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的细胞学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自体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与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骨髓重建造血功能的规律与差异。方法:观察了两组13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后骨髓造血重建的细胞学特点,其中,APBSCT6例,allPBSCT7例,结果:两组人在移植后在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下降与回升有一定规律,不受年龄、性别的影响。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建造血的速度与输入单个细胞(MNC)数有一定相关性,移植时病人状态及适时的对症支持治疗也是决定重建速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应用自体骨髓移植(ABMT)38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BSCT)13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与自体骨髓联合移植15例。治疗白血病54例,恶性淋巴瘤11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用化疗加多抗甲素或C—CSF动员。移植物采用微波、阿克拉霉素净化处理。结果:两组动员方案均有良好动员效果。ABSCT组及联合移植组造血功能恢复比ABMT组快(P<0.05),合并症少。66例中,45例仍呈持续缓解(CCR),中位CCR时间32(5~98)个月,复发21例。3年无病生存率及复发率分别为68.5%及26.1%。结果表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治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ABSCT及联合移植具有造血功能恢复快,合并症少等优点。微波和阿克拉霉素体外净化移植物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净化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儿童恶性肿瘤患者中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支持的以马法兰为主的大剂量化疗的急性毒副反应及造血功能恢复.方法 对以马法兰为主的大剂量化疗和化疗加全身放疗急性毒副作用和造血功能的恢复进行比较.24例恶性肿瘤患儿接受治疗,其中,放疗组:化疗加全身放疗9例(基本方案为环磷酰胺加分次全身放疗);马法兰组:单纯化疗15例(基本方案为马法兰加卡铂、足叶乙苷).化疗或联合全身放疗后,全部病人均接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输注.按Bearman标准进行相关毒性评分,并观察腮腺、监测血糖和血淀粉酶.干细胞回输后每日做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观察造血功能恢复.结果 急性相关毒性:两组黏膜、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相近,但放疗组中黏膜Ⅱ级反应率33%,腮腺反应率67%,高于马法兰组(P<0.05).外周血达到WBC1.0×109/L、ANC0.5×109/L、ph20×109/L,恢复时间(d)分别为:化疗加放疗组(24.78±8.50)、(32.20±10.60)、(36.79±9.50)d;马法兰组(17.92±5.21)、(23.96±6.59)、(29.07±5.87)d.结论 接受以马法兰为主的强烈化疗治疗的患儿黏膜反应程度轻,无放射性腮腺炎发生,造血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外周血白细胞中存在着少量的造血干细胞,对造血功能遭到射线严重损伤的动物或人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可促进照射机体造血功能的恢复。但是,在外周血中存在着大量的免疫活性细胞,所以,在异体移植中,由于个体组织抗原的差异,输入大量免疫活性细胞于受体后,可以产生严重的免疫反应,甚至导致受体的死亡。因此,目前开展的外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比较全身照射对自体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70例自体和异体造血干细胞患者移植后造血系统重建状况进行动态观察及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移植后,粒细胞、血小板的下降与回升有一定规律性,自体移植组和异体移植组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分别为14和16 d,血小板恢复时间分别为23和27 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无论自体或异体移植组中,外周血移植均较骨髓移植的造血系统重建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收剂量≥10 Gy者血小板重建时间较<10 Gy者缓慢(P<0.05);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与吸收剂量无关。结论 在全身照射剂量条件相同情况下,自体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系统重建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较骨髓移植造血重建迅速,血小板恢复时间与吸收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极重度骨髓型和部分肠型急性放射病,用一般抗辐射药物加综合治疗难以奏效。近年来,国内外普遍重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这对加速造血功能的恢复和免疫系统的重建是一项关键性治疗措施,造血干细胞来源已经从单纯骨髓中采集,发展为从外周血和胚胎肝中获取的三条途径。从新鲜造血干细胞移植发展为冰冻保存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放射损伤。  相似文献   

7.
自身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例晚期恶性淋巴瘤俞受程张伟京何祥林阎安文马恩普*苏航周振山乔艳萍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北京100039*北京放射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近年来随着造血干细胞保存技术的进步和血细胞分离技术的应用,使临床采用外周血造血干细...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治疗许多血液病和某些实体瘤将可应用外周血来源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取代骨髓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加速恢复大剂量放、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因此,随着外周血干细胞保存技术的进步和连续血细胞分离技术的应用,临床医生得以更广泛地采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我们曾对1例患者用全淋巴区大剂量放、化疗随之采用自身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并取得了成功。现报道如下。1 临床经过患者,男性,20岁。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发热反复发作1年。X线胸片示:纵隔增宽,左颈淋巴结活检病理确诊为非何…  相似文献   

9.
正常人的外周血中,经过体外培养证实,存在着具有形成细胞团能力的细胞。Rickard等实验证明,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生成细胞团的原始细胞是一类造血祖细胞(如CFUC、CFU-E等),而不是多向性造血干细胞(CFU-S)。不过定向性祖细胞是来源于多向性造血干细胞的,由于目前除啮齿类动物外,尚不能测定其它动物造血组织和外周血中的多向性干细胞,因此对CFU-C或CFU-E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外周血干细胞联合骨髓基质细胞输注对急性放射病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8.5Gyγ射线照射的BALB/c小鼠,分别输入红细胞(对照组),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PBSCT组),外周血干细胞联合扩增的骨髓基质细胞(实验组),观察受体鼠4周的生存率,骨髓有核细胞(BMNC),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生存率,BMNC、GFU-GM,CFU-F较对照组和PBSCT组显著升高,P<0.05,WBC的最低值较其他两组高(P<0.01),WBC恢复较PBSCT组愉(P<0.01),结论:外周血干细胞联合骨髓基质细胞 输注有促进急性放射病造血重建的作用,其作用优于单纯的外周血干细胞输注(移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集单倍相合异基因供者外周血和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析不同采集方式的差异,并进行移植后的效果评价。方法单倍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受者为2006年6月-2008年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就诊的56例白血病患者,健康供者为患者的父母或兄弟姐妹。在供者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造血干细胞动员,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4.0×109/L时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后1h内输给受者。56例供者根据骨髓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方法不同分为3组:第1组(n=5)采用注射器针头半密闭式过滤法,第2组(n=6)采用Thomas不锈钢开放式过滤法,第3组(n=45)采用本课题组的改进方法(用过滤输血器替换注射器针头及不锈钢网)。如若供、受者ABO血型不合,则对采集后的骨髓液进行处理:主侧不合用羟乙基淀粉沉降法去除红细胞,次侧不合采用低温低速离心去除血浆。骨髓液干细胞采集后4h内输给受者。结果56例供者外周血采集量的中位值为56ml,MNC中位值5.15×108/kg,CD34+细胞中位值5.80×106/kg;骨髓液采集量中位值950ml,有核细胞(NC)中位值10.31×108/kg...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造血生长因子对使用全身照射(TBI)进行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患者造血重建的影响,进而起到模拟事故性急性放射病,了解细胞因子在急性放射病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对1990-2012年75例预处理含TBI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及其供者的造血生长因子应用、植入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等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细胞因子在造血功能重建、造血干细胞动员中的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除1例因预处理不良反应死亡外,其他患者全部恢复造血功能重建。应用rhG-CSF组粒细胞植入的中位时间自体移植为10 d、异基因移植为12 d。自体移植患者应用rhIL-11组与未应用rhIL-11组血小板植入的时间分别为(11.67±1.53)、(13.70±6.27) d。所有TBI患者中口腔溃疡发生率为48%,腹泻发生率为44%。造血重建过程中细胞因子不良反应不明显,动员过程中半数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论 细胞因子在TBI后造血功能重建以及移植时的造血干细胞动员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研究抗CD49d单克隆抗体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对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 ,经放、化疗预处理的BALB/c小鼠分别接受经生理盐水(对照组 )、rhG CSF(实验 1组 )、抗CD49d单克隆抗体 (实验 2组 )动员的同系小鼠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观察受体小鼠的 4周存活率、外周血白细胞 (WBC)、骨髓有核细胞 (BMNC)、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GM)及脾集落形成单位 (CFU S)等指标。结果显示 ,实验 1、2组小鼠的 4周存活率、WBC、BMNC ,CFU GM和CFU 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 ,实验 1、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提示抗CD49d单克隆抗体或rhG CSF均能动员小鼠外周血干细胞 ,并能重建同系小鼠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4.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的新进展100850北京北京放射医学研究所马恩普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457.71989~1995年相继召开4次国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专题学术会议,标志着该领域研究工作迅速发展的新形势。本文对该领域近年来的进展作一概述。1造血干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诸如骨髓、外周血、脐血等多种来源的造血干细胞(HSC)移植在临床上日益广泛地开展起来,同时关于干细胞归巢机制的研究也有所进展。造血干细胞的归巢是一个多步骤过程。经研究发现,在归巢中涉及了干细胞表面和造血微环境中的一系列的分子与细胞因子。本文综述了其中一些研究较多的分子与因子,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诸如骨髓、外周血、脐血等多种来源的造血干细胞 (HSC)移植在临床上日益广泛地开展起来 ,同时关于干细胞归巢机制的研究也有所进展。造血干细胞的归巢是一个多步骤过程。经研究发现 ,在归巢中涉及了干细胞表面和造血微环境中的一系列的分子与细胞因子。本文综述了其中一些研究较多的分子与因子 ,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移植前、后乙肝病毒 (HBV)感染对其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时植活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 1 990年 1月— 2 0 0 1年 5月间 1 8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 ,有HBV感染的 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HBV感染流行率 (未包括单纯HBsAb阳性者)分别为 1 3 / 1 85 ( 7.0 2 %)、48/ 1 85 ( 2 5 .95 %)。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HSCT)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中包括HBsAg( +)组和HBsAb( +)组在内的HBV感染组白细胞恢复到 1× 1 0 9/L所需的平均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的显著差异 (P >0 .0 5 ) ,乙肝病毒感染组白细胞恢复到 1× 1 0 9/L所需的平均天数为 ( 1 4 .5 4±5 .49)d。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影响造血干细胞的植活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同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的心理护理。方法:对22例移植患者运用语言技巧,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并通过望、问、触、听、交谈、观察患者移植前、后的心理活动,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22例患者均在1月内迅速恢复,无严重感染及并发症。结论:有针对性地做好同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移植起着很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真皮多能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放射损伤后造血恢复的作用。方法 分离新生大鼠真皮多能干细胞体外培养至第10代用于研究,观察干细胞层体外对正常大鼠骨髓粒-巨噬系祖细胞和红系祖细胞集落生长的影响;进一步将真皮多能干细胞经尾静脉输入5Gyγ射线全身照射的大鼠体内,检测移植后骨髓有核细胞、粒-巨噬系祖细胞集落CFU—GM、红系祖细胞集落CFU—E和外周血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的恢复情况,观察4周后动物的存活率。结果 真皮多能干细胞层体外可促进正常大鼠CFU—GM和CFU—E集落的生长;全身输入干细胞促进了5Gyγ射线全身照射动物的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CFU-GM和CFU—E集落数的恢复。实验组动物4周后的存活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真皮多能干细胞具有一定支持造血的功能,可促进急性放射损伤大鼠的造血恢复,为造血损伤相关疾病的干细胞治疗提供新的细胞来源途径。  相似文献   

20.
造血干细胞库的建立及在放射医学中的应用100850北京北京放射医学研究所马恩普,刘秀珍,韩颖,刘明东,吴祖泽,毛秉智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318.52造血干细胞的保存是干细胞移植中的重要环节,作者多年来用液氮保存了外周血、胎儿肝脏等不同来源的造血干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