院所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92例,将其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谷氨酰胺、鱼油及精氨酸。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营养指标、炎性指标、免疫指标和临床预后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在第1天和第7天血清营养指标,炎性因子浓度和免疫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14天,研究组血清白蛋白(t=2.578,P=0.012)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CRP浓度(t=4.431,P=0.000)和血清PCT浓度(t=3.486,P=0.001)显著性低于对照组;血清IgA浓度(t=2.801,P=0.006)及IgG浓度(t=3.386,P=0.001)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研究组Glassgow评分(t=2.655,P=0.009),APACHEⅡ评分(t=1.983,P=0.049),SOFA评分(t=2.847,P=0.005)较前均明显改善,ICU天数显著性低于对照组(t=3.366,P=0.001);但两组30天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5,P=0.456)。结论 免疫型肠内营养可以更有效地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将99例急性肺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充分肠内营养组(充分EN组49例)与低剂量肠内营养组(低量EN组50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7d后的前蛋白、转铁蛋白、氮平衡、7d与28d脱机成功率、28d病死率和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VAP).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呕吐发生率、胃潴留发生率、腹泻率、每天平均血糖值、每天胰岛素使用量、促胃肠动力药物使用频率(次数)及ICU住院时间(d)、营养费用、总住院费用.结果显示,治疗7d后,充分EN组较低量EN组7d和28d脱机成功率(x2=0.417,P=0.81;x2=0.629,P=0.36)、28d临床VAP发生率(x2=0.235,P=0.16)、28d病死率(x2=0.211,P=0.14)及ICU住院时问(=0.591,P=0.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呕吐发生率(x2=3.417,P=0.004)、胃潴留发生率(x2=3.592,P=0.003)、腹泻次数(x2=2.147,P=0.007)、腹胀发生率(x2=3.915,P=0.001)、促胃肠动力药使用频率(x2=2.316,P=0.002)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充分EN组患者每日平均血糖值(t=1.259,P=0.003)及胰岛素使用量(t=1.479,P=0.001)均明显高于低量EN组,营养费用(t=3.441,P=0.001)、住院总费用(t=2.379,P=0.03)明显高于低量EN组.提示发病初期低量EN在急性肺损伤患者呼吸机脱机成功率、28d的病死率、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以及ICU住院时间方面与充分EN组指标相当,但是可明显降低肠道不耐受现象发生,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治疗对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 整群选取海南省万宁市人民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1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常规治疗组21例和无创通气治疗组30例.观察两组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后FEV1、FVC、FEV1%情况.结果 两组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FEV1(1.40±0.22)L和(1.42±0.23)L、FEV1/FVC(43.3±5.2)和(44.4±5.3)、FEV1%(47.6±3.5)%和(48.3±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通气治疗组治疗后FEV1(2.88±0.42)L、FEV1/FVC(78.3±4.1)、FEV1%(75.4±4.3)%均优于常规治疗组(1.95±0.36)L、(66.1±4.0)、(64.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4)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于北京市海淀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7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5例。2组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经鼻空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液,观察组患者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合剂,术后第1~3天分别给予患者所需能量的25%、50%和75%,不足部分由周围静脉营养补充;术后第4天起给予全量肠内营养液,疗程均为7 d。分别于术前、术后第7天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G、Ig M、Ig A、CD4+、CD8+水平,并观察2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术前2组患者血清IL-6、TNF-α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第7天血清IL-6、TNF-α及CRP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及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患者血清Ig G、Ig M、Ig A水平及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第7天血清Ig G、Ig M、Ig A水平及CD4+/CD8+高于术前(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血清Ig G、Ig M、Ig A水平及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泌尿系统感染3例,术后感染率为5.88%(5/85);对照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3例,腹腔感染2例,肺部感染3例,泌尿系统感染5例,术后感染率为15.29%(13/8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1.980,P<0.01)。结论术后早期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可以显著提高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和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结合术前部分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部分肠内营养组与对照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以FOLFOX4(奥沙利铂85mg/m2;亚叶酸钙200mg/m2;氟尿嘧啶400mg/m2静注;氟尿嘧啶600mg/m2静滴44小时)方案行2疗程术前新辅助化疗,分别于第1疗程结束后1天、第2疗程结束后1天、术前1天测量体质量、皮皱厚度、上臂围、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清蛋白、前清蛋白,C反应蛋白、CD4、CD8、CD4/CD8等。结果:部分肠内营养组体质量(BW)、血清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等营养指标及CD4、CD8、CD4/CD8等免疫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进行术前部分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对术前化疗的耐受能力,并且还能增强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机体恢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于陕西省渭南市中心医院行胃癌根治术(D2)的41例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20例)行静脉营养支持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机体恢复及免疫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及2436 h的肛门排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营养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CD3+、CD4+、CD8+和CD4+/CD8+比值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机体恢复促进作用较大,可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促进患者胃肠恢复。 相似文献
14.
李爱民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4(2):120-120
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衰临床存在争议。现通过可拉明、洛贝林治疗 9例慢阻肺合并Ⅱ型呼衰患者的临床观察 ,探讨呼吸兴奋剂的疗效和影响因素。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合并Ⅱ型呼衰患者 9例。男 6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6 4 5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发绀、球结膜水肿和肺部罗音。其中 1例合并心衰和肾衰。所有病例PaO2 <6 0mmHg (1mmHg =0 133kPa) ,PaCO2 >5 0mmHg ,近一周内未使用过呼吸兴奋剂。1 2 治疗方法 :在持续低流量吸氧 ,抗炎解痉 ,治疗并发症等基础上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对肠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6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2例,含谷氨酰胺肠内营养组( Gln组)给予含谷氨酰胺营养液肠内营养,常规肠内营养组( EN组)给予普通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 PN组)给予普通肠外营养,3组疗程均为10 d。观察3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 d、10 d的营养、免疫指标及手术情况。结果术后10 d,Gln组体重(BW)、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白蛋白(ALB)均明显优于EN组和PN组(P均<0.05),且ALB高于PN组(P均<0.05),总蛋白(TP)低于EN组(P<0.05),术后10 d,Gln组CD4+、CD4+/CD8+、IgA明显高于EN组(P均<0.05),CD8+明显低于EN组,并且CD4+、CD4+/CD8+明显高于PN组(P均<0.05)。3组肛门排气时间、拆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Gln组、EN组长于PN组(P<0.05)。结论应用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对改善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509-51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乳剂对呼吸机支持治疗呼吸衰竭患者营养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2例采用呼吸机支持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乳剂支持治疗,均治疗2周。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pH值、血氧分压(PaO_2)及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观察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IgA、IgG、pH及PaO_2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而PaCO_2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高血糖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84%(P<0.05);但两组肝肾功能损害、泌尿系统感染及吸入性肺炎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乳剂支持能明显改善呼吸机支持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伴营养风险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2~12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新入院胃癌患者运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将评分在3~5分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术后早期给予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30例)和对照组(术后早期给予普通肠内营养,30例),两组术后给予7 d营养支持。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第3、7天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用于检测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和CD4+/CD8+比值)、营养状态指标(血浆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同时观察记录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期间肺部感染、炎性肠梗阻、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试验组患者CD4+/CD8+、转铁蛋白、血浆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提前〔(63.5±7.3) h vs. (72.8±8.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肺部感染、吻合口瘘、严重腹胀、炎性肠梗阻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免疫营养促进了胃癌伴营养风险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和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的回升,促进了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和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21):1636-1640
目的:探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严重感染休克老年患者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严重感染休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使用的营养支持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乳剂,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观察并比较两组入院当日、1周、2周的免疫指标以及炎症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随着入院时间的增加,两组的CD4、CD4/CD8水平逐渐升高,CD8水平逐渐降低;入院1周及2周时观察组的CD4以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受试者的各项免疫球蛋白指标均随着入院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两组受试者入院2周时观察组IgG以及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1周及2周时观察组Ig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入院时间的增加,两组C-反应蛋白浓度逐渐下降(P<0.05);入院1周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周时观察组C-反应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入院时间的增加,两组血浆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浓度逐渐下降,每组内不同时间点的DA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周后,观察组DAO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周时观察组受试者DAO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时能有效抑制严重感染休克老年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并可增加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45例患者采用术后肠内营养组作为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术后肠外营养组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治疗期间均给予相应的护理,在患者术前1d,术后1d及术后7d时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及NK细胞活性并进行比较,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患CD3+、CD4+、CD4+/CD8+及NK各免疫细胞活性较术前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各免疫细胞活性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患者各免疫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术前,也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为(1.8±0.5)d,住院时间为(10.8±2.3)d,对照组分别为(2.5±0.6)d,(15.6±4.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可尽快恢复患者肠道功能,改善营养,提高免疫功能,对患者术后尽早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免疫肠内营养组(研究组)和标准肠内营养组(对照组),分别进行免疫肠内营养和标准肠内营养,于患者入院第1天和营养支持第10天分别检测营养相关指标: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红蛋白(Hb);评分指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免疫指标:IgG、IgM、IgA、CD4、CD8、CD4/CD8。结果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各项营养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0天研究组TP、PA、Hb、T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各项免疫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0天两组各项免疫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GCS、A-PACHEⅡ、CPI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0天两组GCS、APACHEⅡ、CPI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给予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满足患者营养需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