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探讨形状记忆接骨板治疗骨干骨折迟缓愈合、骨不连发病机制、原因。方法:系统回顾性地分析本科2000年3月-2006年3月用形状记忆接骨板治疗四肢骨干骨折117例,其中骨迟缓愈合15例,骨不连4例,对治疗方法和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经对症治疗或二次手术及中药辨证施治,并回院取出内固定。19例骨折愈合,肢体功能均基本恢复。结论:形状记忆接骨板固定四肢骨折,不同于其它固定理念,有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形状记忆合金接骨板在掌指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韦敏克  梁斌  韦建勋  黄孝英  金先跃 《广西医学》2003,25(10):1906-1908
目的:探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式掌指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6例骨折患(男28例,女性8例)进行治疗,其中掌骨骨折25处,指骨骨折20处。全部患均使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式内固定器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患随访6个月~2年3个月,平均11个月,手部功能恢复良好,无不良反应。全部病例均临床愈合。结论: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内固定器治疗掌指骨骨折具有效率高,组织相容性好,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固定牢靠,骨折恢复快,功能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采取环抱式接骨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股骨干再次骨折的方法、疗效与优点。方法:应用上海西脉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器治疗股骨干再次骨折12例,并评价其临床疗效。其中2例股骨上段带人工股骨假体,6例股骨上端带股骨近端交锁钉(PFN),4例股骨下端带逆行交锁髓内钉。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10.5个月。12例患者均骨性愈合,无1例术后骨不连、骨感染、畸形愈合、再骨折等并发症。结论:环抱式接骨器治疗股骨干再次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减少固定后骨质疏松,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股骨干再次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方法,但要注意环抱器与骨折处骨干的匹配,且骨折愈合后环抱器取出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4.
王青松 《广州医药》2009,40(1):45-46
目的探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按骨板在锁骨中段、中外段骨折内固定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治疗锁骨中段、中外段骨折48例的效果。结果48例经8~36个月随访,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4周,无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无内固定物松脱或折断,局部无症状,肢体功能恢复好。参照韩平良等锁骨疗效标准:优42例,良6例,优良率100%。不取出无不适29例,要求取出19例,其中17例成功取出,内固定取出时间平均较固定时间长20分钟;2例取出困难中止手术,随访无不适。结论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治疗锁骨中段、中外段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固、能早期功能锻炼、不需取出,为固定锁骨中段、中外段骨折的首选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一种治疗锁骨严重粉碎性骨折的内固定方法。方法 采用镍钛记忆合金锁式接骨器,对21例锁骨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固定治疗。结果 21例患者随访9~16个月(平均12.2个月),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X光片示:骨折部位均达到解剖复位,且全部愈合。结论 镍钛记忆舍金锁式接骨器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且具有安全可靠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治疗髋假我术后或术中并发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1年10月我院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治疗24例髋假体置换术后或术中并发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随访2-24个月。结果:无一例发生并发症,骨折生长良好,无移位,内固定无松脱现象,对假体稳定性无直接影响。结论: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治疗此类型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创伤少,缩短了手术时间,对一些用传统骨科手术内固定难以处理病例,选择此种内固定极为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一种治疗尺桡骨骨不连的理想方法。方法:应用记忆合金接骨器治疗尺桡骨骨折骨不连18例。结果:术后随访3~16个月,平均随访5个月,所有病例术后2~6个月内骨折骨不连临床愈合,功能优良17例(94.4%)。结论:记忆合金接骨器内固定是治疗尺桡骨骨折骨不连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西脉记忆合金环状接骨板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干骨折患者7例.结果 7例均获随访6个月以上,骨折均愈合,关节功能恢复术前水平.结论 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干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赵斌  陈宝  孙璐  王红 《甘肃医药》2014,33(2):133-135
目的:探讨TiNi形状记忆合金内固定器治疗骨折的特点与疗效。方法:使用TiNi形状记忆合金内固定器治疗75例髌骨及长管状骨骨折患者,随访3~12个月,x线片检查评估骨折临床愈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采用TiNi记忆合金内固定治疗的骨折愈合优良,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TiNi记忆合金固定器治疗骨折具有手术简单、时问短、固定牢固、骨折端血运破坏少,骨折愈合快、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对骨折的治疗与愈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采取环抱式接骨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股骨干再次骨折的方法、疗效与优点。方法:应用上海西脉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器治疗股骨干再次骨折12例,并评价其临床疗效。其中2例股骨上段带人工股骨假体,6例股骨上端带股骨近端交锁钉(PFN),4例股骨下端带逆行交锁髓内钉。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时间2 ̄24个月,平均10.5个月。12例患者均骨性愈合,无1例术后骨不连、骨感染、畸形愈合、再骨折等并发症。结论:环抱式接骨器治疗股骨干再次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减少固定后骨质疏松,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股骨干再次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方法,但要注意环抱器与骨折处骨干的匹配,且骨折愈合后环抱器取出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ncircled fixer of shape memory alloy on bone fracture. Meth-ods:A total of twenty patients with eighteen males and two females was studied. There were three patients withfractares in the upper one third of thighbone, five with fractures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ighbone, six with humeralfractures, three with collarbone fractures,one with ulna fracture and two with thighbone fractures as complication ofartificial hipbone arthroplasty. After exposure and fixation of fracture ends, prepared encircled fixer was inserted i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体外冲击波促进骨折延迟愈合及治疗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0例四肢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分别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3次/d,6次为一疗程,两月后再进行第二疗程治疗,观察治疗后骨折断端愈合情况.结果 50例患者中有49例得到随访,第一疗程后,49例中37例骨折愈合良好,第二疗程后2例骨折得到愈合,共计39例患者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治愈率约为79.59%.未治愈10例患者中1例出现局部血肿,治疗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疗效确切,临床效果满意;同时具有微创,经济,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解剖型钢板植骨术治疗股骨下端复杂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股骨下端复杂粉碎性骨折解剖型钢板植骨固定的临床特点、效果.方法:20例病人按A0分类,C2型11例,C3型9例,合并髌骨骨折7例.解剖型钢板固定的同时根据骨缺损情况行髂骨、腓骨植骨,观察疗效.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0~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Schatzker的疗效评定标准,优14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5%.结论:解剖型钢板植骨术是治疗股骨下端C2、C3型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天鹅型记忆接骨器对骨折愈合影响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天鹅型记忆接骨器(SMC)与加压接骨折(CP)固定下骨折愈合的组织学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探讨SMC内固定下骨折愈合的特点。方法:25只家犬两侧股骨中段横型截骨,左侧以SMC内固定,右侧以CP固定,术后1、2、4、8、12周行X线摄片、光镜、电镜观察。结果:X线显示SMC组内固定后4周,骨折初步愈合,CP组在8周骨折愈合,SMC组愈合过程中未见明显的外骨痂及骨质疏松。骨折后2、4周时,SMC组骨痂内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在数量上高于CP组,功能活跃。8周时SMC组骨折端已出现板样骨替代,CP组发生骨性连接,板下已出现骨吸收腔和退变相骨细胞。12周时SMC侧骨皮质出现部分吸收腔,CP组板下骨皮质吸腔更趋明显。结论:与CP相比,SMC内固定可使骨折端稳定的同时,又可对骨折断端施加主动的、持续的轴向应力刺激、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骨改建。  相似文献   

15.
陈勇  唐铭海  柯伟宁 《华夏医学》2012,25(4):526-529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方法和疗效.方法:分析152例四肢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在不同时机进行四肢骨折固定手术的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术后2周后,患者痛苦指数、术后四肢关节功能恢复和骨折愈合较2周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四肢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积极地进行四肢骨折手术固定,能显著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四肢致畸率,对患者的康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腕骨和跗骨骨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腕骨和跗骨骨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对36例腕骨和跗骨骨折的病人进行X线平片、轴位CT及螺旋扫描后多平面重组(MPR)检查。结果X线平片对骨折线的显示率为78%,轴位CT与MPR对骨折线的显示率为100%;X线平片与轴位CT对骨片移位的显示率为40%,轴位CT与MPR对骨片移位的显示率分别为80%、100%。结论X线平片、轴位CT与MPR相结合,可提高腕骨和跗骨骨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原因和再次手术疗效。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27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肱骨9例,尺桡骨6例,股骨11例,胫骨9例)分析骨不连发生的原因,并再次行内固定术和自体髂骨取骨植骨术治疗。结果:引起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原因有严重创伤、手术影响、骨折部位和患者全身情况等。经2~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所有患者于再次手术后均获骨性愈合。结论: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病情重及医源性因素是导致术后骨不连的主要原因;再次手术时去除骨折端硬化骨,并开通髓腔以及坚强内固定和自体骨植骨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人体四肢骨骼的解剖变异与创伤骨折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直接外伤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给予X线正位、斜位和侧位摄片检查,同时比较患侧肢体和健侧肢体的检查结果.结果:检查结果显示,全部50例直接外伤患者中,8例患者存在解剖变异.19例轻伤患者,其中12例患者的骨与关节表现为正常解剖结构,7例患者表现为解剖变异,2例患者变异被误诊为骨折.31例重伤患者,其中28例患者存在骨折,2例患者同时存在变异和骨折.结论:在对创伤骨折和四肢骨骼解剖变异进行检查时,X线平片检查是最常用和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对人体四肢骨骼和骨关节的变异表现、解剖特点进行详细了解和熟悉,选择X线平片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创伤骨折、正常解剖变异,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天鹅型记忆接骨器对犬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天鹅型记忆接骨器(SMC)内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25条家犬两侧股骨中段横型载骨,左侧以SMC内固定(SMC组),右侧以加压接骨钢反(CP组)内固定,术后1、2、4、8、12周行X线摄片、三点折弯测试、骨组织形态测量观察。结果:X线显示在SMC组术后4周骨折愈合,CP组在8周,SMC组愈合过程中未见明显的外骨痂及骨质疏松,骨折后4、8、12周,SMC组骨痂内骨生成量、截骨处骨皮质厚度和固定段骨力学强度均高于CP组(P<0.05)。结论:与CP比较,SMC内固定可对骨折起到有效内固定和持续加压作用,使骨愈合时间缩短,提高了固定段骨的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20.
采用Hisasha修改的Urist制备AAA骨方法,以类似之骨基质明胶填充良性骨肿瘤手术后骨缺损及骨折不愈合等15例,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无一例感染,经8~38个月随访取得86%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