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单侧或双侧心室扩大,心室收缩功能障碍,伴或不伴进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为特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是心力衰竭的第三位因素。本文通过对DCM患者长期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心动图在DCM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及起搏器植入对DCM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
扩张型心肌病的药物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扩张型心肌病(DCM)常表现为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管栓塞等症状。治疗原则是改善心功能,预防栓塞,治疗有症状的心律失常及降低猝死危险和缓解心力衰竭发展,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目前临床用于治疗DCM的药物很多,但各种药物疗效不一。在此就DCM的药物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刘东育  罗勇  杨银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499-2500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原发性心肌病中最常见,居心肌病之首位,预后较差的一种心脏病。现将我院2000年以来应用卡托普利联合倍他乐克治疗DCM心力衰竭,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缺血性心肌病(ICM)心力衰竭和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63例ICM心力衰竭患者(ICM组)和78例DCM心力衰竭患者(DCM组)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口服治疗,连续治疗12...  相似文献   

5.
扩张型心肌病(DCM)首次出现心力衰竭后其5年死亡率在44%以上,并且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但目前并无有效的防治手段,因此,如何控制DCM的病情进展以降低其远期死亡率成为临床研究的主要方向。自2006年7月笔者应用小剂量依那普利联合卡维地洛治疗DCM,进行36个月的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桂云  杨英碧  王晶  顾丽娅 《贵州医药》2006,30(10):901-902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以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为基本特征,一旦发生心衰,则预后不良[1].我院应用参麦注射液与环磷腺苷治疗DCM心力衰竭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的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DCM心力衰竭患者123例,并以同期住院的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67例为对照组,采用美国Biosite公司生产的博适Triage干式快速定量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诊断仪测定BNP,同时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收缩和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压力等,分析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压力等的关系,比较心力衰竭组治疗前后BNP水平的变化。结果 DCM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水平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随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升高,随左室射血分数的降低而升高,左室扩大明显和肺动脉压力升高的患者BN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但经治疗心力衰竭好转后BNP水平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可以作为判断DCM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估的一项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与多巴胺静脉滴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DCM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PGE1及多巴胺治疗。结果:用药第10天,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左室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显著提高,心脏舒张指标E峰/A峰比值(E/A)显著升高(P<0.01),心肌耗氧量明显下降。结论:PGE1联合多巴胺治疗DCM心力衰竭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陈杭 《上海医药》2012,33(13):20-22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 :将56例DCM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治疗组和非麝香保心丸治疗组各28例。观察分析2组DCM心力衰竭患者经麝香保心丸和非麝香保心丸治疗前后QTcd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麝香保心丸组QTcd分别为(76.4±27.2)ms和(36.3±17.1)ms;治疗前后非麝香保心丸组QTcd分别为(73.5±22.8)ms和(53.7±13.6)ms。与治疗前比较,2组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QTcd均有减少,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以麝香保心丸治疗组减少更为明显。治疗后2组间QTcd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麝香保心丸可以明显降低DCM心力衰竭患者的QTcd。  相似文献   

10.
曲乃路  许广沅 《天津医药》1991,19(4):205-208
我们对有较明显心脏症状及 ECG 异常而临床无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的病人采用了心内膜心肌活检(EMB),部分病例的病理组织形态学所见结合临床资料可支持扩张型心肌病(DCM),这些病人应属于 DCM 早期阶段。本文提示 EMB 对 DCM 早期的诊断具有重要辅助价值。鉴于 DCM 晚期预后不良,因此早期发现对改善 DCM 预后具有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1.
Hamby等在1974年研究发现不合并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据此,Hamby首次提出了糖尿病心肌病(DCM)的概念。DCM是由心脏对糖尿病的急性反应而导致的慢性病理过程,包括基因表达异常、信号转导的改变和细胞死亡;高血糖症是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主要病因,炎症反应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2导联心电图对扩张型心肌病(DCM)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DCM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电话、信件及门诊随诊等方式记录DCM患者的终点事件,采用Cox风险回归分析DCM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以QRS时限是否大于120 ms进行分层分析,制作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统计生存率.结果 Cox回归分析表明,与DCM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有关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有包括心房颤动/扑动(HR=2.063,95%CI为1.103~3.865,P<0.05)、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HR=3.886,95%CI为1.553~9.723,P<0.05)及QRS时限(HR=1.011,95%CI为1.003~1.019,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生存率有影响的心电图指标为心房颤动、QRS时限、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QRS时限<120 ms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QRS时限≥120 ms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M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有关系的心电图指标为非持续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及QRS,不同水平的QRS时限生存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的抗凝治疗疗效。方法选取临床2010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6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抗凝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功能改善,减少栓塞发生。结论减轻心脏负荷、预防和控制充血性心力衰竭、纠正各种心律失常和减少栓塞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的影响。方法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与加用阿托伐他汀组各30例,治疗4周前后分别查血清HGF浓度和心脏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左室射血分数,同时选择20例正常对照组。结果血清HGF浓度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减少及左室射血分数提高更显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GF水平明显升高,短期阿托伐他汀可降低DCM患者的血清GHF浓度,该作用独立于其降血脂作用并与心功能的改善无关。  相似文献   

15.
王晖  张寄南 《江苏医药》1998,24(4):254-255
为探讨心衰时抗M受体抗体变化,测检了12名扩张性心肌病(DCM)及20名冠心病(CHD)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结果发现.DCM患者的血清明显抑制[3H]QNB与M受体的结合,并显著降低受体与配基的亲和力。而CHD患者血清对受体结合试验无影响。由此推论DCM心衰存在抗M受体抗体,其迷走神经张力的降低可能在抗M受体抗体水平。而CHD心衰迷走张力低下与抗M受体抗体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出现心力衰竭时所发生的心律失常及其与心力衰竭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已确诊为DCM心力衰竭患者93例,分别实施6min步行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按心力衰竭程度不同将其分为A、B、C三组,随后进行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结果上述每组病例DCG至少检出2类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其次是房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A、B、C三组心力衰竭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排序依次为C组〉B组〉A组,经方差分析,C组、B组与A组之间有显著差异,而c组与B组之间无显著差异(F=3.67,P〈0.05)。结论DCM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且类型多样,多为复合型,其严重程度与心力衰竭程度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7.
陈杭 《上海医药》2012,(7):20-22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将56例DCM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治疗组和非麝香保心丸治疗组各28例。观察分析2组DCM心力衰竭患者经麝香保心丸和非麝香保心丸治疗前后QTcd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麝香保心丸组QTcd分别为(76.4±27.2)ms和(36.3±17.1)ms;治疗前后非麝香保心丸组QTcd分别为(73.5±22.8)ms和(53.7±13.6)ms。与治疗前比较,2组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QTcd均有减少,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以麝香保心丸治疗组减少更为明显。治疗后2组间QTcd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可以明显降低DCM心力衰竭患者的QTcd。  相似文献   

18.
<正>本研究以三磷酸腺苷(ATP)受体拮抗剂西地兰作为对照,评价左西孟旦注射液对常规治疗不佳的重度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遴选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对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重度DCM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9.
<正>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以心腔(左心室和/或右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疾病,DCM是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心脏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之一。DCM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不明,大约30%的DCM患者呈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在其发病  相似文献   

20.
β受体阻滞剂作为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HF)治疗的一线药物,经过从分子细胞生物学和药理学的基础研究,直到一系列的临床试验,证明此种治疗方法具有明确的疗效。我院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对34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者应用美托洛尔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