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MR检查在背部弹力纤维瘤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弹力纤维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其中2例行增强CT检查,1例行MR平扫检查。分析弹力纤维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CT及MR)表现。结果:8例患者均为女性,5例病灶累及双侧,2例位于右侧,1例位于左侧。13个病灶均位于背部肩胛下角区肌肉深面。CT共发现13个病灶呈扁丘状或半圆形肿块,主要呈肌肉密度,内见条状脂肪密度沿病灶长轴间隔排列,边缘不规整,与肋骨及邻近肌肉分界不清,增强扫描4个病灶均未见确切强化;1个肿块MR信号不均,呈以等信号为主的肌纤维组织与高信号脂肪组织交替排列。结论:弹力纤维瘤有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多数患者CT及MR检查即能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血管外皮细胞瘤与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血管外皮细胞瘤和孤立性纤维瘤同属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来源肿瘤的中间性肿瘤,病理和组织学方面重叠表现多,术前误诊率高。本文分析各自影像学特征,探讨其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血管外皮细胞瘤和8例孤立性纤维瘤病例,术前经螺旋CT或MR检查,仔细复习CT和MRI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9例血管外皮细胞瘤病灶中,位于颅内3例,四肢4例,腹膜后1例,腹股沟1例;肿瘤直径4.8-13.5 cm,平均6.7 cm;瘤内见蚯蚓和结节状异常信号6例,不同程度坏死9例;所有肿瘤实质成分T1WI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其中,6例行动态增强,动脉期显著强化5例,中等程度强化1例,所有病例门脉期强化程度与血管相仿。8例孤立性纤维瘤中,位于胸部4例,四肢2例,腹腔1例,盆腔1例;肿瘤直径4.0-22.5 cm,平均9.3 cm;密度或信号较均匀5例,不同程度坏死3例,伴点状钙化1例。CT平扫密度与肌肉密度相仿,内可见两种不同密度的实质成分;CT动脉期呈地图样或线样葡行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强化趋于均匀;MRSE T1WI呈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T2 WI脂肪抑制为高信号;MR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结论血管外皮细胞瘤和孤立性纤维瘤具有较明显的影像学特征,影像学可以诊断和鉴别多数病例。  相似文献   

3.
陈俊波  方文强 《临床医学》2006,26(4):53-54,F000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期及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胰岛素瘤的价值。方法对6例(7个瘤体)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胰岛素瘤的患者术前行胰腺MSCT双期增强扫描,2例追加动态增强扫描。观察并比较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动态增强扫描肿瘤的检出情况及影像表现。结果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发现肿瘤4例,1例漏诊,另1例平扫、动脉、门脉期均呈等密度未检出,2例经动态增强扫描后均清晰显示。结论螺旋CT多期及动态增强扫描提高了胰岛素瘤的检出率,对胰岛素瘤术前定位有较高的价值,动态增强扫描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分析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CT、MR平扫及增强特征,探讨影像学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病例,术前行MR检查12例,CT检查9例,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影像资料均经2名高年资医师分别阅片,分别确定病变浸润范围、信号特征和强化程度等。结果:21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中,颅面部6例(28.6%),颈肩部4例(19%),胸腹壁8例(38.1%),四肢3例(14.3%);肿瘤直径2~12.9cm,5cm 11例(52.4%),5~10cm 8例(38.1%),10cm 2例(9.5%);平均5.35±0.91cm。肿瘤均呈膨胀性生长,圆形或类圆形。密度或信号均匀17例(81%),不均匀4例(19%);CT为等、稍低密度;MR检查中,所有病例T2WI信号高于肌肉,T2WI压脂图像呈明显高信号,T1WI信号呈等、稍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后肿块实性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显著强化。肿瘤均位于皮肤和皮下脂肪层内,突出于体表,5例侵犯临近肌层,其中1例侵犯上颌窦前壁骨质,1例伴有双肺、腹腔和腹膜后多发转移;其余16例与肌层均分界清楚。结论:CT和MR特征明显,对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腹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腔及腹膜后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密度、边缘与相邻结构关系及动态增强CT表现。结果:7例病例中,4例主要位于腹腔,3例主要位于腹膜后,表现为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团块,肿瘤直径4.2~12 cm,平均为8.1 cm。平扫时,1例病灶呈稍高密度,1例病灶呈囊实性混杂密度,2例病灶呈等密度,3例病灶呈稍低密度。病灶均无完整包膜,与相邻组织、管腔结构及脏器分界不清,位于腹腔的病灶还累及腹膜后,而腹膜后病灶也向前累及腹腔。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轻度强化,其中病灶内可见纤细血管3例,包绕髂动脉及输尿管中段致肾积水1例,病灶包绕脾动脉及腹主动脉各2例,累及相邻肠管4例,累及胃壁2例,累及卵巢、胰腺及腰大肌各1例;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呈持续性及渐进性强化,且以延迟期明显。结论:腹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动态CT增强扫描对此病的诊断及对邻近器官的侵犯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腺瘤的螺旋CT表现。方法对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旁腺腺瘤的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甲状旁腺腺瘤均起源于下甲状旁腺,右侧4例,左侧4例,均位于气管外血管内间隙。肿瘤最大径为1.0~5.0cm,平均2.6cm。平扫肿瘤呈等密度,1例肿瘤内有环形钙化。注射对比剂后8例肿瘤均有不同程度强化,其中2例肿瘤强化明显,接近于周围血管密度,增强后肿瘤呈均匀强化者5例,3例肿瘤内可见坏死不强化区。结论增强螺旋CT检查可准确显示甲状旁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强化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临床诊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分析韧带样型纤维瘤病CT和MR平扫和增强特征,探讨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病例,术前经MR检查9例,CT检查3例。MR检查序列包括SET1WI、FSET2WI、STIR、SPGR平扫和多期的MR动态增强。所有病例影像资料均经3名高年资医师分别阅片,分别确定病变浸润范围、信号特征和强化程度等,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12例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病例中,腹部外7例(颈部2,肩1,四肢4),腹壁型3例(腹壁肌肉),腹内型2例(肠系膜1,腹膜后1)。肿瘤直径3.7~21.8cm,<5cm3例,5~10cm7例,>10cm2例,平均7.2cm。浸润性生长9例,膨胀生长3例。密度或信号相对均匀5例,不均匀7例。9例MR检查病例中,SET1WI呈等信号5例,略高信号4例。所有病例T2WI信号略高于肌肉,STIR为高信号,各序列常见低信号致密胶原纤维成分。无论肿瘤大小,STIR都清楚显示肿瘤边缘和境界。5例MR动态增强病例中,动脉期明显强化4例,显著强化1例;门脉期强化程度与动脉期相仿,强化趋于均匀。3例CT检查病例,肿瘤密度与肌肉相仿,密度均匀,形态不规则,境界欠清楚。1例病灶内可见形态正常的血管影。结论韧带样型纤维瘤病形态多不规则,信号不均匀,境界模糊不清,MRT2WI为略高信号,STIR为高信号,强化显著,病灶内常见致密胶原纤维形成低信号。CT和MR特征明显,多数病变术前可以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诊断臂丛神经源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臂丛区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16排螺旋CT影像学资料.结果:CT检查示肿瘤位于前及中斜角肌间隙5例,其中2例沿椎间孔伸入椎管内,位于锁骨上窝2例,经胸廓入口突入胸腔1例;肿块约4.5 cm×5.0 cm×4.8 cm大小;呈哑铃形5例,梭形3例;边界不清晰者3例,边界清晰者5例;平扫肿瘤密度等于肌肉2例,密度略低于肌肉6例;5例病变内见低密度影,2例可见小点状钙化,1例高密度区包绕裂隙样低密度区.增强扫描示轻度均匀强化2例,中度强化5例、较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4例病灶呈缓慢强化特点,4例有囊变病灶者囊变区呈低度强化或无强化,其实性部分不同程度强化.结论:臂丛神经区神经源性肿瘤CT表现典型,有助于术前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瘤的MSCT和MRI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的MSCT和MRI特征,提高对该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胰岛素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12例行CT检查,1例仅行CT平扫,7例仅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4例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检查;16例行MR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9例同时行CT和MR检查.结果 18例均为单发胰岛素瘤;8例发生在胰头(5例在钩突部),1例在胰颈,5例在胰体,4例在胰尾.CT平扫均为阴性;三期动态增强检查,11例中9例呈富血供表现,1例呈乏血供表现,1例漏诊.MR平扫肿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等、稍高或混杂信号;4例行MR动态增强检查,均呈富血供表现.所有肿瘤边界清楚,均无血管、胰管和胆管受侵及肝转移表现.结论 胰岛素瘤有较为典型的MSCT和MRI表现,MSCT及MR检查对胰岛素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对肾嗜酸性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肾嗜酸性细胞瘤的CT和(或)MRI表现。结果 CT检查12例,平扫8例病灶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影,3例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1例瘤体周边有环状钙化。增强扫描后病灶呈轻中度强化,6例见星状瘢痕。MRI检查3例,2例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1例T1WI呈等信号、T2WI等低信号。结论多数肾嗜酸性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MRI检查相结合,特别是动态扫描有助于术前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35例儿童基底与丘脑生殖细胞瘤患者。12例患儿单行MR检查,5例单行CT检查,18例患儿行CT与MR检查。结果 35例患儿中,28例位于基底节,7例位于丘脑;其中19例表现为椭圆形或圆形;16例患者为不规则形态,为边缘分叶形;15例患者肿瘤内有坏死与囊变灶;行MR检查者,经T1加权像后,8例有肿瘤内斑块样出血灶,经静脉注射对比剂后,24例表现为斑片样增强或斑块样;11例为肿瘤向对侧基底节扩散。有14例基底节生殖细胞瘤患者,出现同侧大脑皮层萎缩;丘脑与基底节生殖细胞瘤在CT与MR影像中,具有一定特点,通过与临床病史、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提供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脾脏肿瘤的CT和MR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病理和/或活检、手术证实的22例脾脏肿瘤的CT和MR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做CT平扫,其中18例进行CT和/或MR动态增强扫描,7例同期行MR检查。结果转移瘤10例,淋巴瘤6例,血管瘤4例,血管内皮肉瘤和错构瘤各1例。术前明确诊断16例,正确诊断率72·73%(16/22),误诊5例,未定性1例。结论根据脾脏肿瘤的CT和MR特征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大多数脾脏肿瘤能被CT和MR正确诊断;MR对脾脏血管瘤较CT更具优势;不典型的脾错构瘤确诊需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病理明确的中老年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方法:对我院5例中老年结核性腹膜炎患者行螺旋CT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4例患者均发现程度不同的腹水、腹膜增厚、大网膜密度增高、腹膜后或腹腔淋巴结,1例患者仅表现为腹膜少许渗出;腹膜增厚表现为不规则增厚的腹膜伴强化;大网膜改变主要为密度增高,2例形成"饼状腹";4例患者可见腹膜后或腹腔直径小于1.0cm的淋巴结,增强扫描均匀强化,1例可见腹膜后及腹腔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内见无强化干酪样坏死区。结论:螺旋CT检查对诊断中老年结核性腹膜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小胰腺癌的CT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小胰腺癌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胰腺癌的CT征象。结果  41例中肿瘤位于胰头颈部 2 9例 ,钩突部 10例 ,体部 2例。肿瘤最大径在 2 .0~ 3 .0cm者 8例 ,1.0~ 2 .0cm者 3 0例 ,<1.0cm者 3例。平扫肿瘤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 ,增强后呈相对低密度。多数病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内外胆管扩张和胰管扩张及胰腺形态改变。结论 小胰腺癌在增强CT上表现为低密度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较动态增强CT扫描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的CT和MR诊断(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晓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1):1424-1426
目的分析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的CT、MR表现水平,旨在提高对FNH的诊断。方法收集经病理检查证实的FNH8例、行CT检查7例、行MR检查2例,同时行CT和MR检查1例,并复习有关文献,探讨其CT,MR表现。结果CT平扫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门脉期呈稍高密度,延迟期4个病灶呈稍高或等密度,3个病灶呈稍低密度;3个病灶的中央瘢痕均延时增强。MR平扫病灶呈稍长或等T1、T2信号;增强动脉期示病灶明显增强,门脉期及延时期呈稍高或等信号,病灶的中央瘢痕延时增强。结论CT、MRI,尤其是动态增强扫描对FNH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MRT2加权成像与增强CT对原发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MR T2WI和增强CT对原发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 51例经活检病理证实的原发直肠腺癌,术前其中27例接受常规MR检查,43例接受CT检查,19例接受MR和CT检查。用MR T2WI和增强CT图像对肿瘤浸润深度进行判断,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MR T2W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与术后病理的一致性优于增强CT(Kappa值0.72 vs 0.52,P<0.05),对原发直肠癌T1/T2和T3/T4分期准确率高于增强CT(88.89% vs 79.07%);MR T2WI鉴别T1/T2、T3/T4期肿瘤的特异度(94.74% vs 81.25%)、阳性预测值(85.71% vs 57.14%)均优于增强CT。MR T2WI对T1/T2和T3/T4期肿瘤的分期效能优于CT。结论 MR T2WI在原发直肠癌术前T分期评价中的效能优于增强C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脾脏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脾脏肿瘤的CT资料,其中转移瘤14例,原发淋巴瘤8例,血管瘤5例,错构瘤1例,血管内皮肉瘤1例,淋巴管瘤1例。所有病例均做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螺旋CT增强扫描对脾脏肿瘤检出率高,对病变太小、形态、密度及脾周围组织器官的显示准确。【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对脾脏肿瘤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的多层螺旋CT特征性表现,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8例SPN的术前螺旋CT平扫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CT征象.结果 8例病灶均为单发;7例为类圆形,1例呈分叶状;位于胰腺头颈部3例,胰体尾部5例;均表现为胰腺囊、实性肿块;3例肿块内见钙化;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及包膜呈渐进性、中度强化,囊变、坏死部分不强化;8例患者胰管均未扩张.实性部分CT平扫呈稍低或等密度,三期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实性部分动脉期呈周边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略高于动脉期,但强化程度均略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囊性部分平扫及增强均呈低密度.结论 SPN的多层螺旋CT检查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即瘤体多为单发,位置以胰腺组织的尾部多见,瘤体内组织以囊性与实质性按一定比例相混合的形态为主,CT密度值不均,瘤体界限清楚,胰腺管一般不扩张等,这些特点可作为术前对于SPN诊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胰腺影像学诊断技术有很大的进展。新兴的技术有:螺旋CT双期扫描、螺旋CT血管造影、螺旋CT三维重建、多层螺旋CT、MR快速动态扫描、脂肪抑制技术、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MR胰胆管造影。各种新技术在胰腺肿瘤诊断领域发挥了作用,有助于胰腺肿瘤的诊断和可切除性的判断。现概述胰腺各种影像学检查的应用价值,并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CT、MRI 表现,探讨影像学误诊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SFTP的CT、MRI表现,16例术前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检查,6例患者同时接受MR平扫及增强检查.全部病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均误诊.结果 本组16例CT均表现为胸腔单发实性肿块,9例为胸部单发巨大肿块占位病变,边缘清晰,7例为胸壁结节状肿块,肿瘤直径2.0~16.5 cm,平均12.8 cm;密度均匀(5例)或不均匀(11例),2例出现中央斑点状钙化.MR T2WI上6例SFTP为不均匀低信号,4例瘤内见坏死、囊变区;增强扫描强化明显,本组16例中6 例巨大肿瘤内见较多肿瘤血管,肿瘤不均匀强化呈"地图样",邻近肺组织受压;3例见少量胸腔积液.结论 CT、MRI可清晰显示SFTP病灶的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 CT检查无特征性表现;MR T2WI出现特征性低信号时可提示诊断,确诊仍需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对本病认识不足是术前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