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建水县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2005年和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中的云南省资料,对建水县汉族学生的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建水县7~18岁汉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和肺活量等形态、机能指标以及速度、爆发力、耐力、肌力和柔韧性指标均有明显的年龄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各年龄的生长速度不同,各指标的发育符合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城市学生身高、胸围发育趋势减缓甚至停滞,农村学生生长发育速度快于城市,城乡差异缩小;速度、下肢爆发力和耐力男生好于女生,柔韧性女生优于男生;除柔韧性城市学生明显高于乡村学生外,其余指标均无明显的城乡差异.男女生速度、耐力、下肢爆发力和女生腹肌力下降,男女生柔韧性、男生上臂肌力有所提高.结论 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形成合力,加强引导,创造学生平衡膳食和加强锻炼的环境,培养学生树立合理膳食、参加运动的意识及行为习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近30年武汉市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城乡差异的发展趋势,为缩小城乡差距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1985、1995、2005年和2014年参加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武汉市城乡中小学生共22 430人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4类,分别将上述4次调研中7~18岁学生中7~12岁合并为小学段、13~15岁合并为初中段、16~18岁合并为高中段,分别计算各学段城乡男女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的平均值及各学段城乡学生的均值差。 结果 近30年来,学生身体形态城乡差异的变化趋势为:男生从城区领先到城区优势扩大再到城区优势缩小,如男生小学阶段的身高由城乡平均相差4.3 cm到相差5.4 cm再到相差3.1 cm,男生高中阶段的体重由平均相差1.8 kg到相差7.2 kg再到相差6.2 kg;女生从城区领先到城区优势扩大再到城乡逐渐接近,如女生小学阶段的体重由城乡平均相差1.9 kg到相差3.7 kg再到相差1.2 kg,女生小学阶段胸围由平均相差0.9 cm到相差3.3 cm再到相差0.8 cm。乡村男生的形态发育水平依然没有完全赶上城区男生,而乡村女生的形态发育水平在逐渐接近城区女生。结论 应加快乡村经济建设,加强乡村学生健康教育,促进城乡学生同步、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于杰  宫祥辉 《现代预防医学》2019,(16):2960-2964
目的 了解维吾尔族中小学学生2005和2014年身体形态的变化特点,发现学生生长发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和2014年参加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11 495名维吾尔族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指标进行描述,使用t检验对数据进行年度间比较。结果 近10年来,维吾尔族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有所提高。与2005年相比较,2014年城男、城女、乡男、乡女平均身高分别提高0.5 、0.39、1.64和0.43 cm;平均体重分别提高1.99、1.97、2.17和0.90 kg;平均胸围分别平均提高0.50、3.64、0.28和1.39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0.01)。乡村男生身高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体重和胸围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乡村女生。结论 2014年维吾尔族城乡学生生长发育水平有所提高,但城乡差距仍然存在。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解合肥地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为判定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5年合肥市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对城乡男女学生形态、机能及运动素质指标、性发育和视力、龋齿、血红蛋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与2000年同期资料比较。结果2005年合肥地区7~18岁城乡男女生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四项指标均有随年龄增大而增加趋势,且均较2000年有所不同程度增长。男女生身高增长曲线出现两次交叉,体重、胸围两项指标无交叉现象。视力健康状况较2000年下降,而低血红蛋白和龋齿的检出率均较2000年降低。男女生各素质指标较2000年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合肥地区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和健康指标城乡差异仍然存在,形态指标及性发育提示存在有了生长仅长期变化趋势。学生视力健康和运动素质状况急需改善。  相似文献   

5.
2005年山东省部分大学生身体发育与体成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身体发育及体成分现况,为改善大学生体质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山东师范大学部分大学生的身体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城市男生408人,乡村男生407人,城市女生410人,乡村女生361人。胸围城市男生高于乡村男生(P<0.01),城市女生低于乡村女生(P<0.05);身高、体重均为城市男生高于乡村男生,城市女生高于乡村女生(P<0.01);体重指数城市男生高于乡村男生(P<0.01),城市女生与乡村女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褶厚度、体脂肪均为城市男生高于乡村男生,城市女生高于乡村女生(P<0.01);瘦体重城市男生高于乡村男生(P<0.01),城市女生与乡村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脂比城市男生高于乡村男生,城市女生高于乡村女生(P<0.01)。[结论]农村大学生的身高、体重及皮褶厚度、体脂肪、瘦体重都低于城市大学生。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掌握新疆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中小学生形态发育指标的变化特征,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85年和2010年新疆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7~18岁中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5年间新疆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基本保持增长,其中,哈萨克族男生平均增长值分别为:6.9 cm、5.4 kg、2.2 cm,女生分别为:6 cm、4.9 kg、2.7 cm;柯尔克孜族男生平均增长值分别为:4.9 cm、3.2 kg、0.1 cm,女生分别为:4.2 cm、3 kg、1 cm;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各有差异,总体水平:哈萨克族中小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优于柯尔克孜族中小学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25年间,新疆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各有差异,哈萨克族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优于柯尔克孜族学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造成我国大学生体格的城乡差异产生的原因。方法:对上海市E大学2524(男838名,女1686名)名大学生的体格与家庭社会经济因素及出生地域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城市出身的学生比农村出身的学生的体格要高大粗壮。多因素分析讨论时,当协变量家庭人均收入投入后,体格的城乡因素的F值明显变小,而协变量自然环境因素投入后变化却不十分明显。结论:造成体格的城乡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家庭人均收入。家庭收入差的主要原因是职业的不同。出身地域的纬度,气温,降水量,海拔高度对体格的城市与农村的差造成的影响不如家庭人均收入对其产生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8.
Objectiv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fine and clarify the causes of differences in physique between urban students and rural students in China. Methods Subjects are 2,524 students (male, 838; female, 1686) who entered K University in Shanghai in September, 2001. The data used in this study is based upon K university’s Yearly Health Check Record and Students’ Family Condition Record. Correlation analysis,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and analysis of covariance (ANCOVA)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hysique and gross family income, family income per capita, latitude, air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or altitude. Results Urban students’ height and weight a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rural students’ in both males and females. Both male students and female students are significantly taller and heavier in accordance with per capita increases in students’ family income. The height and weight of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whose parents are peasant farmers are least. With regard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que and urban-rural factors, the F value decreases clearly when family income per capita is taken as a covariate, while the F values slightly decrease also when factors of latitude etc. are taken as covariates. The main cause of differing family income is occupational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reas and rural ones. Conclusion Students born in urban areas are taller and heavier than those born in rural areas. The main cause of these differences is family income per capita. The main cause of variations in family income is the income difference in occupations.  相似文献   

9.
西藏地区7~18岁藏族学生体格发育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了解西藏地区藏族学生体格发育现状,为生长发育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04年测量的7~18岁藏族学生2538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拉萨城市及那曲农村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进行比较。结果男生身高、体重、胸围增长趋势均为城男比乡男提前,即乡男的快速发育时间落后于城男,但17~18岁时2者的身高、体重、胸围已无明显差别。身高快速发育时间城女比乡女提前2a,18岁时身高、体重城女高于乡女,胸围无明显差别。结论西藏藏族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3项指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拉萨市和那曲农村学生的3项指标只在个别年龄存在差异,总体趋势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7—18岁学生体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安徽省7—18岁城乡学生1995年与1985年体质状况资料比较分析,显示本省学生生长发育过程符合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形态发育水平明显提高;发育速度处于长期趋势快速增长阶段;发育高峰年龄有提前趋势;发育匀称度以细长型为主;呼吸机能的肺活量明显下降;身体素质发育有不同程度下降;本省学生体质状况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下。  相似文献   

11.
了解邯郸城乡小学生身体形态、体成分、骨密度现状,为指导小学生合理营养膳食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身高计、电子秤、围度尺、韩国InBody 570体成分分析仪、韩国Osteopro超声骨密度仪,对邯郸市实验小学、曙光小学和邯郸市下属县管辖的乡镇孔村小学、刘村小学、潘村小学的916名12岁小学生进行身体形态、体成分和骨密度测定.结果 身体形态指标城市男女生的平均身高(男154.73 cm,女154.56 cm)、体重(男45.34 kg,女43.07 kg)、胸围(男74.18 cm,女73.04 cm)均高于乡村同性别学生的身高(男150.31 cm,女151.17 cm)、体重(男42.08 kg,女40.80 kg)、胸围(男70.37cm,女70.52 cm)(P值均<0.01),腰围城市女生(63.51 cm)低于乡村学生(65.28 cm) (P<0.05),城市男生(66.85 cm)腰围略高于乡村学生(66.52 cm) (P>0.05).体成分指标城市男女生的平均蛋白质(男6.54 kg,女4.81 kg)、矿物质(男2.14kg,女1.88 kg)、体脂肪含量(男9.75 kg,女11.44kg)、体脂肪百分比(男21.50%,女26.56%)均高于乡村同性别学生(P值均<0.01),城市男女生的水分(男24.05kg,女21.51 kg)、骨骼肌含量(男15.82 kg,女13.26 kg)、骨骼肌百分比(男34.89%,女30.78%)低于乡村同性别学生(P值均<0.01).骨密度指标城市男女生的平均骨质疏松指数(男54.17,女56.46)、超声速度(男1 374.51m/s,女1 386.72m/s)、Z值(男1.48,女1.59)均高于乡村同性别学生(P值均<0.01).结论 乡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生长发育相对迟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4年兰州市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情况,为增强中小学生体质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4年和2010年兰州市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中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皮褶厚度等指标,计算维尔维克指数。结果 2014年兰州市7~18岁汉族学生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均有P<0.05);2014年与2010年城、乡男生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的平均值均高于女生(均有P<0.05),上臂部和肩胛部皮褶厚度的平均值低于女生(均有P<0.05);2014年与2010年相比,男女生的上臂部和肩胛部皮褶厚度以及维尔维克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 兰州市青少年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应采取措施尽快消除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7 582名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及城乡差异,为相关的学术研究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根据山东省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2010年山东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数据,抽取7~18岁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生长发育各项指标进行城乡比较。结果 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和握力平均水平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整体上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乡村;50米跑用时乡村高于城市;男生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乡村高于城市;女生耐力跑用时城市高于乡村。结论 7 582名学生体格发育、生理功能和运动素质均存在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新疆7~18岁维吾尔族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为改善维吾尔族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0年和2010年新疆学生体质调研资料,对7~18岁维吾尔族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近10年间,维吾尔族儿童青少年的速度素质有所提高外,其他身体素质均下降。与2000年相比,2010年维吾尔族城男、乡男、城女、乡女生速度素质分别增长为0.1、0.4、0.1 s和0.3 s;耐力素质分别下降为16.4、2.9、13.3 s和2.3 s;爆发力素质分别下降为1.6、1.2、10.1 cm和7.5 cm;柔韧性素质除了城男增长0.3 cm外,乡男、城乡女学生分别下降0.5、0.4 cm和0.7 cm;力量素质分别下降为11.6、7.7、13.0和13.1次/min;且素质指标多数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2010年新疆7~18岁维吾尔族儿童青少年速度素质有所提高,耐力、爆发力、柔韧和力量素质指标呈下降趋势。应采取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等综合措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新疆柯尔克孜族中小学生2010年和2014年的身体形态状况、变化及原因,为提高柯尔克孜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参加2010年和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新疆柯尔克孜族中小学生形态指标数据,对7~18岁柯尔克孜族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指标进行比较及统计分析。结果 与2010年比较,2014年柯尔克孜族男女生各年龄组3项指标均不同程度的增长。柯尔克孜族男生身高、体重、胸围等三项指标的平均增长值分别为1.7 cm,2.5 kg和0.3 cm;女生分别为 1.4 cm,1.9 kg和1.9 cm。男生身高和体重增长的幅度总体高于女生,女生胸围增长幅度明显快于男生。不同年度7~18岁同年龄组比较,多数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结论 2014年新疆7~18岁柯尔克孜族学生的身体形态均保持增长,但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应加强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柯尔克孜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肥胖的现况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我国大学生20年来超重、肥胖的流行趋势及超重、肥胖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相互关系。[方法]以1985~2005年间五次全国体质调查资料,分析与探讨我国大学生20年来超重、肥胖的流行趋势及超重、肥胖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相互关系。[结果]男女大学生在体格上基本上仍然表现为城市大于农村,但是男生BMI城市大于农村,而女生则表现为农村大于城市:随着年代的推移,无论城市组还是农村组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均逐渐增加,特别是与1995年相比,2000年及2005年城市组的肥胖率分别高出5.81,7.33个百分点,而农村组则只分别高出2.08,3.05个百分点:男女生立定跳远,耐力跑及肺活量指数各年代超重及肥胖组显著性低于正常组,并且除了立定跳远以外,随着年代的推移,成绩逐渐有所下降。城乡男女大学生超重及肥胖的比例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快速的经济发展与滞后的健康教育体制。[结论]超重及肥胖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甘肃省大学生体质发展动态,为甘肃省教育相关部门、高校体育、卫生监督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抽取1991、2000、2010年3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分2个阶段,以前10年、后10年的均值和均值差进行显著性t检验和动态分析。结果甘肃省大学生身体形态(除乡村女生外)发育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乡村男生身高增长2.58cm,城市男生体重增长5.84kg;肺活量呈负增长趋势;近10年脉搏,除乡村男生外其余组别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身体素质出现较大的持续下滑现象,速度和耐力下降幅度最小的组别分别是乡村男生和城市女生,其下降值也达到了0.16s和20.23s。甘肃省大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近10年间,城市学生的心脏功能有所改善,但身体素质除女生腰腹力量和柔韧性略有增长外,其余指标均呈持续下滑趋势,其中速度素质、耐力素质下滑较为严重。结论甘肃省大学生体质状况发展趋势不容乐观,应引起教育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城乡学生身体素质差异的发展趋势、为促进城乡中小学生体质水平的同步提高提供参考。方法 以参加我国1985年、1995年、2005年、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武汉市城乡7~18岁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 城区学生一直保持优势的有中学男、女生的速度素质,各年龄组女生的腰腹部力量素质。乡村学生一直保持优势的有小学男生的上肢肌力,中学男、女生的耐力素质(但优势在减小),男生的柔韧素质。城区由领先变成落后的有小学男、女生的速度素质,小学低年级男生的下肢力量,中小学男生的上肢肌力,小学男、女生的耐力素质。城乡学生交替领先的有女生的下肢力量素质。结论 30年来,武汉市城乡中小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差异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发展趋势,有的素质城乡学生分别一直保持着自己的优势,有的素质已由优势转为劣势,有的素质则表现为城乡学生交替领先。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大学生近20年间运动素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近20年间安徽省大学生运动素质变化,为加强体育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85年、2005年全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中19~22岁大学生运动素质测试结果,采用SPSS11.5统计分析。结果20年间安徽省大学生运动素质有一定变化,速度素质50m跑城乡男生、下肢暴发力素质立定跳远城乡男女生呈现上升;耐力素质1 000m/800m跑城乡男女生均明显下降;力量素质斜身引体/仰卧起坐城乡男生下降,女生提高,提高幅度乡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城乡差距逐渐缩小。男生除1 000m跑外各项指标均为乡村优于城市;女生仰卧起坐城市优于乡村,800m跑和坐位体前屈乡村优于城市。2005年各项指标均值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2000年)。结论我省大学生运动素质水平不容乐观。教育部门要加强学生体育工作,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时间。  相似文献   

20.
中国7~18岁汉族学生形态发育的横断面调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我国15个省区汉族学生形态发育的现状。方法以2004年学生体质监测7-18岁汉族学生共161477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城市、乡村以及不同地区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进行比较。结果7~18岁城市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明显优于乡村学生,各年龄组男女生身高、体重、胸围3项指标的均值变化均为城市大于乡村,表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12岁组城市与乡村男生平均身高分别为152.78和148.66cm(差值为4.12cm),城市与乡村女生平均身高分别为152.68和149.24cm(差值为3.44cm);12岁组城市与乡村男生平均体重分别为44.75和39.27kg(差值为5.48kg),城市与乡村女生平均体重分别为42.9l和39.17kg(差值为3.74kg);12岁组城市男女生的平均胸围分别大于乡村男女生3.68cm和2.56cm。东部沿海地区7~14岁组男女生身高、体重的平均值均大于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西南地区各年龄组学生身高、体重的平均值均为全国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进一步重视西部以及农村地区学生的体质健康,加强学生营养和体质改善工作,提高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