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高校对不同学科实践教学模式发展的要求,针灸推拿专业对于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也在不断进步。文章以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例,探讨针灸推拿专业临床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基于医教研协同背景下针灸推拿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探讨针灸学科知识价值目前没有在经济效益方面充分体现,并制约学科发展的现状与原因分析其原因在于:学科发展规律与经济体制转型期的矛盾、当代文化与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单独设科模式、两种经济体制的挤压.要充分发挥针灸专业的优势和特色,以提高疗效为关键,努力拓宽治疗范围、提高时效性、加强宣传力度等方法才可能改善与提高针灸专业的经济效益现状.其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不断解放思想是有效改善针灸专业经济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李迎红  王德瑜 《光明中医》2010,25(2):320-32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针灸推拿学科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如何培养高职高专层次针灸推拿专业人才,使针灸推拿专业的教学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笔者从明确办学方向、提高专业素质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针灸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确切的临床疗效著称于世,是我国能完整地保留至今并仍在继续发展的学科。制定标准对于提高一个学科的学术成熟度是非常重要的,针灸标准化离不开针灸名词术语规范这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其内容包括总论、经络学、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实验针灸学、针灸医史文献等7个部分内容。针灸名词术语标准化建设不仅是针灸现代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需要,也是针灸教育、科研、临床、交流等发展的基础,更为针灸学体系其他项目标准化建设提供必需的基础保障,是针灸学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奠基之石。  相似文献   

5.
目前针灸辨证论治体系在理论和临床上缺乏自身特色和优势。发掘具有针灸学科特色的辨证论治模式和规律,进而构建针灸辨证论治体系,对针灸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针灸辨证论治在临床中可概括为"从症辨证、据证选穴"两大环节,而"症-证-穴"之间存在的层次关系和关联模式可能是针灸辨证论治模式的体现。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以临床病例为研究对象,从针灸临床实际出发,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从"症-证-穴"的多层关系入手,挖掘针灸辨证论治规律并提炼归纳针灸辨治模式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针灸推拿专业开设《神经病学》非常必要和重要。提高针灸推拿专业《神经病学》教学质量,是培养高层次针灸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目前针灸推拿专业《神经病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等特殊教育在我国已经发展了30余年,针灸推拿是早期设立的专业之一.国内相关高校经过长期积累,对针灸推拿专业残疾大学生的课堂理论教学探索出较成熟的模式.临床实习是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目前本专业残疾人大学生的实习教学存在困难,影响该类大学生的教学质量.文章探讨高等特殊教育针灸推拿专业学生推拿科临床实习出现的问...  相似文献   

8.
张树剑 《针刺研究》2021,(6):447-450
针灸、针灸学、针灸学科概念之间存在层层包含的关系,针灸学知识体系与组织建制相结合建构了针灸学科.交叉学科的方法与视角引入是针灸学科形成与发展演化的核心动力,不仅促进了针灸学科问题域的变化,更与建制力量相互作用.在学科交叉的参与下,当前针灸学科在临床、技法、基础与人文等4个维度上有明显的分化.  相似文献   

9.
《针刺研究》2021,(1):44-44
经络穴位作为生命系统的中医重要理论实践基础,针灸作为一种在经络穴位上操作相对容易、但机制复杂的传统治疗技术体系,既亘古永恒,又历久弥新。随着针灸学科的发展,出现了多种不同观点及争鸣,见仁见智,同时也出现了对于针灸认识相互矛盾甚至冲突的现象,已无法通过单一学科、理论或模型去解释。如何认识经络穴位及针灸、把握针灸学科整体发展动向、探索针灸基本规律和相对应的评价方法、充分发挥针灸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已成为针灸领域亟需综合多学科知识体系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我预防保健意识不断加强,对中医针灸推拿的需求不断增强,针灸推拿学科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在高职高专中更好地培养针灸推拿专业实用性人才,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着重从办学方向,课程改革,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学术流派与学派的形成都是针灸学术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但针灸的学派与学术流派有明显不同,二者所关注的问题在针灸学体系的结构当中处于明显不同的位置,这就决定了学派与流派对于针灸学术发展有不同的影响。针灸学派主要关乎学科的理论与思想,处于学科体系的核心,涉及的问题非常关键、非常集中,数量较为稀少;针灸流派主要关乎技术的特色与优势,处于学科体系边缘的外部,涉及的问题十分发散,数量比较庞大。争鸣中的学派有利于促进主流针灸学体系的发展,繁荣中的流派则是对主流针灸学体系的补充和丰富。各个流派、学派的存在并非永恒,它们的代谢与进化能够更好地推动现代针灸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针灸推拿特色专业师资队伍状况对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新的世纪,如何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目前针灸推拿专业教育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结合河南中医学院教学管理中的一些具体情况,探讨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及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针灸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培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毛兵  王丹琳  吴滨 《中国针灸》2007,27(2):79-83
应用广义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系统检索《中国针灸》《针灸临床杂志》《上海针灸杂志》3种专业针灸期刊在2003年1月-2005年6月间发表的针灸临床研究文献,及相关卫生主管部门的官方网站,制定统一标准,筛选文献。初筛得到针灸临床研究文献1637篇,综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官方网站信息发现,尽管针灸治疗疾病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各专科疾病(327种),但目前尚无针灸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的系统培养制度,不利于学科发展及与国际接轨。针灸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养应在综合考虑国内外医学发展趋势、针灸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尽快建立。  相似文献   

14.
西医专业针灸推拿学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敏  刘长征  雷波 《光明中医》2011,26(7):1498-1499
本文就目前西医专业针灸推拿学的教学现状进行客观分析,并探索针灸推拿学教学改革的措施,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更好地促进针灸推拿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针灸研究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繁荣  唐勇 《中国针灸》2010,30(5):353-357
分析目前的针灸研究现状及学科特色,提出针灸研究有以下3个主要特点:一是坚持中医理论的指导,重视从整体、功能切入进行研究;二是坚持基础与临床紧密衔接,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目的;三是重视古代文化对针灸的影响,发挥针灸学科的原创优势。今后的针灸研究应结合各自的研究目标,多学科参与,开展针灸学理、法、方、穴、术理论体系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腧穴学是研究腧穴的位置特点、主治作用及其基本理论的一门学科 ,是针灸专业的基础课程 ,在本专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有限的授课学时内 ,欲使学生熟练掌握 5 0 0个(经穴、奇穴、耳穴 )腧穴的位置、主治、刺灸方法等 ,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改革。笔者通过十余年腧穴学教学实践 ,有一些粗浅体会 ,总结如下 ,以供同道商榷。1 腧穴位置、取法的讲授腧穴的部位在腧穴课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能否确切的掌握腧穴的部位 ,正确的取准穴位 ,将直接关系着针灸治病的临床疗效。为了能够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相似文献   

17.
针灸推拿学专业是中医药院校的特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专业.加强学生针灸临床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本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从实践能力训练、针灸基本技能考核及针灸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对学生针灸临床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针灸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综合性针灸学术期刊,办刊宗旨是"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丰富多彩,实事求是"。以广大医学工作者,尤其是针灸临床、教学、科研人员、针灸专业的学生及针灸爱好者为读者对象,刊登针灸临床研究报告、临床经验介绍、机制探讨、理论研究、文献与史料的整理、名老专家经验的发掘、海外针灸发展以及述评、书刊评介、学术活动消息等。  相似文献   

19.
代飞  郭义 《辽宁中医杂志》2014,(11):2445-2446
为构建实验针灸学学科体系,对实验针灸学的发展和多年积累工作经验的归纳和总结,并结合教学实践及科研成果,该学科体系主要包括针灸基本理论、针灸作用规律及针灸作用原理3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针灸推拿学作为中医学的一门传统优势学科,国家和社会对其创新型研究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文章分析了目前针灸推拿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从师和生共创的两个角度探讨应对策略,旨在深化针灸推拿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符合时代特征的、素质全面的针灸推拿学创新型研究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