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几点体会周绍光江西省井冈山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343000)细菌性脑膜炎(BM)是小儿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BM的发生率日趋减少,但其病死率仍很高,新生儿高达20%~50%,存活者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2.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CXCL-5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和外周血中CXCL-5水平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集34名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者和24例非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儿童(对照组)脑脊液和外周血标本,利用ELISA方法检测CXCL-5浓度。经合理抗生素治疗,待临床症状控制后,再检测外周血和脑脊液中的CXCL-5含量。结果: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及外周血血清中CXCL-5水平明显比对照组增高(P〈0.001)。经合理抗生素治疗后,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及外周血血清中CXCL-5水平明显下降(P〈0.001)。结论:CXCL-5可能直接刺激中性粒细胞向脑脊液内移动,并参与了脑脊膜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3.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AMB)脂质体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早期采用AMB脂质体静脉滴注,同时间断鞘内注射治疗,后期采用氟康唑口服维持。结果:4例患者均治愈。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AMB脂质体是一种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安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正> 细菌性脑膜炎(BM)应用综合治疗,包括抗生素、激素、支持及对症等治疗本文对在BM 中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作一简单叙述。1 BM 的治疗原则在BM 的治疗中抗生素的应用最为重要,在应用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应尽早明确致病菌,及时选用毒性小,对病原菌敏感的抗生素;在病原菌未明确前,宜选用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如病原菌已明确,且证明该菌对某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脊液及血清降钙素原(PCT)、CD64及C反应蛋白(CRP)鉴别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的价值。方法 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2020年3月—2021年10月收治的85例细菌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组)、85例病毒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组)患儿纳入研究对象,2组患儿均在入院24 h内及治疗7 d后行腰椎穿刺检查,对比脑脊液中与血清中CR P、CD64、PCT值。结果 入院24 h内,病毒性脑膜炎组血清中及脑脊液中CRP、CD64、PCT值均低于细菌性脑膜炎组(P<0.05);治疗7 d后,病毒性脑膜炎组血清中CRP、CD64、PCT值及脑脊液中CR P、CD64、PCT值与细菌性脑膜炎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脑膜炎患儿中,急性期脑脊液与血清中CRP、CD64、PCT值均高于恢复期(P<0.05)。结论 血清与脑脊液中PCT、CD64及CRP值对鉴别病毒性脑膜炎及细菌性脑膜炎具有一定诊断价值,有利于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龙志刚 《海南医学》1998,(3):215-217
细菌性脑膜炎(BM)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性疾病,治疗难,死亡率高10%~68%[4],不少病人可有CNS后遗症,故正确的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就BM的抗生素治疗进展作一综述。1.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学特点1990年疾病控制中心(CDC)公布了对BM多中心监测研究结果[3],发现流感嗜血杆菌为最常见的致病菌,多数病人由3种细菌所致,流感嗜血杆菌(Hi),肺炎链球菌(SP)和脑膜炎双球菌(Nm),其中Hi占45%、SP18%,Nm14%,其它细菌如李斯忒氏菌,B族链球菌及G-杆菌等也是BM的致病菌。另外,不同年龄阶段致BM的细菌谱…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腹水并发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48例治疗体会闫玉伦,金世禄(滨州地区人民医院,256610)关键词肝硬化;肝硬化腹水;腹膜炎;细菌性腹膜炎肝硬化腹水患者易并发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简称SBP),使病情恶化,预后更差。我们近6年共收治肝硬化腹水并发SB...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致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并总结诊治体会。方法:回顾分析5例大肠埃希菌感染所致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大肠埃希菌感染所致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症状不典型,入院时行CRP检查、尽早行腰椎穿刺术检查;合理运用抗生素及支持治疗。结论:大肠埃希菌感染所致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应尽早诊断,及时治疗;是减少并发症、后遗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细菌性脑膜炎致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抗生素治疗方法的进步,脑膜炎所引起的病死率大大降低。但许多幸存下来的患者伴有各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其中耳聋是最常见的后遗症。细菌性脑膜炎所致耳聋通常为永久性、不可逆的双耳聋,发生率为6%~37%,其中极重度聋(〉90dB)约占5%。细菌性脑膜炎是后天获得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和耳蜗骨化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而在所有病原体中,肺炎链球菌导致耳聋的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对经脑脊液(CSF) 和CT证实为脑积水的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OTBM) 42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与同期无脑积水的OTBM 39 例对照, 以研究OTBM 的CSF变化、影像学改变与脑积水形成的关系及其预后。发现OTBM临床症状、CSF变化不典型, 基础疾病多, 病死率较高 (28.57% ),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05)。结果表明:脑膜纤维蛋白渗出、增殖和老年性脑室变窄是形成脑积水的直接因素。CSF指标的动态检测对脑积水的早期诊断、疗效判断、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早期规范抗痨, 早用激素, 对减轻脑膜炎症与脑积水、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结核性脑膜炎(TBM)的确诊,依赖于从患者脑脊液(CSF)中检出结核杆菌。以目前临床常用的PCR。涂片镜检。细菌培养和ELISA测血清中结核杆菌抗体四种检测方法进行临床评价,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实验组:64例TBM患者均为该院儿科、神内传染科住院病人,均符合TBM的诊断标准,且临床抗痨治疗有效的典型病例;对照组:45例非TBM中正常人21例系手术腰麻留取CSF。病毒性脑膜炎9例,化脓性脑膜炎4例,中毒性脑病4例,脑膜白血病3例,脑瘤3例,高热惊厥1例均由腰穿留取CSF,4℃冰…  相似文献   

12.
多重耐药菌性脑膜炎治疗探讨郑玲霞刘传苗林尔昕医院感染的化脓性脑膜炎(化脑),其病原体常为多重耐药菌,治疗上难度大,病死率高。笔者体会,对多重耐药菌性脑膜炎在全身给药同时,最好行鞘内注射(鞘注)抗生素。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1~1996年,我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人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成人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治愈27例(96.4%),死亡例(3.6%)。结论: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结核、激素、降颅压、鞘内注射、脑脊液置换冲洗、醒脑等综合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9例临床分析附属一院感染科郑宇,陈学高[关键词]隐球菌,脑膜炎,二性霉素B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报道不多。本病往往由于其临床症状、体片、脑脊液变化无特异性,常被误漏诊,延误病人早期治疗,招致不良后果。近年来,由于激素、抗生素、化疗药物及免...  相似文献   

15.
丽珠肠乐替代抗生素治疗重症急性细菌性肠炎临床评价曲晓骅,丁梅北京积水潭医院(100035)本文通过以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丽珠肠乐与抗生素(氟哌酸、庆大霉素)治疗重症急性细菌性肠炎临床疗效相比较,观察丽珠肠乐是否可以替代抗生素治疗重症急性细菌性肠炎。1方法...  相似文献   

16.
皮质类固醇应用时机对细菌性角膜溃疡愈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菌性角膜溃疡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后的不同时机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对溃疡灶修复的影响。方法:对70例细菌性角膜渍疡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渍疡浸润控制,渍疡缘增生隆起发生后分组分剐不应用及不同时段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对比愈后。结果:治疗1组对比对照组角膜溃疡修复时间缩短,愈后瘢痕及新生血管减轻,视力提高均有显著差异(P〈0.001);治疗1组对比治疗2组角膜溃疡修复时间明显缩短(P〈0.001),愈后新生血管减轻,视力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细菌性角膜溃疡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及时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能促进角膜溃疡的愈合及减轻愈后瘢痕和新生血管生成,从而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7.
地塞米松辅助治疗细菌性脑膜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辅用地塞米松的临床效果。方法:59例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病人分为两组,在接受敏感抗生素治疗同时,一组加用地塞米松10-20mg/d,7天。结果:用与不用地塞米松组痊愈率无差异,但退热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及颈强直消失时间地塞米松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严重的细菌性脑膜炎病人辅以地塞米松治疗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高颅压下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研究高颅压下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AM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3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鞘内注射组11例,采用鞘内注射和同时静脉滴注AMB,合用氟康唑或氟胞嘧啶。非鞘内注射组12例,不采用鞘内注射治疗,其他治疗与鞘内注射组相同。结果:鞘内注射组全部治愈,未遗留后遗症。非鞘内注射组治愈7例,好转2例,死亡3例。结论:鞘内注射是抢救和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缓解高颅内压、减少后遗症值得推荐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的不典型变化宁波市传染病院(315010)钱世萍,汪庆瑛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传染病科(200025)高健,罗振辉目前细菌性脑膜炎仍然是人类常见而严重的疾病。据国外资料统计,成人细菌性脑膜炎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50%;...  相似文献   

20.
细菌性脑膜炎是内科急症,目前一方面是细菌耐药性增加,另一方面是新的抗生素不断出现,其治疗方案已发生了变化。此外,糖皮质激素在治疗细菌性脑膜炎中的作用,也有了新的观点。本文以针对各种致病菌如何选用抗生素为中心介绍现代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