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硬化腹水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举世公认的疑难病。研究它 ,攻克它 ,对于人类健康大有裨益。本文谈谈我的拙见 ,就教于方家。一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学的臌胀、水臌、气臌、血臌等范畴 ,历代中医典籍都有记载。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著作《黄帝内经·素问·腹中论篇第四十》 ,就有黄帝与岐伯对臌胀的探讨 :“黄帝问曰 :有病心腹病 ,旦食则不能暮食 ,此为何病 ?岐伯对曰 :名为臌胀。帝曰 :治之奈何 ?岐伯曰 :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 ,二剂已。帝曰 :其时有复发者何也 ?岐伯曰 :此饮食不节 ,故时有病也 ,虽然其病且已 ,时故当病 ,气聚于腹也。”《黄帝内经…  相似文献   

2.
[原文]《素问·奇病论》:“人有重身,九月而瘖,此为何也?岐伯对曰:胞之络脉绝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无治也,当十月复。”[选注]重身:王冰:“身重,谓身中有身,则  相似文献   

3.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病证,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的发展,病型的各异,病机的变化,以及用药过程中正邪消长等差异,治疗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法”;“异病同治”则是指“不同的疾病,若促使发病的病机相同,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1]。两者均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原则,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1提示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相结合的重要性《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说:“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素问·病能论》又说:“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岐伯曰:此同名异等…  相似文献   

4.
“夺其食”语出《内经》 ,为治疗狂证的方法之一 ,历代注家多解释为禁食或节制饮食。但用禁食的方法来治狂证 ,与临床实际颇不符合 ,生疑求探。《素问病能论》云 :“帝曰 :病有怒狂者 ,此病安生 ?岐伯曰 :生于阳也。帝曰 :阳何以使人狂 ?岐伯曰 :阳气者 ,因暴折而难决 ,故善怒也 ,病名阳厥……。帝曰 :治之奈何 ?岐伯曰 :夺其食即已 ,使之服以生铁洛为饮 ,夫生铁洛者 ,下气疾也。”明 张景岳《类经》注 :“怒狂者 ,多怒而狂也 ,即詈骂不避亲疏之谓。阳气宜于畅达 ,若暴有折挫 ,则志无所申 ,或事有难决 ,则阳气被郁逆而向上 ,故为怒狂。病名…  相似文献   

5.
《素问·痹论》 :“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也……帝曰 :其有五者何也 ?岐伯曰 :以冬遇此者为骨痹……骨痹不已 ,复感于邪 ,内舍于肾……所谓痹者 ,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凡痹之客五脏者……肾痹者 ,善胀 ,尻以代踵 ,脊以代头”。“尻” ,指脊骨的尾端 ,即尾骶部。“踵” ,指脚后跟。“尻以代踵” ,当理解为脚无力而不能行走 ,用尾骶部来着地移行。“脊” ,指脊背部。“脊以代头” ,当理解为头部无力而下垂 ,脊背高耸来代替头的位置。从原文看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在冬季感受风寒湿邪而发病为骨痹。骨痹不已 ,又反复感受风寒…  相似文献   

6.
研究《内经》,古人提出了许多重要方法,其中不可忽视的一条,就是必须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因为它有利于防止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脱节,有利于加深理解经文的意义。笔者仅此略陈浅识一二。一、结合临床理解经文《素问·太阴阳明论》云:“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故病异名也。帝曰:愿闻其异状也。岐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  相似文献   

7.
1神不使《素问·汤液醪醴论》曰:“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帝曰:何谓神不使?岐伯曰: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愈。今精坏神去,营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营泣卫除,故神去而病不愈也。”经文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治疗失败的原因是由于“神不使”;二是导致“神不使”的原因是由于“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进而使“精气弛坏,营泣卫除”,终至“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愈”。可见临床诊治,尤须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及神气之存亡。《内经》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之明训。曾遇某肠癌患者,…  相似文献   

8.
《素问·气交变大论》是《黄帝内经》中古天文史料十分丰富的一篇经文。这篇经文以“天人相应”的思想,阐述了天体对人体健康与否的影响等。这些都是研究祖国医学中,有关医学天文学、“天人相应”等理论,以及天文史料的珍贵资料。这篇经文中记述了岐伯和黄帝讨论五星(太白星、岁星、辰星、荧惑星、镇星)与岁运,以及气化关系对人体影响的一段记载: “帝曰:其行之徐疾逆顺何如?岐伯曰:以道留久,逆守而小,是谓省下;以道而去,  相似文献   

9.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像这样的病机,岐伯一共回答十九条,但以本条居十九病机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0.
邪毒内伏致顽痹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的痹证包括了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病等,其预后有如《素问·痹论》曰:“黄帝曰:其时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其入脏者死,其留连筋骨者间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临床上为何多种关节病因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最终导致关节变形、而致肢体废用?笔者认为邪毒内伏是不易根治且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1伏邪致痹源于《内经》伏邪学说溯源于《内经》。《灵枢·贼风》曰:“夫子言贼风邪气之伤人也,令人病焉,今有其不离屏蔽,不出室穴之中,卒然病者,非必离贼风邪气,其故何也?岐伯曰…  相似文献   

11.
癫痫病记载始见于<内经>,<内经>称之为癫疾.<素问·奇病论>云:"人生而有病癫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岐伯曰: "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此处说明癫痫病的病因之一,而其病变机理在<难经>云:"重阳者狂,重阴者癫."对癫痫病的发病表现,<素问·通评虚实论>曰:"癫疾何如·岐伯曰:脉搏大滑,久自已,脉小坚急,死不治.  相似文献   

12.
病人口味的改变如同舌质、舌苔变化一样,也可以据此了解脾胃功能状况,分辨病性,病位、并推断疾病发展趋势。现就其临床意义作一研讨。 一、前贤对口味的论述 对于口味,前贤有极为丰富的论述。如《素问·奇病论》曰:“病有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所论述的奔豚气病,是以“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为特征的病。它与《难经·五十六难》所载的肾积奔豚形似而实异:肾积奔豚素有积块,“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止后积块仍在;此奔豚气病素无积块,发作止后仍如常人。载奔豚气病的得病,先曰“皆从惊发得之”,后曰“皆从惊恐得之”,至其发病却有自觉“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愚反复思之,其得病是在体内脏腑阴阳失调的基础上,“惊则气乱’气机逆乱而发。现不揣浅陋试述之,谬误在所难免,请同道指正。 盖惊则气乱,心主神明,神气逆乱,是为心病;恐则气下,恐则伤肾,是为肾病。仲师言惊而不言心,是以惊代心病;言恐而不言肾,是以恐代肾病。  相似文献   

14.
反治谓何     
《素問》至眞要大論說:“帝曰,反治謂何?岐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則同,其終則异。可使破积,可使潰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  相似文献   

15.
1 消渴,治之以兰 《素问·奇病论》: "帝日: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日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疫病的预防思想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千年来,由于瘟疫的反复流行,曾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祖国医学就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即未病防病、已病防传的预防思想。《素问·刺法论》对于疫病的记载有“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提出预防疫病的基本原则,即把握“邪”与“正”两大环节。明清时期见于记载的疫病流行文献,远远多于中国以前各朝。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自公…  相似文献   

17.
痒症是一种常见疾患.笔者临床多年,对痒症接触较多,并对痒症作了一些研究,现谈谈个人对痒症的一些认识.一、对痒症的一般认识痒症,亦可称痒病,是皮肤病中最常见的一个自觉症状.祖国医学对痒症的认识早有记载,如《周私》:“夏时有痒疥疾”.春秋时《内经·灵枢·判节真邪篇》中有黄帝问岐伯曰:“有一脉生数十病者,或痛、或痈、或热、或寒、或痒、或痹、或不仁,变化无穷,其故何也?”岐伯曰:“此皆邪气所生  相似文献   

18.
“胃不和则卧不安”语出《素问·逆调论篇第三十四》。历代医家对此理解不一,认为胃气不和就使得睡眠不安(即“不寐”)者,不在少数。临床上许多医者还往往将此语引证为睡眠不安的病机。笔者认为以上观点是值得商榷的。那么《内经》中“胃不和则卧不安”究竟是何意呢?首先,从这句话的语言环境来加以考察。《素问·逆调论篇第三十四》原文记载如下:“帝曰: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有不得卧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卧,卧而喘者。皆何脏使然?愿闻其故。岐伯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  相似文献   

19.
对中医康复学一些问题的思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四个方面对中医康复学的某些问题进行了探讨。(1)中医康复学是随着西方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大量引进,以及现代康复医学学科在我国确立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应接受或移植现代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并适当加以限定,而不能囿于中医古籍“康复”的固有概念中。(2)中医康复学与养生学在基本概念、服务对象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不可混为一谈。(3)中医“治末病”的康复预防观,“杂合  相似文献   

20.
从“百病生于气”探讨络病病机与治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丁元庆 《疑难病杂志》2006,5(6):434-435
《素问·举痛论》提出“百病生于气”的论点,成为后世医家的重要理论基础。将络病理论置于“百病生于气”的观点之内加以研究,符合中医理论,也符合临床实际。1络病的基础是气病1.1气为万物之本气得流畅,万物调和,生机勃发而无病。反之,气病则万物皆失和而为病。如《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说:“气甚即物壮,气弱即物衰,气正即物和,气乱即物病,气绝即物死”。《温热经纬》曰:“气贵流通,而邪气扰之,则周行滞窒。”即气畅则和,气滞则病。人以气为本。人身所有惟气与血,二者相比,气为一身之主导,所以《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