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机械性可脱式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附1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用钨丝机械性可脱性弹簧圈系统和弹簧圈(MDS-N和Spiral)栓塞18例颅内动脉瘤的经验和体会。材料与方法:1995年3月至1996年3月用MDS-N和Spiral栓塞18例21个颅内动脉瘤。男、女各9例;年龄32~62岁,平均46.5岁。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头痛2例。结果:16个动脉瘤栓塞成功,100%闭塞9个,95%~98%闭塞5个,80%闭塞2个。5个未成功(1个因术中出血需急诊手术,2个超选择插管不成功,2个因瘤颈宽弹簧圈不能存留)。并发症有术中出血1例,弹簧圈游走1例,眼动脉巨大动脉瘤栓塞后出现占位症状而失明1例(经手术夹闭动脉瘤视力无恢复),无其他永久后遗症。结论:MDS-N和Spiral可有效地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但有多种因素可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微弹簧圈(MC)血管内治疗25例颅内动脉瘤。方法 使用国产普通MC和进口电解可脱弹簧圈(GDC),经血管内治疗颅人动脉瘤25例,大多数病例在局麻下施术。2例Hunt-Hess V级病人急性期治疗请麻醉师协助。结果 本组25例中残废例,完全闭塞动脉瘤20例,不完全闭塞5例。15例随访3月 ̄4年无一例再出现SAH。结论 M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尤其对宽颈动脉瘤及形状  相似文献   

3.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总结22例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治疗,探讨术中操作注意点,手术时机、术中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处理。方法 采用GDC-18、GDC-10系统栓塞治疗22例24个人动脉瘤。结果 动脉瘤腔完全栓寒6个,栓塞大于90%6个,栓塞小于90%2个,1例术后1月半复发,经手术夹闭而愈。全组无死亡。结论颅内动脉瘤的GDC栓塞治疗是一较为安全、效果较好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放射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20例颅内囊状动脉瘤微弹簧圈和可脱球囊栓塞治疗方法、结果、技术特点、弹簧圈理化特性和并发症处理等。材料和方法:17例囊状动脉瘤采用微弹簧圈栓塞,3例采用球囊栓塞。15例颈动脉穿刺入路,途径短,成功率高。5例股动脉穿刺入路。结果:栓塞后动脉瘤完全闭塞,载瘤动脉通畅14例;动脉瘤栓塞90%,载瘤动脉通畅3例;动脉瘤同时与载瘤动脉完全闭塞3例。20例颅内囊状动脉瘤栓塞后3个月随诊无一例死亡和发生栓塞并发症;动脉瘤闭塞90%的3例,DSA证实动脉瘤完全消失。结论:介入放射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良好,能保持载瘤动脉通畅而达到不开颅治愈病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1年 ,苏联学者Serbinaerkio发明了可脱性球囊导管 ,经动脉途径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逐渐得到应用。 1 983年Guglielmi等报道了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GDC)在动脉瘤栓塞中的应用。GDC以及稍后开始应用的MDS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标志着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技术的成熟。材料与方法1 998年 1 1月至 2 0 0 0年 7月 ,共经股动脉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2 3例 ,男 1 0例 ,女 1 3例 ,年龄为42~ 65岁 ,平均 56岁。 2 3例中 ,前交通动脉瘤 6例 ,后交通动脉瘤 1 7例。动脉瘤直径 3~ 7mm ,平均 4.7mm。动脉瘤颈宽 1~ 4mm ,平…  相似文献   

6.
颅内动脉瘤可解脱弹簧栓塞治疗:——附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 价MDS和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材料和方法:28例颅内动脉瘤(宽颈动脉瘤6例,狭颈动脉瘤22例)患者接受了血管内治疗,其中MDS栓塞9例,GDC栓塞19例。术后即时和6个月后作血管造影以评价其栓塞效果。结果:28例经血管治疗手术成功26例,失败2例。在用MDSS栓塞成功的8例中,完全栓塞2例(25%),大部分栓塞(栓塞范围〉70%)3例(38%),部分栓塞(栓塞范围〈70%)3例  相似文献   

7.
198 3年 ,Guglielmi等报道了电解解脱弹簧圈 (Guglielmide tachablecoilGDC)在颅内动脉瘤栓塞中的应用。GDC以及稍后开始应用的机械解脱弹簧圈 (machinedetachablecoilMDS)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标志着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技术的成熟。但是如何判断动脉瘤局部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动脉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动脉瘤在载瘤动脉上的开口与临近分支开口的关系以及确定何时停止栓塞颅内动脉瘤栓塞仍有待完善。1 材料和方法1998 11~ 2 0 0 0 0 7经股动脉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2 3例 ,…  相似文献   

8.
经血管治疗颅内动脉瘤:可脱性弹簧(GDC)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可脱性弹簧(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对32例临床表现为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占位、颅神经压迫、癫痫,并经影像学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经血管途径用GDC栓塞动脉瘤腔,分别在栓塞后当时,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随访血管造影,观察栓塞效果和临床情况。结果:32只动脉瘤中,获完全栓塞18例(56%).部分栓塞12例(38%).2例手术失败(4%)。手术并发症7例,其中4例脑内动脉血栓,1例动脉瘤破裂,2例术后5天死亡。2例部分栓塞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血管造影示残留腔扩大行第二次栓塞。存在临床症状的所有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结论:GDC可控性好,可靠性、安全性强,是目前经血管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较为成熟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电解可脱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CT以及DS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65例,66个动脉瘤。在神经安定麻醉和全身肝素化的条件下,经Tracker-10或Tracker-18微导管放置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对脑动脉瘤患者进行栓塞治疗,手术在DSA动态监视下完成。结果:66个动脉瘤中,瘤体大小为3.5mm×3.8mm~5.4mm×4.5mm。64例栓塞成功,成功率为97%;2例因载瘤动脉严重痉挛而失败(3%),其中100%闭塞48个(72.7%);栓塞程度达95%以上9个(13.6%);90%闭塞7个(10.6%)。术后回访3~24个月,未发现蛛网膜下腔再次出血。结论: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总结以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并客观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1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全脑选择性血管造影术,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后早期处理出血并有效的对症治疗。结果 成功栓塞136个动脉瘤,132例痊愈,4例死亡,病死率2.9%。动脉瘤腔100%闭塞者123个,95%闭塞者8个,90%闭塞者5个。术中并发动脉瘤破裂3例,脑血管痉挛7例;术后2例弹簧圈末端逸出。3例复发者经二次补充栓塞而治愈。全组出现与栓塞技术相关的并发症13例。术后随访6~54个月均无再出血。结论 对颅内动脉瘤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疗效可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提高栓塞技术及积极有效的术后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电解可脱性铂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性铂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应用效果。方法:在局麻或神经安定镇痛麻和肝素抗凝下,使用Seldingers技术,经Tracker微导管放置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结果:成功栓塞18例患者的20个颅内动脉瘤,其中18个为100%栓塞,1个为95%,另1个为90% 95%栓塞者为宽颈动脉瘤。而90%栓塞者为 Hunt分级Ⅳ级,存在严重脑血管痉挛,经解痉治疗效果不好,而放弃继续栓塞。无并发症及死亡。结论:GDC是栓塞颅内动脉瘤较理想材料,具有安全可靠,效果确切,适合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尤其适合栓塞危险性较大的动脉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 (GDC)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并总结GDC的操作要点。方法 DSA检查 32例 ,发现颅内动脉瘤共 34枚 ,其中前交通动脉瘤 16枚 ,后交通动脉瘤 14枚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2枚 ,大脑后动脉 ,眼动脉各 1枚。随后用GDC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32例 (34枚 )颅内动脉瘤栓塞成功 ,其中完全致密栓塞 (瘤颈完全封闭 ) 2 0例 ,部分栓塞 (瘤体、瘤颈可见残余 ) 12例。并发动脉瘤破裂 1例 ,治疗后痊愈。并发脑血管痉挛 2例 ,治疗后 1例遗留轻偏瘫。术后 1年内随访 6例 7枚动脉瘤 ,无明显变化。结论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术者的操作技术及对并发症的正常处理是影响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 ,对部分栓塞者有必要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3.
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应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6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其它神经系统症状入住我科的病人,经CT或(和)MR以及DS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其中左侧后交通动脉3例,右侧后交通动脉1例,前交通动脉1例,C2段1例。瘤体直径在5.0-20.0mm之间。在神经安定 局麻下行动脉瘤栓塞术。先作载瘤动脉造影,明确动脉瘤的大小、形状、体/颈比以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再将微导管和微导丝塑型为相应的形状后经导引导管送至动脉瘤腔中部,选择合适的GDC进行填塞,直至致密填塞。结果:全部病人均一次性栓塞治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栓塞后即刻行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腔填塞满意,填充程度均在95%以上。全部病人均无再次出血和并发症产生。结论: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经验,探讨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技巧、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31例,32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用弹簧圈栓塞25例,宽颈动脉瘤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1例,载瘤动脉闭塞1例。结果栓塞程度:致密栓塞27例,疏松栓塞3例,闭塞载瘤动脉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3例,术后完全康复22例,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8例,死亡1例。结论电解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等优点。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方法,对提高栓塞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电解铂金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中并发症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电解铂金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术中并发症及防治。方法对162例患者171枚颅内动脉瘤栓塞中出现9例并发症,其中5例动脉瘤破裂出血,立即中和肝素继续栓塞,2例GDC脱出动脉瘤立即手术取出,动脉瘤夹闭,2例血栓形成,术中溶栓,术后均采用腰穿置管持续引流,解痉及对症处理。结果5例恢复良好,2例永久性轻度功能障碍,2例死亡。结论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术中发生并发症与手术操作,动脉瘤患者血管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6.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使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时旋转DSA的应用及GDC操作要点。方法 对 38例共 4 0个颅内动脉瘤常规行旋转DSA检查 ,动脉瘤直径 4~ 2 5mm ,平均(12 5 1± 5 37)mm。瘤体直径 <12mm的小动脉瘤 2 9个 ,12~ 2 5mm的大动脉瘤 11个。术前Hunt Hess分级Ⅰ~Ⅳ级分别是 2 6例、8例、3例、1例。随后使用GDC栓塞治疗。结果  37例 39个颅内动脉瘤栓塞成功 ,1例死亡。完全栓塞 (>95 % ) 2 2个 ,大部分栓塞 (80 %~ 95 % ) 12个 ,部分栓塞(<79% ) 5个。并发动脉瘤破裂 2例 ,治疗后痊愈。并发脑动脉痉挛 6例 ,治疗后 2例遗留轻偏瘫和单瘫。 2例弹簧圈部分遗留于动脉瘤外 ,经抗凝治疗未发生并发症。 2例复发再次栓塞后痊愈。结论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 1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合理应用旋转DSA技术、熟练的GDC操作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技术要点。方法 对31例动脉瘤患者应用微导管技术,通过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采用GDC作动脉瘤囊内填塞治疗。结果 31例31枚动脉瘤中28枚瘤腔完全闭塞,3枚95%闭塞。术后30例临床痊愈;1例死亡;病死率3.2%。术中并发动脉瘤再破裂出血1例;术后弹簧圈末端逸出1例。术后随访0.5~3年均无再出血。结论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可靠,早期栓塞及有效的术后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