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笑妍  唐雪云  庄小萍 《护理研究》2009,23(30):2784-2785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死亡率高.肠道为应激反应的中心器官,在SAP发病中极易受损[1].SAP易发生肠屏障功能障碍(intestine barrier functional disturbance,IBFD),IBFD是SAP并发感染、形成腹腔脓肿,诱发和加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症结[2].  相似文献   

2.
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指消化酶被激活后对胰腺自身消化所引起的炎症,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达20%~30%[1].关于SAP营养支持,尤其是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一直存在争议,早期肠内营养(EEN)的开展更引起人们的关注.SAP的死因80%以上是胰腺及胰外组织的继发感染所致,感染的细菌90%以上来源于肠道.  相似文献   

3.
重症急性胰腺炎(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是指急性胰腺炎伴有机体脏器功能不全,或出现局部脓肿、假性囊肿及坏死等一系列并发症的炎症性疾病[1].SAP具有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化学改变,起病急、进展快,伴有持续(时间>48 h)的器官功能衰竭,如果后期合并感染,病死率较高[2].有研究表明,超过70%的 SAP 是因胆石症、酗酒、饱餐及高三酰甘油血症等诱因引起,并趋于年轻化[3].  相似文献   

4.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急性、全身消耗性危重病症.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1].如何保证ICU内SAP患者肠内营养的安全、有效的实施是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其病死率仍徘徊在15%~30%.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救治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临床热点问题[1-2].中华医学会制定了中国SAP诊治指南[3],为SAP规范化诊治奠定了基础.在对SAP综合治疗中,笔者依照上述指南对早期采用液体复苏、肠道去污联合肠内营养这三个重要治疗环节进行了临床研究,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非常凶险的急腹症,其发展迅速,病情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达20%~30%.SAP患者会出现明显的代谢紊乱,消化吸收功能严重障碍,高分解代谢状态下的能量消耗较基础值升高约50%[1].因此,充分有效的干预性营养支持对患者非常重要[2].过去一直采用肠外营养(PN)使胰腺"休息".  相似文献   

7.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研究表明,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其病程早期即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屏障功能障碍[1]。一旦肠道屏障功能发生较为严重障碍,易引起肠道细菌易位和(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从而诱发或加重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或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形成恶性循环,患者病情可急剧恶化[2]。本次研究旨在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道屏障功能改变情况与病情严重  相似文献   

8.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治疗棘手的外科急腹症.尤其老年患者多合并全身重要器官的损害,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机会高,风险极大[1].  相似文献   

9.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临床发病急,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常需外科治疗.由SAP引起的结肠瘘是常见的胃肠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占胃肠瘘的首位,是影响SAP预后的重要因素[1].作者回顾性分析86例SAP并发结肠瘘患者的诊治经过,认为预防应与治疗并重.  相似文献   

10.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表现为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者胰腺坏死感染等全身和局部并发症[1].SAP早期易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及微循环紊乱,其严重程度与疾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重者甚至可以发展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3].多种凝血相关指标与SAP的病情严重程度及疾病预后息息相关[2,4-5].  相似文献   

11.
善宁(Somatostatin)在对轻型急性胰腺炎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的同时,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作用也颇受关注[1].不过,对SAP病例仍需强调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reatitis,SAP )是一种非常凶险的急腹症,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达20%~30%[1].在早期治疗策略上一直存有争议[2].实践表明,在急性胰腺炎的急性反应期经非手术治疗,病情未能缓解,因其全身炎症反应剧烈;单纯强调非手术治疗或采取过于复杂的手术治疗都是片面的,均不利于患者的整体治疗.2002年5月至2007年5月期间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采用早期腹腔镜置管灌洗引流术加十二指肠镜鼻胆(胰)引流术及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 SAP 患者1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累及胰腺甚至全身各系统器官的严重疾病.目前认为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的释放失控,造成过度炎症反应是胰腺炎重症化和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键[1].高脂血症(HL)既是SAP的病因,又可加重SAP代谢紊乱.而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AHLP)的关键是迅速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本院从2007年1月联合采用早期血液净化加用血液灌流(HP)治疗SAP患者43例,其中伴重度HL者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变化迅速、预后差等特点.SAP的病死率呈两极化分布,早期的病死率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有关,晚期的病死率与感染并发症(如胰腺囊肿和脓毒症)有关[1].本研究中拟就两家医院收治的SAP患者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傅丽琴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0):1863-1864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胰腺自身消化启动的严重全身炎症反应性疾病。单纯针对胰腺本身的综合治疗并不能取得满意疗效,死亡率仍高达50%左右[1].大量研究已证实了过量炎症介质与细胞因子在SAP发展演变中具有重要作用[2].  相似文献   

16.
不稳定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SCD)之间的临床状态[1,2].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我们自拟心康宁片,并观察其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急性重症胰腺炎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胰腺炎是腹外科急腹症,亦是一种急性全身性的消耗性疾病,尤其是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起病凶险,易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1].营养支持是SAP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肠内营养(EN)不仅能有效防止细菌和/或内毒素易位,且具有疗效好、费用低、并发症少的优点[2].我科近三年来对43例重症胰腺炎病人实施肠内营养补给,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目前临床公认的危重难治性疾病[1]容易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进而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后者是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2-5].急性胰腺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达30%~40%,误诊率高,因此对监测治疗和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科急诊监护室(EICU) 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了32例SAP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崔璀  江宏 《当代护士》2007,(12):15-16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急腹症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大量胰酶入血可导致肝、肾、心、脑等器官的损害而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死率高达18%~33%[1].本院2003年7月~2006年2月共收治6例SAP并发ARDS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在SAP中,机体内发生蛋白质分解、糖原异生和脂肪动员增强,出现超高代谢反应,使患者营养储备迅速耗竭,出现严重营养不良,导致机体防御免疫能力降低,感染率升高[1-2].同时,长期禁食使得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细菌移位,肠源性感染率增加.目前多项研究指出[3-5],早期肠内营养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措施之一.鼻空肠管在SAP早期肠内营养中作用得到了肯定,但SAP患者在病程初期往往必须行胃肠减压,胃肠减压管和鼻空肠管分别由两侧鼻腔置入,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而三腔喂养管能以一管三腔同时行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避免了双管置入的痛苦.近2年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对13例SAP患者采用三腔喂养管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