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传统分段诊刮术与宫腔镜下分段诊刮术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了CBM、CNKI、万方数据库、VIP、Cochrane Library、OVID、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手工检索了百度和谷歌等网络数据。纳入对比传统分段诊刮与宫腔镜下分段诊刮术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而后采用Cochrane评价员手册5.1.0文献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用Rev 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随机对照试验,共2 588例患者。Meta分析表明:宫腔镜诊刮组与传统诊刮组比较,术后标本送检率、子宫内膜癌确诊率、不典型增生确诊率和术后腹水肿瘤细胞阳性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分别为[MD=0.31,95%CI(0.11,0.90),P=0.03]、[MD=0.40,95%CI(0.29,0.53),P0.000 01]、[MD=0.30,95%CI(0.10,0.90),P=0.03]和[MD=0.38,95%CI(0.19,0.77),P=0.008];然而,子宫内膜良性病变诊断率[MD=0.57,95%CI(0.17,1.87),P=0.35]和子宫内膜癌累及宫颈诊断率[MD=0.06,95%CI(0.01,36.86),P=0.81]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纳入的11篇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宫腔镜诊刮组标本送检率、子宫内膜癌诊断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诊断率、子宫内膜癌手术后腹水细胞学阳性率均高于传统诊刮组,两组对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及子宫内膜癌累及宫颈诊断率相似。但是,其结论仍不能取代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因此结论还有待于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的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对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疾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择卵泡中、晚期阴超显示子宫内膜回声紊乱如官腔内一个或数个强回声光团或基底层下低回声或内膜异常增厚患者(n=280),分为宫腔镜下定位活检并普遍诊刮病检(n=100)和月经来潮24 h内行诊刮病检(n=180)两组,比较两组子宫内膜病变的检出率.结果 本研究官腔镜下定位活检并普遍诊刮病检100例,检出子宫内膜病变94例,子宫内膜病变的检出率为94%;月经来潮24 h内行诊刮病检180例,检出子宫内膜病变138例,子宫内膜病变的检出率为76.67%.比较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经阴道超声检查可作为对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筛查手段,其对子宫内膜病变的检出率与官腔镜病理检查结果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微型吸管在子宫异常出血中初步筛查的价值.方法 采用直径4.4mm微型吸管和常规刮匙获取子宫内膜标本,送病理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直径4.4mm微型吸管在宫颈扩张、手术并发症、疼痛方面优于常规诊刮,有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86.16、84.41,t=-13.03;均P<0.01).在病理对照方面:两组病理检验一致率为96.02%(579/603);微型吸管获取有效标本取样率为87.06%(525/603),诊刮组获取有效标本取样率为87.73%(529/60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12,P=0.729).微型吸管筛查结果:有34.83%(210/603)的患者术后月经恢复正常,未治疗;有38.64%(233/603)的患者术后经药物治疗月经恢复正常,有22.72%(137/603)的患者再次宫腔镜检查;3.81%(23/603)的患者因子宫内膜癌和癌前病变手术治疗.结论 微型吸管是一种价廉、简便易行、患者痛苦少、准确性高的检查子宫异常出血的初步筛查方法,尤其对子宫内膜癌和癌前病变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组织切除系统(美奥舒)与传统宫腔镜诊刮对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冻胚移植周期中有子宫内膜息肉手术史的76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子宫内膜息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美奥舒处理组(31例)、传统宫腔镜诊刮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冻胚移植后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质指数(BMI)、移植日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美奥舒处理组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高于传统宫腔镜诊刮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美奥舒处理组的流产率、异位妊娠率低于传统宫腔镜诊刮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宫腔镜下组织切除系统切除术比传统宫腔镜诊刮术后的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女性围绝经期功血的激素治疗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功血患者诊刮后不同激素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8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以诊刮前B超测定子宫内膜厚度1.0cm作为分界点,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并设相应的对照组.治疗组于诊刮后第5天服用妈富隆,每晚睡前1片(去氧孕烯0.15mg/炔雌醇30μg),连服21天后停药;对照组于诊刮后第15天开始口服安宫黄体酮10mg/d,连服10天后停药.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 诊刮后完全止血时间、少于月经量者人数,治疗1组与对照1组,治疗2组与对照2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个月后,治疗1组与对照1组的经量减少率(75%:70%)、治愈率(65%:70%)、复发率(30.8%:36.0%)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2组的经量减少率(90%:55%)、治愈率(80%:50%)明显高于对照2组,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分别为6.144、3.956,均P<0.01),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8.8%:50%),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2.54,P<0.05).结论 不同的子宫内膜厚度应选择不同的激素治疗方案,对子宫内膜较薄的患者应采用妈富隆或孕激素后半周期疗法;对于子宫内膜较厚者应采用妈富隆周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EH)的临床特点和影响诊断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7例术前诊断为AEH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分为子宫内膜癌组(A组,50例)和AEH组(B组,27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全部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占64.9%,B组占35.1%;两组年龄比较,t=2.708,P=0.00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诊断与术前诊刮AEH的分度有关,轻、中、重度AEH合并子宫内膜癌率分别为28.6%、42.1%、78.4%;两组肿瘤标记物CA125比较,P=0.140>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年龄是AEH合并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②随着诊刮AEH分度增加,合并子宫内膜癌有增加趋势;合并子宫内膜癌多数分化较好、浸润少、期别以Ⅰ期为主。③血清CA125不是预测AEH合并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剂量醋酸甲羟孕酮片对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诊断性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收院诊治的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患者106例选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无阴道流血且无法耐受诊刮术的患者为研究组,其余56例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行分段诊刮术,研究组给予小剂量醋酸甲羟孕酮片诊断性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进行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诊刮术后3个月子宫内膜厚度为与术前的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小剂量醋酸甲羟孕酮片诊断性治疗后3个月子宫内膜厚度与给药前的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无阴道流血且无法耐受诊刮手术的患者,应用小剂量醋酸甲羟孕酮片诊断性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绝经后阴道出血(PMB)诊断中运用妇科超声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深圳市宝安中心医院收治的PMB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子宫刮诊与妇科超声检查,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但是两种检查方法在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萎缩性子宫内膜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正常子宫内膜患者相比,子宫内膜癌和良性病变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超声对PMB患者进行诊断,不仅操作简单、创伤小,还能提高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根据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选择不同性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0月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63例,先采用B超测定子宫内膜的厚度,子宫内膜厚度0.8 cm 28例为甲组,子宫内膜厚度≥0.8 cm 35例为乙组。甲组采用雌孕激素与止血治疗相联合,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初始阶段每天3片,出血减少之后逐渐减量,每天口服1片维持3周后撤退性出血。乙组采用单一的孕激素治疗,口服安宫黄体酮,每天6~8 mg,连续治疗两周后撤退性出血。对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进行检测和比较,随访患者阴道流血控制时间和停止时间、阴道流血量。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数据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甲组总有效率92.86%,乙组总有效率94.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3,P0.05)。两组出血控制时间[甲组(39.2±11.1)h、乙组(40.4±9.85)h]和出血停止时间[甲组(129.7±66.7)h、乙组(138.3±70.92)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5、0.491,均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甲组(0.98±0.07)cm、乙组(0.99±0.11)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8,P0.05)。结论根据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厚度选择不同性激素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钒对职业接触人群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方法,对钒职业接触工人心血管系统的症状、血压、心电图进行分析,探讨钒对职业人群心血管的影响. [结果]接钒组心血管系统症状检出率是对照组的2.6倍(OR=2.60,P<0.05),且接钒工龄与心血管系统症状检出率呈正相关(OR=1.40,P<0.05).接钒组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钒组高血压的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电图异常情况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钒化合物对职业接触人群的心血管系统可产生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近8年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点,以期对子宫内膜癌诊断有所帮助.[方法]回顾我院1998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住院的子宫内膜癌患者499例,总结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治疗方式及病理特点.[结果](1)499例患者平均年龄(52.8±9.2)岁,<45岁者72例(14.4%)平均年龄(37.2±6.0)岁,患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 (2)临床症状:阴道异常出血者457例,占91.6%,其中绝经后出血者281例,占61.5%,未绝经者176例,占38.5%.阴道排液者110例,占22.0%.下腹痛者92例,占18.4%. (3)病理特点:①病理类型:子宫内膜样腺癌461例,占92.4%;非宫内膜样腺癌38例,占7.6%.②组织学类型:G1共164例,占32.9%;G2共229例,占45.9%;G3共102例,占20.4%.③淋巴结转移:499例患者中45例(9.02%)发生了淋巴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者39例,其中7例同时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4)临床分期误差率:Ⅰ期误差率为10.3%,Ⅱ期误差率为67.5%,Ⅲ期误差率8.3%.[结论](1)近年来,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绝经前妇女一旦出现月经紊乱或经量增多,应考虑有予宫内膜癌的可能;未绝经患者病理类型以宫内膜样腺癌为主、肿瘤分化较好、深肌层浸润的发生率较低,若早期诊治预后良好. (2)临床分期诊断误差率,Ⅱ期较高,达67.5%.提高该期的诊断准确率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瘦素与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丽  陆娟  赵会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1):2042-2044
[目的]检测ERa、 PR、 SOCS-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瘦素在子宫内膜癌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实验组)和30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子官内膜组织ERa、 Pit、 SOCS-3蛋白的表达.体外培养子宫内膜腺癌及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块,加入含不同浓度瘦素的培养液体外培养24h, Western-Blot法检测两组组织中ERa、 PR、 SOCS-3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SP法结果表明:实验组ERa、 P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OCS-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Western-Blot法结果表明:瘦素处理24h后的子宫内膜癌组织,随着瘦素浓度的增加,ERa、 PR蛋白的表达下降,SOCS-3蛋白的表达增加,而对照组的表达弱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病人可能存在子宫水平的瘦素信号传导异常,在子宫局部存在瘦素抵抗,并可能通过影响子宫内膜ERa、 PR蛋白的表达而在子宫内膜癌发痛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蓝莉  张莉萍  苏兰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1-12,15
[目的]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某院2002~2010年收治的86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病例组,同时收集86例同期体检无子宫内膜癌的绝经后妇女为对照组,对雌激素水平、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绝经年龄、哺乳年龄及生活方式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提示:高血压、糖尿病、体重指数、雌激素水平、绝经年龄为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主要危险因子。而初次哺乳年龄、生育史为保护因素。[结论]重视高危因素,对高危人群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早诊断子宫内膜癌,提高治愈率及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对2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NE)、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AH)及45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EC)中的ILK表达进行检测。并评价其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ILK在NE、AH、E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25%、71.1%。EC组表达明显高于NE组。ILK的表达随肿瘤的分化降低而增加。分析ILK在随子宫内膜腺癌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发展,其表达均显著增加。结论 ILK在EC中呈明显阳性表达。为子宫内膜腺癌的诊断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并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过度表达预示着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李幔  陶银贵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154-4155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治疗效果和治疗方法对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根据采取的治疗措施异同,分为单纯手术治疗(单纯手术者)和手术治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综合治疗组)。其中单纯手术治疗患者共25例,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共55例。[结果]①单纯手术组患者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2.0%、48.0%、24.0%;综合治疗组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0.9%、67.2%、40.0%。综合治疗组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与单纯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单纯手术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复发率分别为52.0%和36.0%,综合治疗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复发率分别为18.2%和20.0%,两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不同治疗方法影响着患者的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及复发,以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患者局部复发及远处复发,优于单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418例子宫内膜良性疾病会诊结果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开选  孙亮  徐炼  杨帆  万宇  宋波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3):2453-2455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良性疾病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诊断中的注意事项和解决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6年外院申请会诊的418例良性子宫内膜疾病切片.[结果]月经周期子宫内膜44例(10.5%),卵巢功能失调导致子宫内膜病变246例(56.9%),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65例(15.6%),子宫内膜炎性病变4例(1.0%),子宫内膜息肉34例(8.1%),药物性子宫内膜12例(2.9%),描述性/未提供诊断13例(3.1%),并将原诊断与会诊诊断结果相比较.[结论]分析原诊断与会诊诊断不一致的原因,提出了避免过诊断和低诊断的注意事项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不同宫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息肉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的宫腔镜手术术式对不同年龄、不同生育要求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疗效。方法将35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分别采用4种手术方法进行处理。结果绝经后患者术后无1例复发及阴道流血;对于不保留生育功能患者来说,汽化电切组手术时间短(p<0·05),疗效优于子宫内膜电切组(p<0·05);由于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患者仅切除息肉及功能层内膜,故术后无闭经者,但术后息肉复发高于另三种术式。结论育龄期无生育要求者,选用息肉切除同时行子宫内膜汽化电切术式疗效较好;有生育要求者,息肉切除同时应将息肉旁浅层内膜切除;绝经后患者,切除息肉同时行子宫内膜电凝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33例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子宫内膜癌的声像图特征、彩色血流分布特点及阻力指数(RI值)。结果弥漫型子宫内膜癌超声诊断与手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0%,局限型54.5%,病变侵犯肌层与手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0%,病变侵犯宫颈与手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6.6%,子宫内膜癌血流显示率84.8%,RI值为0.33~0.50,平均0.40。结论经阴道超声是子宫内膜癌诊刮术前最佳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并能显示子宫内膜癌侵犯子宫肌层、宫颈,为临床选择适当的诊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经阴道超声(TVS)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方法对30例子宫内膜癌的超声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弥漫型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可达71.4%;局限型子宫内膜癌图像特征不典型,诊断符合率较低,本组为44.4%,但此类患者内膜异常发现率在95%以上,结合诊刮可明显提高本病的诊断率。结论TVS检测可作为子宫内膜癌首选的筛查方法,并可明确病变是弥漫型还是局限型,对确定子宫内膜癌术前选择手术方式和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77年1月~2005年6月某院收治的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39例患者的病案资料、病理、治疗、随访情况.[结果]39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1998年前17例患者行腔内放疗后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术后补充放疗;1998年以后22例患者行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治疗,术后采取补充放疗或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化疗全部采用以铂类为主的方案.39例患者中,随访35例,随访时间最长30年,最短5个月.Ⅰ期5年生存率为80.81%.[结论]治疗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后尽早采用以铂类为主的方案化疗,对预防和治疗腹腔和远处转移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