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疑有先天性巨结肠症的61例患儿行直肠粘膜吸引活检,标本应用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33例,全部经手术后全层病理检查证实,诊断符合率达100%。研究结果表明,NSE结合S(100)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对直肠粘膜下神经丛中神经节细胞不同侧面的特征性表达,对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在新生儿期。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巨结肠症术前的主要诊断依据是病理检查,为了进一步提高诊断正确率,我们研制了新型SMJI型直肠粘膜吸引活检钳。材料和方法一、活检钳新型SMJI型的吸引活检钳,其主要有四大部分组成:①活检囊(护刀套)直径6mm的中空囊,侧壁有2mm直径的吸引孔(图1)。②切割装置:圆柱形的360°可旋转使用的高铬成分切割刀,能切割吸引孔吸进的组织。③负压装置:负压表和负压泵组成,负压表显示负压值大小,可控制(MITYAC美国强生公司)。④连接部及手柄:连接部为密封的不易弯曲的软管,一端与活检囊相连,另一端…  相似文献   

3.
临床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对临床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症(HD)而术后病理诊断确定为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症(IND)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1995年1月-1999年12月140例临床诊断HD并经过根治手术患儿,其中12例(8.6%)术后病理诊断为IND,女1例,男11例,平均年龄29.28个月。结果:所有IDN患儿切除肠管病检均可发现粘膜下神经丛神经节细胞增多和巨大神经节,术前测压检查有4例,肛管直肠抑制反射(RAIR)阳性,占33.33%(4/12),直肠粘膜AchE组织化学检查有5例阴性,占41.675(5/12),而128例HD患儿则分别为15例占11.72%(15/128)和17例占13.28%(17/128),两组病例的测压和组化检查结果有明显差异,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结论:IND病例的术前检查表现为测压RAIR反射阳性率和组化检测阴性率明显高于典型HD病例;目前所沿用的测压-组化-钡灌肠诊断模式尚不能解决IND的术前诊断问题,临床及术中表现极类似地HD的病例,经典的根治术也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种肠道神经标志物在正常结肠、先天性巨结肠症(HD)、神经元发育不良-B(IND-B)及神经节细胞减少症(HG)病变结肠的表达特点,并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肠道神经系统进行定量分析。方法组织蛋白酶D、蛋白基因产物9.5、S-100蛋白和外周蛋白4种抗体,对10例正常结肠、20例HD、8例IND-B型及20例FIG的患儿结肠石蜡标本切片采用过氧化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ageJ图像处理软件对所有数码图像(×400)中神经丛、节细胞计数以及节细胞形态进行定量测量。结果组织蛋白酶D仅在神经节细胞表达阳性,不表达于神经纤维;PGP9.5和外周蛋白在肠壁肌间、黏膜下神经丛及神经节细胞中均有阳性表达;S-100在神经节细胞中表达阴性。定量分析:HD病变肠段缺乏神经节细胞;IND-B病变肠段肌间神经节细胞与正常比较计数明显增多,节细胞直径以及细胞核直径分别为正常的1.22倍和1.34倍(P〈0.01);HG病变肠段神经丛内节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技术使不同病变间的形态差异得到定量分析,有助于对HD和同源病的病理学研究以及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1995年 1月~ 2 0 0 2年 1月我院对 4 5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行Duhamel改良术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本组 4 5例 ,男 37例 ,女 8例 ;年龄 15d~ 16岁 ;<6个月 2 8例 ,占 6 2 .2 % ,其中新生儿 11例 ,占2 4 .4 % ,3例出现巨结肠危象 ;~ 3岁 8例 ,占 17.7% ;>3岁9例 ,占 10 .1%。常见型 34例 ,长段型 5例 ,短段型 6例。术前均经钡剂灌肠检查。直肠肛管测压检查直肠肛管松弛反射均阴性。 2 9例术前作直肠黏膜吸引活检术 ,13例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予术前诊断[1] 。术后切除病变标本 ,均经病理检查诊断为巨结肠。…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巨结肠病变组织相关标记物检测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免疫组织化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为先天性巨结肠病(HD)的诊断、预后以及术后随访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检测方法。HD的实验室检查常规应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和乙酰胆碱酯酶染色等项目,其染色简便、经济,技术要求低,便于普及;除此之外还增添了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和HD相关基因表达蛋白的原位检测等,其检测的准确性、特异性更强,特别是该类检查在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HD相关基因表达蛋白的原位检测刚刚起步,但能从基因水平解释HD病因及发病机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HD病变组织相关检测方法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巨结肠症NPY,SOM,CGRP能神经改变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神经肽Y(NPY),生长抑素(SOM)和降钙调节基因相关肽(CGRP)能神经与先天性巨结肠症(HD)的关系,采用Sternberger报道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了解到HD狭窄段内缺乏NPY,SOM和CGAP能神经元胞体,但三种纤维明显增生增粗,并出神经干,且NPY,SOM和CGRP能神经支配紊乱,与HD狭窄段痉挛及蠕动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CR)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诊断中的意义及经肛门直肠切除斜行吻合术治疗儿童HD的方法与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们收治的81例采用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治疗的3月龄以上HD患儿临床资料。统计术前、术后行CR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病例。对术后1~3年的81例患儿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了解术后并发症情况,评估中远期手术疗效。结果 CR免疫组化染色与病理检查诊断HD符合率100%。81例患儿平均手术时间70.4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6.2 mL,术中未输血,平均住院时间7.1d。48例获随访,随访率59.3%,随访时间1~3年,无长期便秘及大小便失禁发生,污粪发生率8.3%,大便次数增多发生率12.5%,小肠结肠炎发生率4.2%。结论 CR免疫组化染色与病理检查诊断HD符合率100%,故CR可广泛应用于术前诊断及术后确诊。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形吻合术有微创、不分离黏膜、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的优点,且完整切除全层病变的直肠与结肠,消除直肠肌鞘,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中远期疗效满意,适于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巨结肠 (简称HD)占新生儿肠梗阻的 2 0 % ,作者就近 5a来对 2 5例新生儿HD的诊治进行讨论。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2 5例中男 2 2例 ,女 3例。日龄 2~ 30d ,均以不排胎便或胎便排出延迟超过 36h就诊 ,最长达 4d ,均有腹胀、呕吐。经钡灌肠检查确诊 2 0例 ,2 4例直肠粘膜活检确诊 ,均行肛门直肠测压 ,2 3例直肠肛管松弛反射消失。二、治疗方法 入院后均予胃肠减压、清洁灌肠 ,除 1例全结肠型外均排出大量胎便 ,腹胀缓解 ,进食后无呕吐。 2 0例行手术治疗 (Soave术 3例 ,Duhamel术 14例 ,结肠造口术 1例 ,内扩约…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直肠肛管压力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直肠肛管测压检查在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 (H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4 2例经手术病理或直肠粘膜活检确诊的新生儿HD患儿的术前直肠肛管压力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 ,并与X线钡灌肠进行比较。结果 直肠肛管测压 18例未出现直肠肛管抑制反射(RAIR) ,12例RAIR反射异常 ,确诊HD30例 ,诊断符合率 71 4 3%。X线钡灌肠确诊HD 5例 ,可疑HD14例 ,诊断符合率 4 5 2 4 %。直肠肛管测压阳性而钡灌肠阴性者 16例 ,钡灌肠阳性而直肠肛管测压阴性者 5例。检查结果的不同部分进行统计学处理 χm2 =4 76 ,P <0 0 5 ,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直肠肛管压力监测在新生儿HD诊断中优于X线钡灌肠。该检查方法简单、安全、有效、无创伤性 ,可作为新生儿期怀疑HD患儿的首选检查 ,但必须结合其他检查手段才能作出确切诊断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巨结肠—氧化氮的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NADPH二磷酸酶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先天性巨结肠症NANC抑制性神经系统。结果提示狭窄段肠管缺乏NOS阳性神经丛,肌层内有散在神经纤维,有时可见到粗纤维或小神经干;正常结肠和巨结肠正常段富含阳性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提示NO与先天性巨结肠发病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对照组肠壁、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e,HD)患儿有神经节细胞段和无神经节细胞段肠壁神经组织中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CR)的表达结果,目的在于了解HD的病理生理改变以及寻找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的简便有效的方法.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小儿外科2005至2008年手术切除HD标本54例,包括HD扩张段与痉挛段.以15例年龄与之相符的无HD患儿的手术切除结肠标本作为对照组.分别对HD痉挛段、扩张段、对照组肠壁组织切片进行CR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E染色,计算机成像系统照相存盘,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Plus)分别判定CR在HD扩张段与痉挛段神经丛中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所得数据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①无论是HE或免疫组化染色HD的扩张段神经节细胞皆存在,肌层神经纤维有不同程度的排列改变,神经节细胞大小不等;痉挛段均未见神经节细胞;②在正常结肠及HD扩张段肠壁免疫组化染色可见钙视网膜蛋白在肌间及黏膜下神经丛中对神经节细胞呈强阳性表达,神经纤维也呈阳性反应;而HD痉挛段肠壁的免疫组化染色则可见钙视网膜蛋白在肌间神经丛及黏膜下神经丛大多表达阴性(90.7%),仅少量呈弱阳性表达(9.3%);③定量分析:CR分别在HD痉挛段之间神经丛中阳性染色面积百分率(0.00665±().00387)与其在HD扩张段神经丛中阳性染色面积百分率(0.26483±0.14626)存在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钙视网膜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可很好的显示正常结肠及HD扩张段肠壁的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而在HD痉挛段该指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钙视网膜蛋白可能作为诊断HD的神经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非开腹式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   总被引:54,自引:3,他引:51  
目的 报道既不用开腹,也不需腹腔镜,在微创的情况下实现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的根治术式。方法 采用经肛门斜行切断直肠(前高后低),处理直肠、结肠系膜,拖出病变肠管并予以切除,结、直肠I期斜面吻合的方法,治疗短段型(5例)及普通型(18例)巨结肠共23例。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获得成功,术后无须扩肛,随方1~12个月,排例正常,未出现不良并发症。结论 非开腹式,经肛门拖出并切除病变结肠,是一种全新的手术路径。它不实现对巨结肠根治的同时,获得了最佳的美容效果,并降低了一定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院从 2 0 0 0年 5月起在腹腔镜辅助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 15例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一股资料 本组 15例 ,男 5例 ,女 10例 ,年龄最小 2 3d ,最大 4岁 ,平均1.5岁。全部病例均行钡剂灌肠检查和直肠粘膜检查 ,部分行直肠内测压明确诊断先为天性巨结肠症 ,其中 1例短段型 ,其余均为普通型。2 .手术方法 本组病例术前准备同开腹手术。全部患儿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 ,取头低脚高位 ,于脐上Varess针穿刺 ,慢速注入CO2 ,形成气腹 ,压力在 10~ 14mmHg ,拔除Varess针后于同一点置入内径 10mm 0°腹腔镜 ;分…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巨结肠与Endothelin基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disease,HD)是一种肠道发育畸形,又称无神经节细胞症。其发病率大约是1/5000。病因多为结肠远端及直肠缺乏神经节细胞,远端肠管呈痉挛性狭窄;近端肠管扩张、肥厚。HD根据其发生长短不同分为短段型、长段型、全结肠型及全胃肠型。结肠及直肠内缺乏神经节细胞其病因学还不十分清楚,但目前研究表明导致痉挛段神经节细胞的缺乏与以下3种基因有关:①原癌基因RET(protooncogene,RET)[13]。②血管内皮素B受体基因(endothelin…  相似文献   

16.
Rehbein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远期回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总结我院1985-2001年实施Rehbein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的经验,方法:全组299例,男266例,女33例,年龄15d-18岁,Ⅰ期根治术手术277例,结肠造瘘后Ⅱ期根治手术22例。结果:本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吻合口瘘3例发生于婴儿,均经结肠造瘘而愈合,再关瘘治愈,有22例术后早期出现内括经肌症状,坚持扩肛3-6个月后,便秘消失,污粪6例,其中有4例直肠指诊为吻合口狭窄,扩肛后,症状均消除。术后获得随访者164例,随访内容包括生长发育,排便,直肠检查等,随访时间最长者16年,最短者8个月,随访中发现:有便秘症状6例,其中2例为粘连性肠梗阻,经再次手术治愈;4例为吻合口狭窄,乃出院后未按医嘱行扩肛治疗所致,复诊经扩肛后狭窄消除,无一例需行内括约肌切开术者;有5例曾出现肠炎,腹泻症状,经保守治疗痊愈;本组病中未发现有肛门失禁及长期污染,其他病例生长发育与同龄儿相当,能自行排例,每日大便1-3次,无腹胀,远期并发症有11例,占6.7%(11/164),结论:Rehbein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低,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7.
Ⅰ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15例报告   总被引:116,自引:7,他引:109  
目的 报告一种新型I期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及期手术效果。方法 15例经组织学检查诊断为直肠乙状结肠型巨结肠患儿均行I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方法为在直肠后壁齿状线上1cm、前壁齿状线上2-3cm切开直肠粘膜,向近端游离达腹腔水平后,切除腹膜外直肠肌鞘至肛提肌水平,残留肌鞘后壁“V”形切除。游离近端结肠,拖出正常结肠与肛门斜行吻合。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45min(95-250min),平均出血45ml。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随访1-4个月所有患儿排便2-6次/d,无污粪。结论 I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安全有效,远期效果有待随访。  相似文献   

18.
经肛门巨结肠根治心形吻合术(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症手术治疗的有效术式。方法 15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采用经肛门巨结肠根治心形吻合手术,观察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结论 经肛门巨结肠根治心形吻合术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钙视网膜蛋白在小儿肠无神经节细胞症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确诊小儿肠无神经节细胞症、肠神经节细胞发育异常症患儿术前直肠黏膜活检标本中钙视网膜蛋白的表达情况和HE染色结果、根治术或造瘘术后病变段钙视网膜蛋白表达情况和病理检查HE染色结果。结果①肠无神经节细胞症中术前直肠黏膜活检检查钙视网膜蛋白的表达在所有病例中阴性表达11 1/114例,HE染色未见神经节细胞112/114例;根治手术后痉挛段肠壁中钙视网膜蛋白均呈阴性表达133/133例,HE染色未见神经节细胞133/133例,而在扩张段的肠壁中钙视网膜蛋白的表达均呈阳性表达133/133例,HE染色可见发育正常的神经节细胞133/133例;②肠神经节细胞发育异常症中术前直肠粘膜活检钙视网膜蛋白表达阴性4/4例,HE染色见到发育不良神经节细胞1/4例,其余3例均未见到神经节细胞;根治术或造瘘术后病变段钙视网膜蛋白表达阳性42/42例,HE染色见到神经节细胞发育异常或减少42/42例。结论钙视网膜蛋白染色可以作为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诊断依据之一,但仍然有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可能,特别是在术前直肠粘膜活检的应用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同源病(HAD)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2008年8月至2014年4月于本院确诊的426例先天性巨结肠(54例 HAD)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由 BE、ARE、直肠黏膜吸引活检术等检查确诊,通过分析辅助检查结果,了解相关检查在 HAD 的特点。并对患儿近期效果进行随访。结果54例 HAD 病例约占本院先天性巨结肠症的11.3%,其中肠神经元性发育异常症25例(46.3%);神经节减少症16例(29.6%);神经节未成熟症13例(24.1%)。49例 HAD 患儿行钡剂灌肠检查,结果提示结肠、直肠扩张为主要表现,约28.3%的患儿结果类似先天性巨结肠症;40例 HAD 患儿行肛直肠测压,引出典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 4例(10.0%),引出变异波形18例(45.0%),主要表现为有“M”、“U”、“W”波及波形延迟等异型波。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 CR)免疫组化染色检查阳性率在 HAD 为88.9%,较正常对照组显色浅,呈网状结构。19例予巨结肠根治术治疗,随访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结论先天性巨结肠同源病病理学特点介于先天性巨结肠症与正常之间,通过钡剂灌肠、肛直肠测压、CR 染色等相关检查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当该病影响到患儿的生长发育及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