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8年 11月~ 2 0 0 0年 10月 ,我们采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心肌梗死、心绞痛病人 ,效果满意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 7例病人中 ,男 3 1例 ,女 6例 ;年龄 3 4~ 71岁 ,平均( 5 4 .2 0± 9.5 4 )岁。急性心肌梗死 15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2例 ,心绞痛 2 0例。并发高血压 14例 ,糖尿病 4例 ,高脂血症7例 ,心功能Ⅱ~Ⅲ级 4例 ,吸烟 8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 2 1例 ,2支病变 11例 ,3支 (包括左主干 1例 )病变 5例。病变分布 :左主干病变 1处 ,前降支病变 3 6处 ,右冠状动脉病变 2 5处 ,回旋支病变 1…  相似文献   

2.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病例全部为我院心内科一病区住院病人。其中男性 90例 ,女性 12例 ;年龄 2 9~ 81岁 ,平均年龄 5 6岁 ;陈旧性心梗 38例 ,急性心梗 3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4 3例 ,稳定性心绞痛 5 4例 ;单支血管病变 4 5例 ,二支及三支血管病变 5 7例 ;前降支病变 6 8例 ,右冠状动脉 38例 ,加旋支 30例 ,对角支 5例。共对 12 1处病变行介入治疗 ,其中A型病变 32例 ,B型病变 5 6例 ,C型病变 2 3例 ,4例经行单纯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12例行原发支架植入术 ;80例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 ;6例冠脉介入治疗失败。1.2 材…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内支架 (Intracoronary Stenting,ICS)植入术作为治疗冠心病 (CHD)的一种新方法已被广泛用于临床 ,此方法虽安全且技术水平越来越熟练 ,但在操作过程中及术后仍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应严密观察及护理 ,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院自 1995年 3月至 2 0 0 0年 7月对 5 1例冠心病患者行 ICS治疗 ,手术均获成功。但在术后近期出现一些并发症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5 1例 CHD患者 ,男 4 6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5 9.4 3± 6 .5 6岁。不稳定型心绞痛 2 3例、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 19例、陈旧性心梗伴心绞痛 9例 ,合并高血…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疾病介入治疗包括PTCA、支架置入、旋磨、旋切等临床已广泛开展。介入治疗对临床症状的即刻改善效果显著 ,而术后远期再狭窄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对我院心内科进行的 10 0例成功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随访 ,其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分析 1997年 4月至 2 0 0 2年 4月我院进行的 10 2例冠心病共计 137处冠脉病变支架置入患者 ,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 2 9例 ,稳定性心绞痛 6 1例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 (病后 2~ 4周 ) 12例。男性 71例 ,女性 31例。年龄 4 7~ 79岁 ,平均 5 8 7岁。冠状动脉造影示 :单支病变 5 5…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治疗严重冠心病的重要手段 ,我院从 1997年至今 ,共做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15 0例 ,效果满意。现就有关麻醉处理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及方法1 1 一般资料 :15 0例患者中男 138例、女 12例 ,年龄 37~ 78岁 ,平均 (6 1 2 4± 5 90 )岁 ,体重 5 9~ 10 8kg。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 ,其中 114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占 76 % ,合并陈旧下壁心肌梗死 16例 ,广泛前壁、前侧壁心肌梗死 12例 ,同时合并前壁及下壁心肌梗死 2例。 5例为急性心肌梗死 ,2 0例为近期心肌梗死 ,其余为陈性旧心肌梗死。 2例合并二…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内支架安置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本文调查了影响PTCA及内支架安置术实施的相关因素 ,并进行了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适合行PTCA及内支架安置术病人 16 0例 ,男 12 0例 ,女 4 0例 ;年龄 32~ 75岁 ,平均 5 2岁。临床诊断为心绞痛 96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4 4例 ,急性心肌梗死 2 0例。冠状动脉造影示 1支病变 84例 ,2支病变 5 2例 ,3支病变 2 4例。实施PTCA及内支架安置术 10 0例 ,男84例 ,女 16例 ;年龄 32~ 71岁 ,平均 5 1岁。1.2…  相似文献   

7.
庞伦祥  陈健  梁永华 《西部医学》2003,1(2):150-150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药物治疗不稳定 ,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我们应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结合支架置入治疗 UAP,取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3例 UAP患者中 ,男性 10例 ,女性3例 ,年龄 4 7~ 78岁 ,平均 6 5 .3岁。根据 WHO心绞痛分型标准 :卧位型心绞痛 5例 ,恶化型心绞痛 4例 ,梗死后心绞痛 2例 ,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 2例。1.2 方法1.2 .1 置入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PTCA及支架术采用常规手术方法 ,手术开始后由动脉鞘内注入肝素 1× 10 4u,以后每延时 1小时追加 2 0 0 0 u。选…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收治 1995~ 2 0 0 3年共18例左主干病变患者 ,男 15例 ,女 3例 ,年龄 4 4~ 70 (平均5 6 .94± 9.2 8)岁。所有的患者均因心前区疼痛入院 ,其中 2例为急性心肌梗死 ,1例为稳定型心绞痛 ,其余 15例均因不稳定心绞痛入院治疗。 10例合并高血压 ,4例合并糖尿病 ,5例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史。所有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主干病变导致管腔狭窄≥ 75 %。 5例患者曾接收外科搭桥手术 ,术后平均 16 .3个月时 (2~ 5 2月 )进行介入治疗。1.2随访 2 0 0 3年 12月份对上述患者进行了随访 ,存活的15例左主干病…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介入诊疗13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过去 3 a中应用介入诊、疗法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和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 2 0 0 1 -0 5~ 2 0 0 4-0 5期间 ,1 3 2例因发生胸痛 ,心电图 ST改变 ,心绞痛 ,急性、亚急性、陈旧性心肌梗死等而入心内科的住院病人 ,用贾金斯 ( 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 SCA)或 (和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 PTCA)、支架植入术。结果 :1 3 2例病人中 46例 SCA正常 ,86例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病变 ,共有 1 92处狭窄 ,A、B、C型病变数分别是 1 5、1 0 7和 70处。 45例有 >75 %的冠脉狭窄或完全闭塞 ,共植入不同型号的支架 1 1 0枚。植入支架后冠脉血流均达 TIMI 级 ,随访时间 2~ 3 6mo,无急性心肌梗死发生 ,无 1例死于冠心病。结论 :现有资料表明 ,1 SCA仍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最佳手段。2 PTCA、支架植入术的介入疗法是治疗冠心病的首选方法。3本研究B、C型病变占绝大部分 ,且 PTCA、支架植入术顺利 ,说明 C型病变不仅是 PTCA、支架植入的适应症 ,而且成功率高、效果好、并发症少。 4仅有的 4例复诊 SCA,发现 2例有支架内再狭窄 ,再狭窄率为 4.4%。 5完全闭塞性病变的病人 ,并非介入禁忌症 ,也能顺利完成支架植入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 (CASI)支架植入前后血浆中一氧化氮(NO)和去甲肾上腺素 (NA)浓度的变化 ,探讨其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术后再狭窄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2 1例 ,年龄 (5 4.7± 8.3)岁 ,对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分别取冠状静脉窦血测定血浆中NO和NA的浓度。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术后即刻血浆中NO生成明显低于术前 (P <0 .0 1) ;术后即刻血浆NA释放明显高于术前 (P <0 .0 5 )。结论 :支架植入术后NO和NA浓度有明显变化 ,这些变化与再狭窄的发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stent implantation)后 QT离散度 (QTdispersion,QTd)的变化。方法  6 8例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管腔狭窄≥ 75 %而成功行支架植入术前 ,术后进行同步 12导联心电图检查 ,测量 QTd和 QTcd,还同期测量了 6 2例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术前、术后的 QTd和 QTcd。结果  (1)冠状动脉造影组 :冠状动脉造影后与冠状动脉造影前的 QTd和 QTcd比较均无明显改变 (P>0 .0 5 )。 (2 )支架植入术组 :支架植入术后与术前的 QTd和 QTcd比较均明显缩短 (P<0 .0 5 ) ,但术后 4 h、2 4 h、1周之间的 QTd和 QTcd比较均无明显改变 (P>0 .0 5 )。亚组分析表明 :多支病变组 QTd、QTcd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延长 (P<0 .0 5 )。单支病变组术后与术前 QTd、QTcd比较均亦明显改善 (均 P<0 .0 5 ) ,但术后 4 h、2 4 h、1周 QTd、QTcd相互比较无明显变化 (均 P>0 .0 5 )。多支病变组术后与术前比较 QTd、QTcd均无明显变化 (均 P>0 .0 5 )。结论 通过支架植入术不仅改善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 ,而且早期 (4h)即可改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者的 QTd、QTcd,并持续至少 1周 ,从而可能预防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早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类心绞痛。有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防治急性冠脉事件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 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并与硝酸甘油注射液静脉滴注对比,观察其短期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4 9例均为2 0 0 3年3月至12月的住院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1979年WHO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诊断标准,随机分两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1.1.1 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组(治疗组)本组2 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4 5~6 5岁,平均5 2 .7岁,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冠脉内支架术广泛应用 ,显著提高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我院 2 0 0 2年以来采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结合冠脉内支架术治疗冠心病 30例 ,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冠心病患者 30例 ,男 2 4例 ,女 6例 ,年龄 4 6~ 76 (5 8 2± 8 5 )岁 ,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 1 7例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 5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8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单支病变 2 6例 ,双支病变 3例 ,三支病变 1例。病变分布 :左前降支 (LAD) 1 8支 ,左回旋支 (LCX) 8支 ,右冠状动脉 (PCA) 9…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27例冠心病(CHD)患者中4例行直接支架植入术,23例行常规方法支架植入术。结果27例患者28处病变血管植入31只支架。在未经介入治疗的病变血管植入支架(DeNovostenting)19只,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结果不理想植入支架(Suboptinalstenting)8只,PTCA并发夹层、内膜撕裂和濒临闭塞时植入支架(Bail-outstenting)4只。术前血管狭窄平均(87±13)%,术后为(15±5)%(P<0.05)。术后所有患者心绞痛均消失。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搭桥(CABG)或死亡。术后随访1~6个月,仅1例发生非Q波AMI。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对冠心病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发展很快 ,我院于2 0 0 0年 6~ 10月行此手术 17例。现将术中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5例 ,女 2例 ;年龄 5 6~ 75岁 ,平均 6 6 .2± 3.4岁 ;体重 4 5~ 85kg ,平均 6 1.6kg。临床表现不稳定型心绞痛 9例 ,稳定型心绞痛 5例 ,混合型 3例。合并糖尿病 4例 ,高血压病 6例。冠脉造影显示 2支病变 3例 ,3支病变 10例 ,4支病变 2例。1.2 方法 手术均在全麻常温下进行 ,正中切口进胸 ,常规取左胸廓内动脉及大隐静脉 ,有 5例取桡动脉备用。小剂量肝素化 (1mg/…  相似文献   

16.
张玉芹 《广东医学》2003,24(9):1005-1005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介于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之间的中间状态 ,临床治疗及预后较差 ,可发展为AMI,甚至猝死。本院自 1997年6月至 2 0 0 2年 8月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4 0例 ,取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根据 1979年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 ,本组4 0例均符合UAP ,并且无抗凝治疗的禁忌证。本组 4 0例中 ,男 2 8例 ,女 12例 ;年龄 4 5~80岁 ,平均 6 2岁。其中初发性劳力性心绞痛 14例 ,恶化劳力性心绞痛 15例 ,自发性心绞痛 9例 ,梗死后心绞痛 2例。与本…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已经成为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和减少PTCA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方法。我科自 1999年 11月~ 2 0 0 2年 12月实施冠状动脉腔内支架安置术 2 6 4例 ,效果满意 ,现将术后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冠心病病人 2 6 4例 ,男 16 6例 ,女 98例 ;年龄 32~77岁 ,平均 (5 2 .0± 6 .8)岁。冠心病心绞痛 174例 ,急性心肌梗死 2 8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6 2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手术 18例。出现并发症 11例 ,其中穿刺部位血肿 4例 ,低血压 5例 ,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TCA后冠状动脉急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植入ExcelTM可生物降解多聚乳酸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临床研究的2年期临床随访结果,以评价其有效性和长期安全性。方法随访对象为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在我院入选参加前瞻性、单中心临床试验的31例冠心病患者,男性27例,平均年龄(62.4±10.1)岁。入选条件为参考血管直径为2.5-3.5 mm的原位冠状动脉狭窄病变(50%- 100%),所有患者均接受了1枚或多枚ExcelTM支架,术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至少6个月。其中20例患者进行了6个月的冠状动脉造影,所有患者观察住院期间、6个月、1年和2年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31例患者的34处病变共植入48枚ExcelTM支架。MACE率在住院期间为0 (0/31),6个月随访时为0(0/30),1年随访时为4%(1/27), 2年随访时为8.7%(2/23)。20例(22处病变,30枚支架)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造影,界定支架内再狭窄率为0,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测定的晚期管腔丢失为(0.07±0.17) mm。所有随访成功的患者均持续服用阿司匹林,波力维服用时间均持续至末次支架植入术后6个月。2年期间发生MACE的2例患者均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1例患者左回旋支植入研究支架,术后5个月复查造影支架内无再狭窄,术后16个月发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造影证实右冠状动脉闭塞,行介入治疗,另一例患者右冠状动脉的后降支开口处植入研究支架,术后23个月发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造影证实右冠开口处闭塞,后降支支架处无再狭窄,进行再次介入治疗。9例患者偶发心绞痛症状,均为稳定性心绞痛(CCS分级:1-2级),其中4例患者为多支病变。另有2例患者(6个月时随访造影)冠脉CT结果显示支架处管腔通畅。结论2年随访结果表明可降解聚乳酸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ExcelTM)是安全、有效的。其更长期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可降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后再狭窄率 ,并在PTCA合并夹层、急性闭塞或濒临闭塞时保持血管通畅 ,避免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1] 。我院自 1995年 11月来对 2 9例患者安置了 33个冠状动脉内支架 ,均获得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2 9例患者 ,男 2 3例 ,女 6例 ;年龄 4 0~ 65岁 ,平均 54.2± 7.5岁。其中心肌梗塞 11例 ,心绞痛 1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单支病变 17例 ,双支病变 9例 ,三支病变 3例。 33个支架分别置入左前降支 19个 ,回旋支 2个 ,右冠状动脉 12个。其中…  相似文献   

20.
0 引言 肌钙蛋白 I是心肌的结构蛋白 ,利用检测血清 c Tn I含量 ,对于心肌的微小损伤比其他心肌酶类更具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1 - 3] .本研究动态观察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血清 c Tn I的变化 ,以评价该治疗方法对心肌的可能影响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我院 1999- 12 / 2 0 0 0 - 0 6择期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CS)手术的患者 ,4 8例 ,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 12例 ,稳定性心绞痛 2 8例 ,心肌梗死 8例 .这些患者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冠脉造影显示 3支主要冠脉中至少 1支血管的病变狭窄程度≥ 5 0 % ;2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距进入研究的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