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两种沙门氏菌定量计数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准确计数生鲜肉中的沙门氏菌的数量,为微生物危险性评估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探索一种实用性、准确性和选择性的沙门氏菌计数方法。方法将污染不同数量沙门氏菌的样品分别稀释,同时用平板计数法和MPN法分别计数,比对两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和可操作性。平板计数选用CHROMagar显色培养基平板和XLD琼脂平板作分离平板,挑取可疑菌落经鉴定后,计算沙门氏菌数。MPN法选用TTB、MM和SC增菌液分别于(36±1)℃、(42±1)℃增菌后,接种CHROMaagar显色培养基平板和XLD琼脂平板,挑取可疑菌落鉴定后查MPN表。结果样品中污染沙门氏菌量在1~500cfu/g时,平板计数法不能将沙门氏菌很好地区分;MPN法采用SC增菌液(42±1)℃培养效果最好,检出限10cfu/g,检测值和理论值(在500cfu/g)的符合率为92.0%。结论MPN法无论从可操作性或是检出的灵敏度都要优于平板计数法。  相似文献   

2.
氯化镁-孔雀绿培养基增菌效果与改良杜兆丰,李惠萍在沙门氏菌属检验中,经常使用的选择性增菌培养基有亚硒酸胱氨酸增菌液(SC)、四硫磺酸盐增菌液(TTB)和氯化镁-孔雀绿增菌液(MM)等。许多学者指出,至今还没有一种对常见沙门氏菌型都有作用的选择性增菌培...  相似文献   

3.
在检测污水中沙门氏菌时,需选用适当的增菌液以便提高检出率。为此我们于1985~1986年检查医院、屠宰厂污水中沙门氏菌时,选用了Prassiliadis提出的R_(10)与SFM增菌液进行效果比较。  相似文献   

4.
沙门氏菌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本属细菌分布广,对人和动物都有致病性,很多动物都能带菌和排菌成为污染源。污染水源和食物。为此,我们对部分家禽家畜进行了带菌调查,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培养基 增菌培养基、分离鉴定培养基。除SS、麦康凯和Hajna三糖铁购自上海医学化验所外,其余各种试剂均按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制定配方自制。12 诊断血清:使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沙门氏菌属因子血清163种,使用时在有效期内。2 采样21 采样 在自贡市自井区和贡井区两处禽畜店屠宰场采样,除兔、鱼外都是将杀死动物…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1994年3~5月,对绍兴城区食品生产、加工及饮食服务等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中,将收集到的粪便标本,按随机原则,观察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培养与SS平板Ⅱ按分离培养对沙门氏菌检出率的影响.一、材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收集本市城区各食品生产、加工饮食服务业人员的新鲜粪便.2.培养基及诊断用血清: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SS琼脂培养基,均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生化反应管(微量)为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提供.鉴定用血清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3.方法:将收集到的标本,随机地编取100个标本号,将同一份标本分别同时接种于SS培养基上和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中.将其余标本只接种于SS培养基上,不做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增菌培养.  相似文献   

6.
沙门氏菌是引起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1998年武汉市服务行业人员沙门氏菌携带情况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武汉市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肛拭标本。1.2 培养基及试剂SC增菌液、WS琼脂、三糖铁培养基由武汉市微检中心提供。沙门氏菌诊断血清系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及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均在有效期内使用。2 结果2.1 季节与沙门氏菌检出的关系(表1)。表1 1998年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沙门氏菌阳性率月份3456789101112合计阳性人数112337284062669182295阳性率(%)3.737.7912.549.4913.5521.0322.373.056.100.611002.…  相似文献   

7.
1991年5月从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粪便中分离出3株编号为3311、4083、6176的查理沙门氏菌,同时检出一株编号为4440利物浦沙门氏菌,现报告如下: 将亚硒酸盐增菌液增菌后的标本,接种SS琼脂平板,量37℃培养24h后挑取半透明、光滑、湿润的小菌落接种克氏双糖培养基,经培养24h。反应结果符合沙门氏菌属,进一步按常规法做系统生化反应和血清学  相似文献   

8.
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化脓性脑膜炎两例报告范平均,孙廉,王振水1995年4月至7月份,我们从腹泻婴幼IU脑脊液中分离出鼠伤寒沙门氏菌两株。现报告如下:1材料及方法1.1培养基:血液增菌液,生化糖管为浙江省防疫站生产。SS琼指,水解酸蛋白琼脂,血平板琼脂基...  相似文献   

9.
沙门氏菌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常通过感染该菌的食品从业人员污染食物、餐具等途径在人群中传播。故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沙门氏菌带菌情况调查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站1991~1996年的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对象为1991~1996年在我区的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均进行肛拭子法采样检测沙门氏菌。1.2检验方法样品采集后置亚硒酸盐增菌液中增菌16-24小时,然后在SS平板上分离培养(37℃、24小时)。在平板上选取可疑菌落接种于三糖铁斜面并置37℃培养24小时,选取具有沙门氏菌属特征的三糖铁斜面培养物进行有关的生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硫代硫酸钠碳酸钙(TT)增菌液对肠道感染菌种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的分离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9月288例因急性腹泻住院患者的粪便作为研究样本,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4例,采用常规接种法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MAC)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琼脂培养基(SS),另外加种改良TT增菌液进行增菌培养,同时使用改良TT增菌液、革兰阴性(GN)增菌液、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分别对外购的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进行培养,比较不同增菌液对肠道感染菌种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的分离效果。结果对照组采用直接接种培养基的方法检测出沙门菌属15株,志贺菌属4株,检出率分别为10.42%和2.78%;观察组采用改良TT增菌液培养后接种方法检测出沙门菌属43株,志贺菌属12株,检出率分别为29.86%和8.33%;观察组沙门菌属与志贺菌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TT增菌液对沙门菌属的增菌效力与SC增菌液相当,其中对鼠伤寒沙门菌属增菌效果最高达到10-8,优于SC增菌液10-7,改良TT增菌液对志贺菌属的增菌效力与GN增菌液相似,两种志贺菌属的最大增菌效果均达到10-7。结论改良TT增菌液对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的增菌效果与SC、GN增菌液相当,不仅可以有效促进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的增殖,提高病原菌分离效果,还能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沙门氏菌是污染食品最常见的一种致病菌,常规培养法繁琐、耗时、且常易漏检。为此,我们建立了一种酶联A 蛋白ELISA 初检方法,并与常规培养法比较,结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沙门氏茵A—F 群“O”多价免疫血清用沙门氏菌标准O 菌株干燥菌粉,双程免疫家兔,免疫血清用吸收菌吸收,经ELISA 法预测,与沙门氏菌属外细菌无非特异性反应后,按其各群效价高低混合后备用。1.2 SPA—HRP 采用改良过碘酸钠法标记。1.3 试验方法样品处理:样品经MM 增菌液增菌42℃18~24h,分离于DHL、BS 琼脂平板,检验程序按常规法。剩余增菌液以1∶5比例于2ml 缓冲胨水42℃4h,隔水煮沸  相似文献   

12.
许多国家流行病学的资料指出,家畜的沙门氏菌感染仍分布很广,在人的沙门氏菌病与动物性食品原料的感染之间的联系已得到确认。本文就西柏林屠宰场屠宰牛中沙门氏菌污染情况的调查作一介绍。调查分两次,每次历时约8个月。在屠宰牛前,从直肠采取粪便样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南宁市养殖场及屠宰场中沙门氏菌的污染和菌株耐药情况,建立养殖场、屠宰场中沙门氏菌污染及耐药谱数据库。方法沙门氏菌分离鉴定依据GB 4789.4-2010,药敏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MIC)。结果212份样本中检出沙门氏菌19株,检出率8.96%。屠宰场猪胴体带菌率最高,为20.00%;养殖场鸡活体带菌率次之,为15.56%;肉猪养殖场环境带菌率为6.67%;屠宰场鸡胴体带菌率为4.44%;肉鸡养殖场环境及养殖场猪活体均未检出沙门氏菌。各类样本间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2=16.45,P<0.01),不同月份样本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72,P>0.05)。除4株菌未能分型外,其余菌株分布于4个血清群或亚群、6个血清型,里森沙门氏菌为主要优势菌(6株,31.58%)。菌株对四环素、氯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萘啶酸及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分别为78.95%、73.69%、42.11%、31.58%、21.05%。多重耐药较为严重,2重及以上耐药菌株12株(63.16%);4重及以上耐药菌株7株(36.84%)。结论南宁市肉鸡、肉猪养殖场及屠宰场中沙门氏菌污染较为严重,血清型分布较广泛,菌株呈高耐药和多重耐药趋势,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污水沙门氏菌定量(MPN)检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用二步增菌法对污水中沙门氏菌进行定量检查(MPN)的方法。实验表明应用本法能对污水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程度以及不同处理方法对沙门氏菌的去除效果作出卫生学评价。操作简便,不需特殊设备及培养基,便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徐品 《职业与健康》2010,26(15):1713-1716
目的探讨不同的增菌液及分离培养基在鉴定副溶血性弧菌及其他致病性弧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新旧两版(2003和2008年)国家标准中涉及到的增菌液和分离培养基对单一弧菌和混合弧菌进行检验。结果新版国标中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增菌效果较以往氯化钠结晶紫增菌液显著,新增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在鉴别不同类型的弧菌中作用明显。结果新的国家标准中对增菌液的选择进行调整,并新增了选择性培养基的种类,对于快速、准确地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及相应的弧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能够提高弧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正> 为了解猪肉沙门氏菌的污染情况,了解猪肉所污染的沙门氏菌的菌型情况,为肉食卫生管理以及预防食物中毒的工作提供依据,我们于1982年12月7日至1983年元月31日在市屠宰场采样296份,进行了沙门氏菌的分离及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98年12月,我县从一份熟猪肉中同时分离到两株沙门氏菌,经鉴定分别为肠炎沙门氏菌(1,9,12:g,m,-)和切斯特沙门氏菌(4,5,12:eh,enx),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样品熟猪肉采自个体熟食摊。1.2 实验材料培养基、微量生化管、药敏纸片购自上海市腹泻病控制中心和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沙门氏菌诊断血清购自卫生部兰州生物研究所,肠杆菌分属噬菌体购自珠海东大海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均在有效期内使用。1.3方法按文献进行[1],增菌液选用SC、TTB,分离平板…  相似文献   

18.
大头金蝇中细菌的检出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 用捕蝇笼诱捕法于医院、饮食店、农贸市场、屠宰场、垃圾中转站、养鸡场共捕苍蝇 1万多只 ,并随机抽取大头金蝇 180只 (每组 15只 ) ,用氯仿麻醉致死 ,做沙门氏菌分离培养等检验 ,菌株编号详见表 1。1.2 方法1.2 .1 将每组 15只苍蝇分别置于盛有玻璃株的灭菌三角烧瓶中 ,腹部用无菌剪刀剪开 ,加入无菌生理盐水 15 ml,用力振荡 5 m in,待苍蝇内脏磨烂 ,分别吸取 1m l洗液注入亚硒酸盐胱氨酸 (SC)增菌液、氯化镁 -孔雀绿 (MM)增菌液 ,37℃孵育过夜 (MM增菌液置 42℃ ) ,分别接种 SS琼脂平板、WS琼脂平板 ,3…  相似文献   

19.
乳粉中克雷伯菌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乳粉中克雷伯菌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对不同增菌液及分离培养基的试验比较,确定乳粉中克雷伯菌检测的增菌液及分离培养基。结果:添菌试验表明.灭菌蒸馏水和缓冲蛋白胨水作为检测的预增菌液,增菌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33株参考菌株菌落形态观察、灵敏性及特异性试验表明分离效果最好的是麦康凯肌醇阿东醇羧苄青霉素培养基(MIAC)。结论:推荐采用灭菌蒸馏水作为检测的预增菌液,MIAC为分离培养基,API20E生化鉴定卡或VITEK进行生化鉴定。  相似文献   

20.
“GN”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增菌液 ,培养基中的柠檬酸钠和去氧胆酸钠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抑制作用 ,而对革兰氏阴性菌有增菌作用。在标本接种 6小时观察 ,大肠杆菌 ,绿脓杆菌及变形杆菌生长缓慢 ,而痢疾杆菌相对得到增殖 ,适用于检验痢疾杆菌之增菌。在一次处理食物中毒样品时 ,发现用“GN”增志贺氏菌 ,样品接种 6小时后 ,液体清晰。为慎重 ,延长时间 ,待液体混浊后 ,接种平板分离培养 ,结果平板上长出的是一种纯菌落 ,经过系统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了进一步证实 ,本室自制部分“GN”增菌液和 7 5 %氯化钠肉汤 ,同时增菌 ,分离培养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