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谷春燕 《北京中医》2006,25(2):103-104
通过临床运用温胆汤治疗身热、自汗、失眠、暑湿低热及眩晕等不同病症,发现温胆汤加味可以治疗辨证属于胆胃不和,痰热内扰的诸多病症。因此,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以不变之方而应万变之证,可取得满意疗效,进一步体现出“异病同治”为中医治疗疾病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2.
弥漫性萎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的中医治疗,应谨守本虚标实之病机,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及具体临床表现,辨证论治,遵循"病症结合,方证相应"的原则,灵活运用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脏腑辨证等辨证方法,根据病程变化及病机迁移,或滋阴熄风,或益气养阴,或散结化瘀,或消疹除斑,发挥中医药在Graves病治疗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痰病论治     
痰证是指水液凝结,质地稠厚,停聚于脏腑、经络、组织之间而引起的病症。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它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中医认为痰可以停留在机体内外各个部位,有"五脏六腑俱有"、"内外上下皆到"之说,生成各式各样的疑难奇异病症,因此又提出痰为诸病之源,有"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之说,对于由痰而致的病症必须要辨证求因,治其根本才能取效。下面就痰病论治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症状隐匿,并发症严重,致死率高。我国历代医家在"骨枯"、"骨痿"、"骨蚀"、"骨极"、"骨痹"等中医病症中均有阐述,"肾主骨髓"可谓其辨证之根基。当前医家对于该病中医病机辨证阐述繁琐、复杂,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结合老年人的体质特点,从"虚"、"瘀"两方面辨证,提出"因虚致瘀理论",虚、瘀作为该病病机辨证的基本点,以脏腑辨证为基础,以精、气、血辨证为关键,强调精气血虚与气滞血瘀两方面辨证结合。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桂枝汤在儿科诸多病症中的运用经验,包括作用机制、辨证要点、加减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出桂枝汤广泛用于儿科呼吸、消化、心血管、泌尿、免疫等方面的多种病症,都离不开其解肌发表、滋阴和阳、调和营卫、通达阳气之功.  相似文献   

6.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治疗疾病的精髓之处,有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其中对病有真假之辨识尤其重要.<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病有逆从者,以病有微甚,病有微甚者以病有真假."即临证所遇病证有真假寒热、真假虚实两类.真者以正治,如"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即微者逆之,医者不难掌握;假者以反治,即甚者从之,对医者难耳.  相似文献   

7.
董燕双  郭杨志  杜娟 《光明中医》2012,27(3):441-442
中医学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辨证论治,即将四诊所得资料与中医学理论相结合,把病人就诊时的病症表现归纳为某一证候,然后制定相应治则治法并遣方用药的全过程.而辨证是确定疾病主要矛盾,分析病位、病性的过程,辨证准确是疗效的保证.辨证的最终结果是得到疾病的病位、寒热、虚实,及气血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8.
头痛系多发常见病症,外感内伤均能引起,历代医家辨证颇细,故一般治疗并无困难,但对病程迁延日久、虚实相兼之顽固性头痛,则治之常感棘手.笔者临证宗丹溪"头痛多主于痰"之说,并参照瘀阻理论从痰瘀论治之,取得满意疗效.现择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严印珍 《中医杂志》2003,44(Z1):212-213
大肠肛门病,在临床治疗上,外科手术治疗病症不少,内科药物治疗所遇病症频多,且为之棘手,笔者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并根据肛肠病的特点,用李东垣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肛肠虚症、杂病.  相似文献   

10.
内伤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原因及中医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内伤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和生物力学分析,进一步明确腰椎结构稳定性的重建在本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和"五体辨证"的结合,分析得出本病的中医病机是以肝肾为主的整个脏腑气机失调,提出从五脏之气论治是首务之观点.二者结合,说明内治法在整个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治疗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交通心肾法是中医治疗由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遗精等一系列病证的常用方法.然而交通心肾并非调整自身阴阳平衡就能奏效的,从历代医家用药来看,在众多以交通心肾法为主的方剂中,很大一部分方剂都配伍了调理脾胃的药物.此处就交通心肾法中佐以调理脾胃药的理论依据及方例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中西医对照的方法研究经络的实质,认为中医学的经脉、营血、经筋、卫气和皮肤是经络实质。西医学的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是经络实质的主体;肌肉和皮肤属于经络实质次要部分。中医学的脉对应的是西医学的血管和淋巴管;中医学的经筋对应的是西医学的肌肉和神经;中医学的营血对应的是西医学的血液和淋巴液;中医学的皮肤是西医学的皮肤。卫气的功能至关重要,其功能与多种神经功能相仿,其位置又与神经血管相傍行一致。  相似文献   

13.
鲁献斌 《光明中医》2003,18(2):19-21
余从医 2 0余年来 ,对糖尿病刻意观察 ,倾心研究 ,在深刻认识和把握其“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的基础上 ,常用六法 (养阴清热、补肾固元、脾肾双补、益气活瘀、滋肾养肝、燮理阴阳 )施治 ,不囿三消分型 ;治重养阴 ,必于阳中求阴 ;强调活瘀 ,贯穿疗程始终。每获良效 ,愈人甚多 ,现将点滴经验总结探析于后 :1 把握病机 ,本虚标实立论就发病年龄来看 ,糖尿病多见于 5 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此期 ,生理上处于“天癸竭”、“肾脏衰”的阶段。而肾为先天之本 ,主藏精 ,寓真阴而育元阳 ,为一身阴液之根本 ,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 ,亦为全身阳气的发源地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在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01年社区体检人群中发现的816例高血压病人,分组后给予了不同的健康教育干预,1年后复检,并对有关项目的检查进行对比。结果高血压有显著性降低,其它检测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社区健康教育是预防高血压病的重要策略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比较针刺四神聪为主和普通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10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3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四神聪为主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并以“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疗效判定.治疗周期为30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5%(P<0.05);两组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在眩晕、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等方面积分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示治疗后两组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积分降低更加明显(P<0.05).结论 针刺四神聪为主可更有效改善颈性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16.
普里高津认为在热力学领域,存在两种不同的定态,一种是平衡态,它是熵极大的无序化状态,另一种是有序稳定态,即由于负熵流的存在而呈现的最小熵产生定态。但是,这个最小熵应该是正常状态下的最小熵,本文提出人体有可能处于比稳定状态的最小熵更小的状态,而肿瘤的发生很可能是低于稳定态的熵减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脾胃虚弱证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脾胃虚弱证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采用针药并用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口服药物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胃排空率、中医主要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效率78.4%,对照组总有效5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胃排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排空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改善中医主要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针刺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运动总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对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健康人胃运动总功率影响的实验观察,发现针刺足阳明经穴后对健康人胃运动功能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为了更进一步探讨足阳明经穴与胃运动功能的相关规律,笔者对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进行了针刺足三里穴对胃运动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本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病人,均有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腹痛、嗳气、早饱、反酸、恶心、呕吐等。经胃镜、B超检查排除溃疡、肿瘤及肝、胆、胰疾病,符合FD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9人,女性11人,年龄22~62岁随机分为两组,…  相似文献   

19.
20.
中西医结合在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中西医结合的理论有待发展和完善。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中,局部分析与整体综合辩证统一相结合的方法,对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结构 事物是多种多样、变化发展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的,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特别是作为生物体的人,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结构。人体除本身内在的生理特性外,还与人生活所在的社会、环境、自然等因素密切联系在一起。疾病的发生也是患病个体在所患疾病的病理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的反映,而不仅仅是病理过程中的局部反映。所以治疗疾病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